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古代陕北崖居 被引量:6
1
作者 杜林渊 晁辽科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94-98,共5页
陕北地区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历史环境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陕北崖居。陕北崖居不仅仅在规模、形制、选址、功能等方面独树一帜,而且与用于军事、政治目的的堡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陕北地区,崖居不仅仅是一种居住方式,也是古代... 陕北地区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历史环境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陕北崖居。陕北崖居不仅仅在规模、形制、选址、功能等方面独树一帜,而且与用于军事、政治目的的堡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陕北地区,崖居不仅仅是一种居住方式,也是古代陕北地区社会变化、民族关系和治乱状况的一个缩影,从侧面反映了陕北地区的历史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防御型崖居 避乱型崖居 堡寨
下载PDF
延安地区崖居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杜林渊 王江涛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8-11,15,共5页
崖居是古人在悬崖上修凿的居所,在陕西延安地区有大规模的分布。从空间上看,崖居普遍分布在地势险要、靠近水源的陡峭悬崖之上,其中群体崖居大多分布于河谷地带且靠近交通要道。从时间上看,崖居主要开凿于宋金时期、明中期和清晚期。崖... 崖居是古人在悬崖上修凿的居所,在陕西延安地区有大规模的分布。从空间上看,崖居普遍分布在地势险要、靠近水源的陡峭悬崖之上,其中群体崖居大多分布于河谷地带且靠近交通要道。从时间上看,崖居主要开凿于宋金时期、明中期和清晚期。崖居作为历史时期延安地区却敌御乱、躲避匪祸的重要场所,它的分布与民众的社会需求以及统治者的军事需求有着密切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崖居 分布
下载PDF
“绝境景观”——美国国家公园中的印第安崖居研究
3
作者 冯棣 文艺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27,共6页
美国西南地区丰富的印第安文化遗存,促成了西南成为美国国家公园和国家纪念地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景观要素崖居,是印第安族群迫于亡种灭族的生存压力,在人类几乎无法完成空间建造的崖壁上,利用有限的生产资源创造的文... 美国西南地区丰富的印第安文化遗存,促成了西南成为美国国家公园和国家纪念地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景观要素崖居,是印第安族群迫于亡种灭族的生存压力,在人类几乎无法完成空间建造的崖壁上,利用有限的生产资源创造的文化景观奇迹。当美洲大地上全是印第安城市及村落的场景在历史上几乎被完全抹去时,残留在美国西南大地皮肤褶皱中的崖居,被当作国家公园或国家纪念地中的重要景观资源保留下来,成为美国公众共享的国家记忆。通过对崖居空间元素、历史形成的分析,揭示崖居文化景观“化石”遗产样本的研究具有超越地域、人种、国别的启示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美国国家公园 文化景观 印第安 崖居
下载PDF
旬邑官家洞崖居生态景观语境变迁与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晓佳 段炼孺 王星隆 《湖南包装》 2022年第2期137-139,共3页
旬邑县官家洞崖居是陕西地区知名的崖居建筑,有着十分典型的历史特征。为明确当下旬邑官家洞崖居生态景观的语境变迁情况,采用实地探访和文化梳理的研究手段,针对崖居景观的视觉观感体验,以及使用功能、材料、装饰、色彩等层面进行分析... 旬邑县官家洞崖居是陕西地区知名的崖居建筑,有着十分典型的历史特征。为明确当下旬邑官家洞崖居生态景观的语境变迁情况,采用实地探访和文化梳理的研究手段,针对崖居景观的视觉观感体验,以及使用功能、材料、装饰、色彩等层面进行分析,确认历史风格和文化生态价值,并对其艺术审美和文化审美两个方面的价值作用及开发方式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居 生态景观 语境变迁 再设计
下载PDF
汉水崖居文化初探(上) 被引量:6
5
作者 欧阳辉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6-18,共3页
崖居是古人在山崖上开凿的石窟石室。这样的石居,汉水流域大量存在,随着汉水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古崖居的历史文化价值引起了众专家的关注,古崖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分别充当了古人类的栖息地、流民的集聚... 崖居是古人在山崖上开凿的石窟石室。这样的石居,汉水流域大量存在,随着汉水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古崖居的历史文化价值引起了众专家的关注,古崖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分别充当了古人类的栖息地、流民的集聚地、灾民的避难所、贫民的安乐窝、战争的关隘地、商贾的储藏室,宗教的传源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崖居 流民
下载PDF
陕西甘泉洛河流域古代崖居初步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天艺 李延莉 刘传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12,共16页
陕北地区是中国古代崖居的重要分布区域。2011~2014年,通过对甘泉县洛河流域调查,发现了大量崖居及其相关的石刻题记。本文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处崖居群进行重点介绍,并根据崖居内发现的石刻题记内容,结合相关文献与考古材料,对其反... 陕北地区是中国古代崖居的重要分布区域。2011~2014年,通过对甘泉县洛河流域调查,发现了大量崖居及其相关的石刻题记。本文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处崖居群进行重点介绍,并根据崖居内发现的石刻题记内容,结合相关文献与考古材料,对其反映的军事、经济和社会变迁进行分析,并尝试勾勒延安地区北宋至金末数百年间的历史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居 军事 延安地区 金夏关系
下载PDF
甘肃省泾川县南石崖崖居群落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俨 《丝绸之路》 2022年第2期124-132,共9页
南石崖地区建筑形制统一、功能明显,是人类为居住而在崖壁上开凿修建的建筑,具有明显的崖居特征。南石崖崖居群可以直观地了解明、清到民国时期当地人民的生存状态,也为研究该时期的泾川人民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关键词 南石 泾川 明清 民国 崖居
下载PDF
古崖居赵家洞村
8
作者 余秋子 余平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3年第3期130-133,共4页
古崖居赵家洞村地处陕西省旬邑县,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崖居古村落之一。它巧借山形原貌,加以人工开凿,最终形成原始而独特的大型“负形建筑”群落。本文通过实地勘察及相关考据,从地质地貌、历史成因、地缘维度等方面,对该崖居古村之... 古崖居赵家洞村地处陕西省旬邑县,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崖居古村落之一。它巧借山形原貌,加以人工开凿,最终形成原始而独特的大型“负形建筑”群落。本文通过实地勘察及相关考据,从地质地貌、历史成因、地缘维度等方面,对该崖居古村之典型个案予以初步论证,以索求其独具一格的古民居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家洞 崖居古村 “负形建筑” 文化价值
下载PDF
神秘老庵寺崖居
9
作者 文纺 《西部财会》 2015年第5期81-81,共1页
距柞水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保留着一个沉睡中的神秘处女地——老庵寺。如果作为一名对寺庙稍有研究的旅者一定会在初听"老庵寺"这个名字时深感好奇;庵,多为尼姑居住的房屋;寺,皆为僧人集居的住所。为何此地会取名为老庵寺?听... 距柞水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保留着一个沉睡中的神秘处女地——老庵寺。如果作为一名对寺庙稍有研究的旅者一定会在初听"老庵寺"这个名字时深感好奇;庵,多为尼姑居住的房屋;寺,皆为僧人集居的住所。为何此地会取名为老庵寺?听当地村民讲,早在唐朝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居 住方式 民风淳朴 寺沟 而庵 逐水而 生态区域 云雾缭绕 储水池
下载PDF
旬邑赵家洞崖居保护及发展研究
10
作者 许真 马云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旬邑赵家洞崖居位于陕西省旬邑县北部,是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的民居。在和平时代,人们不必再借此地易守难攻的独特优势躲避战乱而居于洞穴,传承这些历史财富的重要性反而被忽略。旬邑赵家洞崖居作为未开发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其进行合理保护... 旬邑赵家洞崖居位于陕西省旬邑县北部,是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的民居。在和平时代,人们不必再借此地易守难攻的独特优势躲避战乱而居于洞穴,传承这些历史财富的重要性反而被忽略。旬邑赵家洞崖居作为未开发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其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不仅解决了人们对于提高人居环境品质的需求,还有利于实现乡村产业由传统农耕型转向旅游发展型,也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因此,以旬邑赵家洞崖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测绘等方法对其特点进行解析,以探讨旬邑赵家洞崖居传统古建筑群保护及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居 文化传承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延庆古崖居
11
作者 任秦生 《知识就是力量》 2009年第2期68-68,共1页
延庆古崖居位于京城北部延庆县张山营镇一条幽静的峡谷中,是中国目前已发现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在一条不到10米宽的山沟两侧,距离谷底近10万平方米的陡峭花岗岩石壁上,遍布着人工凿刻的147个石室。石室大小不均,
关键词 崖居遗址 中国 延庆古崖居 名胜古迹
原文传递
武夷山的崖居与船棺
12
作者 罗哲文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 1999年第2期25-25,共1页
距武夷山自然保护区20公里的下游方向,有一处“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风景区,这就是闻名遐耳的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游人说到武夷山时,往往把武夷山保护区与风景区混为一谈,然而二者不是同指一处,但又的确不容分开而谈,没有上... 距武夷山自然保护区20公里的下游方向,有一处“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风景区,这就是闻名遐耳的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游人说到武夷山时,往往把武夷山保护区与风景区混为一谈,然而二者不是同指一处,但又的确不容分开而谈,没有上游自然保护区内受到完好保护的山林,何谈能有下游这一山清水秀,风光宜人的风景区呢?前人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里除了秀丽风光令人向往外,还有一些天人合一的习俗,其中甚至还有至今未解之谜,吸引着众多游人和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崖居 船棺 古代 先民 Bo人 葬俗
全文增补中
鹰岩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13
作者 王受之 崔冬晖 +6 位作者 李亮 张必昌 黄畅 张文 金伟琦(摄) 刘印梅 蒋烽光 《现代装饰》 2019年第10期132-139,共8页
汩罗源出平江,自东向西横溉平江县域。幕阜、连云峻岭之间,山石林立,意态天成;万壑溪奔,亘古不息。在平江这幅典型的丹霞地貌画卷里,紫红色的崖体山石是天地自成的厚朴底色,万壑千溪、碧竹幽林是自然挥洒的灵动画笔,自在平江野奢酒店可... 汩罗源出平江,自东向西横溉平江县域。幕阜、连云峻岭之间,山石林立,意态天成;万壑溪奔,亘古不息。在平江这幅典型的丹霞地貌画卷里,紫红色的崖体山石是天地自成的厚朴底色,万壑千溪、碧竹幽林是自然挥洒的灵动画笔,自在平江野奢酒店可堪此间天人合一的点睛妙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江 崖居 房间 岩上
原文传递
西南崖造建筑类型及技术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棣 查红叶 汪智洋 《新建筑》 2017年第4期152-157,共6页
将营造学社所总结的西南崖造建筑类型置于原有地理环境中,重新以建筑环境为研究背景,归纳崖壁建造史上形成的建筑类型,分析各类型建筑获取空间或表达特殊空间形态的核心技术。西南地区不同时期的崖造体现了类型与技术的对应性,反映了传... 将营造学社所总结的西南崖造建筑类型置于原有地理环境中,重新以建筑环境为研究背景,归纳崖壁建造史上形成的建筑类型,分析各类型建筑获取空间或表达特殊空间形态的核心技术。西南地区不同时期的崖造体现了类型与技术的对应性,反映了传统技术文化在有序传承的同时,呈现出一种不断向前演进的趋势。传统西南人在不同历史阶段注入新的技术生产力,吸收多元的周边文化信息,成功书就西南崖造建筑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居 石窟寺 建筑技术
下载PDF
贵州的古建筑文化
15
作者 吴正光 《当代贵州》 2005年第3期57-57,共1页
中外闻名的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在以"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身份考察镇远青龙洞时说:"‘桂老'认为,中国建筑可分两大派;黄河以北,土厚水深,质地坚凝,因土为屋,由穴居演进为砖石建筑;长江流域,地势卑湿,上古... 中外闻名的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在以"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身份考察镇远青龙洞时说:"‘桂老'认为,中国建筑可分两大派;黄河以北,土厚水深,质地坚凝,因土为屋,由穴居演进为砖石建筑;长江流域,地势卑湿,上古时代,洪水为灾,人栖树上,由巢居演进为楼榭建筑."罗先生所称的"桂老",就是"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铃.朱启铃,字桂辛,号蠖公,紫江(今贵州开阳)人.罗哲文先生是营造学社健在的两社员之一,他对贵州的建筑文化颇为青睐,认为贵州的古代建筑在建筑文化史上占有非同寻常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栏建筑 古建筑 贵州 古建筑群 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崖居 吊脚楼
下载PDF
自长沙赴浏阳司训任舟中作
16
作者 前人 《船山学报》 1937年第1期141-,共1页
泛宅浮家浏水头。儒官风味一渔舟。娇痴小女不解事。笑拉阿爷归去休。暖烘晴日转船头。浴水凫鹥尽散愁。醉倒一壶儿女笑。人间何处觅封侯。此南屏老人遗墨。于船哭我为奔论六韵。皆自作密圈。盖极意烹炼之作。未可多得。顾诗被文掩。未... 泛宅浮家浏水头。儒官风味一渔舟。娇痴小女不解事。笑拉阿爷归去休。暖烘晴日转船头。浴水凫鹥尽散愁。醉倒一壶儿女笑。人间何处觅封侯。此南屏老人遗墨。于船哭我为奔论六韵。皆自作密圈。盖极意烹炼之作。未可多得。顾诗被文掩。未读其诗者甚多。而老人自录之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舟 浮家 司训 崖居 南屏 转船 于船 交子 静之
下载PDF
英雄男人
17
作者 郭芸莹 《科学健身(健尚)》 2008年第2期88-95,共8页
战争中的男人们是最酷的,飞机、刀、枪…,都是男人们强壮征服的象征。粗旷里带着男人们对生活的态度。短靴、头盔、墨镜、厚夹克者是男人们冬天的必备品。
关键词 战争中 必备品 帽边 金项链 混色 时尚感 棒球帽 高科技纤维 崖居 时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