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庚壶铭文与齐军围莱问题补议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刚 李瑶 《管子学刊》 CSSCI 2016年第1期27-29,39,共4页
春秋晚期齐围莱国的主帅据《左传·襄公六年》所载是晏弱,崔杼只参与了定莱田的活动,《左传》对这场战争具体过程的记载也较为简略。传世齐国景公时期铜器庚壶铭文也有关于"齐军围莱"的内容,通过考察铭文可知崔杼直接参... 春秋晚期齐围莱国的主帅据《左传·襄公六年》所载是晏弱,崔杼只参与了定莱田的活动,《左传》对这场战争具体过程的记载也较为简略。传世齐国景公时期铜器庚壶铭文也有关于"齐军围莱"的内容,通过考察铭文可知崔杼直接参与指挥了此次战争,铭文对战争的细节也有更为详尽的描述。本文也对铭文"入"字的相关考释意见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文献记载对铭文"庚入,门之"的含义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壶 齐军围莱 崔杼
下载PDF
论五讲四美(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部曲之一 被引量:1
2
作者 景克宁 《运城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1-8,共8页
序曲:美的交响乐 一、从“四美”看“五讲”——心灵美;五讲之魂——语言美:五讲之歌——行为美:五讲之花——环境美:五讲之果。 二、从美鉴看今昔——往者犹可鉴——来者应可追
关键词 行为美 语言美 社会美 许灵均 心灵美 环境美 欧阳兰 崔杼 董狐笔 电影镜头
下载PDF
《史记》百名历史人物(十一)
3
作者 段国超 丁德科 +30 位作者 李克让 程正江 崔康柱 曹强 王忙有 王亚玲 王炳社 王麦巧 王晓红 马雅琴 韦爱萍 白建西 田晓荣 冯望岳 叶玲 仝梅菊 成荣强 严安政 张晓明 张念红 吴占文 何新国 杜振虎 岳庆华 党艺峰 贾巨川 贾耀林 郭楚伟 梁建邦 曹永贞 曹书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5-8,共4页
地处司马迁故里的渭南师范学院是“史记学”研究重镇,学校研究团队编纂的《〈史记〉人物大辞典》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史记〉人物大辞典》涉及历史人物6814人,总计130万字。辞典的出版,将向广大读者通俗易懂地展示精彩纷呈、生... 地处司马迁故里的渭南师范学院是“史记学”研究重镇,学校研究团队编纂的《〈史记〉人物大辞典》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史记〉人物大辞典》涉及历史人物6814人,总计130万字。辞典的出版,将向广大读者通俗易懂地展示精彩纷呈、生动鲜活的《史记》人物画卷,为做人识人提供借鉴,也将为研究者提供借鉴。最重要的是,能够为《史记》的普及、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现实作用,充分体现《史记》的现代价值。本刊摘百余词条,以飨读者,并请教于大方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封 崔杼 齐庄公 晋献公 太子申生 田乞 庆父 齐灵公 鲁庄公 季友
下载PDF
新闻在于真实
4
作者 张力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4-35,共2页
春秋时代,齐国的相国崔杼杀了齐庄公,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杼把这位秉笔直书的史官杀了。继任的两位太史也这样写,都被杀了。第四位太史还是这样写,崔杼没有办法,只好作罢。后来,《左传》上不仅写着“崔杼弑其君”,且记着崔杼杀... 春秋时代,齐国的相国崔杼杀了齐庄公,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杼把这位秉笔直书的史官杀了。继任的两位太史也这样写,都被杀了。第四位太史还是这样写,崔杼没有办法,只好作罢。后来,《左传》上不仅写着“崔杼弑其君”,且记着崔杼杀史官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杼 太史 齐庄公 兵经 采访作风 精神文明单位 陈式 捏造事实 本质真实 细节真实
下载PDF
文章求实漫议
5
作者 俊熙 《新闻爱好者》 1989年第3期18-19,共2页
文章求实,似易实难。远在孔子作《春秋》时,就开始提出了“三讳”之论,即“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凡是有损于尊者、亲者、贤者尊严和声望的言行,一律回避。在长期封建统治的社会里,只讲真话,不讲假话,实笔叙写,这是要冒... 文章求实,似易实难。远在孔子作《春秋》时,就开始提出了“三讳”之论,即“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凡是有损于尊者、亲者、贤者尊严和声望的言行,一律回避。在长期封建统治的社会里,只讲真话,不讲假话,实笔叙写,这是要冒犯统治者及其代表人物的利益,会招来杀身之祸的。《东周列国志》中,就记载有齐国宰相,崔杼连杀史官的故事。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许多革命者不顾个人的安危,不怕坐牢,不怕牺牲,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书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揭露反动者的罪恶事实,唤醒民众,鼓舞斗志,推动革命向前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情况大不同了,讲老实话,写实事求是的文章,成为整个社会的公德,也是党和人民对新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列国志 为尊者讳 尊者 崔杼 贤者 老实话 马克思主义真理 意识形态领域 思想路线 五十年代
下载PDF
有感于“失职而生,不如死”
6
作者 郭爱民 《档案管理》 1992年第4期37-38,共2页
日前,翻阅《东周列国志》,读到这样一个故事:齐国国君庄公荒淫好色,多次调戏相国崔杼之妻并与之幽会鬼混。崔抒发现后恨之入骨,设计将庄公杀死,拥立年幼的景公继位。崔自封右相,掌握了朝庭大权。事后,崔杼命太史伯以疟疾书庄公之死。太... 日前,翻阅《东周列国志》,读到这样一个故事:齐国国君庄公荒淫好色,多次调戏相国崔杼之妻并与之幽会鬼混。崔抒发现后恨之入骨,设计将庄公杀死,拥立年幼的景公继位。崔自封右相,掌握了朝庭大权。事后,崔杼命太史伯以疟疾书庄公之死。太史不从,乃书于简日:“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见之大怒,杀了太史。该太史有弟三人,名曰仲、叔、季。仲复书(?)前,杼又杀之;叔亦如之,杼复杀之;(?)书,杼执简而谓季曰:“汝三兄皆死,汝独不爱性命乎?若更其(?)汝。”季对曰:“据事直书,史氏之职也,失职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 右相 崔杼 东周列国志 复书 朝庭 景公 据事直书 公之 中事
下载PDF
抓住特色 教出特色——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名篇教学例谈
7
作者 肖家芸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4年第11期6-8,共3页
关键词 高中 名篇教学 实验教材 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第一册 《雨巷》 戴望舒 崔杼弑其君》
下载PDF
齐太史秉笔直书
8
作者 丘引 《前进论坛》 2004年第12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崔杼 太史叔 太史季 齐国 民族精神
下载PDF
读史探微
9
作者 赵曰生 《船山学报》 1934年第3期63-65,共3页
昔者孔子之修春秋也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辞夫游夏圣门之高弟也孔子圣无常师问礼问官不以異端夷狄为恥何以于端门受命制作之钜典于门下高足反不得执简问难赏奇柝疑哉殊不知文章之事惟自知之丁敬礼有言后世谁相知定吾交者夫辞章之学... 昔者孔子之修春秋也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辞夫游夏圣门之高弟也孔子圣无常师问礼问官不以異端夷狄为恥何以于端门受命制作之钜典于门下高足反不得执简问难赏奇柝疑哉殊不知文章之事惟自知之丁敬礼有言后世谁相知定吾交者夫辞章之学尚且如斯而况圣小垂法万世之书微言大义非讲习有素心知其意鸟容侈口而妄议也不独圣人垂法万世这书其谨严如是也即乙部之史亦莫不各有当时斟酌之苦心或直笔以在正名或深文以见义凡属良史莫不皆然南史之书崔杼则直笔也董狐之书赵盾则深文也直笔人所易知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问 崔杼 深文 心知其意 董狐 良史 朴鲁 本朝 異端 丁敬
下载PDF
中国人的历史精神
10
作者 劳承万 《粤海风》 2013年第2期72-74,共3页
西方人称中国是历史家的天堂。人们公认,中国人的历史观念,是一种伟大的道德人格理念,它绝不会低于黑格尔哲学的"绝对理念"。究其根源,中国人的历史观念,就是历史客观世界流程的准确"时间化",它要把这个流程的过去... 西方人称中国是历史家的天堂。人们公认,中国人的历史观念,是一种伟大的道德人格理念,它绝不会低于黑格尔哲学的"绝对理念"。究其根源,中国人的历史观念,就是历史客观世界流程的准确"时间化",它要把这个流程的过去——现在,乃至于将来,都要具体地一一刻画出来,以它作为人生前进的"经验"与路标。这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故从上古三代开始,便在政权机构中设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精神 黑格尔哲学 历史客观 政权机构 历史观念 上古三代 崔杼 道德人格 中国农业 左史
原文传递
为人的骨气
11
作者 李昌森 《秘书工作》 2007年第5期51-51,共1页
  埃菲尔铁塔是靠人立起来的;人是靠骨气立起来的.   中国古代的文人把骨气看得与学问同样重要,有时看得比学问还要重要.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   埃菲尔铁塔是靠人立起来的;人是靠骨气立起来的.   中国古代的文人把骨气看得与学问同样重要,有时看得比学问还要重要.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子 文人 骨气 崔杼
原文传递
正:一个家族的风骨
12
作者 李明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0年第10期28-28,共1页
在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中,"浩然正气"被广为称道。亚圣孟子曾经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在他看来",浩然正气"就是"至大至刚""充塞天地"的宇宙精神力量。中国的"心学"传统,就... 在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中,"浩然正气"被广为称道。亚圣孟子曾经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在他看来",浩然正气"就是"至大至刚""充塞天地"的宇宙精神力量。中国的"心学"传统,就是培养人们这种精神力量,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笃定,那种"一以贯之"的气节。在古代的历史上有很多歌颂"浩然正气"的典故,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荡气回肠。比如,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杀了国君,史官在史册中写"崔杼弑其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精神 浩然正气 春秋时期 浩然之气 风骨 崔杼 富贵不能淫 精神力量
原文传递
关于官方史学传统与文化自信的一点思考
13
作者 郭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9-132,共4页
中国传统史学在世界史学的比较中,是可以使人引以为豪的,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柱之一。就笔者的认识说,中国古代史学所以有辉煌的成就,最根本的保障,还是中国有官方史学,是政府力量的支撑,保障了史学的繁荣及其统绪不断。但对于官方史... 中国传统史学在世界史学的比较中,是可以使人引以为豪的,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柱之一。就笔者的认识说,中国古代史学所以有辉煌的成就,最根本的保障,还是中国有官方史学,是政府力量的支撑,保障了史学的繁荣及其统绪不断。但对于官方史学,学界评价不一,这里需要有一个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撰小文,以就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史学 中国古代史学 刘知幾 太史令 董狐 崔杼 使人 立言不朽 书法不隐
原文传递
史家风骨(外一章)
14
作者 国风 《中国作家(纪实版)》 2007年第6期59-71,共13页
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以阙之哉!——《史通.史官建置篇》中国史官所秉持的不虚美、不隐恶之记事原则与正直不阿的态度,形成国史上若干优良的传统,不朽的典范。诸如史官峥嵘之风骨,史料征存之... 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以阙之哉!——《史通.史官建置篇》中国史官所秉持的不虚美、不隐恶之记事原则与正直不阿的态度,形成国史上若干优良的传统,不朽的典范。诸如史官峥嵘之风骨,史料征存之丰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通 刘知几 监修国史 史权 中国史学 吴兢 太史令 崔杼 记注 董狐
原文传递
阅读间接说理类文言散文探究
15
作者 陈玉驹 《湖北招生考试》 2009年第11期14-16,共3页
尽管间接说理类文言散文重在"说理",但是它也会自觉不自觉或多或少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因此,我们阅读间接说理类文言散文,可以"披情入文",以便更好地体验其中的道理。
关键词 庆封 崔杼 不自觉 命题方向 景公 齐庄公 支属 景物描写 归纳概括 孟贲
原文传递
龙教授评说 廉耻文化
16
作者 龙大轩 《人民公仆》 2015年第8期50-54,共5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块值得我们今天重视的领域,这便是廉耻文化。廉耻观是中国文化中具有本体意义的价值观,涉及中国道德礼义文化最内在的层次,是一种将观念与信仰、理性与情怀相联系的意蕴,兼备情感与理性的因素,直指心性,先秦儒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块值得我们今天重视的领域,这便是廉耻文化。廉耻观是中国文化中具有本体意义的价值观,涉及中国道德礼义文化最内在的层次,是一种将观念与信仰、理性与情怀相联系的意蕴,兼备情感与理性的因素,直指心性,先秦儒家学说给予极大的关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宋明理学中达到成熟。廉耻与道德问题联系密切,是为人的道德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杼 盗匪 抬滑竿 廉耻教育 王小二 王先生
原文传递
过错
17
作者 肖戈 《人民公安》 2006年第19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过错 太史 骆宾王 孔守正 崔杼
原文传递
写历史的人
18
作者 佚名 《北方人》 2013年第10期43-43,共1页
《左传》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齐国有个花花公子叫齐庄公。齐国有个大美女叫棠姜。有一天,齐庄公看到美得不可方物的棠姜,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终和她暗通款曲。可这件事被棠姜的老公崔杼察觉。一天他趁齐庄公与棠姜幽会时,安排武士们将其... 《左传》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齐国有个花花公子叫齐庄公。齐国有个大美女叫棠姜。有一天,齐庄公看到美得不可方物的棠姜,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终和她暗通款曲。可这件事被棠姜的老公崔杼察觉。一天他趁齐庄公与棠姜幽会时,安排武士们将其乱刀砍死。崔杼是齐国重臣,他对前来记载的史官说:"你就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史官不听从他,在竹简上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庄公 棠姜 崔杼 不可方物 放掉
原文传递
不同的真相
19
作者 快乐大叔 《党课》 2020年第1期92-94,共3页
快乐大叔很小就知道齐太史的故事,自然便记住了崔杼,当然还有被崔杼射杀的齐庄公。在中国古代,杀父杀君谓之“弑”,属禽兽之为,大逆不道。齐太史遂在史书中记下:“崔杼弑其君。”崔杼杀之。太史的弟弟接替哥哥,还这么写,崔杼又杀之。三... 快乐大叔很小就知道齐太史的故事,自然便记住了崔杼,当然还有被崔杼射杀的齐庄公。在中国古代,杀父杀君谓之“弑”,属禽兽之为,大逆不道。齐太史遂在史书中记下:“崔杼弑其君。”崔杼杀之。太史的弟弟接替哥哥,还这么写,崔杼又杀之。三弟再来接替,仍这么写,崔杼不敢杀了,只得由他写去。在这件事上,太史三兄弟被赞颂了2000多年,崔杼做反派也做了2000多年。但许多人忽略了崔杼杀齐庄公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庄公 太史 崔杼 真相
原文传递
晏子舍命不渝
20
作者 (汉)刘向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生必读)》 2021年第12期64-65,共2页
原文。崔杼(zhu)弑庄公①,令士大夫盟者,皆脱剑而入,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杀十人。次及②晏子,晏子奉桮(bei)③血,仰天叹曰:“恶乎④崔子,将为无道,杀其君。”盟者皆视之。崔杼谓晏子曰:“子与我,我与子分国;子不吾与,吾将杀子。直兵... 原文。崔杼(zhu)弑庄公①,令士大夫盟者,皆脱剑而入,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杀十人。次及②晏子,晏子奉桮(bei)③血,仰天叹曰:“恶乎④崔子,将为无道,杀其君。”盟者皆视之。崔杼谓晏子曰:“子与我,我与子分国;子不吾与,吾将杀子。直兵将推之,曲兵将勾之,唯子图之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兵 晏子 崔杼 士大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