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RCT观察成人永存岩鳞窦
1
作者 赵鹏飞 吕晗 +10 位作者 李静 丁贺宇 窦瑞芳 管琳娜 李丽 孟续续 代驰航 李小帅 仇晓妤 杨正汉 王振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4-668,共5页
目的基于HRCT评估成人永存岩鳞窦(PSS)发生率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薄层HRCT检查且双侧颞骨未见异常的708例成年患者资料。基于0.67 mm层厚的标准化重建轴位、冠状位图像,评估有无PSS及其HRCT征象,包括管径、走行位置、有... 目的基于HRCT评估成人永存岩鳞窦(PSS)发生率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薄层HRCT检查且双侧颞骨未见异常的708例成年患者资料。基于0.67 mm层厚的标准化重建轴位、冠状位图像,评估有无PSS及其HRCT征象,包括管径、走行位置、有无局部团状扩张、有无周围骨壁缺失、有无盂后孔,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间PSS发生率差异。结果本组708例(1 416侧)中,PSS发生率为10.59%(150/1 416),平均管径为(1.29±0.58)mm。女性PSS发生率为12.64%(92/728),男性为8.43%(58/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同一性别不同侧别间PS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P=0.583,女性:P=0.372)。18~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组间PS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70岁组较其他年龄组发生率降低(P均<0.05)。150侧PSS中,24.67%(37/150)走行于岩鳞隔内,75.33%(113/150)走行于岩鳞隔外侧骨沟;47.33%(71/150)可见盂后孔形成,36.67%(55/150)水平向外走行至皮下,10.67%(16/150)垂直向下至颞下颌关节窝;2.67%(4/150)与周围颞骨气房间骨壁缺失;4.67%(7/150)局部呈血管团状扩张。结论 HRCT可显示成人岩鳞窦;颅底或耳部术前需仔细观察,以避免医源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鳞窦 盂后孔 颞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变异
下载PDF
基于HRCT评估感音聋患儿永存岩鳞窦 被引量:4
2
作者 祁文 赵鹏飞 +4 位作者 吕晗 李静 丁贺宇 杨正汉 王振常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04-1307,共4页
目的:基于HRCT分析不同类型感音神经性耳聋(SHL)患儿永存岩鳞窦(PSS)的出现率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90例(380耳)双侧SHL患儿的颞骨HRCT图像,观察有无PSS并测量其直径。按照有无半规管及其它内耳骨结构的异常,将患儿分... 目的:基于HRCT分析不同类型感音神经性耳聋(SHL)患儿永存岩鳞窦(PSS)的出现率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90例(380耳)双侧SHL患儿的颞骨HRCT图像,观察有无PSS并测量其直径。按照有无半规管及其它内耳骨结构的异常,将患儿分为3组:半规管畸形组、无半规管异常的內耳畸形组和內耳结构未见异常组,比较3组间PSS出现率及其特征的差异。结果:SHL患儿中PSS总体出现率为29.5%(112/380),其中粗大PSS(直径2 mm以上)占11.1%(42/380)。半规管畸形组、无半规管异常的內耳畸形组、內耳结构未见异常组中PSS总体出现率分别65.5%(19/29)、23.0%(23/100)和27.9%(70/251),其中粗大PSS出现率分别为34.5%(10/29)、9.0%(9/100)和9.2%(23/251)。半规管畸形组中总体和粗大PSS的出现率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两组之间总体和粗大PSS出现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L患儿中PSS并不少见,尤其是伴有半规管畸形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需仔细观察避免医源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CT 岩鳞窦 感音神经性耳聋 半规管 内耳 人工耳蜗植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