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段共聚高分子系统微观相变的Monte Carlo模拟 被引量:9
1
作者 冯捷 蔡钧 +1 位作者 刘洪来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21-424,共4页
对高浓度高分子系统的 Monte Carlo模拟算法和高分子链的微松弛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 ,采用键长涨落模型空穴扩散法对无热高分子系统的平均末端距和对称共聚高分子系统的微观相结构进行了模拟 ,发现去除或保留中间链节蛇行运动 ,得到的模... 对高浓度高分子系统的 Monte Carlo模拟算法和高分子链的微松弛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 ,采用键长涨落模型空穴扩散法对无热高分子系统的平均末端距和对称共聚高分子系统的微观相结构进行了模拟 ,发现去除或保留中间链节蛇行运动 ,得到的模拟结果有一定的差别。去除该运动模式得到的平均末端距、标度指数及共聚高分子系统的微观层状结构的层间距要比保留该运动模式的大 ,表明中间链节的蛇行运动会导致高分子链的过分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相变 蒙特卡罗模拟 嵌段共聚高分子系统
下载PDF
溶剂在嵌段共聚高分子膜中的溶解与传递现象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永民 Abdulaziz Mohammed Al-Hakimi +2 位作者 杨宇润 刘洪来 王得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3,共5页
利用石英弹簧称重法测定了308.15K时乙醇和苯在含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和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TBN)的嵌段共聚聚氨酯膜中的吸收动力学曲线。结合吸收-络合吸附双模式传递模型,研究了聚氨酯膜的微相分离程度、软硬段的比例和组... 利用石英弹簧称重法测定了308.15K时乙醇和苯在含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和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TBN)的嵌段共聚聚氨酯膜中的吸收动力学曲线。结合吸收-络合吸附双模式传递模型,研究了聚氨酯膜的微相分离程度、软硬段的比例和组成以及软段分子量等因素对溶剂在膜中溶解和传递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高分子 聚氨酯膜 溶解 传递性质 微相分离程度 溶剂 渗透蒸发膜分离
下载PDF
含固体颗粒嵌段共聚高分子熔体微相结构的Monte Carlo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永民 刘洪来 胡英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2,共6页
采用改进的键长涨落空穴扩散算法,在立方格子上对含固体颗粒的两嵌段共聚高分子熔体的微相结构进行了Monte Carlo(MC)模拟. 重点考察了固体颗粒的大小、固体颗粒与嵌段共聚高分子的选择性作用、共聚高分子链的组成fA等因素对熔体微相结... 采用改进的键长涨落空穴扩散算法,在立方格子上对含固体颗粒的两嵌段共聚高分子熔体的微相结构进行了Monte Carlo(MC)模拟. 重点考察了固体颗粒的大小、固体颗粒与嵌段共聚高分子的选择性作用、共聚高分子链的组成fA等因素对熔体微相结构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固体颗粒与高分子链节有选择性吸附作用时不利于形成层状相,而倾向于形成柱状或网络状结构;适当大小的惰性固体颗粒(与高分子链嵌段的长度相当)有利于系统形成层状相结构;无论系统是否含有固体颗粒,嵌段共聚高分子的对称程度增加都有利于形成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嵌段共聚高分子 微相结构 数值模拟 键长涨落空穴扩散算法
下载PDF
星形两嵌段共聚高分子薄膜微相分离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4
作者 徐毅 冯剑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6-481,共6页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两类典型的星形两嵌段共聚高分子薄膜的微相分离行为,观察到一系列有序结构,并获得相应的相图.结果表明:(Ax)4(By)4体系的相图比(AxBy)4体系具有更明显的对称性,且前者比后者更易发生相分离,这与体相中的情...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两类典型的星形两嵌段共聚高分子薄膜的微相分离行为,观察到一系列有序结构,并获得相应的相图.结果表明:(Ax)4(By)4体系的相图比(AxBy)4体系具有更明显的对称性,且前者比后者更易发生相分离,这与体相中的情况相近,而同等条件下,后者比前者更易形成岛状结构;组成相同的星形共聚高分子体系在体相与薄膜中所形成的介观结构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且一维受限能够使得该体系所形成的微相分离结构更为多样化;较小的薄膜厚度与较强的A-B组分间的排斥作用均有利于增强所形成结构的有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两嵌段共聚高分子薄膜 微相分离 耗散粒子动力学
下载PDF
受限薄膜中不对称两嵌段共聚高分子的微相形态 被引量:5
5
作者 杨颖梓 邱枫 +1 位作者 张红东 杨玉良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601-1606,共6页
用强分凝理论方法研究了组分不对称 (f≈ 0 2 5 )的两嵌段共聚高分子在受限薄膜中的微相形态———层状相、平行柱状相和垂直柱状相 .发现对中性基底 ,无论薄膜厚度为多少 ,垂直柱状相总是最稳定的相 ;而对亲少数相的基底 ,嵌段高分子... 用强分凝理论方法研究了组分不对称 (f≈ 0 2 5 )的两嵌段共聚高分子在受限薄膜中的微相形态———层状相、平行柱状相和垂直柱状相 .发现对中性基底 ,无论薄膜厚度为多少 ,垂直柱状相总是最稳定的相 ;而对亲少数相的基底 ,嵌段高分子的平均组成以及基底和两嵌段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对薄膜体系的相行为有决定性影响 .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 ,层状相 (包括奇数和偶数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限薄膜 不对称两嵌段共聚高分子 微相形态 强分凝理论 层状相 柱状相
下载PDF
两嵌段共聚高分子链通过薄膜上纳米孔隙输运的研究
6
作者 马艳君 王海军 顾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295-2300,共6页
针对两嵌段高分子链的跨膜输运过程,分别给出与不同输运次序相对应的高分子链的自由能,进而通过求解Fokker-Planck方程并在不同条件下对平均首次通过时间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共聚高分子链由良溶剂区向不良溶剂区输运时,不能... 针对两嵌段高分子链的跨膜输运过程,分别给出与不同输运次序相对应的高分子链的自由能,进而通过求解Fokker-Planck方程并在不同条件下对平均首次通过时间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共聚高分子链由良溶剂区向不良溶剂区输运时,不能发生线团-链滴转变的链首先输运总是有利于整个高分子链的输运.而在给定输运次序的情况下,化学势、线团-链滴转变、共聚链的组成以及输运速率等因素对输运时间可产生显著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调控实际生物高分子链的输运时间提供可能的理论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高分子 跨膜输运 平均首次通过时间 线团-链滴转变
原文传递
液晶嵌段共聚物液相自组装体的结构调控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爱华 张承鋆 +1 位作者 邓子超 孙亚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55-1267,共13页
液晶化作用可作为一种外加驱动力,引入嵌段共聚物自组装体系中用以调控聚集体形成各向异性形貌。主链型液晶高分子刚性强,聚合难度大,而侧链型液晶高分子柔性间隔基可调,且适用于活性聚合,故侧链型液晶高分子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获... 液晶化作用可作为一种外加驱动力,引入嵌段共聚物自组装体系中用以调控聚集体形成各向异性形貌。主链型液晶高分子刚性强,聚合难度大,而侧链型液晶高分子柔性间隔基可调,且适用于活性聚合,故侧链型液晶高分子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本综述结合嵌段共聚物的液相自组装方法,从液晶基元种类、液晶相态以及功能化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侧链型液晶高分子嵌段共聚物溶液自组装体结构调控的研究与动态。最后,本综述总结了近年侧链型液晶高分子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链型液晶高分子共聚 溶液自组装 聚合诱导自组装 结构调控
下载PDF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Simulation of Microscopic Properties in Diblock Copolymer Films
8
作者 徐毅 宋小瑜 +3 位作者 张彰 王勇 陈捷 朱宪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74-280,I0001,共8页
Mean-square bond length, root-mean-square end-to-end distance and gyration radius in diblock copolymer films have been studied by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simulations. Results show evident linear trends of any pr... Mean-square bond length, root-mean-square end-to-end distance and gyration radius in diblock copolymer films have been studied by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simulations. Results show evident linear trends of any property separately with the thickness of fil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articles of different types, the repulsion between particle and boundary, except for the dependence of the variations of mean-square bond length on the thickness of film, which exhibits as a wave trend. What's more, the varying trends of mean-square bond length and root-mean-square end-to-end distance can correspond to each other. The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either component in diblock copolymer film can be controlled and adjusted effectively through its interaction with bound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block copolymer film Microscopic property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下载PDF
Microphase Separation of Star-diblock Copolymer Films: a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Simulation
9
作者 徐毅 冯剑 +3 位作者 陈捷 相明辉 宋新旺 祝仰文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738-744,746,共8页
The microphase-separating behaviors of two types of star-diblock copolymers (Ax)4(By)4 and (A^Bg)4 in thin films are studied using the simulation technique of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A variety of ordered ... The microphase-separating behaviors of two types of star-diblock copolymers (Ax)4(By)4 and (A^Bg)4 in thin films are studied using the simulation technique of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A variety of ordered mesostructures have been observed and the simulated phase diagrams show obvious symmetries for the (Ax)4(By)a films and asymmetries for the (AxBy)4 films, besides, it is easier for the (Ax)4(By)4 than for the (A^By)4 to carry out microphase separation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which has been recognized in bulk and can be ascribed to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star copolymers. There are some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the mesostructures formed in the film and those formed in bulk at the same composition fraction. Decreasing the thickness of film and strengthening the A-B repulsion both help the mesostructures enhance the degree of order. Composition fraction dependences of the mean-square radius of gyration in the two types of star copolymer films are almost contrary,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respective structures. These findings can provide a guide to designing novel microstructures involving star-diblock copolymers via geometrical confin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hase separation Star-diblock copolymer films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