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KM06A峰值测试仪表在机械装配行业的应用
1
作者 张德强 《衡器》 2008年第B02期35-36,共2页
本文介绍了基于快速测量技术的KM06A峰值测试仪表在机械装配行业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峰值测试 快速取样 单片机 双通道示波器
下载PDF
非正弦波信号峰值测试在模拟测试机上的实现
2
作者 徐磊磊 《集成电路应用》 2003年第4期38-38,33,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通用IC测试机上实现峰值测试的方法
关键词 非正弦波信号 峰值测试 模拟测试 模拟集成电路 峰值
下载PDF
真空电容的存储、测试、维护及使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健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17期112-112,共1页
文章简要的介绍了真空电容的存储、测试、维护、使用,建立一套科学的维护使用方法,提高我们的维护水平和维护技能。希望通过文章的综合论述,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 波纹管 峰值测试电压 高压测试 漏电电流 转动力矩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的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春榆 周玉祥 +2 位作者 蓝博文 饶红萍 李丽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年第6期925-928,共4页
目的:比较对比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和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强化效果,探讨64排螺旋CT在成像中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案。材料与方法:在两种技术模式下完成237例冠状动脉CTA成像扫描检查,通过图像分析组间主、肺动... 目的:比较对比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和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强化效果,探讨64排螺旋CT在成像中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案。材料与方法:在两种技术模式下完成237例冠状动脉CTA成像扫描检查,通过图像分析组间主、肺动脉CT密度差异、最佳对比剂符合率和后续血管重建成功率,分析评价两种扫描技术的显像质量差异。A组106例采用对比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模式,B组131例采用对比剂小剂量峰值测试(时间密度曲线)扫描模式。结果:A、B组间测得主动脉根部、肺动脉对比剂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p=0.015(p<0.05);其中B组最佳对比剂符合率和后续血管成功率均高于A组,分别达到94.3%和98.5%。结论:使用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模式可以根据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原则,有效避免个体差异的影响,在延迟触发扫描中寻求最佳的对比剂浓度,优化冠状动脉CTA成像强化效果和后续血管重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技术优化 实时监控触发技术 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技术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马跃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1449-1451,共3页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方法按照不同的技术模式将2017年12月~2019年3月行冠状动脉CTA24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108)给予实时监控触发技术(Smart Prep)触发模式,研究组(n=133)给予小剂量峰值...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方法按照不同的技术模式将2017年12月~2019年3月行冠状动脉CTA24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108)给予实时监控触发技术(Smart Prep)触发模式,研究组(n=133)给予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模式(时间密度曲线)。根据两组CT密度、后续血管重建成功率、最佳对比剂符合率比较两种技术模式。结果研究组主动脉根部、肺动脉CT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最佳对比剂符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5.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后续血管成功率为98.50%,对照组后续血管成功率为93.52%,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模式能够降低个体差异作用,提高冠状动脉CTA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实时监控触发技术 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技术
下载PDF
三种不同磁共振颈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严兵 《东南国防医药》 2014年第5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磁共振颈动脉成像技术,即透视触发磁共振血管成像(FT ce-MRA)、智能触发血管成像(Smart-Tracker ce-MRA)和峰值测试血管成像(Test-Bolus ce-MRA)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对90患者分成3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做颈动脉磁共振成像...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磁共振颈动脉成像技术,即透视触发磁共振血管成像(FT ce-MRA)、智能触发血管成像(Smart-Tracker ce-MRA)和峰值测试血管成像(Test-Bolus ce-MRA)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对90患者分成3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做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所得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按照质量指标进行评分,并分析比较三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三种方法中90%病例均都得到良好的图像,10%因各种原因致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三种不同磁共振颈动脉成像方法都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但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扫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增强磁共振动脉成像 透视触发序列 智能检测序列 峰值测试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不同肺功能检查方式在支气管哮喘指南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26
7
作者 尹硕淼 陈远彬 +4 位作者 郑燕婵 杜庆湛 汤伟平 周明娟 林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3911-3914,共4页
通过分析《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及中国、日本、韩国、英国、印度及西班牙等国家发布的最新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针对肺功能检查方式的论述,对常用的不同肺功能检查方式[如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及呼气峰值流速(PEF)检测等... 通过分析《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及中国、日本、韩国、英国、印度及西班牙等国家发布的最新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针对肺功能检查方式的论述,对常用的不同肺功能检查方式[如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及呼气峰值流速(PEF)检测等]的重要性及临床价值等进行评估和分析,最终认为支气管哮喘指南所推荐的肺功能检查方式以支气管舒张试验及PEF检测为主,两者诊断价值较高,且接受度高,故应用较为普遍,尤其是两者的联合应用将更有利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评估;支气管激发试验也是诊断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检查手段,但其操作风险较大,且特异度较差,应用存在一些争议,其诊断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地位与价值不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及PEF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呼吸功能试验 支气管舒张试验 呼气峰值流速测试 支气管激发试验 诊断 指南
下载PDF
城市建筑色彩属性信息可视化挖掘系统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高莹 张静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8期63-67,共5页
传统的建筑色彩属性信息可视化挖掘系统无法降低建筑色彩属性信息中包含的数据量,导致占用了较高的系统内存和信道,降低了属性信息挖掘程度,因此该文设计一种城市建筑色彩属性信息可视化挖掘系统。系统的硬件设计中,设计了多通道边缘融... 传统的建筑色彩属性信息可视化挖掘系统无法降低建筑色彩属性信息中包含的数据量,导致占用了较高的系统内存和信道,降低了属性信息挖掘程度,因此该文设计一种城市建筑色彩属性信息可视化挖掘系统。系统的硬件设计中,设计了多通道边缘融合控制器及其工作流程,优化了多角度图片的拼接,为色彩属性信息挖掘提供基础;软件设计中,在RGB色彩空间中对图片进行标准化预处理,实现图片在不同色彩空间的转换,精简属性信息中的数据量,通过小波变换图像分解,DCT变换提取出色彩的压缩编码,以减轻通信信道压力。在系统测试的实验中,分别使用该文设计系统和原有系统进行峰值信噪比测试,结果表明,该文设计的系统具有更高的峰值信噪比,能够提高色彩属性信息可视化的挖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挖掘 信息可视化 城市建筑色彩 图像预处理 系统设计 峰值信噪比测试
下载PDF
Effect of breathing and Daoyin exercise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被引量:9
9
作者 陈麒 史苗颜 +2 位作者 张炜 田君 韩丑萍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5年第6期353-360,共8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breathing and Daoyin exercise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due to deficiency of the lung and kidney(grade II-III)...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breathing and Daoyin exercise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due to deficiency of the lung and kidney(grade II-III).Methods: A total of 60 eligible case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n=30) and a control group(n=30) by random number table.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Western medical treatment, whereas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nducted breathing and Daoyin exercises in addition to routine Western medical treatment.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a total of 3 months. Then the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changes in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major clinical symptoms, 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m MRC), distance in 6-minute walk test(6-MWT), COPD assessment test(CAT) and efficacy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for COPD(ESQ-COP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showing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obtained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coughing, sputum production, dyspnea and shortness of breath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obtained more significant elevation in th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FEV1%) and 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obtained lower m MRC scor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obtained longer 6-MWT distanc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obtained lower CAT score(P〈0.01) and higher ESQ-COPD score(P〈0.05)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Breathing and Daoyin exercises combined with routine Western medical treatment are effective for stable COPD(grade II-III) due to deficiency of the lung and kidney and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 and Breathing Exercises Research on Qigong Pulmonary Disease Chronic Obstruc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 Tests 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