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京大学与昆弋荣庆社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傅雪漪
-
出处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3-73,共1页
-
文摘
1917年(民国六年)之冬,河北省高阳县荣庆昆弋社,由王益友、侯瑞春、侯成章组班,邀集侯益隆、韩子云、王树云、韩世昌等应北京田际云(梆子演员“想九宵”,高阳人,第一个女子科班崇雅社的组织者)之约来京演出于鲜鱼口天乐园(今大众剧场).首场剧目为侯益隆、王益友等大轴《通天犀》、压轴为郭蓬莱弋腔《别古寄信》、第二出为韩世昌之《刺虎》、开场戏《大点魁》.由于韩世昌年少,声容并佳,崭露头角.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之侯仲纯、刘步堂皆高阳同乡,韩通过他二人又结识了顾君义、王小隐请同学,因而影响到很多教授也经常来欣赏荣庆社的昆弋剧目.
-
关键词
荣庆社
韩世昌
通天犀
王益友
崇雅社
韩子云
弋腔
仲纯
刺虎
侯瑞春
-
分类号
J89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一位雪艳琴 半部坤伶史
- 2
-
-
作者
贯涌
-
机构
中国戏曲学院
-
出处
《中国京剧》
2020年第8期8-8,共1页
-
文摘
雪艳秋老师原名黄咏霓,她和我父亲贯大元长期合作,1959年,黄咏霓老师最后一次登台,是和我父亲合作演《游龙戏凤》。黄老师之子士骧又拜在我父亲门下,可以说是父一辈、子一辈,几十年我们没有断了这种来往,特别是情感的联系。黄先生8岁从济南来到北京登台,这个时候一批女演员并不是在京剧舞台上,而是在河北梆子的舞台上。她先后搭了崇雅社、奎德社等班社,参与了文明戏的早期艺术创作和实践。
-
关键词
女演员
艺术创作
河北梆子
崇雅社
文明戏
雪艳
班社
京剧舞台
-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京剧简史(连载)
- 3
-
-
作者
苏移
-
出处
《戏曲艺术》
1985年第2期79-81,共3页
-
文摘
四、新型戏曲学校的创建 民国以前,京剧演员的培训,主要以科班授徒方式为主。民国以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剧界的发展,那种旧式科班中诸如入科班时书写“契约”(注),教学中的打骂制等有损人身权力的教学规约,已为社会所不容。况且,科班授徒方式培养出来的京剧艺人,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社会知识又较为贫乏,以及科班不授女徒等等弊端,与时代极不适应。为使京剧艺术顺应社会发展,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京剧演员,自民国初年,一些思想开明的京剧演员,与进步的文人学者一起,相继创立培养京剧演员的京剧学社和戏曲学校。如崇雅社科班。
-
关键词
戏曲学校
南通伶工学社
崇雅社
国剧学会
余叔岩
金仲荪
程砚秋
欧阳予倩
阎岚秋
丁永利
-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