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林风洞《崇华医学会碑记》初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冠群 《桂林医学杂志》 1996年第3期377-379,共3页
桂林风洞《崇华医学会碑记》是记载该会成立的摩崖石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也是唯一的控中医学会碑记,是研究近代广西、桂林中医史、中医学会史及我国近代中医史、中医学会史的珍贵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崇华医学会是我国近代成... 桂林风洞《崇华医学会碑记》是记载该会成立的摩崖石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也是唯一的控中医学会碑记,是研究近代广西、桂林中医史、中医学会史及我国近代中医史、中医学会史的珍贵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崇华医学会是我国近代成立最早的中医学会之一,碑文有现代学会相类似的办会宗旨、工作任务、会员等内容。在对碑文进行补遗、校勘、考订的同时,分析了控中医学会创立的历史背景、背影桂要办会及立碑的内、外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会 碑记史料 价值 崇华医学会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崇华教育招聘有效性探析
2
作者 唐凤玲 袁捷 夏绘秦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21年第4期123-125,140,共4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企业招聘已逐渐从传统的线下招聘转为“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招聘。文章通过对崇华教育招聘现状分析,认为该机构在网络招聘过程中存在着招聘效率和效度双低等问题,其因是该企业“缺乏人员招聘计划;招聘岗...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企业招聘已逐渐从传统的线下招聘转为“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招聘。文章通过对崇华教育招聘现状分析,认为该机构在网络招聘过程中存在着招聘效率和效度双低等问题,其因是该企业“缺乏人员招聘计划;招聘岗位任职资格不明确;招聘渠道单一;招聘广告缺乏吸引力”,对此提出了应“制定完善的人员招聘计划;制定详细的招聘岗位工作说明书;进一步开拓新的招聘渠道;创新招聘广告形式”等措施。旨在于为企业提供网上招聘有效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华教育 “互联网+” 有效招聘
下载PDF
明清之际朝鲜士子心态与“胡乱”汉文小说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维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7,共9页
1627—1636年,朝鲜半岛两次遭后金侵犯,朝鲜王朝战败投降。数年后,明清更迭,满清政权入主中原。由于明王朝与朝鲜王朝特殊的宗藩关系,朝鲜士子无法接受朝鲜降胡、皇明亡国的历史事实,普遍认为,朝鲜王朝的“负义”行为直接导致明王朝的... 1627—1636年,朝鲜半岛两次遭后金侵犯,朝鲜王朝战败投降。数年后,明清更迭,满清政权入主中原。由于明王朝与朝鲜王朝特殊的宗藩关系,朝鲜士子无法接受朝鲜降胡、皇明亡国的历史事实,普遍认为,朝鲜王朝的“负义”行为直接导致明王朝的灭亡。为此,朝鲜士子心态复杂,深深陷入政治道德危机之中。朝鲜王朝为了摆脱这一政治文化困境,尊明宗周,强调春秋大义,重构儒家文化秩序。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朝鲜小说家创作了《姜虏传》《林庆业传》《金英哲传》等“胡乱”小说,突出表现了“胡乱”期间士子文人的英勇形象,弘扬忠义观念,对于朝鲜儒家文化观念的重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华事大 丙子胡变 士子心态 “胡乱”小说
下载PDF
揄扬与贬抑:明清之际英国学人的中国观
4
作者 徐亚娟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5-172,248,共8页
16—18世纪,耶稣会士撰写的"中国印本"成为英人了解中国的主要信息来源。不少英国学人基于不同立场开始关注中文化,其中既有哈克卢特、伯顿、韦伯、坦普尔等人持崇华观点,也有诺尔克斯、洛基尔、沃顿、笛福等人发表抑华观点... 16—18世纪,耶稣会士撰写的"中国印本"成为英人了解中国的主要信息来源。不少英国学人基于不同立场开始关注中文化,其中既有哈克卢特、伯顿、韦伯、坦普尔等人持崇华观点,也有诺尔克斯、洛基尔、沃顿、笛福等人发表抑华观点。双方从各自的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出发,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关注。作为当时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学者,他们的对华态度也反映出明清时期英国社会的中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西传 “中国印本” 崇华 抑华
下载PDF
东西方思想对话的历史转型
5
作者 丁子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5-36,共12页
在世界史上,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文明经过东西方不断的撞击与融合而得到发展,人类精神文明的正能量就是最终以各种形式和维度的"思想对话"得以互动、共存和发展。自然与人文社会各种领域的任何研究上升到最高度就是思想的研究。... 在世界史上,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文明经过东西方不断的撞击与融合而得到发展,人类精神文明的正能量就是最终以各种形式和维度的"思想对话"得以互动、共存和发展。自然与人文社会各种领域的任何研究上升到最高度就是思想的研究。几乎所有人类之间任何行为的交往和沟通都是一种广义的"对话",而只有最终上升到思想高度的"对话",才能真正引领人类社会。21世纪以来,东西方思想的对话处于一个历史的拐点。全球剧烈的社会转型、变革、冲突以及灾变等让人类进行了价值、理念以及各种诉求的重构,而不断影响东西方思想对话的宏观条件。在跨文化、跨领域、跨学科、跨方法的整合与解构中,西方人的"东方学"与东方人的"西方学"也随之经历了危机与挑战。西方中心主义与东方中心主义都不可能完全成为独自垄断世界的"一元文明"。东西方研究者必须拓宽新的视域,开创多维度、多层面、多坐标的研究方法与模式,应当共享多元性、建设性、开拓性、批判性、前瞻性的各种思想理念,并作跨学科、跨文化、跨方法和全球化的理论考察与思想探讨;从而融合东西方思想及其他非西方的思想,重建一个整合性、包容性和互动性的国际化思想观。中国的崛起将自身推向了东西方文明撞击的风口浪尖。自17-18世纪以来,两个术语"崇华派"与"恐华派",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又以新的解读分为了两种中国观或对华阵营。文章力图揭示和论证:东西方思想对话引领社会的多元发展;东西方思想对话的困境、危机与挑战;东西方研究的机遇、复兴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对话 跨文化研究 崇华 恐华派 多元文化主义 语言不可通约性 文化失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