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东部壳-幔、岩石圈-软流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带:特征及转换时限 |
路凤香
郑建平
侯青叶
李方林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6 |
24
|
|
2
|
峨眉地幔柱-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来自低钛和高钛玄武岩的Sr-Nd和O同位素证据 |
肖龙
徐义刚
何斌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
2003 |
58
|
|
3
|
湘南中生代玄武岩浆成因与岩石圈—软流圈相互作用 |
郭锋
范蔚茗
林舸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1998 |
25
|
|
4
|
峨眉山玄武岩区两类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的证据 |
张招崇
王福生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5
|
热-流-固耦合方法模拟岩石圈与软流圈相互作用 |
陈建业
杨晓松
石耀霖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6
|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岩石圈结构:对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启示 |
陈赟
赵与同
刘佳乐
梁晓峰
李玮
徐义刚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7
|
汉诺坝熔体—岩石圈相互作用研究 |
杜星星
|
《国际地震动态》
|
2013 |
0 |
|
8
|
岩石圈的生态作用(英文) |
V.T. TROFIMOV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2 |
3
|
|
9
|
造山带岩石圈去根作用的地震层析证据及其构造意义 |
高星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0
|
大陆岩石圈研究进展 |
陈凌
朱日祥
王涛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8
|
|
11
|
微陆块属性及过程:我国东北地区岩石圈地幔性质差异之根本 |
林阿兵
郑建平
潘少逵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12
|
大洋岩石圈俯冲过程中流体活动的岩石地球化学记录:以中国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为例 |
王栋
肖媛媛
牛耀龄
|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3
|
板内造山作用与成矿 |
罗照华
梁涛
陈必河
辛后田
柯珊
张自力
程素华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63
|
|
14
|
造山后脉岩组合与内生成矿作用 |
罗照华
卢欣祥
王秉璋
陈必河
黄凡
杨宗锋
汪洋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5
|
|
15
|
新疆巴楚辉绿岩岩脉的岩石成因和大地构造意义 |
孙林华
王岳军
范蔚茗
彭头平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7
|
|
16
|
湘东南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小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王岳军
范蔚茗
郭锋
李旭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08
|
|
17
|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东部三叠纪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
朱弟成
潘桂棠
莫宣学
赵志丹
廖忠礼
王立全
江新胜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5
|
|
18
|
青藏高原古新世-始新世早期(65~40Ma)火山岩——同碰撞火山作用的产物 |
夏林圻
马中平
李向民
夏祖春
徐学义
|
《西北地质》
CAS
CSCD
|
2009 |
20
|
|
19
|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碱性岩浆活动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 |
朱圣柱
黄小龙
于洋
贺鹏丽
杨帆
李梦静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20
|
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新证据:来自火山岩岩石成因的研究 |
蔡宏明
张宏飞
徐旺春
时章亮
袁洪林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