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8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汉与西罗马:“磁石效应”下的崩解比较
1
作者 郑涛 《济宁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2-66,共5页
关于东汉和西罗马的崩解,文章从权力的层次结构和空间的内外结构上进行了比较分析。主体系统(两帝国的核心地区)控制着次级系统(两帝国的地方),由于种种原因,主体系统一旦丧失了控制能力,复杂体系也便崩解为若干个无序的独自的小系统,... 关于东汉和西罗马的崩解,文章从权力的层次结构和空间的内外结构上进行了比较分析。主体系统(两帝国的核心地区)控制着次级系统(两帝国的地方),由于种种原因,主体系统一旦丧失了控制能力,复杂体系也便崩解为若干个无序的独自的小系统,原来的整体也不再存在。这种现象称为"磁石效应",即:磁石吸引着若干个附在它上面的螺丝钉,从而成为一个整体。一旦磁石没有了磁性,螺丝钉便逃脱了磁石的控制成为分散的个体,原来的整体也就解体了。从崩解的结果上可以看出:东汉的结构具有"凝聚性",具有再生的功能;西罗马的结构具有"扩散性",崩解后便会荡然无存。最后两帝国在抵制游牧民族的战争结果上也充分证明了这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西罗马 磁石效应 崩解
下载PDF
生物胶改良黏土抗崩解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卢毅 赵洪岩 +5 位作者 蔡田露 朱旭芬 闵望 张晨阳 姚亦姜 钱卫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为研究生物胶对黏土抗崩解性的影响,采用黄原胶、瓜尔胶及黄原胶与瓜尔胶质量比为1∶1混合的复合胶对黏土进行改良,通过抗崩解试验,探究生物胶的含量和种类、压实度对改良黏土抗崩解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扫描电镜试验进一步分析了生物... 为研究生物胶对黏土抗崩解性的影响,采用黄原胶、瓜尔胶及黄原胶与瓜尔胶质量比为1∶1混合的复合胶对黏土进行改良,通过抗崩解试验,探究生物胶的含量和种类、压实度对改良黏土抗崩解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扫描电镜试验进一步分析了生物胶的改良机理。结果表明:生物胶通过增强土体颗粒之间黏聚力增强改良黏土的抗崩解特性,其崩解破坏过程可分为稳定前崩解阶段、稳定崩解阶段及稳定后崩解阶段;随着生物胶含量的增大,改良黏土稳定前崩解阶段延长,崩解速率减缓,崩解率降低;复合胶改良黏土抗崩解特性在质量分数大于1.0%后强于单一生物胶;随着压实度的提升,试样抗崩解特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黄原胶 瓜尔胶 压实度 崩解特性
下载PDF
多因素影响下预崩解炭质泥岩动回弹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付宏渊 杨琪毅 +3 位作者 曾铃 高乾丰 文伟 陈璐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为探究多因素影响下预崩解炭质泥岩的动回弹特性,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偏应力、最小体应力、含水率、压实度和干湿循环次数对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并建立考虑上述因素影响的动回弹模量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动回弹模量与最小体应力、压实度... 为探究多因素影响下预崩解炭质泥岩的动回弹特性,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偏应力、最小体应力、含水率、压实度和干湿循环次数对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并建立考虑上述因素影响的动回弹模量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动回弹模量与最小体应力、压实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偏应力、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在同一围压下,动回弹模量随偏应力增加而降低,降幅区间为14.1%~30.7%;含水率为6%时对应的动回弹模量最大;在围压和偏应力相同时,含水率从6%递增至10%,动回弹模量降幅区间为18.6%~35.5%;压实度从93%递增至96%时,动回弹模量增幅区间为4.47%~20.64%。采用干湿循环损伤因子表征干湿循环次数对动回弹模量的影响,发现损伤因子随干湿循环次数N增加可分为3个阶段,即快速增长阶段(N=0~1)、缓慢增长阶段(N=1~6)和增长稳定阶段(N=6~9)。各因素按显著性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压实度、干湿循环、含水率、偏应力、最小体应力。建立的综合考虑约束效应、剪切效应、压实度、含水率和干湿循环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地准确性和适用性,可有效评估和预测湿热地区炭质泥岩路堤的动回弹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崩解炭质泥岩 干湿循环 动回弹模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椰糠-黏土植生基材崩解特性试验
4
作者 蒋必凤 晏超 +1 位作者 李淑敏 杜慧慧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40,共9页
以三亚学院校内10~30 cm土层的黏土(过孔径2 mm土壤筛)、直径小于等于2 mm的椰糠为试验材料,以黏土质量为基准,选择占黏土质量0~15%的椰糠、含水率30%~70%,按照正交试验方案设计3组配合比,将黏土、椰糠、水进行充分搅拌混合,装入直径50.... 以三亚学院校内10~30 cm土层的黏土(过孔径2 mm土壤筛)、直径小于等于2 mm的椰糠为试验材料,以黏土质量为基准,选择占黏土质量0~15%的椰糠、含水率30%~70%,按照正交试验方案设计3组配合比,将黏土、椰糠、水进行充分搅拌混合,装入直径50.46 mm、高50 mm的环刀内制作试块(试验样品);将试块在室内自然环境中分别放置0、1、3、5、7、9 d,利用自制崩解仪进行崩解试验,每隔1 min测定试块在水中的质量(设置最长崩解时间为30 min),计算崩解量(试块崩解的质量占试块初始质量的比例);分析初始含水率、椰糠质量比例、放置时间3个因素对椰糠-黏土植生基材崩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例的椰糠、黏土、水,搅拌混合后,形成干松、湿润、泌水、泥浆、泥水5种状态。初始含水率、椰糠质量比例、放置时间3个因素协同作用,影响植生基材试块成型后的内部结构,影响崩解现象和最终累计崩解量。初始含水率、椰糠质量比例不同,试块水稳定性形成的机理不同,添加椰糠后,需要增加初始含水率才能使试块形成稳定的内部结构,椰糠质量比例越高,需要的初始含水率则越高。40%、70%初始含水率试块的累计崩解量最高。若初始含水率达到50%,随着椰糠质量比例增加,最终累计崩解量减小;但放置时间达到7 d后,椰糠质量比例超过10%试块的最终累计崩解量反而降低;放置时间少于3 d的试块,试块未全部成型,成型试块放入水中崩解速率较快,5~10 min内大部分试块完全崩解;放置时间达到3 d后,试块放入水中产生吸水现象;放置时间在5~7 d,抗崩解能力达到最大值。综合试验研究结果,建议工程实践中,采用50%~60%初始含水率和10%~13%椰糠质量比例配置制作椰糠-黏土植生基材,此时基材抗崩解性能较好;当边坡刚喷射完基材时必须采取防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基材 崩解特性 椰糠 黏土
下载PDF
水化学环境下白垩系五龙组砂岩崩解能量耗散模型
5
作者 左清军 朱盛 +3 位作者 汤罗圣 吴立 易庆林 李攀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白垩系时期的五龙组砂岩,由于其地层年代新,沉积时间较短,岩石内部胶结作用不完全,因此在水化学环境下极易被侵蚀并发生崩解,进而诱发各种灾害。本文以白垩系五龙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不同酸碱度的化学溶液中进行岩石的循环崩解试... 白垩系时期的五龙组砂岩,由于其地层年代新,沉积时间较短,岩石内部胶结作用不完全,因此在水化学环境下极易被侵蚀并发生崩解,进而诱发各种灾害。本文以白垩系五龙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不同酸碱度的化学溶液中进行岩石的循环崩解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水化学作用下白垩系五龙组砂岩崩解过程中岩石的耐崩解指数;得到每次循环崩解后,各粒径范围内崩解物质量百分比,基于此分析了岩石在水化学环境下的崩解特性;使用微观观察手段和检测手段探究了崩解前后矿物组分变化及崩解过程中岩石的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基于热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相关理论,构建崩解过程的能量耗散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系五龙组砂岩整体崩解速率先增后减并最终趋于稳定,其崩解物粒径分布较集中,主要在0.25 mm以下;在不同水化学环境下,白垩系五龙组砂岩的崩解强度呈现酸性>碱性>中性的差异化特征;将不同崩解循环次数下崩解物颗粒级配分布数据和微观几何结构参数代入能量耗散模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表明岩石崩解能量耗散模型能较好表征岩石的崩解过程。研究成果可为岩石的崩解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崩解 能量耗散 水化学环境 干湿循环
下载PDF
西北地区红层泥岩崩解特性试验研究
6
作者 甘季中 刘兆温 +6 位作者 张微 穆彦虎 张坤 毛云程 陈敦 张宪魁 张轩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针对西北地区红层泥岩设计了一套自由浸水崩解装置,对不同质量的红层泥岩试块进行自由浸水试验。考虑试块的吸水过程,将试块吸水率作为崩解试验结果的补偿,研究不同质量红层泥岩试块的崩解率、崩解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测试红... 针对西北地区红层泥岩设计了一套自由浸水崩解装置,对不同质量的红层泥岩试块进行自由浸水试验。考虑试块的吸水过程,将试块吸水率作为崩解试验结果的补偿,研究不同质量红层泥岩试块的崩解率、崩解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测试红层泥岩膨胀性矿物含量较少,其崩解的前30%时间内崩解率可达45%~75%,前50%时间内崩解率可达68%~90%,崩解总时间T与试块质量m满足T=a*(1-e^(-b*m)) 关系。随着试块质量增加,试块崩解速率越大,且崩解的前50%时间内崩解率增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泥岩 崩解 试块质量 崩解 崩解速率
下载PDF
改良红黏土的强度和崩解特性及其微观机理
7
作者 张炳晖 段睿 +2 位作者 谢艳华 韩伟超 刘帅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129,共7页
为探究土体强度特性与崩解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土体压实度和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高分子生物聚合物瓜尔胶(Guar Gum)掺量两种方法对红黏土进行改良。开展不同压实度与瓜尔胶掺量改良红黏土的直剪试验、崩解试验及扫描电镜试验,研究分... 为探究土体强度特性与崩解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土体压实度和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高分子生物聚合物瓜尔胶(Guar Gum)掺量两种方法对红黏土进行改良。开展不同压实度与瓜尔胶掺量改良红黏土的直剪试验、崩解试验及扫描电镜试验,研究分析了压实度以及瓜尔胶掺量对红黏土崩解特性及其抗剪强度的影响,并揭示了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增大压实度与掺入瓜尔胶可以有效提高红黏土的力学性质以及抗崩解性。随着压实度增大,试样黏聚力呈线性增长,内摩擦角有小幅度升高;掺入瓜尔胶对土体的内摩擦角与黏聚力均有较大提升。经过瓜尔胶改良后的红黏土最终崩解率明显降低,当掺量为0.25%时,试样不再发生崩解;增大压实度与掺入瓜尔胶两种方法都能提高土体黏聚力,增大内摩擦角,使土体粒间吸引力变强,从而提升土体的强度与抗崩解性能;与提高土体压实度相比,红黏土中掺入瓜尔胶对提升红黏土的水稳性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土体改良 试验研究 红黏土 强度试验 崩解试验 微观机理
下载PDF
浙江嵊州-新昌地区红层软岩崩解能量耗散研究
8
作者 黄生根 何铭健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5-243,共9页
以浙江嵊州-新昌地区红层软岩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地区红层软岩崩解表面能特性。基于能量耗散原理,通过分析该地区3组不同组成成分的红层软岩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崩解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传递和耗散,得出红层软岩崩解过程中吸收的能量向表面... 以浙江嵊州-新昌地区红层软岩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地区红层软岩崩解表面能特性。基于能量耗散原理,通过分析该地区3组不同组成成分的红层软岩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崩解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传递和耗散,得出红层软岩崩解过程中吸收的能量向表面能转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红层软岩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不断增多,表面能累计增长量有3个变化过程:初期呈平缓增长;中期表面能急剧增加,增长速率越来越快;崩解后期其表面能累计增长量逐渐保持平稳状态。试验还表明黏土矿物含量越高的红层软岩,产生的表面能越多,耐崩解性越差。本研究提出的能量耗散模型,为治理浙江嵊州-新昌地区各种红层软岩问题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软岩 干湿循环 崩解现象 表面能 能量耗散
下载PDF
水泥改良黄土崩解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雪 谷天峰 范楠楠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黄土具有多孔亚稳结构和水敏性,遇水时易发生崩解。黄土的崩解性是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一种造价低、应用方便的材料,水泥改良黄土(cement improved loess, CIL)在黄土地基、边坡工... 黄土具有多孔亚稳结构和水敏性,遇水时易发生崩解。黄土的崩解性是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一种造价低、应用方便的材料,水泥改良黄土(cement improved loess, CIL)在黄土地基、边坡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其抗崩解性研究较少。为此,该文通过原状及不同掺量下的CIL室内崩解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试验,分析改良前后黄土的崩解行为,探究水泥对黄土崩解性的改良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入水泥可大幅提升黄土的抗崩解能力,低掺量下CIL仍具有完整的崩解过程,但水泥能填充粒间孔隙,阻碍水分运移,同时水泥水化物及其与黄土颗粒的作用能增强粒间胶结,从而延缓了黄土崩解进程。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抗崩解效果愈明显,累积崩解百分量几乎为0。土样不发生崩解的最小水泥掺量为3%。研究结果对黄土的抗侵蚀性研究和防灾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水泥 崩解 改良土 SEM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嵊州-新昌地区红层软岩崩解及强度弱化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志祥 白丁伟 +2 位作者 时步炯 徐锐 黄生根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61,共9页
红层软岩遇水易崩解并造成其强度弱化,在边坡工程建设中易造成其稳定性弱,导致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揭示红层软岩干湿循环作用下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变化特征对于针对性设计边坡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嵊州-新昌地区下白垩统朝... 红层软岩遇水易崩解并造成其强度弱化,在边坡工程建设中易造成其稳定性弱,导致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揭示红层软岩干湿循环作用下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变化特征对于针对性设计边坡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嵊州-新昌地区下白垩统朝川组3组红层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干湿循环试验、崩解岩块点荷载强度试验和崩解颗粒直剪试验研究了红层软岩崩解及强度弱化特性。结果表明:试样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呈碎块状-粒渣状-泥糊状依次崩解的形态,其主要崩解过程可分为初始崩解、快速崩解、细微再崩解和崩解稳定4个阶段;试样的点荷载强度I_(s(50))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耐崩解指数I_(dn)与点荷载强度I_(s(50))呈正指数关系,试样的点荷载强度I_(s(50))在耐崩解指数I_(dn)为80%~100%之间急速弱化,在耐崩解指数I_(dn)为50%~80%之间表现缓慢弱化特性;试样的峰值抗剪强度介于0.567~1.219 MPa之间,其多发生在剪切位移3 mm前后,同组试样在相同轴压下,峰值抗剪强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试样崩解颗粒内摩擦角在22.28°~33.03°之间,黏聚力在0.46~0.74 MPa之间。试样的摩擦角和黏聚力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都呈负指数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砂质比泥质胶结的耐崩解性更好,黏土矿物高的岩石更容易崩解,而“白色矿物”钠长石的吸水膨胀能力远不及黏土矿物,其含量差异对耐崩解性的影响不及黏土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红层软岩 崩解 点荷载强度 抗剪强度 嵊州-新昌地区
下载PDF
自噬相关基因在小鼠月经样模型子宫内膜崩解过程中的动态表达
11
作者 吴江旭 阿艳妮 +5 位作者 龙泽怡 张昕 王思雨 陈西华 王树芳 徐祥波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87-493,共7页
目的探究小鼠子宫内膜崩解过程中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小鼠月经样模型,孕酮撤退后0 h、8 h、16 h和24 h分别处死小鼠取其双侧子宫组织,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子宫组织的形态特征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WB)检测... 目的探究小鼠子宫内膜崩解过程中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小鼠月经样模型,孕酮撤退后0 h、8 h、16 h和24 h分别处死小鼠取其双侧子宫组织,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子宫组织的形态特征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WB)检测小鼠子宫内膜崩解过程中LC3B和p62蛋白的表达动态变化,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小鼠子宫内膜崩解过程中Lc3b、p62、Beclin1、Atg3、Atg5和Atg7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孕酮撤退后0 h、8 h、16 h和24 h子宫大体颜色逐渐由浅粉色变为深红色,子宫内膜崩解坏死区域逐渐扩大,24 h时蜕膜化的子宫内膜完全崩解坏死。WB结果显示:孕酮撤退后16 h时,p62的蛋白表达水平较0 h和8 h时显著升高(P<0.05),24 h时p62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其他时间点显著升高(P<0.01);LC3B-Ⅰ蛋白在孕酮撤退后0 h到8 h无显著变化(P>0.05),8 h到24 h其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孕酮撤退后子宫内膜崩解过程中LC3B-Ⅱ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RT-qPCR结果显示:p62 mRNA水平在孕酮撤退后0 h到16 h无显著变化(P>0.05),而24 h时p62 mRNA水平较8 h和16 h显著降低(P<0.05);Lc3b mRNA水平在孕酮撤退后16 h时较0 h和8 h显著上调(P<0.01),而24 h时Lc3b mRNA水平显著低于撤退后16 h(P<0.01);Beclin1 mRNA水平在孕酮撤退后8 h、16 h和24 h的表达较0 h均显著下降(P<0.05),且撤退24 h后Beclin1 mRNA水平相较8 h和16 h显著降低(P<0.01);Atg3、Atg5和Atg7的mRNA水平孕在酮撤退后0 h到16 h无显著变化(P>0.05),而24 h时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结论孕酮撤退后,子宫内膜崩解过程中自噬水平下降,提示自噬参与负调控子宫内膜崩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样模型 子宫内膜崩解 自噬 LC3B P62
下载PDF
黄土台塬区红土崩解特性对泻溜侵蚀的影响
12
作者 李哲 王健 +4 位作者 蔡泽康 封瑞坤 李锋 卜芳俠 王晓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7,共10页
[目的]探析红土崩解特性和泻溜侵蚀发生的关系,为坡面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泻溜边坡坡度、坡积体休止角等基本参数,试验测定红土团聚体特性及干湿交替条件下崩解过程,分析泻溜侵蚀地区发生泻溜侵蚀的边坡条件、红土水稳性团聚... [目的]探析红土崩解特性和泻溜侵蚀发生的关系,为坡面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泻溜边坡坡度、坡积体休止角等基本参数,试验测定红土团聚体特性及干湿交替条件下崩解过程,分析泻溜侵蚀地区发生泻溜侵蚀的边坡条件、红土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和崩解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边坡坡度和休止角是泻溜侵蚀发生的控制性因素之一。黄土台塬区泻溜边坡坡度40°以内很少发生泻溜,大于80°大大减弱。红土与泻溜坡积体自然休止角范围为25°~36°。②红土团聚体绝大部分为非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稳定性差,因此遇水极易崩解从而造成泻溜侵蚀的发生。红土团聚体干筛平均质量直径MWD与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为2.16 mm,1.37 mm,湿筛平均质量直径MWD与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为0.51 mm,0.25 mm,团聚体破坏率PAD为57.66%,分形维数D为2.96,ASI是转移矩阵法中表示团聚体总体稳定性的参数,红土ASI为1.75。③干湿交替通过减小红土崩解程度从而减弱泻溜侵蚀的发生。自然状态条件下红土崩解程度最大,最大崩解指数为81.79%,平均崩解速率为51.03 g/min;干湿交替条件下红土崩解程度较自然状态减小;不同干湿交替条件之间红土最大崩解指数不同但差异性不显著。④红土平均崩解速率与泻溜坡积体休止角、泻溜边坡坡度与ASI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红土崩解特性与泻溜侵蚀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干湿交替通过减小红土崩解程度从而减弱泻溜侵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泻溜 休止角 团聚体 土壤崩解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川东红层软岩崩解特性及量化研究
13
作者 黄世光 周先才 +4 位作者 张国栋 姚瑞珽 刘明宇 凌斯祥 巫锡勇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3,共7页
研究目的:针对铁路沿线红层软岩路基崩解引起的翻浆、冒泥和地基沉降等问题,以四川盆地中东部侏罗系红层软岩为研究对象,参考研究区气候环境背景条件开展了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外力扰动耐崩解性试验,通过对崩解过程进行多指标量化分析,探... 研究目的:针对铁路沿线红层软岩路基崩解引起的翻浆、冒泥和地基沉降等问题,以四川盆地中东部侏罗系红层软岩为研究对象,参考研究区气候环境背景条件开展了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外力扰动耐崩解性试验,通过对崩解过程进行多指标量化分析,探究干湿循环效应下红层软岩的崩解特性,明晰不同地层红层软岩的崩解差异,查明崩解速率随干湿循环的演化规律。研究结论:(1)耐崩解性试验中崩解物颗粒含量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呈现出的变化规律可分为粗颗粒迅速减少阶段、中间颗粒稳定阶段和细颗粒持续增多阶段;(2)不同区域的红层软岩中不同粒组颗粒含量变化和崩解性差异较大,崩解性强弱顺序为内江组>遂宁组>达州组;(3)红层软岩的崩解规律表现为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耐崩解性指数、崩解比、标准基础熵不断减小,小颗粒指数不断增大;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崩解速率不断减小,大颗粒含量减少,同时小颗粒含量持续增多,崩解逐渐达到稳定;(4)本研究成果可为红层软岩路基的铁路选线及灾害防治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红层软岩 崩解 量化分析
下载PDF
红层软岩崩解演化规律与强度弱化试验研究
14
作者 党孟琪 赵其华 +3 位作者 王博 兰兵 肖刚 陆鹿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4,共8页
红层软岩遇水会形成裂隙,造成岩体剥落、崩解,导致其强度降低,从而影响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为了探究降雨条件下红层软岩的崩解演化规律和强度弱化特性,采用干湿循环和单轴压缩试验,对软岩的崩解现象、崩解机理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 红层软岩遇水会形成裂隙,造成岩体剥落、崩解,导致其强度降低,从而影响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为了探究降雨条件下红层软岩的崩解演化规律和强度弱化特性,采用干湿循环和单轴压缩试验,对软岩的崩解现象、崩解机理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泥岩的颗粒级配会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改变;泥岩的耐久性受干湿循环作用的影响很大;随着干湿循环次数递增,软岩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下降,泊松比则呈上升趋势;红层软岩的崩解过程为:原生层面存在-水分浸润岩体-新裂隙产生以及原生层面扩展-干湿循环作用-岩体经历弱崩解、中崩解、强崩解阶段-丧失整体性,最终成为散体.干湿循环对软岩造成的劣化损伤作用具有累积性和不可逆性,且前期劣化效果更为显著.蓬莱镇组红层软岩在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与其它地区红层不同,导致了崩解的差异性.研究可为红层软岩地区因降雨引起的岩体强度损失折减程度进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软岩 干湿循环 演化规律 崩解机理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黏粒含量对桂林红黏土崩解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单宇航 张炳晖 +2 位作者 林佳栋 刘帅宇 段睿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101,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黏粒含量对红黏土崩解效应的影响,以期有效解决桂林红黏土崩解这一常见工程病害,为黏粒掺量对红黏土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采用湿筛法从红黏土中提取黏粒,再将其以7%的黏粒梯度重新掺入红黏土,配置不同含水率、干密度... 本研究旨在探讨黏粒含量对红黏土崩解效应的影响,以期有效解决桂林红黏土崩解这一常见工程病害,为黏粒掺量对红黏土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采用湿筛法从红黏土中提取黏粒,再将其以7%的黏粒梯度重新掺入红黏土,配置不同含水率、干密度条件下的5种黏粒掺量重塑土样进行崩解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黏粒土样的抗崩解性均比未掺入土样高;掺入量在0~21%,随着黏粒掺量的提高,崩解率和速率呈下降趋势;而当试样掺量28%的试样,最终崩解率较掺量21%的试样有所增加,介于掺入量7%~14%;掺量为21%时,试样崩解速率最小,最终崩解率小于10%,改良效果最好.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广西地区红黏土工程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粒含量 红黏土 崩解效应 土壤改良
下载PDF
初始含水率对三江并流区消落带含根土壤崩解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保锐琴 段青松 +5 位作者 李建兴 黄广杰 张立芸 熊寿德 陈正发 王建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3,共9页
【目的】研究初始含水率对三江并流区消落带含根土壤崩解性的影响,为该区域消落带土壤侵蚀防控和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崩解试验测定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美人蕉(Canna indica)、风车草(Cyperus alt... 【目的】研究初始含水率对三江并流区消落带含根土壤崩解性的影响,为该区域消落带土壤侵蚀防控和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崩解试验测定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美人蕉(Canna indica)、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和菖蒲(Acorus calamus)5种消落带适生植物原状含根土壤的崩解指标,用根系分析仪分析其根系特征,并分析崩解指标与根系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初始含水率为7.2%、11.4%、15.2%和36.7%(饱和)时,有根处理的平均崩解量分别为素土的77.0%、92.4%、112.1%和362.8%,崩解速率分别为素土的71.4%、106.6%、127.5%和400.0%。在非饱和状态,直径≤1 mm的根系具有明显的抗崩解作用,而直径>2 mm的根系具有促进崩解的作用;在饱和状态,直径≤1 mm的根系特征与崩解量和崩解速率的关系均不明显,直径>1 mm的根系具有促进崩解的作用。5种植物根系中,以狗牙根的抗崩解性最强,美人蕉最弱。【结论】初始含水率较低时,草本植物根系能抑制土壤崩解;初始含水率较大时,根系会促进土壤崩解。直径>2 mm的根系具有促进崩解的作用,在三江并流区消落带植被恢复中,在适生性的前提下应优选细根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含水率 三江并流区 消落带 草本植物根系 土壤崩解
下载PDF
可崩解支架联合薄膜套粪便隔绝术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陈琪 张顺涛 +5 位作者 高雨辰 赵国威 廖娟 周雄 孟文君 白鍊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7-476,共10页
目的探讨可崩解支架联合薄膜套粪便隔绝术在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的72名患者,其中行预防性造口的35名患者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可崩解支架联合薄膜套粪便隔绝术在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的72名患者,其中行预防性造口的35名患者为观察组,行可崩解支架联合薄膜套粪便隔绝术的37名患者为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体并发症、住院费用、吻合口漏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BMI、NRS-2002评分、ASA分级、肿瘤分期、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和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其他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238.0 vs 314.1 min,P<0.001)、术后住院时间(11 vs 12 d,P=0.040)、总体并发症(18.9%vs 51.4%,P=0.004)及住院费用(48327 vs 53092元,P=0.012)显著低于观察组。研究组吻合口漏率略低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vs 8.6%,P=0.350)。结论可崩解支架联合薄膜套粪便隔绝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减少总体并发症,且吻合口漏的风险不高于传统手术,可作为预防性造口的替代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解支架联合薄膜套粪便隔绝术 吻合口漏 预防性造口 低位直肠癌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泥质红砂岩软化及崩解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艳林 王聪 +1 位作者 汤禧龙 吴远达 《工程勘察》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新近系地层中,岩体的工程性质较差,季节性降雨后易出现大变形破坏。为揭示该地层岩石特殊的水理特性,以典型的宿迁组红砂岩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耐久性和软化性进行测定,然后开展了干湿循环试验和循环后试样的... 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新近系地层中,岩体的工程性质较差,季节性降雨后易出现大变形破坏。为揭示该地层岩石特殊的水理特性,以典型的宿迁组红砂岩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耐久性和软化性进行测定,然后开展了干湿循环试验和循环后试样的力学特性试验,最后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的孔隙特征进行检测,分析其力学性能的劣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红砂岩吸水软化特征明显,但耐久性好,软化系数ω=0.75,二次崩解指数I_(d2)=0.96;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的强度不断降低,干湿循环10次后的单轴抗压强度为饱和状态下的52.3%;干湿循环过程中红砂岩内部产生了大量的微裂隙,孔隙率增加也较为明显,胶结结构的破坏是导致干湿循环过程中红砂岩强度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软化性 崩解 T_(2)谱
下载PDF
游离氧化铁对花岗岩残积土崩解和抗剪强度的影响
19
作者 马高峰 邹伟林 +1 位作者 马亚鑫 王志兵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18,共9页
为分析游离氧化铁对花岗岩残积土的力学性质的影响,以桂东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碳酸氢钠(DCB法)溶液去除花岗岩残积土中的游离氧化铁,并制备了不同游离氧化铁含量的重塑土样。研究表明:游离氧化铁... 为分析游离氧化铁对花岗岩残积土的力学性质的影响,以桂东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碳酸氢钠(DCB法)溶液去除花岗岩残积土中的游离氧化铁,并制备了不同游离氧化铁含量的重塑土样。研究表明:游离氧化铁含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同时显著降低了其水稳定性和抗崩解性能。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游离氧化铁含量与崩解特性及抗剪强度之间的拟合关系,有效反映了土体性质随游离氧化铁含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游离氧化铁 崩解特性 抗剪强度 SEM DCB法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膨润土改良风沙土崩解特性研究
20
作者 章博涛 李凯 +1 位作者 杨博文 张方祺 《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西北地区极端降水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风沙土的抗崩解能力,加重了该区域的土壤侵蚀问题。为提高风沙土抗崩解特性,采用羧甲基纤维素(CMC)、膨润土对风沙土进行改良,并开展相应的改良风沙土崩解试验,研究不...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西北地区极端降水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风沙土的抗崩解能力,加重了该区域的土壤侵蚀问题。为提高风沙土抗崩解特性,采用羧甲基纤维素(CMC)、膨润土对风沙土进行改良,并开展相应的改良风沙土崩解试验,研究不同改良方案下风沙土的抗崩解性,结合扫描电镜试验分析改良风沙土的崩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土样的崩解破坏过程可分为吸水剥落阶段、孔隙崩解阶段、饱和崩解阶段、残余崩解阶段,未改良土样的吸水剥落阶段持续时间短,无明显残余崩解阶段。随着土样改良剂质量占比的提升,改良土样的吸水剥落阶段延长,崩解速率降低,抗崩解特性增强,其中CMC与膨润土的复合改良方案效果最佳。在微观结构方面,CMC、膨润土主要通过土粒团聚、粒间胶结、孔隙填充三个方面增强土样的抗崩解特性,并且CMC与膨润土改良效果可以相互促进,有效增强风沙土抗崩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 崩解特性 风沙土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