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乃明 陈志东 +11 位作者 宋海青 邓飞 林清 黄乃容 周睿东 万玉松 莫光华 李灵娟 刘瑛 李巧勤 赖力明 周雪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1-205,共15页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自 1 994年以来对广东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的监督性监测 ,包括监测方案、方法、质量保证、主要结果和结论。监测结果表明 :( 1 )核电站运行以来的气体排放未对厂区以外的大气和...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自 1 994年以来对广东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的监督性监测 ,包括监测方案、方法、质量保证、主要结果和结论。监测结果表明 :( 1 )核电站运行以来的气体排放未对厂区以外的大气和陆地环境产生可观测到的影响 ;( 2 )对于110mAg ,西大亚湾的海水中仅在 1 995年和 1 997年检测到高于探测限的样品 ,最大年平均浓度为 3 .1Bq/m3;西大亚湾的海底泥中只在 1 997年能被检测到 ,年平均值为 1 .0Bq/kg(干 ) ;西大亚湾的海洋生物中在 1 994、1 996和 1 997年检测到的活度浓度较高 ,珍珠贝、马尾藻和墨鱼中的最高年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 2 .2、1 .7和 5 .8Bq/kg(鲜 ) ,1 997年以后随着排放量的下降而显著下降 ;( 3 )对于137Cs,1 994~ 1 998年西大亚湾海水样品中的活度浓度相对较高 ,年平均值最高的 1 995年为 4.6Bq/m3,1 999年以后与本底相当 ;137Cs在其他海洋介质中的活度浓度很低 ,且在本底涨落范围内变化 ;( 4 )对于西大亚湾海水中的3H ,只在核电站排放期间短时升高 ,3~ 5天后基本恢复到本底水平 ,实测年平均活度浓度在 0 .8~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核电站 岭澳核电站 辐射环境 监督性监测 监测方案 质量保证
下载PDF
岭澳核电站先进燃料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高立刚 韩庆浩 +1 位作者 肖岷 李晓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6,共6页
介绍了岭澳核电站先进燃料管理的策略和思路,岭澳核电站实施的先进燃料管理与大亚湾核电站的不同。分析了岭澳核电站燃料管理的最佳宏观过渡方式,尤其是岭澳核电站在混合堆芯后(涵盖第二至五循环)实施先进燃料管理的过渡策略和步骤。深... 介绍了岭澳核电站先进燃料管理的策略和思路,岭澳核电站实施的先进燃料管理与大亚湾核电站的不同。分析了岭澳核电站燃料管理的最佳宏观过渡方式,尤其是岭澳核电站在混合堆芯后(涵盖第二至五循环)实施先进燃料管理的过渡策略和步骤。深入论述了从第六循环之后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先进燃料管理技术路线(年度1/4换料还是18个月换料)才最符合岭澳核电站的实际情况。从先进燃料管理策略的经济性、实施年度1/4换料的优点、岭澳核电站年度1/4换料项目采用的先进技术等方面论证了岭澳核电站先进燃料管理策略的可行性。通过不同先进燃料管理策略(年度1/4换料、18个月换料和24个月换料)的综合比较得出:岭澳核电站燃料管理实施年度1/4换料可以扬长避短,具有很高的燃料经济性,是有利于4台机组安排非夏季大修和避免重叠大修的最佳策略。18个月换料虽有多方面的好处,但岭澳核电站的售电环境和电价模式都不同于大亚湾核电站。电网对岭澳核电站的限制更苛刻,追求多发电或超发电不是岭澳核电站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澳核电站 先进燃料管理 年度1/4换料
下载PDF
数字光学成像技术在岭澳核电厂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汪华安 左保成 +1 位作者 戴旭明 郑文棠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1757-1762,共6页
介绍了数字光学成像技术在电力工程勘测应用中的适用性和优点,阐述了全景式钻孔电视成像系统的测试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通过全景式钻孔摄像给出了全孔的孔壁展开图和三维虚拟岩芯图,对深层岩脉、节理、裂隙的产状和宽度进行量化统计,达... 介绍了数字光学成像技术在电力工程勘测应用中的适用性和优点,阐述了全景式钻孔电视成像系统的测试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通过全景式钻孔摄像给出了全孔的孔壁展开图和三维虚拟岩芯图,对深层岩脉、节理、裂隙的产状和宽度进行量化统计,达到了定量分析钻孔节理裂隙几何特征的目的。应用数字光学成像技术于岭澳核电三期的边坡工程中,查明了边坡工程场区的主要岩层结构面和岩体完整性,通过对比常规勘测手段获得的节理裂隙发育规律,验证了全景式钻孔摄像的可靠性,表明该技术可较好地应用于核电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光学成像 全景图像 三维虚拟岩芯图 岭澳核电厂
下载PDF
岭澳核电站二期反应堆核测量相关系统设计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文平 杨戴博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分析岭澳核电站二期反应堆核测量各相关系统的主要特点,阐述核仪表系统(RPN)、堆芯中子注量率测量系统(RIC)、冷却剂丧失事故(LOCA)监测系统(LSS)与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DCS)的功能划分和接口设计方案。岭澳核电站二期设计方案针对RPN、... 分析岭澳核电站二期反应堆核测量各相关系统的主要特点,阐述核仪表系统(RPN)、堆芯中子注量率测量系统(RIC)、冷却剂丧失事故(LOCA)监测系统(LSS)与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DCS)的功能划分和接口设计方案。岭澳核电站二期设计方案针对RPN、RIC、LSS不同的功能需求和特点,有效地利用数字化仪表控制平台的优势,灵活采用3种与DCS的功能分配和接口划分方案,更好地实现了故障诊断和逻辑功能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澳核电站二期 核测量系统 功能分配 接口
下载PDF
岭澳核电站1号机组第三循环主蒸汽管道断裂事故堆芯后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世顺 孙吉良 肖岷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4-29,共6页
在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近几年换料设计的安全评价中,经常出现主蒸汽管断裂(SLB)事故堆芯后果超限的情况,导致该事故需要进行再分析评价。因此,SLB事故堆芯后果分析就成为大亚湾和岭澳换料设计中重要的安全分析工作。该分析基于法马通公... 在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近几年换料设计的安全评价中,经常出现主蒸汽管断裂(SLB)事故堆芯后果超限的情况,导致该事故需要进行再分析评价。因此,SLB事故堆芯后果分析就成为大亚湾和岭澳换料设计中重要的安全分析工作。该分析基于法马通公司的堆芯设计方法,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DNMC)针对岭澳核电站1号机组第三循环所作的换料设计,进行了主蒸汽管断裂事故堆芯后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发生主蒸汽管断裂事故条件下,DNMC设计的岭澳核电站1号机组第三循环的堆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澳核电站 换料核设计 主蒸汽管断裂事故 堆芯后果分析
下载PDF
岭澳核电站二期18个月换料燃料管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雷 肖岷 梁薇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45-47,共3页
对岭澳核电站二期从首循环开始向18个月换料过渡,并于第四循环达到平衡循环的燃料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包括对燃料循环长度的计算、可燃毒物的使用、堆芯装载方式的布置、主要中子学参数计算等。从燃料管理的角度论证了岭澳核电站二期18... 对岭澳核电站二期从首循环开始向18个月换料过渡,并于第四循环达到平衡循环的燃料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包括对燃料循环长度的计算、可燃毒物的使用、堆芯装载方式的布置、主要中子学参数计算等。从燃料管理的角度论证了岭澳核电站二期18个月换料的可行性,为最终的燃料管理方案的确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澳核电站 18个月换料 燃料管理
下载PDF
岭澳核电站混合堆芯落棒事故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世顺 周洲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9-23,共5页
岭澳核电站从第二循环开始采用新的AFA-3G燃料组件,并从第三循环开始提高燃料235U的富集度。因此,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开始进行岭澳混合堆芯项目的论证。本文用SCIENCE、ESPADON、CINEMA、CANTAL、FLICA等分析工具... 岭澳核电站从第二循环开始采用新的AFA-3G燃料组件,并从第三循环开始提高燃料235U的富集度。因此,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开始进行岭澳混合堆芯项目的论证。本文用SCIENCE、ESPADON、CINEMA、CANTAL、FLICA等分析工具对混合堆芯提高燃料富集度的落棒事故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落棒事故条件下的最小DNBR值满足设计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澳核电站 混合堆芯 落棒事故 燃料富集度 DNBR
下载PDF
岭澳核电站硼稀释事故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雷 张洪 肖岷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58-61,共4页
在岭澳核电站混合堆芯及提高富集度论证项目中的反应性事故中,硼稀释事故分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硼稀释事故分析的结论中要对冷停堆和热停堆下的控制棒棒位进行定义,其中热停堆下的控制棒棒位又是次临界下提棒事故分析的前提,而且... 在岭澳核电站混合堆芯及提高富集度论证项目中的反应性事故中,硼稀释事故分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硼稀释事故分析的结论中要对冷停堆和热停堆下的控制棒棒位进行定义,其中热停堆下的控制棒棒位又是次临界下提棒事故分析的前提,而且在次临界提棒事故裕量不够时,可以通过硼稀释事故分析来对热停堆标准工况下的棒位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提高次临界提棒事故裕量。对混合堆芯论证项目中的硼稀释事故分析的方法、结论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稀释 反应性 岭澳核电站
下载PDF
岭澳核电站CRF系统碎石过滤器的腐蚀与防护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帆 白荣国 +1 位作者 付淼磊 韩庆浩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1-293,共3页
通过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浸泡试验、自腐蚀电位测定,研究了岭澳核电站CRF系统碎石过滤器的腐蚀现象,其主要原因被归结为微生物腐蚀的作用.对CRF系统碎石过滤器采用了以阴极保护为主的一系列防腐措施,保护电位... 通过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浸泡试验、自腐蚀电位测定,研究了岭澳核电站CRF系统碎石过滤器的腐蚀现象,其主要原因被归结为微生物腐蚀的作用.对CRF系统碎石过滤器采用了以阴极保护为主的一系列防腐措施,保护电位测量和表面检查的结果表明,碎石过滤器得到了有效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澳核电站 碎石过滤器 腐蚀 防护
下载PDF
岭澳水库土坝孔隙水压力观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秀媛 白永年 +1 位作者 潘维宗 沈长松 《中国水利》 2001年第1期50-51,共2页
岭澳水库大坝开始蓄水时,出现了洇湿明流区,并且坝顶上出现了横向裂缝。通过对大坝埋设的孔隙水压力计 观测资料分析,对坝体进行了劈裂灌浆。从新埋设的孔隙水压力计观测资料可以看出灌浆效果较好。
关键词 孔隙水压力计 岭澳水库 土坝 防渗加固 观测资料
下载PDF
高喷灌浆技术在岭澳水库土坝防渗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维宗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35-37,共3页
为了解决岭澳水库土坝防渗问题,采用高喷灌浆技术通过坝体成功地建造了平均深达661m的地下连续墙,通过检查完全满足防渗加固的要求,作为高喷灌浆技术的运用在深度上有所突破简介了高喷灌浆工程的设计。
关键词 高压喷射灌浆 防渗墙 土坝防渗 岭澳水库 地下连续墙
下载PDF
岭澳核电厂L1号机组控制棒驱动机构泄漏问题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郑晓敏 《核安全》 2007年第2期25-29,45,共6页
介绍了岭澳核电厂L1号机组控制棒驱动机构上部Ω密封焊缝区域泄漏事件及其处理措施,对泄漏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简单介绍了广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对该事件的监督活动。
关键词 岭澳核电厂 控制棒驱动机构 Ω密封 泄漏
下载PDF
岭澳核电站常规岛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伍广俭 卓文标 《广东电力》 2003年第1期23-26,54,共5页
核电站一般由核岛、常规岛、电厂配套设施(BOP)组成,其中常规岛的流程原理与火力发电厂的流程原理基本相同,但其仪表和控制的可靠性设计要比火电厂高得多,为此,分析了常规岛主要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并指出核电站的安全可靠性设计思想已... 核电站一般由核岛、常规岛、电厂配套设施(BOP)组成,其中常规岛的流程原理与火力发电厂的流程原理基本相同,但其仪表和控制的可靠性设计要比火电厂高得多,为此,分析了常规岛主要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并指出核电站的安全可靠性设计思想已渗透到各系统的方方面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澳核电站 常规岛 控制系统 技术特点 分散控制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 可靠性设计 汽轮发电机组
下载PDF
岭澳核电站混合核燃料堆芯与提升燃料富集度项目的研究论证及实施
14
作者 肖岷 张洪 +1 位作者 黄文有 张世顺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7-10,18,共5页
岭澳核电站与大亚湾核电站燃料的首循环相同,从第二循环开始,岭澳核电站的燃料管理模式怎样设计及怎样充分利用大亚湾核电站的成功经验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核电站第二循环在堆芯设计和运行方面本来就比较困难,能否将大亚... 岭澳核电站与大亚湾核电站燃料的首循环相同,从第二循环开始,岭澳核电站的燃料管理模式怎样设计及怎样充分利用大亚湾核电站的成功经验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核电站第二循环在堆芯设计和运行方面本来就比较困难,能否将大亚湾核电站在第九循环实施18个月换料时更换新型AFA3G核燃料的经验提早在岭澳核电站第二循环实施,岭澳核电站第二循环是否更换燃料及更换什么样的燃料组件(带还是不带MSMG的AFA3G),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在第二循环中使用与大亚湾核电站一样的AFA3G,则岭澳核电站第二循环造成混合堆芯,存在特殊安全分析和执照申请困难。此外,还介绍了如何系统、全面地考虑岭澳核电站燃料第二~第五循环的设计与优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澳核电站 混合堆芯 燃料富集度 燃料管理
下载PDF
广东岭澳核电站区域环境地质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诚 《湖北地质》 1997年第2期48-55,共8页
本文以水在气象、地质和生物间相互作用和海、陆、空循环关系,探讨了广东岭澳核电站区域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的时代归属问题.及区域中、深层地下热水循环、体系和开发利用问题、水对核电站的污染源,难起传输作... 本文以水在气象、地质和生物间相互作用和海、陆、空循环关系,探讨了广东岭澳核电站区域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的时代归属问题.及区域中、深层地下热水循环、体系和开发利用问题、水对核电站的污染源,难起传输作用。本文还着重陈述了新构造运动力源。并认为核电站恰处板块作用力源空档区,因此较为稳妥而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岭澳 核电站 环境地质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广东岭澳核电站KME系统介绍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晓娜 徐昌荣 陈瑞峰 《自动化博览》 2002年第6期39-40,45,共3页
介绍了用于广东岭澳核电站的堆芯功率测量的KME系统的原理、组成和功能。
关键词 广东岭澳核电站 KME系统 堆芯功率 数据采集
下载PDF
《岭澳核电工程实践与创新》书评
17
作者 赵仁恺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F004-F004,共1页
《岭澳核电工程实践与创新》丛书16册,约1000万字。该书是长期工作在岭澳核电工程建设与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工作者们在实践中形成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从引进到消化吸收、提高自主化程度的经验总结,是广东核电“出成果、出人才、出经验”... 《岭澳核电工程实践与创新》丛书16册,约1000万字。该书是长期工作在岭澳核电工程建设与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工作者们在实践中形成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从引进到消化吸收、提高自主化程度的经验总结,是广东核电“出成果、出人才、出经验”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澳核电工程实践与创新》 书刊评价 经验总结 管理制度 技术攻关
下载PDF
500kV岭澳至深圳线路的设计
18
作者 谢荣坤 《广东电力》 2003年第2期37-39,共3页
在500kV岭澳至深圳的线路设计中,为减少房屋拆迁量,对岭澳线与400kV核深线交叉的方案及选择导线在铁塔的挂线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较有新意的解决方法。该方案能减少施工停电时间,节约工程投资。
关键词 输电线路 500kV架空线路 导线 铁塔 岭澳核电站 深圳市
下载PDF
岭澳核电站核岛地基参数的测试
19
作者 马海毅 周筱滨 《广东电力科技信息》 1998年第5期8-8,共1页
关键词 岭澳核电站 核岛地基参数 测试
下载PDF
岭澳核电站辅助蒸汽系统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7
20
作者 方永珍 陈娟 +1 位作者 罗海泉 赵霄鹏 《广东电力》 2003年第2期56-58,共3页
岭澳核电站辅助蒸汽系统优化设计方案,是核电站辅助蒸汽系统设计的首次尝试,该方案在分析了大亚湾核电站辅助蒸汽系统存在的问题后,考虑到两核电站间的资源共享问题,最终确定岭澳核电站辅助蒸汽系统采用1条联网管加1台电锅炉的辅助蒸汽... 岭澳核电站辅助蒸汽系统优化设计方案,是核电站辅助蒸汽系统设计的首次尝试,该方案在分析了大亚湾核电站辅助蒸汽系统存在的问题后,考虑到两核电站间的资源共享问题,最终确定岭澳核电站辅助蒸汽系统采用1条联网管加1台电锅炉的辅助蒸汽供汽方案。文章主要介绍了该优化设计过程中所遇到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澳核电站 辅助蒸汽系统 优化设计 蒸汽转换器系统 锅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