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9-N20峰间潜伏期在颈椎管内肿瘤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魏梁锋 王守森 +2 位作者 郑兆聪 田君 薛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肿瘤患者中,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N-SLSEP)的N9-N20峰间潜伏期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脊髓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住院手术治疗的颈椎管内肿瘤22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配对选取年龄完全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2例作为...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肿瘤患者中,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N-SLSEP)的N9-N20峰间潜伏期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脊髓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住院手术治疗的颈椎管内肿瘤22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配对选取年龄完全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在术前3 d及术后1个月两个时间点接受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比较两组间N9-N20峰间潜伏期的差异及试验组术前后的变化。通过将N9-N20峰间潜伏期分为潜伏期延长(lat+)组和潜伏期正常(lat)组,进一步比较其与脊髓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试验组术前N9-N20峰间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3.053,P<0.05)。试验组术后N9-N20峰间期较术前显著缩短(t=2.198,P<0.05)。lat组的预后改善率(100.0%)明显高于lat+组(44.4%)(P<0.05)。结论 N9-N20峰间潜伏期是MNSLSEP的可靠分析指标,可用于颈椎管内肿瘤脊髓功能预后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9-N20峰间潜伏期 体感诱发电位 颈椎管内肿瘤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家伟 刘艳春 +2 位作者 李丽 马东 张改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266,共4页
目的检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并与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参考数据相比较。方法采用多导诱发电位仪,无创伤的表面皮肤刺激,三导联同时记录,检测1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获得... 目的检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并与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参考数据相比较。方法采用多导诱发电位仪,无创伤的表面皮肤刺激,三导联同时记录,检测1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获得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值。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同体两侧(患侧、健侧)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患侧T1潜伏期与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患侧T2潜伏期、T2-T1峰间潜伏期及患者健侧T2潜伏期、T2-T1峰间潜伏期与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研究中,短潜伏期波有明显变化,更具有参考价值,为进一步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潜伏期 峰间潜伏期
下载PDF
健康人体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家伟 刘艳春 +1 位作者 朱进才 袁秀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7-169,173,共4页
目的检测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的正常参考值,以建立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采用多导诱发电位仪,三导联同时记录,检测40例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获得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 目的检测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的正常参考值,以建立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采用多导诱发电位仪,三导联同时记录,检测40例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获得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正常参考值。结果C3导联波形主要有两个,T1′(-)、T2′(+),它们的潜伏期分别是(3.0205±0.8289)ms、(6.7360±1.3939)ms,T2-T1峰间潜伏期为(3.7438±1.2060)ms。结论采用C3导联记录,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获得了比较稳定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为进一步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志愿者 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潜伏期 峰间潜伏期
下载PDF
正常成年男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参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丽萍 李海峰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45-246,共2页
目的测量并分析一组正常成年男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参量,为本实验室建立正常参考值。方法选择30-40岁正常成年男性34例,用KeypointⅡ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记录各个参量数值。结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形重复... 目的测量并分析一组正常成年男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参量,为本实验室建立正常参考值。方法选择30-40岁正常成年男性34例,用KeypointⅡ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记录各个参量数值。结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形重复性良好,Ⅰ、Ⅲ、V波出现率均为100%,Ⅰ、Ⅲ、V波峰潜伏期分别为(1.77±0.14)、(3.88±0.19)、(5.82±0.22)ms,波幅分别为(O.24±O.14)、(O.24±0.10)、(O.35±O.13)μv,Ⅰ、Ⅲ、Ⅰ-v、Ⅲ一v峰间潜伏期分别为(2.13±0.12)、(4.05±O.18)、(1.92±O.12)ms。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正常成年男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重复性好,数据可靠,可作为本实验室的正常参考值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潜伏期 峰间潜伏期 波幅 正常参考值
下载PDF
听觉诱发电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续)
5
作者 李兴启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35-149,共15页
第三节 耳蜗电图的临床应用 1、梅尼埃病:用ECochG对本病的诊断进行研究越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非迷路性眩晕的鉴别中有明显的价值。 CAP的主要表现: ①AP—SP复合波变宽,70%的病人表现SP—升高,SP—/AP比值】0.4(图30a)。梅尼埃病... 第三节 耳蜗电图的临床应用 1、梅尼埃病:用ECochG对本病的诊断进行研究越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非迷路性眩晕的鉴别中有明显的价值。 CAP的主要表现: ①AP—SP复合波变宽,70%的病人表现SP—升高,SP—/AP比值】0.4(图30a)。梅尼埃病的病理特点在于内淋巴积水,改变了在底膜的僵硬度,使基底膜运动不对称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诱发电位 脑干反应 听神经瘤 临床应用 耳声发射 电生理学 峰间潜伏期 神经生物学 蜗后病变 潜伏期延长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开宇 梁守礼 +2 位作者 张亚杰 朱认真 盛彦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9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后循环缺血(P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脑电图室2008~2012年PCI患者96例(PCI组)的BAEP检查结果,并与同期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PCI组患者Ⅰ、Ⅲ、Ⅴ波的...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后循环缺血(P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脑电图室2008~2012年PCI患者96例(PCI组)的BAEP检查结果,并与同期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PCI组患者Ⅰ、Ⅲ、Ⅴ波的平均潜伏期(PL)分别为(1.80±0.22)、(3.92±0.29)、(6.12±0.26)ms,Ⅰ~Ⅲ和Ⅲ~Ⅴ波平均峰间潜伏期(IPL)分别为(2.16±0.39)ms和(2.23±0.21)ms;健康对照组Ⅰ、Ⅲ、Ⅴ波平均PL分别为(1.75±0.20)、(3.79±0.25)、(5.98±0.23)ms,Ⅰ~Ⅲ和Ⅲ~Ⅴ波平均IPL分别为(2.19±0.30)ms和(1.67±0.19)ms。PCI组患者Ⅲ、Ⅴ波PL和Ⅲ~Ⅴ波IPL长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Ⅲ、Ⅴ波PL和Ⅲ~Ⅴ波IPL大于健康对照组2.5个标准差;PCI组患者中,BAEP异常84例,异常率为87.5%,主要异常表现为Ⅲ、Ⅴ波PL和Ⅲ~Ⅴ波IPL延长,(Ⅲ~Ⅴ)/(Ⅰ~Ⅲ)的IPL比值〉1,表现以脑干型为主(45/96,46.8%),高于内耳型(20/96,20.8%)和混合型(31/96,32.2%)。结论 BAEP检查能灵敏地检测出PCI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异常,可对PCI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峰间潜伏期 潜伏期
下载PDF
听性脑干检测在突发性耳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马莉 殷晓慧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检测在突发性耳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1组发病时间≤3个月,观察2组发病时间>3个月,与此同时,选择耳科常规检查正常、无...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检测在突发性耳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1组发病时间≤3个月,观察2组发病时间>3个月,与此同时,选择耳科常规检查正常、无既往耳疾病史、纯音听阈25 dn内的20耳作为对照组,上述人员均接受听性脑干检测,比较三组各主波的引出率、峰间潜伏期以及潜伏期。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的Ⅰ波、Ⅲ波、Ⅴ波引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的Ⅲ波、Ⅴ波潜伏期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的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的峰间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各波的引出率、潜伏期、峰间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性脑干检测在突发性耳聋中的特异性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性脑干检测 突发性耳聋 应用价值 引出率 峰间潜伏期
下载PDF
听性脑干检测在突发性耳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8
作者 裴延丽 裴春蕾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9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检测应用于突发性耳聋临床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0年2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发病周期将其分为A组(在发病时间3个月内,30例)、B组(发病时间超过3个月,30例)。另外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检测应用于突发性耳聋临床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0年2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发病周期将其分为A组(在发病时间3个月内,30例)、B组(发病时间超过3个月,30例)。另外选取同期接受耳科检查的无既往耳疾病史、耳科常规检查正常及纯音听阈≤25 db的20例研究对象纳入参照组。对三组人员均进行听性脑干检测,记录A组、B组、参照组三组各自的主波引出率情况及三组的潜伏期和峰间潜伏期情况。结果与参照组相比,A组、B组Ⅰ波、Ⅲ波、Ⅴ波引出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Ⅰ波、Ⅲ波、Ⅴ波引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B组Ⅲ波、Ⅴ波潜伏期时长高于参照组;A组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时长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峰间潜伏期分别和参照组比较,A组和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性脑干检测在突发性耳聋中的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辅助进行疾病诊断,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听性脑干检测 峰间潜伏期 引出率
下载PDF
11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BAEP与EEG分析
9
作者 高美霞 韩振廷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6年第1期24-25,共2页
本文对11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脑电图(EEG)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资料:113例患者,男67例、女46例。年龄36—77岁,平均54.5岁。病程13天—11年。全部病例诊断符合下列标准:(1... 本文对11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脑电图(EEG)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资料:113例患者,男67例、女46例。年龄36—77岁,平均54.5岁。病程13天—11年。全部病例诊断符合下列标准:(1)以眩晕为主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 峰间潜伏期 脑电图 诱发电位 听觉传导路 椎-基底动脉 脑干听觉 反射减退 脑干功能损害
下载PDF
颈椎管内肿瘤患者颈髓弥散张量成像与体感诱发电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梁锋 王守森 +3 位作者 郑兆聪 薛亮 田君 刘海云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4-380,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肿瘤患者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指标与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N-SLSEP)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行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成年颈椎管内肿瘤患者22例(试...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肿瘤患者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指标与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N-SLSEP)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行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成年颈椎管内肿瘤患者22例(试验组),另外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年龄与试验组完全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2例作为对照组。2组受试者在术前3d及术后1个月均行颈髓磁共振DTI扫描及MN—SLSEP检测。将颈髓分成肿瘤头区、肿瘤区及肿瘤尾区,并计算这3个区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通过弥散张量示踪技术(DTT)重建颈髓纤维束并观察其完整性。根据试验组患者N9-N20峰间潜伏期是否延长分为N9-N20峰间潜伏期延长组和N9-N20峰间潜伏期正常组,比较3组颈髓不同区域FA值的大小。结果试验组患者肿瘤全切除19例(86.4%),次全切除3例(13.6%),后者包括神经纤维脂肪瘤2例和髓内神经鞘瘤1例;术后1个月时脊髓功能改善17例(77.3%),无改善5例(22.7%)。试验组患者术前N9-N20峰间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试验组患者颈髓纤维束的形态分为完整型和中断型,颈髓纤维束中断型患者N9-N20峰间潜伏期延长率(75.0%)明显高于颈髓纤维束完整型患者(2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9-N20峰间潜伏期延长组、N9-N20峰间潜伏期正常组、对照组肿瘤头区、肿瘤区及肿瘤尾区3个区域的FA值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DTI指标与MN—SLSEP参数存在明显的关联性。颈髓DTI能通过定量参数值和纤维束形态的变化,敏感、直观地反映出神经电生理的变化,可作为颈椎管内肿瘤的重要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 各向异性分数 N9-N20峰间潜伏期 体感诱发电位 颈椎管内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