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紫肉食用型甘薯品种川紫薯2号优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吴洁
沈学善
屈会娟
朱玲
谭文芳
蒲志刚
-
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6期120-125,共6页
-
基金
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专项(编号:2016GYSH-027、2018GYSH-001)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17JY0078)
十三五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项目(编号:2016NYZ0051)。
-
文摘
为了探明紫肉食用型甘薯品种川紫薯2号的优化栽培技术,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移栽密度、氮施用量、磷施用量、钾施用量与川紫薯2号块根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干物质率、淀粉率、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4个栽培因素对鲜薯产量的影响依次表现为移栽密度>氮施用量>磷施用量>钾施用量,对商品薯率、淀粉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依次表现为移栽密度>磷施用量>钾施用量>氮施用量,而对干物率的影响依次表现为移栽密度>氮施用量>钾施用量>磷施用量。川紫薯2号获得40000 kg/hm^2以上的鲜薯产量的移栽密度为7.24万~7.54万株/hm^2;获得96.00%以上的商品薯率的移栽密度为4.99万~5.60万株/hm^2,共同的施肥量区间为氮施用量79.63~92.47 kg/hm^2,磷施用量90.60~97.86 kg/hm^2。获得26.30%以上干物率及16.56%以上淀粉率的移栽密度为6.54万~7.06万株/hm^2,氮施用量108.71~115.25 kg/hm^2,磷施用量107.29~120.28 kg/hm^2,钾施用量88.16~90.04 kg/hm^2。获得41.00%以上的可溶性糖含量的移栽密度为6.39万~6.90万株/hm^2,氮施用量为62.24~78.79 kg/hm^2,磷施用量为89.09~101.28 kg/hm^2,钾施用量为149.7~175.88 kg/hm^2。
-
关键词
甘薯
川紫薯2号
优化栽培技术
正交试验
移栽密度
施肥量
-
分类号
S53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