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静脉的显微解剖研究及术中处理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继志 段云平 +1 位作者 高宝山 黄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713-715,共3页
目的进行岩静脉的显微解剖研究,并对相应的术中处理方法进行讨论。方法取15例(30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静脉乳胶灌注处理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岩静脉的位置、形态、分支及变异等情况,以及与三叉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等的毗邻关系... 目的进行岩静脉的显微解剖研究,并对相应的术中处理方法进行讨论。方法取15例(30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静脉乳胶灌注处理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岩静脉的位置、形态、分支及变异等情况,以及与三叉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等的毗邻关系。对60例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施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观察岩静脉及其属支的各项情况。结果解剖所见:①岩静脉位于蛛网膜下腔间隙内,呈游离悬空状,多由2~3支属支静脉汇成,最终注入岩上窦的内、中2/3段。②根据尸头单侧岩静脉的数量,可以将其分为单干型(9侧,30.0%)、双干型(17侧,56.7%)和三干型(4侧,13.3%);根据55支岩静脉注入岩上窦的位置与内听道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内侧组(17支,30.9%)、中间组(24支,43.6%)和外侧组(14支,25.5%)。③8支岩静脉的主干或属支与三叉神经直接接触,19支岩静脉与三叉神经的距离不超过1mm。没见到岩静脉或其属支与面神经、位听神经相接触的情况。60例临床病例所见:岩静脉107支,其中内侧组33支,中间组46支,外侧组28支;岩静脉单干型19例,双干型35例,三干型6例。结论认识和处理好岩静脉是桥脑小脑角手术的关键点之一。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作为责任血管和阻挡手术入路的岩静脉或其属支静脉可以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静脉 神经解剖学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过程中岩静脉保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吴雷 沈晓黎 +3 位作者 王大鹏 郭华 程祖珏 祝新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4-174,177,共2页
桥小脑角肿瘤因为位置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一直被视为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岩静脉常常与该区域肿瘤上极关系密切。尽管在术中牺牲岩静脉对大部分患者无明显影响,但影响一旦出现,往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通过回顾近期临床资... 桥小脑角肿瘤因为位置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一直被视为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岩静脉常常与该区域肿瘤上极关系密切。尽管在术中牺牲岩静脉对大部分患者无明显影响,但影响一旦出现,往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通过回顾近期临床资料及文献,总结该区域肿瘤术中岩静脉的保护方法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静脉 桥小脑角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岩静脉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蒋吉英 高培福 +1 位作者 窦寰宇 朱世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为临床桥脑小脑角区的手术提供岩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26例,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岩静脉形态、行径及其与三叉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①岩静脉有1~3支,长度2.9±2.0mm,外径... 目的:为临床桥脑小脑角区的手术提供岩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26例,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岩静脉形态、行径及其与三叉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①岩静脉有1~3支,长度2.9±2.0mm,外径2.3±1.0mm;②岩静脉位于三叉神经根背外方者占92.5%;岩静脉与神经根的最短距离5.0±3.8mm,最长距离7.1±4.1mm;静脉对神经根有压迫的占15.4%;③岩静脉距横窦与乙状窦交角处的距离为31.1±5.2mm。结论:岩静脉与三叉神经根关系密切,可压迫三叉神经根引起三叉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静脉 三叉神经根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的保护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召平 程启龙 +1 位作者 牛秋红 种衍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岩静脉在三叉神经手术中的保护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VD)285例,其中206例岩静脉被电凝处理,79例保护良好。结果 79例岩静脉保护良好的术后未发生脑水肿,无明显恶心呕吐。206例电凝处理岩静脉的... 目的探讨岩静脉在三叉神经手术中的保护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VD)285例,其中206例岩静脉被电凝处理,79例保护良好。结果 79例岩静脉保护良好的术后未发生脑水肿,无明显恶心呕吐。206例电凝处理岩静脉的其中3例发生小脑水肿,2例经脱水剂治疗,1例经后颅窝减压后恢复良好,35例术后3天明显恶心呕吐,腰穿测脑压高。结论岩静脉在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手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良好,否则术后可常规应用脱水剂以及做好再次后颅窝减压手术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岩静脉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的处理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德宝 王之敏 +6 位作者 蒋栋毅 陈寒春 周强 万意 沈李奎 陆明 向海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及其分支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显微镜下观察岩静脉的位置、分支情况,术中避免损伤岩静脉主干以及较粗大分支,对阻碍三叉神经暴露以及作为压迫血管的细小分...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及其分支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显微镜下观察岩静脉的位置、分支情况,术中避免损伤岩静脉主干以及较粗大分支,对阻碍三叉神经暴露以及作为压迫血管的细小分支可予以切断。结果术中均发现岩静脉,根据岩静脉主干的数量分为:单干型17例(9.1%)、双干型102例(54.5%)、三干型68例(36.4%),术中发现岩静脉及分支为责任血管18例,其中动静脉混合压迫13例,单纯静脉压迫5例,术后15例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结论岩静脉的正确处理是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岩静脉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的处理策略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峰 李杨 +1 位作者 王波 李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379-382,共4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对那些药物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病人是最有效治疗方法。岩静脉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也是颅后窝重要引流静脉...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对那些药物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病人是最有效治疗方法。岩静脉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也是颅后窝重要引流静脉,故在三叉神经痛MVD中常成为阻障术野暴露与影响手术操作的路障静脉。因此,岩静脉处理是MVD术中重要的操作环节,同是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岩静脉 桥小脑角区
下载PDF
岩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磊 马春明 +1 位作者 齐安东 张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9X期98-99,共2页
目的:为临床脑桥小脑三角区的手术提供岩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26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岩静脉的形态、行径及其与三叉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①岩静脉有1~3支,长度(2.9... 目的:为临床脑桥小脑三角区的手术提供岩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26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岩静脉的形态、行径及其与三叉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①岩静脉有1~3支,长度(2.9±2.0)mm,外径(2.3±1.0)mm;②岩静脉位于三叉神经根背外方者占92.5%,岩静脉与神经根的最短距离为(5.0±3.8)mm,最长距离为(7.1±4.1)mm,静脉对神经根有压迫的占15.4%;③岩静脉距横窦与乙状窦交角处的距离为(31.1±5.2)mm。结论:岩静脉解剖结构存在许多变异,与三叉神经根关系密切,变异的岩静脉可引起三叉神经痛,手术中应明确岩静脉解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静脉 三叉神经根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的乙状窦前入路中岩静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君玉 廖建春 +4 位作者 康德智 党瑞山 刘环海 胡国汉 张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为临床乙状窦前入路手术提供岩静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15例30侧福尔马林固定国人成人尸头,模拟乙状窦前入路操作,内窥镜下观察岩静脉的主干、属支分布,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而后开颅取出脑组织,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岩静脉主干直径的... 目的:为临床乙状窦前入路手术提供岩静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15例30侧福尔马林固定国人成人尸头,模拟乙状窦前入路操作,内窥镜下观察岩静脉的主干、属支分布,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而后开颅取出脑组织,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岩静脉主干直径的大小、进入岩上窦的位置,其属支分布的区域和供血的范围。结果:(1)岩静脉主干直径为(4.02±1.24)m m(1.18~6.38 m m)。其进入岩上窦的位置距离M eckel's囊口后缘、内耳门后缘中点、岩上窦-乙状窦交点的距离分别为:(9.46±3.68)m m(3.10~17.52 m m)、(9.40±1.65)m m(6.64~13.82 m m)、(27.42±3.75)m m(18.20~36.56 m m)。(2)岩上静脉引流脑桥、延髓腹侧,小脑岩骨面、小脑背外侧的静脉回流血,内窥镜可以明确岩静脉的主干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论:内窥镜的应用可为手术中岩静脉的辨认和保护提供准确的信息,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静脉 内窥镜 乙状窦前入路 解剖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切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焦迎斌 丰育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10期610-613,共4页
目的寻找岩静脉和其他静脉之间的吻合支,为临床手术中切断岩静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解剖7颗成年国人男性尸体头颅,用丝线结扎岩静脉远端后,先向岩静脉中注入一定压力的,含有蓝色乳胶专用色浆的生理盐水,再注入蓝色乳胶,观察岩静... 目的寻找岩静脉和其他静脉之间的吻合支,为临床手术中切断岩静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解剖7颗成年国人男性尸体头颅,用丝线结扎岩静脉远端后,先向岩静脉中注入一定压力的,含有蓝色乳胶专用色浆的生理盐水,再注入蓝色乳胶,观察岩静脉与小脑和脑干其他引流静脉之间的回流和吻合情况。结果在9侧岩静脉中6侧有吻合静脉存在,吻合支存在率为66.7%。结论岩静脉被切断后,多数情况下通过该侧岩静脉引流的静脉血可以通吻合静脉经其他途径回流而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静脉 吻合支 切断 可行性研究 微血管减压
下载PDF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岩静脉的保护 被引量:4
10
作者 奚健 袁贤瑞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时岩静脉保护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147例,术中先行肿瘤内减压,再逐步分离肿瘤周边结构。岩静脉143例保护良好;4例术中被切断行电凝处理。结果 143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小脑出血性梗塞。...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时岩静脉保护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147例,术中先行肿瘤内减压,再逐步分离肿瘤周边结构。岩静脉143例保护良好;4例术中被切断行电凝处理。结果 143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小脑出血性梗塞。4例电凝处理岩静脉,其中1例发生一过性广泛性小脑水肿,随访18个月能生活自理,但仍有走路步态不稳,3例出现小脑出血性梗塞并水肿,其中1例死亡;2例经后颅窝减压后恢复良好,其中1例随访3 3个月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例随访1 2个月尚有走一字路不稳。结论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应保护好岩静脉,一旦损伤需在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再次后颅窝减压手术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岩静脉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岩静脉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成磊 袁贤瑞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70-572,共3页
Dandy教授在其文章中插图展示了一支走行于桥小脑角区域经三又神经背侧汇入岩上窦的静脉,此静脉便是后来众所周知的岩上静脉,或简称为岩静脉。岩上静脉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占20%,在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又神经痛的手术中,岩静脉是非... Dandy教授在其文章中插图展示了一支走行于桥小脑角区域经三又神经背侧汇入岩上窦的静脉,此静脉便是后来众所周知的岩上静脉,或简称为岩静脉。岩上静脉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占20%,在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又神经痛的手术中,岩静脉是非常重要且相对恒定的解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静脉 并发症 水肿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保护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钱涛 王坤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28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保护的可行性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A组,手术开始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天幕下探查。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保护的可行性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A组,手术开始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天幕下探查。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B组,手术开始按照于炎冰等采用的手术探查方向,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比较2组手术中岩神经保护情况。结果 A组有效率92.5%(37例);术后并发复视1例,随访期间好转。B组有效率95.0%(38例);术后并发病侧听力障碍2例,随访期间好转。结论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时,手术开始即选用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并结合神经内镜辅助进行观察,多数情况下不需处理岩静脉即可获得对三叉神经根区的良好显露,避免了岩静脉属支切断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岩静脉 神经内镜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岩静脉的处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焱华 高宝山 +2 位作者 郭旭东 曲凯 段云平 《中外医疗》 2012年第31期171-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岩静脉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该院自2010年7月—2012年5月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9例,按术中是否电凝切断岩静脉和(或)其属支分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岩静脉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该院自2010年7月—2012年5月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9例,按术中是否电凝切断岩静脉和(或)其属支分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31例(72.09%),严重不良反应发生2例(4.65%),术后症状消失43例(100%)。B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22例(61.11%),严重不良反应发生0例(0%),术后症状消失36例(100%),两组病例手术后结果均十分满意。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过程中当岩静脉和(或)其属支作为路障血管甚至责任血管时,可以电凝切断之,有利于术野暴露,降低手术难度,减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岩静脉
下载PDF
经岩静脉上间隙MVD治疗岩静脉阻挡三叉神经显露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武 梁维邦 +2 位作者 姜成荣 王晶 周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861-86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岩静脉上间隙进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岩静脉阻挡三叉神经显露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岩静脉上间隙进行MVD治疗的34例岩静脉阻挡三叉神经显露的PTN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即... 目的探讨经岩静脉上间隙进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岩静脉阻挡三叉神经显露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岩静脉上间隙进行MVD治疗的34例岩静脉阻挡三叉神经显露的PTN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即刻疼痛完全消失32例,明显减轻1例,无明显变化1例。出院后随访2年,仍疼痛2例中,术后2个月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后4个月疼痛部分缓解1例;治愈率为97.06%。4例术后3~7 d发生口周单纯疱疹,简单创面保护、防止感染处理后自行愈合。无面部麻木、咀嚼肌无力等。结论对于岩静脉阻挡三叉神经显露的PTN,通过岩静脉上间隙显露三叉神经颅内段并进一步减压是安全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岩静脉上间隙
下载PDF
家兔单侧岩静脉离断模型的建立及其解剖基础
15
作者 成磊 简志宏 +3 位作者 谢源阳 廖艺玮 袁健 袁贤瑞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422-424,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单侧岩静脉离断动物模型。方法家兔16只,其中用于制作尸头硅胶灌注标本6只,观察家兔颅后窝静脉引流特点,并与人静脉引流情况比较;另外10只模拟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在显微镜下电凝并切断岩静脉,建立单侧岩静脉离断动物...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单侧岩静脉离断动物模型。方法家兔16只,其中用于制作尸头硅胶灌注标本6只,观察家兔颅后窝静脉引流特点,并与人静脉引流情况比较;另外10只模拟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在显微镜下电凝并切断岩静脉,建立单侧岩静脉离断动物模型。结果在硅橡胶灌注的6具兔头标本中,有1具仅灌出动脉,其余兔尸头灌注情况均较满意。用于制作岩静脉单侧离断模型的10只家兔中,建模成功8只,失败2只。结论开颅电凝切断家兔岩静脉建立单侧岩静脉离断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静脉 模型 动物 灌注 局部
下载PDF
岩静脉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郭伟伦 杜鹏程 孙实安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147-147,共1页
目的:分析岩静脉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10%福尔马林充分固定带颈国人成人头颅标本20例,经手术显微镜观察其形态、行径及与三叉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经游标卡尺测量岩静脉的直径、外径以及三叉神经根宽度,发现个体间的岩... 目的:分析岩静脉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10%福尔马林充分固定带颈国人成人头颅标本20例,经手术显微镜观察其形态、行径及与三叉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经游标卡尺测量岩静脉的直径、外径以及三叉神经根宽度,发现个体间的岩静脉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通过在显微镜下对头颅标本的解剖、观察、测量及研究,发现岩静脉的各小属支的汇合点与三叉神经根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静脉 解剖学特征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岩静脉及其与三叉神经关系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17
作者 田维东 王孝文 +4 位作者 姜明旭 安月勇 辛玲 彭龙锋 纪宇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通过解剖国人尸体头颅标本,观察岩静脉起始与终止部位、形态、行程特点及其与三叉神经的毗邻关系,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经10%福尔马林充分固定的成人尸头颅标本12例(24侧),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岩静脉与三... 目的通过解剖国人尸体头颅标本,观察岩静脉起始与终止部位、形态、行程特点及其与三叉神经的毗邻关系,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经10%福尔马林充分固定的成人尸头颅标本12例(24侧),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岩静脉与三叉神经等结构,观察上述神经、血管的位置、走行方向及其相互关系,测量岩静脉长度、外径及其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等相关数据。结果在24例标本共发现岩静脉35支;其属支交汇处直径为(2.44±0.87)mm(1.15~4.10 mm),汇入岩上窦处直径(2.60±0.93)mm(1.20~4.50 mm);岩静脉主干长度为(5.05±3.53)mm(1.75~8.95 mm);共有7支主干及2条束支与神经根接触或压迫,除7条主干接触者外,其主干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7.09±4.48)mm(1.20~12.60 mm)。结论岩静脉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可与三叉神经接触并压迫神经,成为三叉神经痛发生的解剖学基础之一。岩静脉呈游离悬空状,其主干多粗短,术中易因过度牵拉而破裂出血导致严重的后果,对岩静脉影响手术者应提前将其分离后电凝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静脉 三叉神经 显微解剖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的处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少宇 李玉 +4 位作者 李杨 任仲坤 王波 郭朋坤 杨智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747-749,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及其分支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9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表现,将岩静脉和其属支分为四种情况:1岩静脉主干妨碍手术操作;...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及其分支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9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表现,将岩静脉和其属支分为四种情况:1岩静脉主干妨碍手术操作;2岩静脉属支妨碍手术操作;3岩静脉为责任血管;4岩静脉未妨碍手术操作。结果 岩静脉主干妨碍手术操作32例,电凝切断10例;岩静脉属支妨碍手术操作40例,电凝切断28例;岩静脉及其属支为责任血管3例,电凝切断1例;岩静脉未妨碍手术操作17例,均未切断。术后疼痛消失8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手术有效率为97.8%。术后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复发3例。术后死亡1例,为小脑梗死,术中切断岩静主干。结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的处理是术中重要的操作环节,同时也是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岩静脉
下载PDF
岩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光华 梁继锋 +2 位作者 王美荣 蒋吉英 刘昕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观测岩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特征,防止术中、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方法:通过20例(40侧)成人尸头解剖测量及60例临床手术的观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总结了岩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特征、形态变异、走行、属支情况,测量... 目的:观测岩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特征,防止术中、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方法:通过20例(40侧)成人尸头解剖测量及60例临床手术的观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总结了岩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特征、形态变异、走行、属支情况,测量了与手术有关的距离,提出了术中处理岩静脉的指征与最佳方法。结论:明确了岩静脉的解剖特点,术中能较早地处理好岩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静脉 小脑桥脑角 显微外科解剖
下载PDF
岩静脉暂时阻断试验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5期453-454,共2页
目的:研究岩静脉暂时阻断试验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提高三叉神经痛(TN)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60例TN患者接受MVD治疗,术中进行岩静脉暂时阻断试验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并且比较2组手术情况,于治疗前和治... 目的:研究岩静脉暂时阻断试验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提高三叉神经痛(TN)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60例TN患者接受MVD治疗,术中进行岩静脉暂时阻断试验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并且比较2组手术情况,于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的疼痛程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的抑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的焦虑,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价的生存质量。结果:监测阴性53例为阴性组,另7例为阳性组。阴性组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应对压力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NRS评分、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阴性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阳性组中,2例血管破裂而切断静脉、术后发生后颅窝水肿,另5例术后疼痛未能完全缓解。60例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为98.33%。结论:岩静脉暂时阻断试验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够准确判断岩静脉功能,有助于提高TN患者MVD有效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岩静脉 暂时阻断试验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