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浆物理过程对钾质煌斑岩岩相特征的控制机制
1
作者 舒小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89-692,共4页
沿扬子地台西缘分布的橄辉云煌岩和白榴橄辉云煌岩在成分上相似,但岩相差异很大,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含橄榄岩包体,斑晶和基质金云母稳定,基质中有透长石存在,后者则无橄榄岩包体,斑晶金云母分解呈黑褐色,基质有白榴石及他形... 沿扬子地台西缘分布的橄辉云煌岩和白榴橄辉云煌岩在成分上相似,但岩相差异很大,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含橄榄岩包体,斑晶和基质金云母稳定,基质中有透长石存在,后者则无橄榄岩包体,斑晶金云母分解呈黑褐色,基质有白榴石及他形新鲜金云母,经对两种岩石的岩浆物理特征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种岩浆的密度差异大,造成上升速度不一样。从而引起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所含挥发分发生散失的程度有差异,造成PH2o的变化,而这正是控制金云母、透长石及白榴石稳定性及变化的主要物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质煌斑岩 岩相 岩浆物理过程 岩浆密度
下载PDF
南海西南海盆壳幔结构重力反演与热模拟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健 李家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26-3037,共12页
壳幔结构及扩张期后的岩浆活动是研究南海西南海盆形成演化的关键.本文针对NH973-1剖面开展壳幔密度结构重力反演,并依据重力反演的壳幔模型,定量模拟海底扩张期后的壳幔热结构与热演化过程.重力反演表明:西南海盆中央残余扩张脊之下存... 壳幔结构及扩张期后的岩浆活动是研究南海西南海盆形成演化的关键.本文针对NH973-1剖面开展壳幔密度结构重力反演,并依据重力反演的壳幔模型,定量模拟海底扩张期后的壳幔热结构与热演化过程.重力反演表明:西南海盆中央残余扩张脊之下存在一个较深的凹陷带,其下Moho面比两侧略深,呈现扩张期后的热沉降特点.热模拟发现:海盆扩张终止后,壳幔并非均衡一致降温,而是以"地壳增温-地幔降温"方式进入热沉降阶段,海底扩张终结后,地壳继续增温约7 Ma之后才与地幔一同缓慢降温,同步进入后期热沉降.沿NH973-1剖面南、中、北段的地壳增温特点不同,在海盆扩张中心北侧约70 km之下7~9 km深度处,在9.6~4.6 Ma期间温度增幅一直保持在200℃以上,将该处地壳温度抬升至1100℃以上,具备了产生扩张期后岩浆熔融的温度条件.P-T图解分析也支持此期间如果地壳具备局部构造断裂形成的含水条件和减压条件,就可能因部分熔融产生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海盆 热模拟 壳-幔密度结构 重力反演 残余岩浆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