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前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与地震视应力分布
被引量:
75
1
作者
易桂喜
闻学泽
+3 位作者
辛华
乔慧珍
龙锋
王思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90-1500,共11页
本文利用四川区域台网最近30多年的地震资料,计算了2008年四川汶川M_S8.0地震前沿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多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包括震级-频度关系中的a、b与a/b值,复发间隔T_r值),同时,计算了震前2年多的时间内M_L≥3.5地震的视应力.在此...
本文利用四川区域台网最近30多年的地震资料,计算了2008年四川汶川M_S8.0地震前沿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多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包括震级-频度关系中的a、b与a/b值,复发间隔T_r值),同时,计算了震前2年多的时间内M_L≥3.5地震的视应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值和地震视应力的空间分布与汶川主震破裂范围、M_S≥5.0余震分布的关系.主要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前,沿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与地震视应力的分布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的绵竹茂县段与江油—平武段具有远低于区域平均值的显著异常低b值、低a值、相对较高a/b值以及较小复发间隔T_r值的参数值组合,反映这两个断裂段在汶川主震之前已处于高应力闭锁状态,且发生强震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段落.这两个段落成为汶川主震破裂的中心段落和破坏严重的地段;②汶川地震前,位于前述两断裂段之间的龙门山断裂带北川段具有较高的b值与a值、较低a/b值的参数值组合,显示出应力积累水平不高的状态.汶川主震后,北川断裂段的余震强度与频度均偏低,缺少M_S≥5.0的余震;③地震活动性参数与视应力显示汶川地震之前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的应力积累水平明显低于中-北段,这种差异可能与汶川主震破裂沿断裂带中-北段呈北东向单侧扩展有关.另外,地震活动性参数值组合也反映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近期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岷山构造带
汶川地震
地震活动性参数
视应力
余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DEM的岷山构造带构造地貌初步研究
被引量:
19
2
作者
张会平
杨农
+1 位作者
张岳桥
孟晖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4年第4期54-58,共5页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结合构造地貌研究,利用矢量地形数据,构建了岷山构造带数字高程模型(DEM),初步对岷山构造带,特别是岷山断裂带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将DEM与GIS技术结合,辅以遥感图像解译和详细野外地质调查,能...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结合构造地貌研究,利用矢量地形数据,构建了岷山构造带数字高程模型(DEM),初步对岷山构造带,特别是岷山断裂带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将DEM与GIS技术结合,辅以遥感图像解译和详细野外地质调查,能够直观地进行坡度、坡向以及地形起伏度和高程的统计分析等研究,在构造地貌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构造
地貌
DEM
岷山构造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前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与地震视应力分布
被引量:
75
1
作者
易桂喜
闻学泽
辛华
乔慧珍
龙锋
王思维
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预测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90-1500,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2008XB425701)
中国地震局"中国大陆7~8级地震危险性中长期预测研究"(M7)专项共同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四川区域台网最近30多年的地震资料,计算了2008年四川汶川M_S8.0地震前沿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多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包括震级-频度关系中的a、b与a/b值,复发间隔T_r值),同时,计算了震前2年多的时间内M_L≥3.5地震的视应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值和地震视应力的空间分布与汶川主震破裂范围、M_S≥5.0余震分布的关系.主要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前,沿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与地震视应力的分布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的绵竹茂县段与江油—平武段具有远低于区域平均值的显著异常低b值、低a值、相对较高a/b值以及较小复发间隔T_r值的参数值组合,反映这两个断裂段在汶川主震之前已处于高应力闭锁状态,且发生强震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段落.这两个段落成为汶川主震破裂的中心段落和破坏严重的地段;②汶川地震前,位于前述两断裂段之间的龙门山断裂带北川段具有较高的b值与a值、较低a/b值的参数值组合,显示出应力积累水平不高的状态.汶川主震后,北川断裂段的余震强度与频度均偏低,缺少M_S≥5.0的余震;③地震活动性参数与视应力显示汶川地震之前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的应力积累水平明显低于中-北段,这种差异可能与汶川主震破裂沿断裂带中-北段呈北东向单侧扩展有关.另外,地震活动性参数值组合也反映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近期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关键词
龙门山-
岷山构造带
汶川地震
地震活动性参数
视应力
余震
Keywords
Longmenshan-Minshan tectonic zone, Wenchuan earthquake, Seismicity parameters, Apparent stress, Aftershocks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DEM的岷山构造带构造地貌初步研究
被引量:
19
2
作者
张会平
杨农
张岳桥
孟晖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出处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4年第4期54-58,共5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十五重点基础研究项目(20010202)。
文摘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结合构造地貌研究,利用矢量地形数据,构建了岷山构造带数字高程模型(DEM),初步对岷山构造带,特别是岷山断裂带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将DEM与GIS技术结合,辅以遥感图像解译和详细野外地质调查,能够直观地进行坡度、坡向以及地形起伏度和高程的统计分析等研究,在构造地貌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GIS
构造
地貌
DEM
岷山构造带
Keywords
GIS
Geomorphology
DEM
Minshan tectonic belt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前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与地震视应力分布
易桂喜
闻学泽
辛华
乔慧珍
龙锋
王思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DEM的岷山构造带构造地貌初步研究
张会平
杨农
张岳桥
孟晖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4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