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桂林西北郊光明山峰丛坡地土壤^(210)Pb与^(226)Ra分布与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唐伟
蓝高勇
+2 位作者
殷建军
杨会
吴夏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0-867,共8页
利用单一^(210)Pb技术来估算岩溶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泥沙来源等还存在一定问题。岩溶区土层厚度不一,难以准确地确定支持性^(210)Pb放射比活度是制约该方法应用的一大关键问题。文章选取桂林西北郊光明山岩溶峰丛坡地的4个土壤剖面...
利用单一^(210)Pb技术来估算岩溶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泥沙来源等还存在一定问题。岩溶区土层厚度不一,难以准确地确定支持性^(210)Pb放射比活度是制约该方法应用的一大关键问题。文章选取桂林西北郊光明山岩溶峰丛坡地的4个土壤剖面,测试了土壤剖面^(210)Pb与^(226)Ra放射性比活度,探讨其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初步确定土壤中支持性^(210)Pb放射性比活度。测试结果表明4个土壤剖面中^(210)Pb垂向分布服从指数衰变规律,^(226)Ra放射性比活度随土壤深度增加基本不变。光明山峰丛山坡土壤中约95%的^(210)Pbex主要聚集在0~10 cm深度处,地表20~30 cm以下基本为支持性^(210)Pb。土壤中支持性^(210)Pb放射性比活度约为56.60±11.97 Bq·kg^(-1),与^(226)Ra放射性比活度值64.93±8.83 Bq·kg^(-1)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壤剖面中^(210)Pb受研究区大气干湿沉降、植被覆盖类型、地形条件、土壤特性(特别是有机质)的影响。此外,研究区土壤剖面^(226)Ra的差异主要与土壤特性和植被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土壤
支持^(210)Pb
^(226)Ra
峰丛坡地
广西桂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峰丛坡地土壤入渗特征及其模拟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春茂
徐勤学
+1 位作者
吴攀
韦蔚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2,60,共7页
喀斯特峰丛坡地的水土过程基础研究相对短缺,阻碍了相关土壤水文机理认识和适合该区模型的构建。为探明峰丛坡地上土壤入渗性能及变化过程,提出适合峰丛坡地的土壤入渗模型,通过室内一维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峰丛坡地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喀斯特峰丛坡地的水土过程基础研究相对短缺,阻碍了相关土壤水文机理认识和适合该区模型的构建。为探明峰丛坡地上土壤入渗性能及变化过程,提出适合峰丛坡地的土壤入渗模型,通过室内一维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峰丛坡地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初渗率、稳渗率及平均入渗率,并利用Horton,Philip,Kostiakov及经验通用模型拟合其入渗过程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峰丛坡地上灌木林地的土壤砂粒含量约占50%以上,土壤渗透性能较强,而梯田旱地黏粒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渗透性能较差。(2)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前期入渗率均较高,为1.33~3.17cm/min,随后入渗速率急剧下降82.2%~96.2%,在20min左右达到稳定入渗率。灌木林地的前期入渗率下降幅度最大,而裸石地和梯田旱地相对缓慢。(3)Horton模型适宜于描述喀斯特峰丛坡地的土壤入渗过程,Horton模型的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而Kostiakov和Philip模型的拟合值与实测值存在差距。本研究为进一步认识峰丛坡地土壤水分入渗机理及构建入渗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土地利用
入渗特征
模型拟合
峰丛坡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喀斯特坡地土层厚度及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
11
3
作者
周春衡
付智勇
+2 位作者
吴丽萍
王发
陈洪松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9-548,共10页
岩溶作用下,喀斯特坡地溶沟、溶槽普遍发育,岩土分布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异质性,目前对土壤分布格局及其理化性质变异特征方面的认识还极其缺乏,这严重影响了该区有限水土资源的合理规划和高效利用。本研究通过在喀斯特坡地沿坡向上开挖12...
岩溶作用下,喀斯特坡地溶沟、溶槽普遍发育,岩土分布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异质性,目前对土壤分布格局及其理化性质变异特征方面的认识还极其缺乏,这严重影响了该区有限水土资源的合理规划和高效利用。本研究通过在喀斯特坡地沿坡向上开挖12条土壤岩石样沟(长24 m,宽1 m),根据土岩结构和土层厚度将样沟分为浅薄土层、中层土层、深厚土层三种样沟类型,分别选取典型样沟,探讨了喀斯特坡地土层厚度及主要养分元素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发现:喀斯特坡地土层厚度变异性较大,变异系数介于12.0%~85.3%之间,土层厚度介于0~430 cm之间。土壤肥力整体较低,综合肥力系数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少,除0~10 cm深度土层土壤肥沃程度为一般外,10 cm以下土壤肥沃程度均属贫瘠,即说明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表层,其中全氮、全磷、速效钾与土层深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研究为喀斯特区坡地土壤格局及其成土过程积累了详细的野外调查数据,有关土层厚度空间格局及其养分随土深的变化规律能为该区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国土资源空间优化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岩结构
喀斯特生态系统
土层厚度
峰丛坡地
原文传递
题名
桂林西北郊光明山峰丛坡地土壤^(210)Pb与^(226)Ra分布与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唐伟
蓝高勇
殷建军
杨会
吴夏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0-867,共8页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GXNSFBA198197)
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项目(2018-242-Z01)
+1 种基金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0006)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GXNSFAA159066)。
文摘
利用单一^(210)Pb技术来估算岩溶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泥沙来源等还存在一定问题。岩溶区土层厚度不一,难以准确地确定支持性^(210)Pb放射比活度是制约该方法应用的一大关键问题。文章选取桂林西北郊光明山岩溶峰丛坡地的4个土壤剖面,测试了土壤剖面^(210)Pb与^(226)Ra放射性比活度,探讨其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初步确定土壤中支持性^(210)Pb放射性比活度。测试结果表明4个土壤剖面中^(210)Pb垂向分布服从指数衰变规律,^(226)Ra放射性比活度随土壤深度增加基本不变。光明山峰丛山坡土壤中约95%的^(210)Pbex主要聚集在0~10 cm深度处,地表20~30 cm以下基本为支持性^(210)Pb。土壤中支持性^(210)Pb放射性比活度约为56.60±11.97 Bq·kg^(-1),与^(226)Ra放射性比活度值64.93±8.83 Bq·kg^(-1)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壤剖面中^(210)Pb受研究区大气干湿沉降、植被覆盖类型、地形条件、土壤特性(特别是有机质)的影响。此外,研究区土壤剖面^(226)Ra的差异主要与土壤特性和植被类型有关。
关键词
岩溶土壤
支持^(210)Pb
^(226)Ra
峰丛坡地
广西桂林
Keywords
karst soil
supported^(210)Pb
^(226)Ra
peak-cluster
Guilin
分类号
S517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峰丛坡地土壤入渗特征及其模拟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春茂
徐勤学
吴攀
韦蔚来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2,60,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2016YFC05024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69005)
桂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596117)
文摘
喀斯特峰丛坡地的水土过程基础研究相对短缺,阻碍了相关土壤水文机理认识和适合该区模型的构建。为探明峰丛坡地上土壤入渗性能及变化过程,提出适合峰丛坡地的土壤入渗模型,通过室内一维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峰丛坡地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初渗率、稳渗率及平均入渗率,并利用Horton,Philip,Kostiakov及经验通用模型拟合其入渗过程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峰丛坡地上灌木林地的土壤砂粒含量约占50%以上,土壤渗透性能较强,而梯田旱地黏粒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渗透性能较差。(2)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前期入渗率均较高,为1.33~3.17cm/min,随后入渗速率急剧下降82.2%~96.2%,在20min左右达到稳定入渗率。灌木林地的前期入渗率下降幅度最大,而裸石地和梯田旱地相对缓慢。(3)Horton模型适宜于描述喀斯特峰丛坡地的土壤入渗过程,Horton模型的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而Kostiakov和Philip模型的拟合值与实测值存在差距。本研究为进一步认识峰丛坡地土壤水分入渗机理及构建入渗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入渗
土地利用
入渗特征
模型拟合
峰丛坡地
Keywords
one-dimensional vertical infiltration
land use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simulation fitting
Karst hill-slopes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喀斯特坡地土层厚度及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
11
3
作者
周春衡
付智勇
吴丽萍
王发
陈洪松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9-54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87)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GXNSFAA198202)
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项目(132852KYSB20170029-03)。
文摘
岩溶作用下,喀斯特坡地溶沟、溶槽普遍发育,岩土分布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异质性,目前对土壤分布格局及其理化性质变异特征方面的认识还极其缺乏,这严重影响了该区有限水土资源的合理规划和高效利用。本研究通过在喀斯特坡地沿坡向上开挖12条土壤岩石样沟(长24 m,宽1 m),根据土岩结构和土层厚度将样沟分为浅薄土层、中层土层、深厚土层三种样沟类型,分别选取典型样沟,探讨了喀斯特坡地土层厚度及主要养分元素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发现:喀斯特坡地土层厚度变异性较大,变异系数介于12.0%~85.3%之间,土层厚度介于0~430 cm之间。土壤肥力整体较低,综合肥力系数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少,除0~10 cm深度土层土壤肥沃程度为一般外,10 cm以下土壤肥沃程度均属贫瘠,即说明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表层,其中全氮、全磷、速效钾与土层深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研究为喀斯特区坡地土壤格局及其成土过程积累了详细的野外调查数据,有关土层厚度空间格局及其养分随土深的变化规律能为该区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国土资源空间优化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岩结构
喀斯特生态系统
土层厚度
峰丛坡地
Keywords
soil nutrient
soil-rock structure
karst ecosystems
soil thickness
karst hill-slopes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桂林西北郊光明山峰丛坡地土壤^(210)Pb与^(226)Ra分布与迁移规律研究
唐伟
蓝高勇
殷建军
杨会
吴夏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峰丛坡地土壤入渗特征及其模拟
李春茂
徐勤学
吴攀
韦蔚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喀斯特坡地土层厚度及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周春衡
付智勇
吴丽萍
王发
陈洪松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