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水动力量化因子的岩溶强发育深度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吴泓瑶
杨艳娜
+1 位作者
曾宪明
刘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9-327,共9页
地下水垂向循环水动力条件是岩溶发育深度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探求川东背斜构造岩溶区多级水流系统控制下的岩溶强发育深度,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选取地形指数和水动力坡降构建岩溶水动力强弱的量化因子F_(HQ),并结合钻孔数据推求...
地下水垂向循环水动力条件是岩溶发育深度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探求川东背斜构造岩溶区多级水流系统控制下的岩溶强发育深度,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选取地形指数和水动力坡降构建岩溶水动力强弱的量化因子F_(HQ),并结合钻孔数据推求假角山背斜构造区地下岩溶强发育深度。研究显示:水动力因子F_(HQ)与地形指数、水动力坡降在空间上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同时可指示岩溶水流系统向深循环的深度,以此推求背斜构造区地下岩溶的强发育深度下限。假角山背斜两翼F_(HQ)集中在0.1~0.4之间,岩溶水动力整体偏弱,深沟F_(HQ)值整体高于浅沟。东、西翼深沟控制下的地下岩溶强发育深度分别约40~100 m和110~180 m;浅沟控制下的地下岩溶强发育深度分别约15~60 m和10~90 m。研究成果可进一步丰富川东背斜区岩溶发育评价方法体系,为隧道工程岩溶突水灾害预测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
水
流系统
岩溶水动力条件
量化研究
岩溶
强发育深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水动力量化因子的岩溶强发育深度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吴泓瑶
杨艳娜
曾宪明
刘洋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勘测院
出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9-32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213)。
文摘
地下水垂向循环水动力条件是岩溶发育深度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探求川东背斜构造岩溶区多级水流系统控制下的岩溶强发育深度,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选取地形指数和水动力坡降构建岩溶水动力强弱的量化因子F_(HQ),并结合钻孔数据推求假角山背斜构造区地下岩溶强发育深度。研究显示:水动力因子F_(HQ)与地形指数、水动力坡降在空间上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同时可指示岩溶水流系统向深循环的深度,以此推求背斜构造区地下岩溶的强发育深度下限。假角山背斜两翼F_(HQ)集中在0.1~0.4之间,岩溶水动力整体偏弱,深沟F_(HQ)值整体高于浅沟。东、西翼深沟控制下的地下岩溶强发育深度分别约40~100 m和110~180 m;浅沟控制下的地下岩溶强发育深度分别约15~60 m和10~90 m。研究成果可进一步丰富川东背斜区岩溶发育评价方法体系,为隧道工程岩溶突水灾害预测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多级
水
流系统
岩溶水动力条件
量化研究
岩溶
强发育深度
Keywords
multistage flow system
karst hydrodynamic condition
quantitative research
karst strong development depth
分类号
P642.254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水动力量化因子的岩溶强发育深度研究
吴泓瑶
杨艳娜
曾宪明
刘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