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川峡四路荒政特点浅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涯军 杨伟兵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93-97,共5页
荒政是指各级政府救济饥荒的法令、制度与政策措施,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宋代我国荒政已发展到十分完备和健全的阶段,这不仅以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荒政专著《救荒活民书》为标志,而且其荒政思想理论也已深入边远省份地区.川峡四路的荒... 荒政是指各级政府救济饥荒的法令、制度与政策措施,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宋代我国荒政已发展到十分完备和健全的阶段,这不仅以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荒政专著《救荒活民书》为标志,而且其荒政思想理论也已深入边远省份地区.川峡四路的荒政便是主要例证.宋代荒政概况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我国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动荡局面,封建社会经济在隋唐的基础上开始恢复并有所发展.但王朝的统一,并未预示着土地政策的新的飞跃,宋朝采取的“不抑兼并”,“不设田制”政策使土地兼并十分激烈,人民赋役沉重,生活困苦.此外,宋代自然灾害也十分频繁.从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至度宗咸淳10年(1274年),宋朝共发生1511次自然灾害,而且这些灾害也仅为史料记载的一部分.广大人民群众或坐以待毙,或转徒流亡,有的甚至揭竿而起,宋朝社会矛盾尖锐复杂.为维护统治利益,统治阶级对荒政给予了高度重视,“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各时期君主纷纷付诸实践.太祖“乾德初,诏诸州于各县置义仓.”太宗“又置常平仓,……真宗继之.”仁宗“每见天下有奏灾伤州郡,必加存恤.”神宗皇帝“每遇水旱,忧见容色,至云此岂小事?”统治集团内的有识之士,如苏轼、王安石、司马光、曾巩、欧阳修、朱熹等也分别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资治通鉴长编》 荒政 特点浅析 《宋史》 川峡 中央政府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宋王朝 安抚使 自然灾害
下载PDF
也谈长江上游“川峡二江”续接贯通的时限和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立德 《华南地质》 CAS 2022年第2期250-264,共15页
长江上游“川峡二江”续接贯通是长江水系建立的重大地质事件,其时限为早/中更新世之交,相当于“宜昌砾石层”上覆善溪窑组网纹红土底界年龄。早更新世“宜昌砾石层”“白沙井砾石层”“阳逻砾石层”等江汉-洞庭盆地周缘的“长江砾石层... 长江上游“川峡二江”续接贯通是长江水系建立的重大地质事件,其时限为早/中更新世之交,相当于“宜昌砾石层”上覆善溪窑组网纹红土底界年龄。早更新世“宜昌砾石层”“白沙井砾石层”“阳逻砾石层”等江汉-洞庭盆地周缘的“长江砾石层”与下伏地层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网纹红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川峡二江”续接贯通促成了江汉-洞庭“中更新世古湖”的形成和广泛发育的网纹红土层沉积,这既是中更新世气候湿热、雨量充沛的表现,也是长江上游“川峡二江”续接贯通、攫取上游水源的沉积记录和环境响应。长江上游“川峡二江”续接贯通可能并非简单的河流溯源侵蚀,而是与更新世的构造运动有重大关系,或者是更新世构造运动加剧了河流的溯源侵蚀。更新世地层记录的不整合界面和砾石层中的古地震楔构造是这一构造运动在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一构造运动的时限为1.2~0.75 Ma,与“昆黄运动”或“元谋运动”的时限一致。正是在区域构造作用下,触发了“川峡二江”的续接贯通,甚至包括金沙江水系的演化和长江的形成,乃至中国水系的重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砾石层” “宜昌砾石层” 网纹红土 古地震楔 川峡二江
下载PDF
川峡地区汉代制盐工艺流程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凯 《盐业史研究》 2022年第2期20-29,共10页
川峡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井盐产区,是研究古代人盐关系及制盐工艺演变的典型地区。文章以考古发现的制盐遗迹和遗物为中心,并结合文献史料,对川峡地区汉代制盐工艺流程做一初步讨论。文章通过对忠县中坝遗址、上油坊遗址和龙滩遗址三处典... 川峡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井盐产区,是研究古代人盐关系及制盐工艺演变的典型地区。文章以考古发现的制盐遗迹和遗物为中心,并结合文献史料,对川峡地区汉代制盐工艺流程做一初步讨论。文章通过对忠县中坝遗址、上油坊遗址和龙滩遗址三处典型的汉代制盐遗址进行分析,并结合考古出土的煮盐画像砖图像及牢盆实物,可知川峡地区制盐作坊的设施较为明确,主要包括盐灶、淋卤坑、储卤坑等,制盐流程主要包括取卤、输卤、淋卤、储卤和煎卤成盐5个环节。此外,笔者还对忠县三处制盐遗址的盐灶进行了复原。文章认为在今后盐业遗址的发掘中应坚持手工业考古、聚落考古和多学科合作理念,注重操作链中的各个链条,在盐灶四周注意寻找相关的房址、输卤笕道等遗存,从而复原和展现一套完整的制盐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峡地区 汉代 制盐工艺 龙灶 复原
下载PDF
制度与现实的互动:北宋川峡四路定差法研究
4
作者 何佳岭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145,191,共15页
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为解决远路阙官问题,宋廷在朝臣们的激烈争论中以“八路差官敕”的形式颁行定差法。在远方八路中,川峡四路因异于其他四路的立法背景与行法环境,其定差法中有关蜀人就任川路的条规以诏令的形式频繁调整。此种制... 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为解决远路阙官问题,宋廷在朝臣们的激烈争论中以“八路差官敕”的形式颁行定差法。在远方八路中,川峡四路因异于其他四路的立法背景与行法环境,其定差法中有关蜀人就任川路的条规以诏令的形式频繁调整。此种制度善变,是北宋地方治理逻辑、朝堂政治、行法情况、地方历史与俗情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行法环节来看,熙宁三年所立定差法条则及其后调整过程中的新颁条令,皆存在被选择性落实的情况。定差法影响下的北宋川路地方社会面貌及基层政治样态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这一行法成效并未威胁到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也反过来成为定差法被选择性实施的现实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川峡四路 定差法 地方治理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合川峡砚传承人才的保护与培养途径探析
5
作者 岳萱民 《艺术科技》 2020年第1期39-40,共2页
合川峡砚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推动中华文化多样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有效并可持续地发展峡砚文化,必须重视传承人才的保护与培养.本文分析峡砚传承人面临的严峻现状,提出提升传承人地位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基于地方高校分析壮大传承人队... 合川峡砚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推动中华文化多样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有效并可持续地发展峡砚文化,必须重视传承人才的保护与培养.本文分析峡砚传承人面临的严峻现状,提出提升传承人地位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基于地方高校分析壮大传承人队伍和培养后继人才的途径,以改善峡砚传承人稀缺和后继乏人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峡 传承人才 保护 培养
下载PDF
合川峡砚文化艺术保护与开发研究
6
作者 岳萱民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0年第3期42-44,共3页
合川峡砚作为"巴渝三大名砚"之首,已于2009年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着深厚的历史溯源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峡砚自宋代发展至今,有辉煌也有低谷,而如今峡砚正面临着后继乏人和市场萎靡的危机。鉴于此,在分析峡砚保护现状和... 合川峡砚作为"巴渝三大名砚"之首,已于2009年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着深厚的历史溯源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峡砚自宋代发展至今,有辉煌也有低谷,而如今峡砚正面临着后继乏人和市场萎靡的危机。鉴于此,在分析峡砚保护现状和阐述精湛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教学资源优势,引领学生对峡砚进行创新设计开发,进而分析了峡砚市场萎靡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分群体类型和消费水平以"高端、中档、经济"峡砚分层设计的市场理念,以期开创峡砚市场的新格局,推动峡砚文化更好的传承、保护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峡 制作工艺 传承保护 创新设计开发
下载PDF
“产学研用”背景下合川峡砚在地方高校中的传承模式探索
7
作者 王俊颖 《明日风尚》 2019年第13期193-194,共2页
合川峡砚在当下传承断层的严峻形势下,需要以高等院校为平台,依托企业行业,借力科研机构,整合资源解决传承困难的问题。高校肩负着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在'产学研用'的大背景下,将合川峡砚融入地方高校是时代发... 合川峡砚在当下传承断层的严峻形势下,需要以高等院校为平台,依托企业行业,借力科研机构,整合资源解决传承困难的问题。高校肩负着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在'产学研用'的大背景下,将合川峡砚融入地方高校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将峡砚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落到实处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峡 产学研用 高校教学 传承模式
原文传递
主题演讲:川菜文化特性厨艺发展动态
8
作者 杜莉 《餐饮世界》 2017年第8期18-20,共3页
四川旅游学院杜莉教授的《川菜文化特性与厨艺发展动态》的演讲,从学术视角系统梳理了川菜的来世今生,让人们更加感受到川菜文化的魅力。一、什么是川菜川菜,狭义上指四川风味的菜肴,即川味菜肴。但是,这里要说广义概念,这是我们在《川... 四川旅游学院杜莉教授的《川菜文化特性与厨艺发展动态》的演讲,从学术视角系统梳理了川菜的来世今生,让人们更加感受到川菜文化的魅力。一、什么是川菜川菜,狭义上指四川风味的菜肴,即川味菜肴。但是,这里要说广义概念,这是我们在《川菜烹饪工艺规范》中提出的规范性说法,即川菜是指巴蜀地区人们在漫长烹饪实践中创造、形成的用料广泛、烹饪方法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特性 发展动态 巴蜀地区 烹饪方法 广义概念 旅游学院 烹饪工艺 梓州路 川峡四路 川峡
下载PDF
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生产性保护探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高扬元 孔德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8-163,共6页
始于宋代时期的合川峡砚雕刻技艺,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合川峡砚曾被誉为"巴渝三大名砚"、"中国十大名砚"。然而,这一重庆市级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传承状况堪忧,其保护面临诸多困难。文章分析了传统技艺&qu... 始于宋代时期的合川峡砚雕刻技艺,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合川峡砚曾被誉为"巴渝三大名砚"、"中国十大名砚"。然而,这一重庆市级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传承状况堪忧,其保护面临诸多困难。文章分析了传统技艺"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并将合川峡砚这一传统技艺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分析合川峡砚"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合川峡砚生产性保护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 生产性保护 川峡
下载PDF
论北宋经略蜀地策略中的吏治
10
作者 马强 张建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9,共6页
北宋统一全国后,鉴于特殊的地理形势和社会现状,中央对蜀地实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种种特殊政策,以加强对川峡地区的控制,防止唐季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再起,其中对入蜀主政官员的铨选、蜀地官员的除代、官员腐败行为的惩处、任内业绩... 北宋统一全国后,鉴于特殊的地理形势和社会现状,中央对蜀地实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种种特殊政策,以加强对川峡地区的控制,防止唐季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再起,其中对入蜀主政官员的铨选、蜀地官员的除代、官员腐败行为的惩处、任内业绩的考核等皆格外严格,这使得北宋一朝川峡地区吏治相对清明,很少出现大的"官员造反"与官吏队伍重大的腐败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川峡地区 吏治
下载PDF
北宋四川商税问题考释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文勋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7-34,64,共9页
入宋以后,我国的商税收入在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宋会要》(简称《会要》)详细地记载了北宋熙宁十年以前和熙宁十年全国各地的商税额。按《会要》所载,熙宁十年前,川峡四路商税总额为六百余万贯,全国其他地区商税总额为五... 入宋以后,我国的商税收入在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宋会要》(简称《会要》)详细地记载了北宋熙宁十年以前和熙宁十年全国各地的商税额。按《会要》所载,熙宁十年前,川峡四路商税总额为六百余万贯,全国其他地区商税总额为五百余万贯。熙宁十年,川峡四路商税总额为一百六十万余贯,全国其他地区商税总额为六百余万贯。元人马端临在修《文献通考》时,排比全国各地的商税额后,就发现了这种特殊情况,并就此提出两个问题:1.熙宁十年前,“按天下商税,惟四蜀独重,虽夔戎间小垒,其数亦倍蓰于内地之壮郡”;2.“熙宁十年以后再定之额,他郡皆增于前,而四蜀独减于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税 熙宁 铜铁钱 四川地区 铜钱 榷茶 川峡 北宋 交子 商税收
下载PDF
试论宋代乡村客户的法律地位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东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01-108,82,共9页
自唐中期以后,经过五代到北宋初期,封建租佃制广泛地发展起来,特别是在“以峡州为中心,北至秦岭,南至海南岛这条南北线的东侧,即广大的东部地区,则以封建租佃制居支配地位。”在租佃关系中,乡村佃农成为直接生产者的主体,地主则利用土... 自唐中期以后,经过五代到北宋初期,封建租佃制广泛地发展起来,特别是在“以峡州为中心,北至秦岭,南至海南岛这条南北线的东侧,即广大的东部地区,则以封建租佃制居支配地位。”在租佃关系中,乡村佃农成为直接生产者的主体,地主则利用土地所有权来占有佃农的剩余劳动。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以租佃契约为钮带暂时结合的经济关系。作为“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要求”的法律,必然随着经济关系要求的变化而变化,而地主阶级国家则利用立法“为每个阶级确定了在国家中的特殊法律地位。”所谓法律地位,是指国家赋予每个阶级成员的各种基本权利,包括作为权利主体资格及依法可以行使的权利和应享受的利益。宋朝统治者为乡村客户确立了什么样的法律地位,即在法律上赋予了客户那些基本权利(包括刑法上和民法上的权利)从这些权利来看,宋代客户与唐代部曲相比,在法律地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些变化中看经济地位与法律地位的相互关系,这是本文所要探索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主 主户 法律地位 宋会要辑稿 佃农 川峡 殴杀 食货 租佃契约 官府
下载PDF
大足石刻与宋史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昭曦 《四川文物》 1986年第S1期70-72,共3页
大足石刻是我国石窟艺术的宝库之一,它不仅在我国石刻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石窟艺术在长江流域的优秀代表。 始凿于晚唐的大足石刻,绵延了近四百年之久,它的极盛时期是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由于大足石刻反映了... 大足石刻是我国石窟艺术的宝库之一,它不仅在我国石刻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石窟艺术在长江流域的优秀代表。 始凿于晚唐的大足石刻,绵延了近四百年之久,它的极盛时期是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由于大足石刻反映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由于大足石刻不仅只是造象,还留下了许多文字,可谓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因而它既是我国石窟艺术的宝库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社会史资料的宝库之一。它对于研究我国历史特别是宋代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宋史研究 石窟艺术 石刻艺术 四川地区 大足宝顶山 社会史 川峡 生活气息 大足县
下载PDF
怡情
14
《地图》 2016年第3期1-1,共1页
我生不作远游客,每检舆图心颇识。幸而得此川峡图,十二巫山若亲历。乃知妙夺造化功,几回坐对心神融。风雷欻翕妙不测,顷刻缩地来壶公。
关键词 古诗 古地图 川峡 舆图
下载PDF
从“一砚一生”谈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浅析巴渝“非遗”融入思政课
15
作者 张艳 孟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第24期197-199,共3页
本案例描述了巴渝工匠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过程。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合川峡砚”代表性传承人“一砚一生”的故事,意旨将本土化工匠文化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载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本案例描述了巴渝工匠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过程。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合川峡砚”代表性传承人“一砚一生”的故事,意旨将本土化工匠文化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载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同时继承与弘扬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峡 思政课 工匠精神
下载PDF
宋代四川产生交子的社会文化背景
16
作者 丁祖春 《西南金融》 1994年第S1期34-38,共5页
宋代四川产生交子的社会文化背景丁祖春宋代,从后周显德七年(960年),顾命大臣禁军总领赵匡胤,领衔主演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至陆秀夫背赵赴海,南宋灭亡止,其间经历了三个多世纪。在这三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又... 宋代四川产生交子的社会文化背景丁祖春宋代,从后周显德七年(960年),顾命大臣禁军总领赵匡胤,领衔主演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至陆秀夫背赵赴海,南宋灭亡止,其间经历了三个多世纪。在这三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又以靖康事变分为北南两宋。北宋仅管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子 北宋王朝 顾命大臣 成都府路 川峡四路 领衔主演 历史进程 陆秀夫 成都县 眉州
下载PDF
我国省和自治区名称缘何而定
17
作者 小梅 《农村天地》 2002年第8期35-35,共1页
一、参照历史地名而定名 陕西省:因位于陕陌(亦称陕原,在今河南陕县西南)以西,所以叫陕面,简称陕。
关键词 自治区名称 历史地名 陕陌 广南东路 广南西路 梓州路 川峡四路 利州路 辽西郡 台湾南部
下载PDF
范成大路过江津留诗话
18
作者 庞国翔 《红岩春秋》 2016年第7期78-78,共1页
范成大,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平江吴县人,宋朝著名诗人,官至资政殿大学士,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他在诗学上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新乐府现实主... 范成大,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平江吴县人,宋朝著名诗人,官至资政殿大学士,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他在诗学上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新乐府现实主义精神,终自成一家。淳熙元年(1175年)10月,范成大被任命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四川制置使系川峡四路统兵大员,四川地区各都统制所率领的屯驻大军以及其他正规军均受其节制。范成大曾感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置使 中兴四大诗人 中晚唐诗 川峡四路 新乐府 致能 资政殿大学士 尤袤 现实主义精神 淳熙
下载PDF
^(137)Cs and^(210)Pb_(ex) as Soil Erosion Tracers in the Hilly Sichuan Basin and the Three Gorges Area of China
19
作者 SHI Zhonglin WEN Anbang +3 位作者 ZHANG Xinbao HE Xiubin LI Hao YAN Dongch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1期27-33,共7页
Accelerated soil erosion and land degradation represent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or agricultural lands.Reliable information on the rates of soil loss is urgently needed.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for documenting ... Accelerated soil erosion and land degradation represent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or agricultural lands.Reliable information on the rates of soil loss is urgently needed.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for documenting rates of soil loss may meet this need,but face many limitations.The fallout radionuclides,especially 137 Cs and 210 Pb ex,are increasingly used as effective tracers to quantify soil erosion rates,and they represent a valuable complement to the existing classical methods.This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the basis for assessing soil erosion rates on cultivated and uncultivated slopes by using 137 Cs and 210 Pb ex measurements,to compare the 137 Cs and 210 Pb ex reference inventories,and to report several case studies undertaken in the hilly area of Sichuan Basin and the Three Gorges area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erosion Cultivated land 137 Cs 210 Pb ex Uncultivated land Sichuan Basin Three Gorges area China
下载PDF
Change in Sediment Load of the Yangtze River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1
20
作者 CHENG Genwei HE Xiubin +1 位作者 CHEN Guirong TAO Hep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1期100-104,共5页
On May 12, 2008, an earthquake of 8.0 magnitude on the Richter scale and its numerous aftershocks devastatingly hit Wenchuan County and its nearby region along the Longman Mountains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The hea... On May 12, 2008, an earthquake of 8.0 magnitude on the Richter scale and its numerous aftershocks devastatingly hit Wenchuan County and its nearby region along the Longman Mountains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The heavy ruined area was up to 30,000km2 and 13% of its land surface was denuded by the extremely terrible quakes. The mountain collapses,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s induced by the earthquake not only scared the landscape at the immense scale, but also poured L66-billion-m3 sediment combined with offscourings and rubble into the Yangtze River and its breaches. This amount of sediments is 3 times more than the normal amount discharged into the Yangtze River, and wi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ediment transportation of rivers and decrease storage capacities of reservoirs downstream. The dramatic increase in sediment load will imperil the engineering safety and impact the operation of the giant Three-Gorge Hydro-power Station if no proper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tak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sediment load the Yangtze Riv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