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与两侧盆地结合地带深部电性结构与岩石圈尺度构造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梁宏达 高锐 +4 位作者 侯贺晟 金胜 韩江涛 韩松 刘国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96-1704,共9页
横跨大兴安岭与海拉尔盆地和松辽盆地结合地带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揭示了盆山构造的深部电性结构.剖面西起海拉尔盆地东缘,向东延伸穿过大兴安岭中部,一直到达松辽盆地西缘.本文对剖面测点的二维偏离度、构造走向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采... 横跨大兴安岭与海拉尔盆地和松辽盆地结合地带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揭示了盆山构造的深部电性结构.剖面西起海拉尔盆地东缘,向东延伸穿过大兴安岭中部,一直到达松辽盆地西缘.本文对剖面测点的二维偏离度、构造走向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二维反演方法对TM模式的数据进行了反演,获得了该剖面的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模型,划分出三个典型构造单元:海拉尔盆地、大兴安岭和松辽盆地.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东缘和松辽盆地西缘浅部都呈低阻特征,但松辽盆地西缘深部电性结构比较复杂,而大兴安岭整体呈高阻特征.海拉尔盆地东缘可能属于兴安块体,松辽盆地西缘与大兴安岭接触关系复杂.海拉尔盆地东缘岩石圈厚度约为110km,大兴安岭岩石圈厚度约为110~150km.大兴安岭上地壳基本呈高阻特征,可能为多次叠置的岩浆岩,代表大兴安岭经历了多期次岩浆作用;中下地壳横向存在较大范围低阻体,可能反映了大兴安岭地壳内部非刚性的特点;残存在岩石圈地幔的高阻异常,说明其下地壳可能发生过拆沉作用.大兴安岭与松辽盆地结合带存在一个岩石圈尺度的西倾低阻带,向下延伸到岩石圈底部,可能是早期松嫩地块向兴安地块俯冲并以软碰撞形式拼合的构造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大兴安岭 松辽盆地 大地电磁测深 深部电性结构 岩石尺度构造关系
下载PDF
利用模板匹配技术检测米尺度岩石断层黏滑实验中的声发射事件 被引量:11
2
作者 侯金欣 谢凡 +1 位作者 任雅琼 王宝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30-1641,共12页
声发射观测是岩石摩擦实验中研究强震孕育机制的重要观测手段之一.传统的声发射观测以触发记录为主,难以捕捉并提取微弱的声发射信号.近年来天然地震学中发展的模板匹配技术可以在连续波形记录中识别出微弱的事件,大大提升事件检测能力... 声发射观测是岩石摩擦实验中研究强震孕育机制的重要观测手段之一.传统的声发射观测以触发记录为主,难以捕捉并提取微弱的声发射信号.近年来天然地震学中发展的模板匹配技术可以在连续波形记录中识别出微弱的事件,大大提升事件检测能力.本文发展了适用于多通道连续记录的声发射信号的模板匹配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分析米尺度岩石断层黏滑失稳过程.研究结果显示:模板匹配技术识别出的声发射数量约为传统方法识别的5倍,相对完备震级降低约0.3.临近失稳,检测目录完备震级以上声发射率表现出幂律增加的特征,且声发射事件聚集在失稳破裂起始点附近.失稳后,检测目录完备震级以上声发射率表现出幂律衰减,其中失稳后早期表现出较慢的衰减速度.另外,失稳后早期声发射事件表现出随对数时间沿断层迁移的趋势.最后,通过与天然地震学观测的结果对比表明,声发射模板匹配识别技术是研究大尺度岩石摩擦滑动失稳过程中前震和余震时空演化规律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助于在方法上为室内实验和野外观测进行融合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岩石断层 黏滑 模板匹配 声发射
下载PDF
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岩石圈尺度的大地构造分区 被引量:7
3
作者 邓晋福 莫宣学 +2 位作者 赵海玲 罗照华 吴宗絮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7-232,共6页
基于大陆根柱构造概念,讨论了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岩石圈尺度的大地构造分区.地壳浅部主要表现为3种构造形态,即西部青藏挤压造山带、东部大陆裂谷带和中部克拉通块体群,它们分别对应山根与造山岩石圈根、地幔热柱和大陆(岩石圈)... 基于大陆根柱构造概念,讨论了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岩石圈尺度的大地构造分区.地壳浅部主要表现为3种构造形态,即西部青藏挤压造山带、东部大陆裂谷带和中部克拉通块体群,它们分别对应山根与造山岩石圈根、地幔热柱和大陆(岩石圈)根.认为浅部构造形态是对壳幔深部构造的一种响应.简述了对应于岩石圈尺度的3个大地构造单元的软流圈的性质与类型.讨论了中国大陆东西部的成因联系.中国大陆上同时并存的3种构造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 岩石尺度 大地构造分区 新生代 中国
下载PDF
造山带下岩石圈地幔小尺度减薄的动力学成因 被引量:1
4
作者 雷天 李忠海 刘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27-3739,共13页
地质与地球物理观测数据表明青藏高原、安第斯山、以及帕米尔等典型造山高原之下均有明显的岩石圈地幔小尺度/分段式减薄现象.这些小尺度岩石圈减薄难以用经典的拆沉或对流减薄理论来解释,一方面,拆沉预示大尺度岩石圈地幔的剥离过程,... 地质与地球物理观测数据表明青藏高原、安第斯山、以及帕米尔等典型造山高原之下均有明显的岩石圈地幔小尺度/分段式减薄现象.这些小尺度岩石圈减薄难以用经典的拆沉或对流减薄理论来解释,一方面,拆沉预示大尺度岩石圈地幔的剥离过程,而对流减薄则在黏度相对低的地幔岩石圈中发生,其主要以小尺度的局部增厚触发并仅减薄地幔岩石圈的底部区域.另一方面,拆沉或对流减薄模型都预测造山带尺度的地幔岩石圈拆离,都假设造山带岩石圈横向均一,然而实际的造山带岩石圈往往由多个不同的地块构成,块体之间岩性、物性、流变结构可能大有差别,即横向不均一性.这些造山带岩石圈地幔的横向不均一性,能否有效解释观测到的局部小尺度减薄现象?为此,我们构建了一系列高精度动力学数值模型,系统模拟了碰撞造山过程中岩石圈地幔的形变和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塑性屈服强度很低的情况下,横向不均一的造山带岩石圈有发生分段式/小尺度减薄的可能性;其主要机理是由位错蠕变与强塑性作用所导致的应变集中使得地块间及壳幔间耦合弱化,从而使得较弱地块的岩石圈地幔在增厚时由于重力不稳定性而产生局部剥离,进而诱发小尺度软流圈上涌.模拟结果可以良好地解释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安第斯中部高原、以及帕米尔高原之下岩石圈的局部小尺度/分段式减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岩石圈减薄 造山带 横向不均一性 位错蠕变 塑性屈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岩石失稳破坏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圣奇 简荣林 张学民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2-76,共5页
建立了单轴压缩下岩石的本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尺度对岩石全程位移 荷载曲线的影响.研究表明,岩石材料的破坏并不等同于岩石 试验机系统已发生失稳破坏,而是其发生失稳破坏的前兆.增大岩石的长度或减小其直径相当于降低了试验机的&q... 建立了单轴压缩下岩石的本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尺度对岩石全程位移 荷载曲线的影响.研究表明,岩石材料的破坏并不等同于岩石 试验机系统已发生失稳破坏,而是其发生失稳破坏的前兆.增大岩石的长度或减小其直径相当于降低了试验机的"有效刚度",从而使得岩石 试验机系统更容易发生失稳破坏.而后基于岩石三轴压缩状态下的剪切破坏模型,建立了岩石失稳破坏发生的条件.理论分析表明,尽管试验机本身的刚度足够大,但岩石 试验机系统仍会发生失稳破坏,其根源在于岩石材料本身的失稳破坏,岩石失稳破坏的发生与其长度及所加围压相关,增大岩石的长度或减小其围压,均能使岩石由稳定破坏转化为失稳破坏.图7,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岩石-试验机系统 失稳破坏 岩石尺度 有效刚度 围压
下载PDF
多尺度岩石力学层对断层和裂缝发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曹东升 曾联波 +5 位作者 黄诚 韩俊 巩磊 宋逸辰 姚迎涛 董少群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35-2556,共22页
岩石力学层是控制断层裂缝系统的重要因素,岩石力学层级次和分布特征影响油气富集和高产.岩石力学层界面类型、特征及其对裂缝限制能力的差异决定了界面之间的岩石力学层存在多尺度特征,并影响不同尺度裂缝的垂向延伸.多尺度岩石力学层... 岩石力学层是控制断层裂缝系统的重要因素,岩石力学层级次和分布特征影响油气富集和高产.岩石力学层界面类型、特征及其对裂缝限制能力的差异决定了界面之间的岩石力学层存在多尺度特征,并影响不同尺度裂缝的垂向延伸.多尺度岩石力学层划分方法包括裂缝层和构造层等构造变形方法、岩石学方法、层序地层学方法、测井数据反演力学参数法、实测岩石力学参数法、叠前地震数据反演等.岩性是岩石力学性质演化和裂缝发育的物质基础,岩性组合控制了多尺度岩石力学层的纵向分布规律.岩石力学层界面对裂缝的限制能力决定了对应岩石力学层的尺度.岩石力学层厚控制了层内裂缝密度,主要有裂缝间距指数线性模型和幂函数模型两种定量关系.大尺度岩石力学层控制了大尺度断层裂缝的倾角、密度及构造样式等特征,进一步控制了流体运移、富集和成藏,决定了含油层系的垂向分布以及有利储层的发育.中小尺度力学层及微尺度力学层控制了断溶体储层垂向非均质性.研究深化了对多尺度断层裂缝主控因素的理解,为油气渗流富集研究以及裂缝性储层建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岩石力学层 岩石力学层划分 断层裂缝发育特征 流体渗流非均质性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 石油地质学.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25
7
作者 何丽娟 黄方 +2 位作者 刘琼颖 李春荣 汪集旸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0-17,共8页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中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在震旦纪—早奥陶世处于裂陷特征的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利用地球动力学理论在岩石圈尺度探讨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恢复早古生代热历史,为盆地生烃状态、生烃期次等研究提供重要热...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中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在震旦纪—早奥陶世处于裂陷特征的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利用地球动力学理论在岩石圈尺度探讨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恢复早古生代热历史,为盆地生烃状态、生烃期次等研究提供重要热参数。首先,利用回剥技术得到盆地构造沉降史,并作为构造-热演化模拟的目标函数;然后,基于二维多期拉张模型,分别与晚震旦世、寒武纪和奥陶纪等3个时期构造沉降量拟合得到3期拉张系数,揭示岩石圈底界和温度场的演化以及基底热流随时间的演化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在岩石圈拉张作用下,软流圈上涌形成热扰动,震旦纪时期基底热流值略有升高,其中高值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北与西南,而川东北受到的影响最小;热扰动在寒武纪有所减弱,至奥陶纪时期基本消失,盆地热流值呈缓慢下降趋势;盆地基底热流在早古生代始终在52~59mW·m-2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演化 多期拉张模型 早古生代 基底热流 岩石尺度 数值模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改进型随机斑块饱和模型及其在致密气层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未晛 杨志芳 +3 位作者 晏信飞 卢明辉 李晓明 任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7-1234,I0005,共9页
致密砂岩储层中气、水的非均匀分布使地震弹性参数与储层参数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导致定量解释多解性增强。针对致密砂岩储层复杂孔隙流体分布特点,改进了随机斑块饱和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可以更准确模拟岩石物性、孔隙流体等对地震波弹性... 致密砂岩储层中气、水的非均匀分布使地震弹性参数与储层参数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导致定量解释多解性增强。针对致密砂岩储层复杂孔隙流体分布特点,改进了随机斑块饱和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可以更准确模拟岩石物性、孔隙流体等对地震波弹性参数的影响。基于改进型随机斑块饱和模型形成了多尺度岩石物理模板,经超声尺度、测井尺度和地震尺度地球物理数据标定后,应用于四川致密气层检测,预测的孔隙度、含气饱和度与试气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模型 斑块饱和模型 尺度岩石物理模板 孔隙度预测 气层识别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幔根构造与深部找矿 被引量:8
9
作者 真允庆 束乾安 +5 位作者 戴宝章 汪莎 陈国衡 花林宝 丁梅花 郝红蕾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9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正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带的断裂构造部位。由于岩石圈大尺度不连续和地壳减薄无山根的成矿背景,促使燕山期热事件成为断裂-盆地-岩浆-成矿带的响应。区内I型花岗岩是地幔基性岩浆底侵与壳幔相... 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正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带的断裂构造部位。由于岩石圈大尺度不连续和地壳减薄无山根的成矿背景,促使燕山期热事件成为断裂-盆地-岩浆-成矿带的响应。区内I型花岗岩是地幔基性岩浆底侵与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包体研究和透明地震反射区资料证明它们具有软流圈上涌与下地壳拆沉作用的印记,也是幔根构造的源地。正因为透岩浆流体作用,形成大量金属矿床,因而这些矿床的成矿时代具有突发性和规律性,同时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和不均匀性;成矿流体具有同一性和矿床类型的多样性;成矿期次具有叠加改造性。从S、Pb、Sr、H、O、C、Si、Cu等同位素组成取得的信息,也可作为幔根构造壳幔同熔成矿的佐证。按照幔根构造成矿机理分析,预测本区仍有第二成矿空间(-500^-2 000 m),建议以"类埃达克岩(体)"为中心的地区,可作为新一轮找矿的首选区。运用综合方法(遥感、磁、电、重、地震及深穿透地球化学等),以探明深部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为主攻目标,建立四维成矿模型,确定找矿靶区,尽快进行钻探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大尺度不连续 地壳减薄 底侵 拆沉作用 幔根构造 多金属成矿带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Macro mechanical parameters’ size effect of surrounding rock of Shuibuya project’s underground power station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志华 周创兵 +2 位作者 周火明 盛谦 冷先伦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5年第1期9-12,共4页
Scale effec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in the macro mechanical parame- ters’ research of rock mass, from a new point of view, by means of lab and field rock me- chanics test, establishment of E^Vp relation, cla... Scale effec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in the macro mechanical parame- ters’ research of rock mass, from a new point of view, by means of lab and field rock me- chanics test, establishment of E^Vp relation, class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rock mass, nu- merical simulation test and back analysis based on surrounding rock’s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results of Shuibuya Project’s underground power station, rock mass deforma- tion module’s size effect of surrounding rock of Shuibuya Project’s undegroud power sta- tion was studied. It’s shown that rock mass deformation module’s scale effect of sur- rounding rock of Shuibuya Project’s undeground power station is obvious, the rock mass deformation module to tranquilization is 20% of intact rock’s. Finally the relation between rock mass deformation modules and the scale of research was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ormation module scale effect Shuibuya Project
下载PDF
中国海相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茂金 武宏亮 +3 位作者 王思宇 杜广慧 白洋 王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60,共20页
海相页岩是中国海相页岩气藏的主要资源阵地,但海相页岩气成藏机理复杂、物性差、流体赋存形式多样。海相页岩气储层品质评价是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甜点优选的重要评价内容,地球物理测井则是其储层品质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海相页岩气... 海相页岩是中国海相页岩气藏的主要资源阵地,但海相页岩气成藏机理复杂、物性差、流体赋存形式多样。海相页岩气储层品质评价是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甜点优选的重要评价内容,地球物理测井则是其储层品质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海相页岩气地质特征及目前勘探开发面临的难题,介绍了孔隙尺度—岩心尺度—测井尺度的多尺度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围绕含气页岩的有机质、储集性、含气性等地质品质关键参数以及脆性指数、应力、断裂韧性等工程品质关键参数,梳理了这些关键参数的预测技术,建立了页岩气储层品质分级及甜点优选的测井综合评价体系,并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和适用性。最后,通过分析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尺度岩石物理 测井解释 储层品质 甜点分级
原文传递
SDOG-based multi-scale 3D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on global lithosphere 被引量:12
12
作者 YU JieQing WU LiXin +1 位作者 ZI GuoJie GUO ZengZh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012-1020,共9页
The structure of global lithosphere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es of tectonic movement, geodynamic process, mantle convection,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Three-dimens... The structure of global lithosphere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es of tectonic movement, geodynamic process, mantle convection,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Three-dimensional (3D) spatial modelling and visualization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lithosphere researches. However, both the isoline/profile methods and the Euclidean-based 3D modelling methods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real 3D modeling of global lithosphere, whereas the recently developed global 3D grid methods have some defects on grid design, such as grid shrinkage, overlapping, non-orthogonality, and nonlatitude-longitude consistency. In this paper, Spheroid Degenerated-Octree Grid (SDOG), a non-overlapping, non-shrinking, orthogonal, latitude-longitude consistent grid in the spheroidal manifold space, was chosen as the basic grid for global lithosphere 3D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The SDOG-based methods of spatial representation and modelling of lithosphere were proposed. A multi-scale model of lithosphere was designed, and the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multi-mode visualization were realized at the full advantages of SDOG in multi-hierarchical and multi-resolution and the properties of lithosphere in multi-semantic. It shows that (1) the SDOG-based method has not only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the current global 3D grid, but also reflected the spherical features of lithosphere more realistically and naturally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providing a novel solution for global modeling, numeric simulating, and data sharing of lithosphere; and (2) more detailed plates division, more precise geo-layer structure, plates boarder and surface concave-convex, and more rich lithosphere properties are revealed as the scale-model moves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eroid Degenerated-Octree Grid (SDOG) LITHOSPHERE 3D manifold modeling VISUALIZATION global 3D gri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