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峨眉地区古近纪早期气候特征:来自名山组下段地球化学及磁化率的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台梓含 向芳 +2 位作者 陈灼华 李磊 喻显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5-564,共10页
古近纪早期是显生宙典型的"温室气候"期,也是气候向"冰室气候"转型前的最后温暖期。川西峨眉地区发育有完整的古近系名山组湖相地层,对该地层的古气候研究可以为了解和探索新生代重大地质事件和气候的演化过程提供... 古近纪早期是显生宙典型的"温室气候"期,也是气候向"冰室气候"转型前的最后温暖期。川西峨眉地区发育有完整的古近系名山组湖相地层,对该地层的古气候研究可以为了解和探索新生代重大地质事件和气候的演化过程提供参考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比值和磁化率为依据,结合宏观沉积特征和岩石薄片镜下特征,对峨眉地区古近纪早期气候演化与磁化率形成机理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峨眉地区古近纪早期总体为热带—亚热带炎热干旱气候,该气候为晚白垩世炎热干旱气候的延续,但较晚白垩世干热程度明显降低,期间出现多次炎热干旱—温暖湿润变化,并存在气候波动较为剧烈的时段。气候的干湿变化是造成研究区磁化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磁化率高值反映气候趋于湿润,低值则反映干旱程度增加,剖面中磁化率出现明显波动的位置可能对应东亚季风开始对峨眉地区产生影响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地区 古近纪 岩性特征 元素比值 磁化率 古气候
下载PDF
四川省峨眉地区蝶类名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文萍 胡绍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5期472-474,共3页
本文报道了四川省峨眉地区的10科,67属,92种蝶类名录。
关键词 四川 峨眉地区 名录
下载PDF
峨眉山地区大气漂尘化学组成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柳泽文孝 贾疏源 +4 位作者 益田晴惠 杨慧东 万新南 中屋真司 北田奈绪子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3-96,共4页
为了揭示峨眉山大气漂尘的化学特征 ,研究小组分别在 1998,1999,2 0 0 0年使用小型大气采样器进行采样 ,并测得样品中含有水溶性化学成分 (Na+,K+,Mg2 +,Ca2 +,SO42 - ,NO3 - ,NH4+和 Cl- )和酸溶性化学成分 (Pb和 Zn)。这一地区三年的... 为了揭示峨眉山大气漂尘的化学特征 ,研究小组分别在 1998,1999,2 0 0 0年使用小型大气采样器进行采样 ,并测得样品中含有水溶性化学成分 (Na+,K+,Mg2 +,Ca2 +,SO42 - ,NO3 - ,NH4+和 Cl- )和酸溶性化学成分 (Pb和 Zn)。这一地区三年的大气成分与1990年的相似 ,而且峨眉山的 Na+,Cl- ,SO42 - ,NO3 - ,Ca2 +,NH4+,Pb和 Zn浓度分别比日本山形县鹤岗的要高出 4~ 15 ,3~ 19,3~ 5 ,3~ 6 ,13~ 2 3,4~ 7,11~ 2 8和 10~ 2 3倍之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漂尘 峨眉地区 化学组成
下载PDF
峨眉山地区种子植物的区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鲁松 杨适 +1 位作者 谷海燕 谢孔平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本文在多年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峨眉山地区分布的种子植物进行统计并分析其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结果表明:(1)峨眉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77科、984属、2980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21属、33种,被子植物172科、963属、294... 本文在多年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峨眉山地区分布的种子植物进行统计并分析其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结果表明:(1)峨眉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77科、984属、2980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21属、33种,被子植物172科、963属、2947种。(2)从科的分布型可以看出,热带-亚热带成分的科数占据优势,但温带成分的科数也占有较大比例,各有74科和53科,分别占非世界广布科的57.81%和41.41%。在属一级中的分布类型中,温带成分略占优势,有450属,占非世界广布属的49.29%.综合分析表明峨眉山地区的植物温带和热带成分交汇融合,温带为主,热带性质较强,呈现出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3)峨眉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丰富,濒危、特有、古老性种类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地区 植物区系 种子植物
下载PDF
峨眉山地区大气中的硝酸和氨
5
作者 孙庆瑞 王美蓉 邵可声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16,共5页
为了研究峨眉山地区降水、云雾水明显酸化的原因,1985年10月我们进行了集中观测,并就其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峨眉地区 大气 硝酸
下载PDF
峨眉山地区林下栽培灵芝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姚珂 贺黎铭 +4 位作者 余梦瑶 许晓燕 江南 李芳 罗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180-182,共3页
在峨眉山地区从不同的灵芝种质资源、栽培基质配比、定植方式等方面研究了灵芝林下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朵型较大的灵芝种质资源ZL81林下栽培时,生长周期较短,为114 d,产量较高,为69.53 g/(kg·袋);使用配方为棉籽壳40%、杂木屑... 在峨眉山地区从不同的灵芝种质资源、栽培基质配比、定植方式等方面研究了灵芝林下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朵型较大的灵芝种质资源ZL81林下栽培时,生长周期较短,为114 d,产量较高,为69.53 g/(kg·袋);使用配方为棉籽壳40%、杂木屑35%、玉米芯15%、麦麸8%、石膏1%、石灰1%的菌袋进行林下栽培时,产量最高,为71.3 g/(kg·袋),多糖含量为1.02%,三萜及甾醇含量为0.83%。采用菌棒横竖交叉为2层摆放的定植方式(第2种),产量为76.23 g/(kg·袋),优于将菌棒平铺的定植方式(第1种);2种定植方式栽培出的灵芝多糖含量相近,第1种定植方式三萜及甾醇含量优于第2种,为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林下栽培 产量 有效成分 峨眉地区
下载PDF
峨眉山地区武术演艺市场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7
作者 代凌江 《现代商业》 2014年第29期287-288,共2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峨眉武术演艺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仔细研究,全面剖析了峨眉山地区武术演艺产业发展的三大基础:文化基础、政策基础和产业基础,从挖掘峨眉山地区旅游演艺市场中的峨眉武术品...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峨眉武术演艺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仔细研究,全面剖析了峨眉山地区武术演艺产业发展的三大基础:文化基础、政策基础和产业基础,从挖掘峨眉山地区旅游演艺市场中的峨眉武术品牌商业价值的视角出发,提出以武术演艺市场为突破口打造峨眉山地区武术演艺品牌的相关措施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地区 武术演艺 发展策略
下载PDF
四川峨眉山地区白垩系物源 被引量:1
8
作者 沈昕 向芳 +2 位作者 李树霞 邹佐元 喻显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在对四川峨眉山地区白垩系夹关组、灌口组进行野外剖面研究和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对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峨眉山地区白垩系沉积时期的主要物源区。研究发现:岩石颗粒的磨圆度和分选性反映出近源沉积的特征;碎屑成分特征表明其... 在对四川峨眉山地区白垩系夹关组、灌口组进行野外剖面研究和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对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峨眉山地区白垩系沉积时期的主要物源区。研究发现:岩石颗粒的磨圆度和分选性反映出近源沉积的特征;碎屑成分特征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含有较多中酸性岩浆岩的源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物源区是以长英质岩石为主的大陆岛弧构造背景。结合前人对四川盆地白垩纪古地形特征的研究成果,认为夹关组和灌口组沉积时期峨眉山地区的主要物源区为龙门山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地区 白垩系 物源分析 碎屑成分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峨眉山地区冬季地表能量交换特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吕钊 李茂善 +5 位作者 刘啸然 阴蜀城 宋兴宇 伏薇 王灵芝 舒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458,共14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缘峨眉山站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峨眉山地区近地层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运用涡动相关法、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和最小二乘法等,讨论了地表能量交换特征,并与藏东南丹卡站和排龙站进行对比分析。... 利用青藏高原东缘峨眉山站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峨眉山地区近地层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运用涡动相关法、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和最小二乘法等,讨论了地表能量交换特征,并与藏东南丹卡站和排龙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峨眉山地区冬季感热通量占主导。地表辐射各分量日变化均呈单峰结构,短波辐射的峰值在峨眉山地区于13:00(北京时,下同)左右出现,而长波辐射到达峰值的时间段要晚于短波辐射,在14:00左右出现。地表反照率月变化明显,日变化呈“U”型,即日出后和日落前较大,日间较小的趋势,但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值并不相等。峨眉山站冬季地表反照率均值为0.29。峨眉山区域地表能量不闭合现象十分显著,日间和夜间的能量闭合程度差异很大。在考虑地表0~5 cm处的热量储存的条件下,白天闭合程度最好为67.22%,夜间闭合程度最差为65.09%。与藏东南丹卡站和排龙站对比分析表明:丹卡、排龙站地表辐射各分量达日峰值时间晚于峨眉山站。峨眉山站冬季的地表反照率高于丹卡、排龙站,月变化更加显著。峨眉山属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其地表能量闭合程度大于青藏高原上部分站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地区 涡动相关法 TDEC 地表能量交换 能量平衡
下载PDF
峨眉山地区近地层微气象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娜 李茂善 +3 位作者 王灵芝 龚铭 伏薇 舒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6-240,共15页
基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峨眉山站梯度塔资料、辐射观测资料和地表通量资料,采用涡动相关法对峨眉山地区近地层的地表通量和蒸散发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并估算了零平面位移、空气动力粗糙度、空气热力粗糙度、动量通量输送系数和感热通... 基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峨眉山站梯度塔资料、辐射观测资料和地表通量资料,采用涡动相关法对峨眉山地区近地层的地表通量和蒸散发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并估算了零平面位移、空气动力粗糙度、空气热力粗糙度、动量通量输送系数和感热通量输送系数等重要的空气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研究表明:近地面风速呈现高层高、低层低的特征,且高层日变化较低层明显;垂直风廓线在冠层内与冠层上存在明显不同的相关关系及拐点现象,拐点以下风速随高度的增速明显比拐点以上的小;零平面位移d年平均值为10.45 m;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_(0m)和空气热力学粗糙度Z_(0h)年均值分别为1.65 m和9.95 m;动量通量输送系数C_(D)和感热通量输送系数C_(H)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58×10^(-2)和3.79×10^(-3);近地层降水发生次数和降水量多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7月降水日和降水量都较多,近地层降水日变化明显,表现出川西盆地典型的夜雨特征;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白天的主导地位随季节变化,夏季潜热通量占主导地位,冬季感热输送占主导地位;各天的蒸散发主要发生在08:00(北京时,下同)-17:00,在11:00-14:00达到最大值,且季节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地区 近地层 辐射收支 感热和潜热通量
下载PDF
何克希将军与峨眉武装起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年先春 巫声平 《四川党史》 2001年第5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何克希 武装起义 峨眉地区 中国
下载PDF
峨眉山中三叠统绿豆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指示 被引量:14
12
作者 芦云飞 孟万斌 +4 位作者 冯明石 张春光 王峻 王潇 张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636,共11页
为探讨峨眉山中三叠统绿豆岩的岩石学分类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通过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了绿豆岩的岩矿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绿豆岩矿物成分主要为伊利石、玉髓、方解石;根据其... 为探讨峨眉山中三叠统绿豆岩的岩石学分类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通过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了绿豆岩的岩矿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绿豆岩矿物成分主要为伊利石、玉髓、方解石;根据其成因与岩矿特征将其定名为含硅质颗粒伊利石黏土岩,并根据火山碎屑岩分类方案将其归入火山碎屑沉积岩类;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绿豆岩具有富钾、钠、锂,轻稀土相对富集,Eu显著亏损、Ce相对富集的特征;指示了绿豆岩沉积时峨眉山地区以炎热干旱型气候为主,水体为微咸水-咸水、亚氧化-亚还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岩 岩矿特征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峨眉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峨眉山雷口坡组底部黏土岩(绿豆岩)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宸 郎兴海 +3 位作者 邓煜霖 王旭辉 李壮 杨宗耀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0-825,共16页
四川盆地峨眉山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底部发育了一层特殊的黏土岩(绿豆岩),为确定其形成时代和成因,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定年、X射线衍射分析及主、微量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黏土岩(绿豆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47.6±1.1) Ma,代表... 四川盆地峨眉山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底部发育了一层特殊的黏土岩(绿豆岩),为确定其形成时代和成因,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定年、X射线衍射分析及主、微量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黏土岩(绿豆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47.6±1.1) Ma,代表了峨眉山地区雷口坡组底部黏土岩的形成年龄。镜下及X衍射特征表明黏土岩的主要矿物为伊利石,另含有少量方解石和石英。主、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黏土岩具有长英质火山岩的特征,可能与当时的华南酸性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综合分析认为,该套黏土岩(绿豆岩)是由华南火山活动形成的中酸性火山物质漂移搬运至沉积盆地,在富K、Li等元素的盆地卤水作用下,经埋藏成岩作用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雷口坡组 峨眉地区
下载PDF
四川省峨眉山地区有瓣蝇类物种多样性初探 被引量:8
14
作者 任宏伟 王明福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从种数和区系成分等角度分析四川省峨眉山地区有瓣蝇类的物种多样性。方法采用区系分析及生物多样性分析法;多样性分析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优势度指数采用BergerPaeker指数。结果整理统计四川省峨眉山地区有瓣蝇类7科81属224种... 目的从种数和区系成分等角度分析四川省峨眉山地区有瓣蝇类的物种多样性。方法采用区系分析及生物多样性分析法;多样性分析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优势度指数采用BergerPaeker指数。结果整理统计四川省峨眉山地区有瓣蝇类7科81属224种;其中蝇科和花蝇科无论在属级水平还是种级水平,均占有较大优势,分别占该地区已知属数和种数的24.69%、22.22%和30.80%、31.25%。特有种62种,占该地区分布种数的27.68%;东洋界种59种,古北+东洋界种67种,分别占该地区分布种数的26.34%和29.91%;多样性指数在属级水平和种级水平分别为1.72和1.64。结论四川省峨眉山地区有瓣蝇类物种多样性较高,其区系特征是以特有成分、东洋界区系成分、古北+东洋界成分为主,其他成分共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瓣蝇类 物种多样性 区系成分 峨眉地区
原文传递
川西南峨眉山地区上白垩统夹关组遗迹组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璐 陆廷清 +4 位作者 郭溦 李爽 陈泉均 张矩生 王广强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川西南峨眉山地区上白垩统夹关组由一套厚层到块状中、细砂岩组成,夹有少量粉砂岩和泥岩,底部有砾岩。本组地层中发育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共识别出9属11种。根据遗迹化石的分布情况,划分出了 5种遗迹组构,即:Palaeophycus遗迹组构、Arenic... 川西南峨眉山地区上白垩统夹关组由一套厚层到块状中、细砂岩组成,夹有少量粉砂岩和泥岩,底部有砾岩。本组地层中发育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共识别出9属11种。根据遗迹化石的分布情况,划分出了 5种遗迹组构,即:Palaeophycus遗迹组构、Arenicolites遗迹组构、Skolithos遗迹组构、Planolites遗迹组构和Scoyenia遗迹组构;结合它们所分布岩层的沉积特征,认为前三者分别分布于河流环境中水动力强的边滩下部、水动力中等到较强的边滩中上部和边滩向堤岸过渡的环境,后两者分布于水动力较弱的天然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组构 夹关组 上白垩统 峨眉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