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据24h眼压峰值的青光眼个性化药物治疗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肖明 孙兴怀 +3 位作者 孟樊荣 房召彬 钱韶红 邱思羽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24h眼压监测后采用不同的降眼压用药时间,来探索青光眼的个性化治疗。方法入选18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和14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前均给予视野检查,进行24h眼压监测(每2h1次),并根据眼压波动曲线,给予... 目的通过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24h眼压监测后采用不同的降眼压用药时间,来探索青光眼的个性化治疗。方法入选18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和14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前均给予视野检查,进行24h眼压监测(每2h1次),并根据眼压波动曲线,给予前列腺素类降眼压药,1次/d,用药时间为峰值眼压提前12h;1个月后复查24h眼压,随访(23.7±12.4)个月,记录随访终末期的视野。结果治疗前平均眼压(16.8±3.5)mm Hg(1mm Hg=0.133kPa),峰值眼压(20.8±4.6)mm Hg,谷值眼压(13.7±3.1)mm Hg,眼压波动值(7.1±2.4)mm Hg;治疗后平均眼压(13.2±2.6)mm Hg,峰值眼压(16.4±3.4)mm Hg,谷值眼压(10.7±2.3)mm Hg,眼压波动值(5.7±2.1)mm Hg。治疗前后平均眼压、峰值眼压、谷值眼压、眼压波动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治疗前视敏度(19.0±5.2)dB,视敏度缺损值(8.2±4.9)dB;治疗后视敏度(19.7±5.5)dB,视敏度缺损值(7.2±5.1)dB。结论通过依据24h眼压峰值来确定青光眼的用药及其用药时点的选择,以及青光眼随访过程中治疗药物的调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青光眼个性化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眼压 峰值眼压 开角型青光眼 个性化药物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后单次眼压达目标眼压的安全性——附37眼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蒋自培 胡赛静 +2 位作者 孔丽萍 徐建国 方春庭 《新医学》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药物治疗后单次眼压达目标眼压的安全性。方法:对经药物治疗后单次眼压达目标眼压的POAG患者24例(37眼)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进行日间眼压监测和饮水试验,观察其...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药物治疗后单次眼压达目标眼压的安全性。方法:对经药物治疗后单次眼压达目标眼压的POAG患者24例(37眼)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进行日间眼压监测和饮水试验,观察其眼压最高值情况。结果:①日间眼压监测:眼压最高值超过17mmHg9眼(24%),其中超过19mmHg5眼(14%),眼压最高值为21mmHg1眼(3%)。②饮水试验:眼压最高值超过17mmHg16眼(43%),其中超过19mmHg12眼(32%),超过21mmHg7眼(19%)。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后单次眼压达目标眼压仍未安全,应测量多次眼压并作相应处理,使眼压峰值保持在目标眼压范围内,以防止视神经的进一步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目标眼压 药物治疗 安全性 眼压峰值
下载PDF
夜间眼压的监测及护理
3
作者 杨敏慧 刘彬彬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2期3136-3137,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24h眼压监测方法对眼压峰值及眼压波动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80例青光眼患者进行24h眼压监测,根据其测量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40例(80眼),每2h测1次眼压,共12次;B组40例(80... 目的:探讨改良24h眼压监测方法对眼压峰值及眼压波动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80例青光眼患者进行24h眼压监测,根据其测量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40例(80眼),每2h测1次眼压,共12次;B组40例(80眼),白天每2h监测1次眼压,夜间每3h监测1次眼压,共11次。结果:两组白天及夜间平均眼压峰值、谷值、眼压波动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两组问卷统计对比,患者的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B组优于A组。结论:在不影响眼压监测结果的前提下,适当改变监测次数,能够让患者有更多休息时间,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为诊断青光眼及选择和调整合适的降眼压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24h眼压 峰值眼压 夜间眼压
下载PDF
布林佐胺联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薛端端 《青岛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布林佐胺联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NVG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行外科手术,对照组于术后采用布林佐胺治疗,观... 目的探讨布林佐胺联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NVG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行外科手术,对照组于术后采用布林佐胺治疗,观察组于术后采用布林佐胺联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眼压指标(24h眼压峰值、平均眼压)、房水细胞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结束时,两组24h眼压峰值、平均眼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房水PEDF水平高于治疗前,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房水PEDF水平高于对照组,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林佐胺联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NVG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压指标,调节房水细胞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布林佐胺 噻吗洛尔滴眼液 眼压峰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