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缘岷山活动地块周缘的地震活动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佳妮 韩竹军 +1 位作者 罗佳宏 郭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9-1484,共26页
深入理解活动地块如何控制区域强震活动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关键。文中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岷山活动地块及其邻近地区2000—2019年39076个小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结合1972—1999年同区域仪器记录的地震目录,共计获得该区48110个地震的位置。... 深入理解活动地块如何控制区域强震活动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关键。文中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岷山活动地块及其邻近地区2000—2019年39076个小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结合1972—1999年同区域仪器记录的地震目录,共计获得该区48110个地震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内自1933年以来的4个M≥7.0大地震不同时段的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精细分析。结果表明:这4次M≥7.0的地震序列在空间上均沿着岷山活动地块边界带分布,显示活动地块对区域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区域地震重定位结果和不同时段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较好地限定了4次大地震的发震断裂及其位置。综合分析结果认为,1976年松潘M_(S)7.2地震与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基本相同,但它们与1976年平武M_(S)7.2地震的发震断层在走向上存在约60°的差异。这3次大地震的发震断层可能分属于2条断裂。其中,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和1976年松潘M7.2地震的发震断层为NW向的树正断裂,而1976年平武M_(S)7.2地震的发震断层为近SN向的虎牙断裂北段。从地震活动性角度来看,1933年叠溪M7.5地震的发震断层应为岷江断裂南段。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发生在1976年松潘M_(S)7.2地震与岷江断裂之间的空区。在岷山活动地块周缘很可能还存在2个地震危险区,分别位于虎牙断裂南段和岷江断裂中北段。岷山地块周缘的大地震类型很可能属于前震-主震-余震型。因此,从地震预报的角度出发,建议加强对这2个地震空区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山地块 小地震精定位 地震序列 发震断层 地震危险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