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川东断褶带仙女山温泉地质成因浅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黄熙
王黎栋
周训
曹琴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
出处
《上海国土资源》
2012年第2期58-61,共4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四川盆地三叠纪盐盆富钾卤水富集规律综合研究与资源评价"(1212010011803)
-
文摘
川东断褶带背斜高陡,沿断褶带泉眼众多,流量丰沛。受构造裂隙和河流切割的双重作用,在河流切割低点多可见温泉出露。仙女山温泉位于川东断褶带铜锣峡构造最北端三叠系下统须家河组砂岩地层中的浅表裂隙当中,泉眼温度38~40℃,泉口有青绿色泉华沉淀。用地温梯度法估算出地下水循环深度略大于1000m。对比当地地层为嘉陵江组的深层地下水,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认为仙女山温泉地下水沿着高渗透率岩溶裂隙岩层上升成泉。
-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东断褶带
背斜
温泉
成因分析
-
Keywords
Sichuan basin
fault-folding belt
anticlines
hot spring
geological genesis analysis
-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鄂西弧形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王平
刘少峰
王凯
郜瑭珺
-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
-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36,共1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1030318)资助
-
文摘
对川东—湘鄂西断褶带内鄂西地区的弧形构造,从构造剖面特征、叠加褶皱样式和断裂性质入手进行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析。结果发现鄂西弧形构造具有多期变形特征:早期普遍为北东东向的直线型褶皱,随着弧形带扩展,在东、西两翼分别发育右行和左行的逆冲—走滑断裂,同时分别形成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的弧形褶皱。晚期弧形带中部发育北北东向构造并叠加改造了早期北东东和北西西向褶皱,同时在黄陵背斜以西还发育交切早期构造的北北西向仙女山右行走滑断裂。根据弧形带扩展的几何学—运动学分类原则,并结合前人的古地磁研究结果,推测鄂西弧形构造应属于构造弯曲形成的弯曲弧。区域滑脱层和黄陵隆起阻挡可能是控制弧形样式的主要原因。区域滑脱层控制了拆离滑脱褶皱的构造样式;黄陵基底隆起的阻挡作用使弧形带东翼进一步弯曲变形,并导致了构造应力场方向发生改变,造成了晚期北北东向与早期北东东向构造的叠加。由此恢复的鄂西弧形构造变形过程对于揭示川东—湘鄂西断褶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
关键词
弧形构造
弯曲弧
叠加褶皱
川东—湘鄂西断褶带
黄陵隆起
-
Keywords
Arcuate fold-thrust belt Orocline Superposed fold Eastern Sichuan-Western Hubei fold-thrust belt Huangling uplift
-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