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浅大神经管及其周围结构的CT径线测量 被引量:1
1
作者 牟晓飞 李芹 +1 位作者 晁宝婷 巩若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3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岩浅大神经管(greater superficial petrosal nerve canal,GSPNC)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在CT上的显示及其应用于颅中窝入路手术的重要意义。方法搜集我所行颞骨CT扫描的64例患者(内耳畸形、颞骨外伤史或颞骨手术史患者除外),在工作... 目的探讨岩浅大神经管(greater superficial petrosal nerve canal,GSPNC)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在CT上的显示及其应用于颅中窝入路手术的重要意义。方法搜集我所行颞骨CT扫描的64例患者(内耳畸形、颞骨外伤史或颞骨手术史患者除外),在工作站上采用MPR后处理技术调整并显示GSPNC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测量主要结构间的径线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得GSPNC的平均长度为(2.9±2.5)mm(0~15.7)mm,膝状神经窝表面骨质平均厚度为(2.0±1.7)mm(0~7.4)mm,棘孔到岩浅大神经裂孔的平均距离为(10.3±2.2)mm(5.5~15.1)mm等;膝状神经节表面骨质厚度左右两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3),余各结构间距离左右两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颞骨高分辨率CT图像上能够清楚显示颞骨内部各骨性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对于欲行颅中窝入路颞骨岩部手术的患者行术前CT检查有利于实现手术方案的个性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浅大神经管 颞骨 颅中窝入路
下载PDF
经岩骨前部入路中岩浅大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2
作者 伍洪昊 李美华 +2 位作者 王惠萍 万丽丹 鲁纯纠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岩浅大神经与岩骨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经岩骨前部入路中定位岩骨内重要结构及磨除颞骨岩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16具(32侧),观察并测量岩尖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模拟经岩骨前部入... 目的探讨岩浅大神经与岩骨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经岩骨前部入路中定位岩骨内重要结构及磨除颞骨岩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16具(32侧),观察并测量岩尖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模拟经岩骨前部入路操作,对手术全程及术野的暴露范围进行观测。结果岩浅大神经为经岩骨前部入路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构成手术入路中磨除岩尖的最外界。结论熟悉颞骨岩部的显微解剖及其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在经岩骨前部入路的手术操作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岩斜区的暴露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前部入路 大神经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岩浅大神经在颞下经岩入路中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3
作者 崔立山 刘晓谦 王雪峰 《黑龙江医学》 2007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通过对岩浅大神经的结构进行研究,为颞下经岩入路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手术显微镜下对6具(12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模拟颞下经岩入路的手术操作,显露各步的解剖结构,观测岩测大神经的起止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 目的通过对岩浅大神经的结构进行研究,为颞下经岩入路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手术显微镜下对6具(12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模拟颞下经岩入路的手术操作,显露各步的解剖结构,观测岩测大神经的起止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①岩浅大神经(GSPN)从膝状神经节内侧发出,长度为(6.56±0.18)mm;GSPN多有骨质覆盖,厚度为(4.31±1.16)mm,长度平均(4.38±1.43)mm;②岩浅大神经延长线与弓状隆起夹角127.60°±5.10°;③ICA位于GSPN的下方,总是与GSPN平行;ICA膝部到GSPN(6.47±0.35)mm,距离耳蜗(3.17±0.19)mm;岩浅大神经管裂孔至膝状神经节(7.39±0.20)mm。结论①岩浅大神经是磨除颞骨岩部重要的标志,通过它可以定位岩部颈内动脉、前半规管、前庭、膝状神经节、耳蜗、内耳孔和膝状神经节,使颞下经岩入路手术操作更明确,更易于掌握。②此入路在硬膜外进行,对神经血管损伤小,有利于扩大手术视野、减少对颞叶的牵拉,特别适用于骑跨颅中窝、颅后窝的岩斜区病变(如三叉神经鞘瘤),增大了对脑干腹侧结构的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神经 颞下经入路 颞骨 解剖学 局部
下载PDF
利多卡因滴鼻法治疗急性偏头痛
4
作者 冯海燕 李彦宏 《青岛医药卫生》 2000年第3期232-233,共2页
人口中约有12%的人有偏头痛的经历,这种突发的,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等症状,难以忍受的头痛可持续长达72小时,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治疗偏头痛方法很多,但口服药物往往起效慢,且有嗜睡、恶心、心律失常等副作用,Kudrow等报道利多卡因... 人口中约有12%的人有偏头痛的经历,这种突发的,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等症状,难以忍受的头痛可持续长达72小时,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治疗偏头痛方法很多,但口服药物往往起效慢,且有嗜睡、恶心、心律失常等副作用,Kudrow等报道利多卡因滴鼻法可使52%偏头痛患者的头痛迅速及完全缓解。我们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对利多卡因滴鼻法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滴鼻法 三叉神经 偏头痛诊断 前瞻性研究 大神经 神经 心律失常 植物神经症状 滴鼻治疗
下载PDF
经颅中窝人工耳蜗植入开窗点定位的解剖学研究
5
作者 向斌 康丽丽 陈银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9-563,共5页
目的通过尸头颅中窝耳蜗的解剖及测量,探索出经颅中窝底板耳蜗开窗点的表浅定位方法,并对耳蜗周围结构解剖观测。方法对20具成人尸头模拟经颅中窝入路开颅,在颅中窝底板下对耳蜗底转轮廓化并开窗;对耳蜗底转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相关结... 目的通过尸头颅中窝耳蜗的解剖及测量,探索出经颅中窝底板耳蜗开窗点的表浅定位方法,并对耳蜗周围结构解剖观测。方法对20具成人尸头模拟经颅中窝入路开颅,在颅中窝底板下对耳蜗底转轮廓化并开窗;对耳蜗底转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相关结构解剖测量与统计,探索经颅中窝人工耳蜗植入耳蜗开窗点的定位方法。结果通过对耳蜗底转轮廓化后以耳蜗底转最表浅点内侧,距迷路段面神经及颈内动脉最远点为开窗点(W点):1、弓状隆起与岩浅大神经所组成的角(顶点为O点)为119.80±2.65度;2、W点经O点与弓状隆起组成的角为81.40±3.40度,与岩浅大神经所组成的角为38.45±2.46度;3、O点至W点的距离为10.71±0.65mm;4、岩浅大神经与W点的距离为3.77±0.29mm;5、面神经迷路段与W点的距离为3.75±0.21mm;6、颈内动脉与W点的距离为4.95±0.26mm;7、颅中窝底板与W点的垂直距离为2.77±0.28mm。结论颅中窝耳蜗底转开窗点(W点):W点距离"O"点(由弓状隆起长轴与岩浅大神经延长线相交点)10.71±0.63mm,与弓状隆起长轴呈81.40±3.32度、与岩浅大神经成38.45±2.40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中窝 耳蜗 人工耳蜗植入 大神经 弓状隆起
下载PDF
岩段颈内动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尤永平 申长虹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了解岩段颈内动脉及其相关结构的显微解剖 ,为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 15例 3 0侧成人头部标本的岩段颈内动脉及相关结构 ,测量有关数据。 结果 岩段颈内动脉分水平段、膝部及垂直段。岩浅大神经... 目的 了解岩段颈内动脉及其相关结构的显微解剖 ,为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 15例 3 0侧成人头部标本的岩段颈内动脉及相关结构 ,测量有关数据。 结果 岩段颈内动脉分水平段、膝部及垂直段。岩浅大神经的走行基本和岩段颈内动脉水平段平行 ,是术中确定岩段颈内动脉水平段的重要标志。 结论 熟悉岩段颈内动脉的显微解剖及其和相邻结构的关系 ,就能在相关于术中更好保护岩段颈内动脉 ,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颈内动脉 显微解剖 骨入路手术 大神经 颞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