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学旅行回归课堂的教学设计——以“岩石圈物质循环”为例
1
作者 蓝林燕 黄丽元 +1 位作者 龚玉葵 谷海涛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16期95-98,共4页
文章以“岩石圈物质循环”课堂教学为例,通过校园观察、实验研学活动和校外研学旅行,创设真实情境,探索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认知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以涠洲岛为载体,提高学生从乡土地理视角分析具体地理问题... 文章以“岩石圈物质循环”课堂教学为例,通过校园观察、实验研学活动和校外研学旅行,创设真实情境,探索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认知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以涠洲岛为载体,提高学生从乡土地理视角分析具体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教学设计 岩石圈物质循环
下载PDF
岩石圈物质的螺旋运动 被引量:3
2
作者 彭玉鲸 《吉林地质》 1997年第4期1-14,共14页
岩石圈物质的“漂、撞、隆、降、伸、缩、滑、旋”等八种运动状态及相互转化,已成为当代大地构造学新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唯独岩石圈物质的螺旋运动没有引起更多的地球科学家普遍的和足够的重视。李四光教授不仅建立了旋转扭动的构... 岩石圈物质的“漂、撞、隆、降、伸、缩、滑、旋”等八种运动状态及相互转化,已成为当代大地构造学新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唯独岩石圈物质的螺旋运动没有引起更多的地球科学家普遍的和足够的重视。李四光教授不仅建立了旋转扭动的构造体系,而且指出内蒙黑泥河以东的一个莲花状构造“逐层展开而呈螺旋状”。近年来,我们从不同角度的综合研究中,获得关于岩石圈物质运动的螺旋结构形态的重要认识。它们包括:在岩石薄片中观察到的旋转变斑晶的螺旋型构造;陕西留坝望天龙铬铁矿区表现在岩石露头上的螺旋型构造;河北某铁矿田通过地质填图而识别出的螺旋型构造;见之于全球大陆构造地质图中的班达海大型的螺旋型构造;乃至在全球大陆和大洋岩石圈也同样存在的螺旋型构造。分析这些具有不同量纲、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时间尺度所形成的螺旋型构造,我们发现其发育典型者与我国《易经》反映事物变化规律的形象标志———太极图案十分酷似,我们建议称其为“太极图型”构造。并认为这是岩石圈物质运动的基本形态之一。它对矿产资源的分布及研究全球构造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同规模的螺旋型构造的成因,与相应级别的层(或壳层)间的扭动而引起的物质的螺旋运动相关。而高级别的螺旋运动的形成,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 螺旋运动 太极图型构造 岩石圈物质
下载PDF
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示踪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立强 和文言 +9 位作者 高雪 王偲瑞 李楠 邱昆峰 张良 马强 苏玉平 李大鹏 张智宇 于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1-405,共15页
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示踪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前沿,面临系列挑战。在对已有相关成果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实现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时空、由单一方法到多学科综合约束3个战略思路转变的基本要点;并以华北克拉通为例,提... 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示踪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前沿,面临系列挑战。在对已有相关成果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实现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时空、由单一方法到多学科综合约束3个战略思路转变的基本要点;并以华北克拉通为例,提出了亟待深化的研究领域和未来方向。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联立约束和综合解释,不仅开拓了岩石圈物质组成研究的新思路,而且有利于获得更可信的结果。逼近实际的岩石圈物质组成架构必须符合岩石探针、岩石圈物性结构、岩石物理性质与矿物及化学组成的测试分析/模拟计算结果等观测事实,并遵循地球化学热力学-地球动力学理论框架;这就需克服单一资料和方法各自的局限性,由单一手段向多方法综合约束转变,实现多学科融合来开展岩石圈物质组成的研究。据此提出“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和“反馈修正、不断逼近”的岩石圈物质组成架构的多学科综合示踪研究流程。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多学科的深度融合,恢复不同时期的构造格架和对应的物质组成,示踪其岩石圈物质架构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物质组成架构 岩石探针 同位素填图 地球物理反演 多学科融合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为例
4
作者 杨健 《求知导刊》 2022年第9期71-73,共3页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在认知派学习理论中影响深远,它在理解教学过程、设置教学环节、指导教学实践等方面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文章以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为依据,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相关内容为基础,...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在认知派学习理论中影响深远,它在理解教学过程、设置教学环节、指导教学实践等方面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文章以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为依据,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相关内容为基础,探究在信息加工理论指导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加工理论 高中地理 岩石圈物质循环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多版本教材融合视角下的示范课设计路向——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为例
5
作者 金儒成 薛东前 席菲菲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4年第2期26-32,F0002,共8页
“一标多本”的教材样态为大概念统摄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做好教材的融合应用是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向。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制订了具体可行、易于测量、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且利于高阶思维培养的教学目标,并据此进行多版本教材内... “一标多本”的教材样态为大概念统摄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做好教材的融合应用是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向。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制订了具体可行、易于测量、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且利于高阶思维培养的教学目标,并据此进行多版本教材内容对比,甄选教学内容,选用高效的方法支架进行了多版本教材融合的过程设计。结合示范课具有的设计准备充分、设计主体风格独到、设计过程多次迭代、设计应用指向普适等特质,其可成为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一条可以走、走得通、走得快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融合 示范课设计 教学目标 “情境+问题”教学 岩石圈物质循环
下载PDF
高中地理四“环”的一图多考浅析
6
作者 高占军 《地理教育》 2021年第3期36-37,共2页
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有四个大“环”需要掌握和熟练运用,即热力环流、水循环(海陆间循环)、世界洋流(南北半球中低纬)模式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文章通过对四“环”的考向分析归纳出各“环”之间的联系,并运用图示法进行分类分析各个知... 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有四个大“环”需要掌握和熟练运用,即热力环流、水循环(海陆间循环)、世界洋流(南北半球中低纬)模式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文章通过对四“环”的考向分析归纳出各“环”之间的联系,并运用图示法进行分类分析各个知识点的常规考法,最后,尝试通过图像进行多角度试题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环流 水循环 世界洋流模式图 岩石圈物质循环
下载PDF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高Fe/Mn比值的成因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斌辉 刘勇胜 高山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56-1466,共11页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普遍具有的高Fe/Mn比值(平均=68.6±11.5)与OIB型微量元素特征暗示高Fe/Mn比值与OIB型特征之间具有耦合关系.尽管单斜辉石分离结晶作用会引起玄武岩Fe/Mn比值增加,但对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汉诺坝和南缘安徽境内新...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普遍具有的高Fe/Mn比值(平均=68.6±11.5)与OIB型微量元素特征暗示高Fe/Mn比值与OIB型特征之间具有耦合关系.尽管单斜辉石分离结晶作用会引起玄武岩Fe/Mn比值增加,但对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汉诺坝和南缘安徽境内新生代玄武岩的详细研究,发现这些玄武岩的高Fe/Mn比值无法单独用单斜辉石分离结晶作用解释,而必须存在高Fe/Mn比值原始岩浆.橄榄岩和辉石岩部分熔融实验研究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高Fe/Mn比值与OIB型特征之间的耦合关系应反映了地幔源区中存在的辉石岩组分,而不必求助于核-幔作用或高度亏损岩石圈地幔的再熔融作用.结合中国东部的岩石圈演化历史和新生代玄武岩Sr-Nd-Pb同位素组成,新生代玄武岩的高Fe/Mn比值和OIB型微量元素组成之间的耦合特征应是中国东部岩石圈演化过程中广泛的岩石圈物质再循环作用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玄武岩 OIB型特征 高Fe/Mn比值 岩石圈物质再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