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探微 被引量:2
1
作者 沈艳华 任国升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3,共3页
"崇本息末"思想是王弼哲学的根本宗旨,也是王弼对老学发展的突出贡献。在本体论上,他强调以无为本;在政治论上,他主张以道治国,理顺了自然与名教的关系,最终达到"崇本举末"的社会效果。
关键词 王弼 崇本息末 本举
下载PDF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王弼老学诠释中的矛盾及其解决 被引量:3
2
作者 暴庆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42,共7页
王弼通过创造性的诠释,将《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诠释为本体论,确立了"以无为本"的思想主旨。"以无为本"的原则最终落实为政治上的"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同时也导致了"息末"与"... 王弼通过创造性的诠释,将《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诠释为本体论,确立了"以无为本"的思想主旨。"以无为本"的原则最终落实为政治上的"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同时也导致了"息末"与"举末"的矛盾。对此矛盾学界提出了多重解决视角。文章在述论学界观点的基础上,从文本的思想与诠释者思想的区分,以及思想义理的层次性区分两个维度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崇本息末 本举 以无为本
下载PDF
崇本息末:王弼玄学体系的建构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晨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7,共7页
崇本息末:王弼玄学体系的建构方法高晨阳魏晋玄学代汉代哲学而兴,可以视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王弼实居首功。对此,一些研究者多已论及。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是,王弼取得成功的原因何在?这可以归结为多方... 崇本息末:王弼玄学体系的建构方法高晨阳魏晋玄学代汉代哲学而兴,可以视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王弼实居首功。对此,一些研究者多已论及。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是,王弼取得成功的原因何在?这可以归结为多方面,但单从学理上看,可以一言以蔽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本息末 解释学 王弼玄学 《老子》 得意忘言 《周易》 老子哲学 黄老道家 解《易》 “本”
下载PDF
王弼老子注的“崇本息末”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蒋丽梅 《兰州学刊》 2007年第5期43-45,共3页
文章从形而上学、方法论和注经方法三个角度来梳理王弼老子注中“崇本息末”的思想。相较于王弼以前本末思想的基本观念,王弼不仅在形而上学意义上对本末概念进行扩充,而且结合自己的历史背景和时代需求对老子思想的“守本”、“不偏”... 文章从形而上学、方法论和注经方法三个角度来梳理王弼老子注中“崇本息末”的思想。相较于王弼以前本末思想的基本观念,王弼不仅在形而上学意义上对本末概念进行扩充,而且结合自己的历史背景和时代需求对老子思想的“守本”、“不偏”、“不尚”思想进行了自己的解释——“崇本息末”。在方法论意义上,圣人的“无”与“自”的特性让“崇本息末”作为一种治国方法成为可能,与“崇本举末”形成一个“守母”与“存子”的辨证关系。此外,王弼还将“崇本息末”贯彻到注解的方法之中,使得老子思想“致有理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本息末 本举 方法论
下载PDF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魏王弼哲学思想概说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国良 《太原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14-17,共4页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是王弼哲学的最基本的命题 ,王弼的全部社会思想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释。在这两个命题里 :“祟本息末”是“崇本举末”的前提。只有“息末”才能“举末” ,“息”的目的就是为了“举” ,“举”的先决条件就是...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是王弼哲学的最基本的命题 ,王弼的全部社会思想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释。在这两个命题里 :“祟本息末”是“崇本举末”的前提。只有“息末”才能“举末” ,“息”的目的就是为了“举” ,“举”的先决条件就是“息”。无为而后有为 ,先“息”而后“举” ,这实为正始玄学的最基本的要旨。遗憾的是不少学者对此并不理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朝 哲学思想 崇本息末 本举 人文背景 王弼
下载PDF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新探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晓毅 《齐鲁学刊》 CSSCI 1991年第3期9-12,共4页
王弼的政治哲学集中体现在一个看起来似乎矛盾的命题中:“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老子指略》)在王弼的哲学术语中,本与母同义,子与末同义。“母,本也;子,末也。”(《老子》52章注)“守母以存子”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崇本以举其末。... 王弼的政治哲学集中体现在一个看起来似乎矛盾的命题中:“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老子指略》)在王弼的哲学术语中,本与母同义,子与末同义。“母,本也;子,末也。”(《老子》52章注)“守母以存子”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崇本以举其末。”(《老子》38章注)那么,何以一方面要“息末”,而同时又要“举末”、“存子”呢?对此,有的学者在“息”字上作文章,认为它的意思是“养息”。但王弼对“息末”的表述很明白,是指坚决去掉有为的政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治策略 集中体现 思想 统治者 伦理关系 圣人 伦理规范 崇本息末 王弼 发挥作用
下载PDF
王弼“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思想探微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季冬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0-24,共5页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是王弼哲学中的两个重要命题。"息末"与"崇末"看似矛盾,但"崇本息末"的"末"与"崇本举末"的"末"所代表的对象不同,这两个命题...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是王弼哲学中的两个重要命题。"息末"与"崇末"看似矛盾,但"崇本息末"的"末"与"崇本举末"的"末"所代表的对象不同,这两个命题不但不矛盾,而且"崇本息末"思想涵盖了"崇本举末"思想。当然,在政治思想上,王弼在一定程度上赞同统治者采取有益于社会的有为措施,这与"崇本"思想中的尊崇"无"、"无为"是矛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崇本息末 本举
下载PDF
论王弼的“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思想
8
作者 梁梅华 朱爱莲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4-67,共4页
在《老子注》和《老子指略》中,王弼多次提及"本"、"末",也提出"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的思想,"息末"和"举末"当然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两者并不矛盾。本文从梳理"崇本... 在《老子注》和《老子指略》中,王弼多次提及"本"、"末",也提出"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的思想,"息末"和"举末"当然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两者并不矛盾。本文从梳理"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的出处出发,明确两者的同异,接着试比较王弼与老子哲学思想的不同,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论述两者并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本息末 本举
下载PDF
浅谈王弼的“崇本息末”思想
9
作者 张昉 《大观周刊》 2013年第2期26-26,共1页
王弼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其“以无为本”“崇本息末”“崇本举末”的本体论思想是对儒家经典思想进行阐释和改造,形成了“以无为本”的哲学体系。“崇本息末”是王弼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根本性的观念,所以我们必须知道王弼体系中的... 王弼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其“以无为本”“崇本息末”“崇本举末”的本体论思想是对儒家经典思想进行阐释和改造,形成了“以无为本”的哲学体系。“崇本息末”是王弼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根本性的观念,所以我们必须知道王弼体系中的“本”和“末”的实质含义。以无为本,以有为末;以无为一,以有为多;以无为静,以有为动。王弼的“以无为本”“崇本息末”“崇本举末”的本体论思想对后世的宋明理学等哲学思想的产生发展有着奠基石的理论基础作用,其重大的文化价值和哲学研究价值芥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崇本息末 有无
下载PDF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的再认识
10
作者 侯洪震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3期74-78,共5页
王弼在《老子注》和《老子指略》中提出著名的"崇本息末"思想,理解王弼"崇本息末"的"息"字,是认识王弼思想的关键。"息",是一种使事物回归自身本性的过程,可以使"末"回到最真切最朴... 王弼在《老子注》和《老子指略》中提出著名的"崇本息末"思想,理解王弼"崇本息末"的"息"字,是认识王弼思想的关键。"息",是一种使事物回归自身本性的过程,可以使"末"回到最真切最朴真的状态。王弼的"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崇本攻末"、"崇本治末"并不矛盾,"息末"是"举末"、"攻末"、"治末"的最终目的。在"息末"的方法上,王弼提倡"以无为本",即"以无为本"就可以"息末"。"崇本息末"是王弼在对道家《老子》一书做注解中提出来的,然而却体现着儒家的精神和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崇本息末 本举 以无为本
下载PDF
“崇本息末”与老子反对道德虚伪的批判精神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贻庭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69,共7页
三国魏时玄学家王弼提出"本末之辨"来注解老子的道德哲学思想和道德结构:"本"指道德之本真,亦即内在的笃诚德性;"末"指道德之外在规范形式。王弼将老子的道德哲学精髓概括为"崇本息末",揭示了... 三国魏时玄学家王弼提出"本末之辨"来注解老子的道德哲学思想和道德结构:"本"指道德之本真,亦即内在的笃诚德性;"末"指道德之外在规范形式。王弼将老子的道德哲学精髓概括为"崇本息末",揭示了老子反对道德虚伪的批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辨 本在无为 崇本息末 道德虚伪 本举 统一
原文传递
从“崇本息末”到“崇本举末”——论王弼对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洪卫中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9-167,共9页
在玄学发展过程中,王弼在继承发展老子政治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这两个命题。对这看似矛盾的二者,学者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多方解释,然而仍不免有无法融通之处。通过研究发现,"崇本息末&q... 在玄学发展过程中,王弼在继承发展老子政治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这两个命题。对这看似矛盾的二者,学者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多方解释,然而仍不免有无法融通之处。通过研究发现,"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实是王弼对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的概括、提炼和发明,二者相互依存。其中王弼"崇本举末"的提出,不仅升华了老学中"守母以存子"的思想,也使之具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而王弼也因此在继承老子政治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理论和治国方略。由"崇本息末"的提出到"崇本举末"的提出不仅显示出了王弼对现实政治的作出的深入思考,也表现出了他为解决现实问题而作出的积极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崇本息末 本举 老子的政治哲学思想
原文传递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论王弼“以无为本”的本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以楷 《东北史地》 1996年第5期13-14,共2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自觉地把现象与本体的关系问题规定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应该说是从王弼开始的。从字义上看,"本"指木下,即根本;末指木上,即细枝。早在先秦典籍中已有"本末"之表述,"彼为本末非本末"(《庄子&... 在中国哲学史上,自觉地把现象与本体的关系问题规定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应该说是从王弼开始的。从字义上看,"本"指木下,即根本;末指木上,即细枝。早在先秦典籍中已有"本末"之表述,"彼为本末非本末"(《庄子·知北游》)、"修身为本"、"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礼记·大学》)、"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荀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本息末 以无为本 本举 王弼哲学 老子注 本体 中国哲学史 本质 先秦典籍
原文传递
王弼的与崇玄本理息化末的观与崇玄本理息化末的观易学倾向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晨阳 《周易研究》 1997年第2期43-54,共12页
王弼的与崇玄本理息化末的观与崇玄本理息化末的观易学倾向高晨阳对于王弼易学的特点,历来有两种绝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王弼摈落象数,对于辨明孔门义理有功。一种看法认为,王弼援道入儒、以老解易,不识孔门义理,属玄易义... 王弼的与崇玄本理息化末的观与崇玄本理息化末的观易学倾向高晨阳对于王弼易学的特点,历来有两种绝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王弼摈落象数,对于辨明孔门义理有功。一种看法认为,王弼援道入儒、以老解易,不识孔门义理,属玄易义理学。笔者基本赞成后者。但何以说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周易注》 《周易》 《老子注》 道家 《易传》 儒家 易学 道德行为 崇本息末
下载PDF
崇本举末——试论王弼本体论哲学思想的核心
15
作者 刘刚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年第10期40-42,共3页
在探讨王弼本体论哲学思想时,尤其是在"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的关系问题上,学界一直有不一的看法。本文将就王弼本体论哲学思想的核心来试做探讨。本文首先认为王弼本体论哲学思想的基础是"以无为本",... 在探讨王弼本体论哲学思想时,尤其是在"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的关系问题上,学界一直有不一的看法。本文将就王弼本体论哲学思想的核心来试做探讨。本文首先认为王弼本体论哲学思想的基础是"以无为本",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的关系进行辨析,认为"崇本举末"是王弼本体论哲学思想的核心,最后认为,王弼哲学思想是儒道融合的产物,而具有以下特点:较儒更具思辨性,较道更具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以无为本 崇本息末 本举
下载PDF
对陶渊明“以文为诗”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国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1-213,共3页
陶渊明的"以文为诗"是魏晋玄学"崇本息末"理论影响的结果,旨在通过对作为"末有"的语言修辞、形式技巧的淡化,以克服或消除它们对作为"本体"的作家情灵的遮蔽。由于陶渊明与唐宋文人所处的时代... 陶渊明的"以文为诗"是魏晋玄学"崇本息末"理论影响的结果,旨在通过对作为"末有"的语言修辞、形式技巧的淡化,以克服或消除它们对作为"本体"的作家情灵的遮蔽。由于陶渊明与唐宋文人所处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不同,因而也使他们的"以文为诗"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以文为诗 反潮流 崇本息末
下载PDF
由道德视阈出发:王弼康德思想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宁新昌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92-95,100,共5页
在魏晋玄学中,王弼的哲学思想起了奠基者的意义,他的哲学比较好地表达了魏晋玄学的主题,也比较好地实现了儒道思想的会通;既建立了自己本体论哲学,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现实关怀以及价值主张。与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康德思想比较,存... 在魏晋玄学中,王弼的哲学思想起了奠基者的意义,他的哲学比较好地表达了魏晋玄学的主题,也比较好地实现了儒道思想的会通;既建立了自己本体论哲学,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现实关怀以及价值主张。与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康德思想比较,存有许多相通之处。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他的自由境界、道德追求以及价值取向和魏晋玄学有许多可比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就构成了两者超越时空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本息末 本举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以无为本 信仰上帝
下载PDF
王弼伦理观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实质
18
作者 柴文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1年第3期34-38,共5页
文章认为,我国魏晋哲学家王弼伦理观的主要内容是本名教而末自然。在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上,不少论者只强调王弼名教出于自然的思想,忽略了他对名教与自然对立性的论述。王弼虽然提倡“以无为本”,用大量笔墨去“崇本息末”,但他的目的并... 文章认为,我国魏晋哲学家王弼伦理观的主要内容是本名教而末自然。在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上,不少论者只强调王弼名教出于自然的思想,忽略了他对名教与自然对立性的论述。王弼虽然提倡“以无为本”,用大量笔墨去“崇本息末”,但他的目的并不是用自然取代名教,而是通过提倡自然而救治名教危机,为统治者寻求新的思想武器,这正是王弼伦理观的理论实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观 王弼 理论实质 主要内容 以无为本 崇本息末 名教危机 思想武器 统治者 魏晋哲学
下载PDF
王弼本体思想的理论特质
19
作者 洪千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3-19,共7页
王弼的本体思想是在对《老子》的注释当中发展起来的,王弼指出老子思想的理论特质正在于"崇本息末",超越有形事物的限制,探寻世界存在的终极根据。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王弼本体思想的理论特质也在于"崇本息末"。王弼... 王弼的本体思想是在对《老子》的注释当中发展起来的,王弼指出老子思想的理论特质正在于"崇本息末",超越有形事物的限制,探寻世界存在的终极根据。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王弼本体思想的理论特质也在于"崇本息末"。王弼的本体思想表现出了对世界的普遍性一面的追寻,但不同于老子,王弼对具体存在的地位和作用也予以了肯定。王弼本体思想的理论特质更在于"崇本举末",其思想中所包含的"崇本息末"的内容是其理论尚不成熟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本体思想 崇本息末 本举
下载PDF
从王弼《老子注》看经典与诠释的互动共建
20
作者 周光庆 《人文论丛》 CSSCI 2015年第1期150-165,共16页
刘笑敢先生在《诠释与定向》一书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是以哲学经典的全面的再诠释为主要形式和动力的';'中国的哲学诠释传统的典型形式是以经典诠释的方式进行哲学体系的建构或重构,这一方式包含着’客观’地诠释经... 刘笑敢先生在《诠释与定向》一书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是以哲学经典的全面的再诠释为主要形式和动力的';'中国的哲学诠释传统的典型形式是以经典诠释的方式进行哲学体系的建构或重构,这一方式包含着’客观’地诠释经典的’原义’和建立诠释者自身的哲学体系的内在矛盾和紧张'。即如王弼和郭象,'虽然采取了逐章注释的方式诠释古代经典,但是并没有受到原有经典的束缚,反而是以注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老子指略 以无为本 本体论 《老子注》 崇本息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