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梅山峒蛮族属新证——以梅山奉氏家族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万里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6,共6页
从新发掘出来的史料论证,宋代新化奉家峒的奉姓"蛮猺",是现今新化县奉家山奉姓家族和隆回县虎形山奉姓花瑶的族源。现今新化县奉家山奉姓家族的本来族属应为瑶族。瑶族在梅山文化的多元构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梅山峒蛮 新化 梅山 瑶族 奉家
下载PDF
新编历史故事剧:梅山峒蛮传
2
作者 如今乐 《艺海》 2002年第2期2-19,共18页
关键词 《梅山峒蛮传》 如今乐 文学作品 戏剧文学 历史故事剧 中国 当代作品
下载PDF
余上泗《蛮峒竹枝词》对地方志的借鉴 被引量:1
3
作者 曾議慧 《安顺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6-31,共6页
明清竹枝词与地方志关系密切。竹枝词或多引地方志作注,以增强竹枝词存史作用;或在注中补充、记述史实,以补地方志之不足。清乾隆时期余上泗亲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作成《蛮峒竹枝词》100首,其诗注部分保存的大量一手史料补充了清代... 明清竹枝词与地方志关系密切。竹枝词或多引地方志作注,以增强竹枝词存史作用;或在注中补充、记述史实,以补地方志之不足。清乾隆时期余上泗亲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作成《蛮峒竹枝词》100首,其诗注部分保存的大量一手史料补充了清代贵州许多地方志史料的不足,成为史学研究者做以诗证史研究时的重要参考材料。然经考辨发现《蛮峒竹枝词》中有39首吟咏乾隆时期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服饰文化、婚丧嫁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竹枝词诗注是其引用《炎徼纪闻》《黔记》《黔书》《贵州通志》等地方志作成,是为二手史料。兹特考辨其诗注所引地方志出处,以为后人研究提供史料参考,即利用此部分诗注作历史研究时应谨慎对待,将之与一手史料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枝词》 地方志 史料来源考辨
下载PDF
《中华竹枝词全编》中的《蛮峒竹枝词》勘误
4
作者 曾議慧 严奇岩 《铜仁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12-118,共7页
2007年潘超、丘良任等主编的《中华竹枝词全编》收录了道光《大定府志》辑录的《蛮峒竹枝词》100首,多为乾隆时期贵州诗人余上泗亲历采风所著,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史学研究者提供以诗证史方面的史料参考。参照道光《大定府志... 2007年潘超、丘良任等主编的《中华竹枝词全编》收录了道光《大定府志》辑录的《蛮峒竹枝词》100首,多为乾隆时期贵州诗人余上泗亲历采风所著,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史学研究者提供以诗证史方面的史料参考。参照道光《大定府志》刻本中收录的《蛮峒竹枝词》发现,《中华竹枝词全编》中收录的《蛮峒竹枝词》存在讹文、脱文、衍文、倒文、注释句读等错误,涉及字形相似、字形坏缺、字体变化、偏旁误会、音同音近、篡改原文等6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竹枝词全编》 竹枝词》 讹文勘误
下载PDF
“飞山蛮”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丁中炎 《民族论坛》 1985年第2期66-69,共4页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 "唐乾宁二年蒋勋谋据邵州拒刘建锋,起兵连飞山、梅山蛮寇湘潭"。又据《宋史·蛮夷二》载,熙宁五年,章惇遣判官乔执中知全州时,有"飞山之蛮近在全州之四"。据上述史料所载.
关键词 飞山 邵州 宝庆府志 宋初 飞山峒蛮 武冈军 西原 吕师
下载PDF
浅谈侗族服饰之美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昌彦 《美术大观》 2007年第10期78-79,共2页
  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是人类对自己整体装扮的总称,也是塑造人的外观形象的重要手段.从美学观点看,服饰是人体穿着打扮后的一种形态,它通过人的体貌与服装及配饰的色彩、造型、款式、材料、质地的和谐组合而...   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是人类对自己整体装扮的总称,也是塑造人的外观形象的重要手段.从美学观点看,服饰是人体穿着打扮后的一种形态,它通过人的体貌与服装及配饰的色彩、造型、款式、材料、质地的和谐组合而产生美感,达到审美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姑娘 贵州 峒蛮 服饰 服装佩饰 银饰艺术 抽象纹样
下载PDF
三江侗族自治县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7
作者 吴伟强 李民胜 +2 位作者 陆焯平 秦桂秀 陈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S1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中学生 性病 侗族 中小学生 性传播疾病 传染病 峒蛮 少数民族 性健康 性卫生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下载PDF
基于美学视域下侗族女性服饰文化的现代演变
8
作者 栾晓丽 《人文天下》 2016年第18期116-118,共3页
在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服饰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区域的服饰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各个少数民族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少数民族服饰。其不但承担着民... 在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服饰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区域的服饰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各个少数民族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少数民族服饰。其不但承担着民族凝聚、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服饰 服装 侗族 峒蛮 服饰文化 首饰 服饰 交领 裙装 现代演变
下载PDF
《八十二种苗图并说》的成书年代考证--以余上泗《蛮峒竹枝词》为研究文本 被引量:16
9
作者 严奇岩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102,共8页
《八十二种苗图并说》成书年代至今争议较大,但多数主张成于嘉庆时期。该书作者和研究者都认为,白仲家、车寨苗、鸦雀苗、黑脚苗、郎慈苗和六洞夷人等族称,为《百苗图》首次启用的称谓。事实上,这些族称在乾隆时期余上泗《蛮峒竹枝词》... 《八十二种苗图并说》成书年代至今争议较大,但多数主张成于嘉庆时期。该书作者和研究者都认为,白仲家、车寨苗、鸦雀苗、黑脚苗、郎慈苗和六洞夷人等族称,为《百苗图》首次启用的称谓。事实上,这些族称在乾隆时期余上泗《蛮峒竹枝词》中已出现,且其所述内容与《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十分相近。这足以说明《八十二种苗图并说》中所发现的新族称是在乾隆时期启用的。《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当成书于乾隆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二种苗图并说》 成书年代 族称 竹枝词》
原文传递
浅谈侗族服饰艺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昌彦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服饰艺术 侗族 峒蛮 抽象纹样 银饰艺术 服饰文化
下载PDF
清代贵州竹枝词中“苗蛮”形象的构建——以余上泗《蛮峒竹枝词》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立松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77,共8页
比较了《蛮峒竹枝词》与明清以来贵州的官私著述中关于"苗蛮"的记载,借助历史人类学、话语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清代贵州竹枝词中的"苗蛮"形象问题。发现《蛮峒竹枝词》中关于贵州"苗蛮"形象的记载与前人及... 比较了《蛮峒竹枝词》与明清以来贵州的官私著述中关于"苗蛮"的记载,借助历史人类学、话语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清代贵州竹枝词中的"苗蛮"形象问题。发现《蛮峒竹枝词》中关于贵州"苗蛮"形象的记载与前人及同时代作品有着较高的相似度。这种相似性说明当时人们已形成相对固定的话语模式,来描摹、表述、规约文本中的"苗蛮"形象。竹枝词中的这些形象具有差异性、神秘化的特征,其核心是以"礼"而形成的文化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枝词 话语分析 “苗
原文传递
论侗族服饰及其文化内涵
12
作者 李颖 《社科与经济信息》 2001年第9期89-92,共4页
一、侗族服饰的特点侗族服饰的发展和变迁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唐朝以前,这一时期侗族的服饰非常原始,完全是侗族本民族的传统服饰;第二阶段是唐朝至建国以前,从唐朝开始,汉族文化传入侗族地区,很快就被侗家妇女接受,并且把汉... 一、侗族服饰的特点侗族服饰的发展和变迁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唐朝以前,这一时期侗族的服饰非常原始,完全是侗族本民族的传统服饰;第二阶段是唐朝至建国以前,从唐朝开始,汉族文化传入侗族地区,很快就被侗家妇女接受,并且把汉族与本民族的服饰文化融合在一起,使流传至民国时期的侗族服饰既有汉族又有侗族的文化特点;第三阶段是建国初期至80年代(亦即20世纪50~80年代),这一时期的侗族传统服饰,只能在边远山区的妇女及中、老年人身上才能看到.由于汉族服装不仅大方得体,而且简便实用,对侗族男服的影响更大,男服基本趋于汉化;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侗族的民族服装只在大型节庆日子里才拿出来穿,平常都保存起来.但到了90年代,返璞归真在一些地区成为时尚,民族服饰又频繁地展现出来,近几年在街上不少妇女穿着用现代布料制成的民族服装,这种文化心理仍存在于现代人的意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 汉族 服装佩饰 民族 包头帕 峒蛮 侗族
下载PDF
略论侗族南北文化差异的历史根源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敏文 《民族论坛》 1986年第3期62-65,共4页
侗族,是在长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民族共同体。侗族的语言,其内部的一致性是很大的。
关键词 侗族 南部地区 汉族 楚文化 峒蛮 民族 青铜时代文化 侗族地区 侗族人民 南北文化 差异
下载PDF
论侗族与乌浒僚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美嵩 《民族论坛》 1987年第4期65-68,共4页
一、乌浒僚的北迁及其定居于湘、黔、桂毗邻地区乌浒人的原居地在岭南的郁林郡一带。《后汉书·南蛮传》记载:“东汉建宁三年(170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皆置冠带,开置七县”。其活动中心在郁平县(今广西贵县... 一、乌浒僚的北迁及其定居于湘、黔、桂毗邻地区乌浒人的原居地在岭南的郁林郡一带。《后汉书·南蛮传》记载:“东汉建宁三年(170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皆置冠带,开置七县”。其活动中心在郁平县(今广西贵县至玉林县)。《旧唐书、地理志》卷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浒人 侗族 峒蛮 黄洞 鼻饮 南州异物志 铜鼓 几何印纹陶 印纹陶 陶器(考古) 大历 《太平御览》 郁林郡 柳宗元 《太平寰宇记》 食蛇鼠 容州 渊源关系 横州 西原
下载PDF
论侗族婚姻礼俗中的原生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秀强 《民族论坛》 1988年第1期55-60,共6页
一 1886年,马克思主义民俗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法格在《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这篇著名的论文中指出:“在各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稀奇的礼俗”我国的侗族正是这样,其婚姻作为一个能动的历史因素,在它... 一 1886年,马克思主义民俗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法格在《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这篇著名的论文中指出:“在各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稀奇的礼俗”我国的侗族正是这样,其婚姻作为一个能动的历史因素,在它所必然经历的从杂乱婚、血缘群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到专偶婚这一动态历程中,产生了大量与婚姻有关的民歌,并形成了很多有关的礼俗。当代侗族婚姻,是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实行的一夫一妻制。但其婚姻礼俗,颇富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亲客 峒蛮 婚姻习俗 哭嫁 娘伴 原生文化 婚姻礼俗 关亲
下载PDF
侗族迎客仪式的民俗学阐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文仙 《电影评介》 2014年第4期103-104,共2页
传统侗寨迎客方式是以拦截来达到通过和交流的目的,客人进入侗寨要通过寨门、鼓楼门和家门三道拦路仪式,在拦路仪式中以拦路仪礼歌对唱的方式来开门进寨.本文以黔东南州黎平县永从乡三龙侗寨的中罗村和九龙村为田野调查点,以田野调查资... 传统侗寨迎客方式是以拦截来达到通过和交流的目的,客人进入侗寨要通过寨门、鼓楼门和家门三道拦路仪式,在拦路仪式中以拦路仪礼歌对唱的方式来开门进寨.本文以黔东南州黎平县永从乡三龙侗寨的中罗村和九龙村为田野调查点,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的相关史料,用音乐民俗学等理论对侗族拦路仪式以及拦路仪礼歌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楼 民俗语境 民俗符号 侗族 峒蛮 迎客
下载PDF
侗族传统习俗及其文化模式的新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都垒 银军 《民族论坛》 1988年第4期1-6,共6页
各民族的民俗事象,历来吸引了不少民族学研究者的眼光。他们试图从中发现这个民族生产生活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经验及其它的东西,以启迪人们摆脱各种传统的束缚,走向高层次文明。本文试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就侗族传统习俗及其所体现的文化... 各民族的民俗事象,历来吸引了不少民族学研究者的眼光。他们试图从中发现这个民族生产生活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经验及其它的东西,以启迪人们摆脱各种传统的束缚,走向高层次文明。本文试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就侗族传统习俗及其所体现的文化模式作一些探讨。一、鼓楼经济习俗及封闭型文化习俗,是人们共同体不自觉地共同遵守的某种行为方式。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是在各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约定的,也随着该民族的发展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鼓楼 家族 峒蛮 伦理型文化
下载PDF
侗族约法性款词刍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冰炭 《民族论坛》 1988年第2期40-45,共6页
古代侗族社会是一种“款组织”社会,人们的行为为一整套款词所规范。这套款词以各种约法性的规定为核心内容,对侗族的家庭、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产生着约束力。我们把款词里的约法性的规定称为约法性款词。侗族约法性款词主要有“六面阴六... 古代侗族社会是一种“款组织”社会,人们的行为为一整套款词所规范。这套款词以各种约法性的规定为核心内容,对侗族的家庭、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产生着约束力。我们把款词里的约法性的规定称为约法性款词。侗族约法性款词主要有“六面阴六面阳”、“九章九条”、“六章六条”、“四层四步”、“三层三步”、“十二条款”和各种起款誓词等款项。它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从政治到民事,从集体到款民个人,从生产到生活,等等。本文试图就侗族约法性款词的约法性及其给当代侗族人的意识观念带来的影响,作一些粗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峒蛮 约法 法性
下载PDF
苗族侗族某些风俗习惯对发展商品经济的消极影响
19
作者 吴恒长 杨世枚 刘治明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30-32,38,共4页
苗族和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民族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对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可以区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两个方面。本文就其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将侗... 苗族和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民族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对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可以区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两个方面。本文就其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将侗族、苗族的风俗习惯放在本文中一并探讨,仅仅是考虑到这些风俗习惯都为侗族、苗族所共有,且二个民族互相杂居,又都是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中华民族 峒蛮 中国民族 苗族 经济体制 商品经济
下载PDF
魂牵梦萦50载——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张柏如的侗族情结
20
作者 唐塔生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2-34,共3页
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有一位年过古稀、面目清癯的老人,近几年来,先后多次被省、市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荣获全省“老有所为精英奖”,1996年2月,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艺家”和“民间美术工作开拓者” 称号,1995年9月,联合国... 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有一位年过古稀、面目清癯的老人,近几年来,先后多次被省、市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荣获全省“老有所为精英奖”,1996年2月,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艺家”和“民间美术工作开拓者” 称号,1995年9月,联合国科教文艺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工艺美术 通道侗族自治县 通道县 龙凤纹 张柏 侗锦 风雨桥 侗族 峒蛮 菱纹罗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