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响应面优化川芎油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1
作者 李丹 石爱 +8 位作者 于双 万金艳 张羽璐 刘松雨 龙宇 邓婕 李晓秋 马茵 李楠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2期50-56,共7页
目的:优化川芎油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oil(CXO)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作用。方法:在筛选CXO提取方法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条件。通过研究CXO对1,1-二苯基-2-苦酰肼(DPPH)、O^(2-)·... 目的:优化川芎油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oil(CXO)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作用。方法:在筛选CXO提取方法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条件。通过研究CXO对1,1-二苯基-2-苦酰肼(DPPH)、O^(2-)·的清除能力,探讨其抗氧化作用。结果:乙醚-超声萃取法作为最佳提取工艺,当川芎的粒度为中等粉末,烘烤温度为40℃,料液比为1∶10时,提取率最高。此时CXO提取率的预测值可达7.13%,实际值可达7.07%。此外,发现CXO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清除DPPH和O^(2-)·,显示出强大的抗氧化能力。结论:通过乙醚-超声萃取法能够大幅提高CXO的提取率,所提取的CXO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解决了提取效率低和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为CXO在食品和医药方面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油 乙醚-超声萃取法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川芎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秋怡 宋恬 +2 位作者 干国平 王光忠 刘焱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建立川芎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以控制其质量。方法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体积流量为2mL/min,采用程序升温对10批川芎油的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其指纹特征峰,并对指纹图谱... 目的建立川芎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以控制其质量。方法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体积流量为2mL/min,采用程序升温对10批川芎油的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其指纹特征峰,并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60min内川芎油成分出峰完全。建立的川芎油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3个特征峰,相似度高。结论本方法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好,油中各成分分离较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作为川芎油的质量控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油 气相色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川芎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CAM-1、血浆TNF-α及ET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凌婧 邓文龙 +2 位作者 张杰 李兴平 杨芳炬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川芎油口服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CAM-1、血浆TNF-α及ET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脑缺血2小时、再灌注22小时后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观察川芎油口服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CAM-1、血浆TNF-α及ET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脑缺血2小时、再灌注22小时后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表达。结果:川芎油能降低血浆中ET、TNF-α含量以及脑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论:川芎油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中ET、TNF-α含量以及脑组织中ICAM-1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炎症反应以发挥其脑组织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油 脑缺血再灌注 ET TNFα ICAM-1
下载PDF
川芎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凌婧 邓文龙 +1 位作者 张杰 杨芳炬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川芎油口服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脑缺血2小时、再灌注后22小时检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灶体积,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 目的:观察川芎油口服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脑缺血2小时、再灌注后22小时检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灶体积,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川芎油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减小脑梗死灶体积,降低脑组织匀浆中NO、MDA含量。结论:川芎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油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保护作用 抗氧化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川芎油中阿魏酸的含量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秋怡 干国平 +1 位作者 王光忠 刘焱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87-1688,共2页
目的建立川芎油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内标法,以香荆芥酚为内标物,测定川芎油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阿魏酸在0.402~6.432 m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5%,RSD=1.66%。结论方法简单、重现性好,... 目的建立川芎油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内标法,以香荆芥酚为内标物,测定川芎油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阿魏酸在0.402~6.432 m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5%,RSD=1.66%。结论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可作为川芎油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油 阿魏酸 GC内标法
下载PDF
不同品种和产地川芎油GC-MS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汪杨丽 严铸云 +3 位作者 马云桐 陈新 宋杰 万德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33-1435,共3页
目的:对川芎油进行气质联用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不同产地和品种川芎油进行了比较,并初步比较了6个样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确定了气质联用分析条件,共鉴定了44种成分,主要组分为藁本内酯。结论:不同产地和品种川... 目的:对川芎油进行气质联用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不同产地和品种川芎油进行了比较,并初步比较了6个样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确定了气质联用分析条件,共鉴定了44种成分,主要组分为藁本内酯。结论:不同产地和品种川芎油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其含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油 GC/MS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川芎油自乳化释药系统体外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蔡勤 梁隆 +1 位作者 黄艳萍 侯世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003-2007,共5页
目的:探讨川芎油自乳化释药系统(VOC SEDDS)体外评价方法。方法:通过研究VOC SEDDS自乳化效率、成乳后乳剂性质和体外溶出行为对VOC SEDDS进行体外评价。结果:优选出的自乳化处方5 min内已基本乳化完全,乳化后乳滴的平均粒径为102 nm左... 目的:探讨川芎油自乳化释药系统(VOC SEDDS)体外评价方法。方法:通过研究VOC SEDDS自乳化效率、成乳后乳剂性质和体外溶出行为对VOC SEDDS进行体外评价。结果:优选出的自乳化处方5 min内已基本乳化完全,乳化后乳滴的平均粒径为102 nm左右,ζ电位均在-30 mV左右,离心稳定性良好;成乳后得到O/W型乳剂;处方重现性高;以藁本内酯为指标,体外溶出结果表明30 min内药物的体外溶出可达80%;光照和高温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VOC SEDDS自乳化能力强,稳定性好,体外溶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油 自乳化释药系统 体外评价
下载PDF
分子蒸馏技术分离川芎油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谢春英 袁雨婕 +2 位作者 余少冲 葛发欢 榻耀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19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分子蒸馏技术分离川芎油的可行性。方法以超临界CO2萃取所得川芎油为原料进行分子蒸馏。采用GC-MS方法测定川芎原油和分子蒸馏重、轻组分的化学成分,并对成分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川芎原油共鉴定了25种成分,... 目的研究分子蒸馏技术分离川芎油的可行性。方法以超临界CO2萃取所得川芎油为原料进行分子蒸馏。采用GC-MS方法测定川芎原油和分子蒸馏重、轻组分的化学成分,并对成分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川芎原油共鉴定了25种成分,藁本内酯相对含量47.32%;分子蒸馏的重组分鉴定了12种成分,藁本内酯相对含量53.95%;轻组分鉴定了17种成分,藁本内酯相对含量48.94%。结论分子蒸馏技术可用于挥发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 超临界C02萃取 川芎油 GC-MS
下载PDF
用溶剂提取川芎油的研制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何东平 宋光森 +1 位作者 雷达 方立中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11,共2页
经切片、烘干后的川芎,用95%的乙醇作为溶剂进行提取川芎油的试验,确定了最佳溶剂用量、浸出温度和时间等条件。
关键词 川芎油 乙醇 溶剂 提取 保健作用 植物
下载PDF
川芎油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处方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勤 梁隆 +1 位作者 侯世祥 黄艳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2-314,327,共4页
目的研究川芎油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探求其最佳处方配比。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正交筛选和三相图的绘制,以形成乳剂的乳化程度、未乳化油的体积和所得乳滴的粒径大小为指标,对川芎油处方中的药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潜溶剂的用量比例进... 目的研究川芎油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探求其最佳处方配比。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正交筛选和三相图的绘制,以形成乳剂的乳化程度、未乳化油的体积和所得乳滴的粒径大小为指标,对川芎油处方中的药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潜溶剂的用量比例进行筛选,寻找出最佳的搭配和处方配比。结果在川芎油的自微乳化制剂处方中,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S1、潜溶剂选用C1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乳化效果。结论川芎油自微乳化制剂的最佳处方比例为川芎油∶S1∶C1=1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油 自微乳化 处方
下载PDF
植物源杀螨剂40%川芎油·冬青油环保型乳油的研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乾龙 周一万 +2 位作者 马志卿 冯俊涛 张兴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5-160,共6页
以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为供试害螨,采用玻片浸渍法,进行川芎油和冬青油的复配增效研究。结果表明:川芎油与冬青油以质量比(W∶W)为1∶1.5混用对朱砂叶螨具显著增效作用,LC50为622.93mg.L-1,共毒系数达616.94;通过溶剂、... 以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为供试害螨,采用玻片浸渍法,进行川芎油和冬青油的复配增效研究。结果表明:川芎油与冬青油以质量比(W∶W)为1∶1.5混用对朱砂叶螨具显著增效作用,LC50为622.93mg.L-1,共毒系数达616.94;通过溶剂、乳化剂等助剂筛选,确定了40%川芎油.冬青油环保型乳油的配方;质量检测表明以该配方配制的制剂符合商品农药的各项要求;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0%川芎油.冬青油环保型乳油对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和山楂叶螨(T.viennensis)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800mg.L-1处理药后7d防效均在90%以上,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EC 9mg.L-1处理防效相当,值得在经济作物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油 冬青 朱砂叶螨 混用增效 植物源杀螨剂
下载PDF
川芎油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宇 徐如彦 张峻松 《农产品加工(下)》 2011年第12期73-75,78,共4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川芎挥发油,平均收率为6.86%。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川芎提取物成分分离和鉴定的49种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标明,超临界CO2川芎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3-丁基苯酞、3...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川芎挥发油,平均收率为6.86%。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川芎提取物成分分离和鉴定的49种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标明,超临界CO2川芎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3-丁基苯酞、3-丁叉苯酞、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棕榈酸、亚油酸等。卷烟加香试验表明,川芎油可有效地掩盖卷烟杂气,使烟气柔和,香气细腻,对改进烟气品质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油 挥发性成分 卷烟加香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两种方法测定川芎油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正丁基苯酞的含量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郭小藤 赵睁睁 +2 位作者 容蓉 吕青涛 蒋海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5-98,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川芎油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正丁基苯酞含量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川芎油,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内标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外标法测定,并...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川芎油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正丁基苯酞含量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川芎油,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内标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外标法测定,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SFE-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的出油率分别为10.49%,1.54%,以每克药材中提取得到的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正丁基苯酞的量计算,SFE-CO2萃取法分别可得19.676,15.56,0.957 4 mg,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可得2.16,1.56,0.11 mg。GC-MS法测定结果较HPLC法低1%~4%,平均精密度高10%、检测限低10倍。结论:GC-MS内标法精密度、灵敏度都较好,对川芎油的含量的分析较为准确;HPLC法是一种相对方便、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油 藁本内酯 川芎内酯A 正丁基苯酞 气相色谱-质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川芎油中的总内酯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云华 易进海 +3 位作者 黄志芳 刘倩伶 陈燕 刘玉红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425,共2页
目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测定川芎油中的总内酯。方法以藁本内酯作对照品,样品和对照品中加入4 ml 30 mg.ml^-1的NaOH溶液,30℃保温反应30 min后,于305 nm测定吸光度。结果藁本内酯2.95~23.6μg.ml^-1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 目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测定川芎油中的总内酯。方法以藁本内酯作对照品,样品和对照品中加入4 ml 30 mg.ml^-1的NaOH溶液,30℃保温反应30 min后,于305 nm测定吸光度。结果藁本内酯2.95~23.6μg.ml^-1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36.8X+0.009(r=0.9998),总内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8.1%,RSD=1.1%。3批川芎油含量测定的结果分别为51.3%、53.0%、57.5%。结论所建方法可以作为川芎油中总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油 藁本内酯 总内酯 碱水解 紫外分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基于药辅合一的葛根素川芎油亚微乳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樊箫雨 张翼 +5 位作者 黄嘉怡 洪婷婷 毕嘉谣 杨麒琳 杜守颖 李鹏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4410-4416,共7页
依据葛根和川芎的配伍作用研究药辅合一的亚微乳制剂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物理药剂学性质进行评价。固定川芎油为油相,以微乳区面积为指标,采用滴水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合适的乳化剂及助乳化剂制备川芎油亚微乳;以载油量为指标,优选最大... 依据葛根和川芎的配伍作用研究药辅合一的亚微乳制剂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物理药剂学性质进行评价。固定川芎油为油相,以微乳区面积为指标,采用滴水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合适的乳化剂及助乳化剂制备川芎油亚微乳;以载油量为指标,优选最大载油的处方;再以葛根素替代部分表面活性剂,构建药辅合一的亚微乳制剂。测定所得亚微乳剂的粒径、电位、离心稳定性及放置稳定性,同时采用透析袋法对所得亚微乳制剂的释药行为进行考察,从而综合评价制得乳剂的质量。通过此法成功制备川芎油亚微乳剂,确定以聚氧乙烯蓖麻油-40为乳化剂,不添加助乳化剂;最大载油处方为川芎油∶聚氧乙烯蓖麻油-40∶水3∶7∶90;并成功进行葛根素对亚微乳制剂中乳化剂的替换,最大替换率为10%,最终确定的载药处方为葛根素∶川芎油∶聚氧乙烯蓖麻油-40∶水7∶30∶63∶900。对所得亚微乳剂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所得乳滴的平均粒径为333.9 nm,PDI为0.26,Zeta电位为-10.12 mV,且离心稳定性良好。所得亚微乳放置50 d未见分层及析出等现象,稳定性良好。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评价,亚微乳剂可完全释药。通过此法制得的葛根素-川芎油亚微乳制剂质量稳定,该乳剂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葛根素的溶解度,并体现一定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川芎油 亚微乳 药辅合一
原文传递
川芎油-齐墩果酸不同配方乳膏剂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玲 崔同杰 +3 位作者 王素娟 叶颖 张遂亮 张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81-1883,共3页
目的制备川芎油-齐墩果酸四种不同配方乳膏剂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乳化法制备得到川芎油-齐墩果酸四种不同比例配方乳膏剂,然后分别对其稳定性指标进行考察,包括p H值、耐寒与耐热性、抗氧化性、失水性和离心后的稳定性。除此之外,... 目的制备川芎油-齐墩果酸四种不同配方乳膏剂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乳化法制备得到川芎油-齐墩果酸四种不同比例配方乳膏剂,然后分别对其稳定性指标进行考察,包括p H值、耐寒与耐热性、抗氧化性、失水性和离心后的稳定性。除此之外,还观察了四种乳膏剂在正置显微镜下的物理性状。结果成功获得四种不同配方的川芎油-齐墩果酸乳膏剂,并证明其各项稳定性指标均合格。结论四种配方川芎油-齐墩果酸乳膏剂符合制剂要求,均可用于后续动物实验,并可进一步进行成药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油 齐墩果酸 乳膏剂 制备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川芎油自微乳化软胶囊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蔡勤 李燕 黄燕萍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5-429,共5页
为了考察川芎油剂型选择的合理性,进行了原料、包合物和自微乳化软胶囊的比较吸收实验;并进一步明确自乳化软胶囊的小肠吸收特点,进行了不同浓度、不同肠段、有无胆汁分泌的在体肠吸收实验。通过药液在肠腔内循环,以藁本内酯为川芎油的... 为了考察川芎油剂型选择的合理性,进行了原料、包合物和自微乳化软胶囊的比较吸收实验;并进一步明确自乳化软胶囊的小肠吸收特点,进行了不同浓度、不同肠段、有无胆汁分泌的在体肠吸收实验。通过药液在肠腔内循环,以藁本内酯为川芎油的指标性成分测定不同时间回流液中蒿本内酯浓度变化,得到药物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自微乳化软胶囊显著提高藁本内酯的吸收(P<0.001),效果最好。400μg·mL-1藁本内酯的吸收显著高于200和100μg·mL-1(P<0.001),而后两个浓度的吸收无差异。胆管结扎与否不影响药物吸收。自乳化软胶囊可被大鼠全肠段吸收,其中十二指肠吸收最好,各肠段Ka、Papp是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微乳化 川芎油 在体肠吸收
原文传递
D-最优混料设计制备川芎油微囊止痛凝胶膏剂及其药效学初步考察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欣 康希 +6 位作者 唐丽婧 曲彤 郝慧汇 穆成林 卢焘韬 王雪莲 杨荣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5455-5461,共7页
目的通过将川芎挥发油制成微囊中间体应用到凝胶膏剂,以解决川芎油不稳定特性,并优化处方及评价体外透皮速率,对药效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通过Franz体... 目的通过将川芎挥发油制成微囊中间体应用到凝胶膏剂,以解决川芎油不稳定特性,并优化处方及评价体外透皮速率,对药效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通过Franz体外透皮试验仪,以藁本内酯为指标,研究凝胶膏剂的体外透皮行为。通过醋酸扭体实验初步评价药效。结果川芎油微囊止痛凝胶膏剂的最优处方为NP700、甘油、甘羟铝、高岭土、氮酮、酒石酸、PVPK30、0.5%卡波姆940分别为1.250、5.000、0.025、0.250、0.600、0.025、1.000、2.700 g。凝胶膏剂中藁本内酯透皮速率为5.1297μg/(cm2·h),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实验于第5、10天保留率分别为93.17%、91.21%,98.94%、92.36%,68.03%、60.78%;镇痛率为63.14%。结论最优处方凝胶膏剂具有良好的黏性,解决了川芎油不稳定的特性,为挥发油类应用到凝胶膏剂等新剂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油 微囊 止痛 凝胶膏剂 D-最优混料设计 体外透皮 稳定性 醋酸扭体实验 药效学 初黏力 持黏力 剥离强度 藁本内酯 透皮速率 保留率 黏性
原文传递
当归油与川芎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急性化学性脑损伤保护作用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露丝 岳美颖 +2 位作者 李文兵 彭成 熊亮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108,共4页
目的:从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脑损伤保护方面评价当归挥发油与川芎挥发油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当归和川芎挥发油,运用GC-MS法测定二者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将7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组、、吡拉西坦片200 mg/k... 目的:从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脑损伤保护方面评价当归挥发油与川芎挥发油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当归和川芎挥发油,运用GC-MS法测定二者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将7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组、、吡拉西坦片200 mg/kg剂量组、当归挥发油40 mg/kg剂量组、当归挥发油20 mg/kg剂量组、川芎挥发油40 mg/kg剂量组、川芎挥发油20 m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7 d,于末次给药2 h后,腹腔注射NaNO_2(800 mg/kg),定磷法测定Na^+-K^+-ATPase,Ca^(2+)-Mg^(2+)-ATPase,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平。结果:从当归和川芎挥发油中各鉴定出14和16个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6个,两者的主要成分均为Z-藁苯内酯,且含量均超过50%。当归油和川芎挥发油40 mg/kg剂量组均可升高Na^+-K^+-ATPase,Ca^(2+)-Mg^(2+)-ATPase水平,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水平。结论:二者化学成分组成存在差异,但主成分种类及含量相似,且二者挥发油在化学性脑缺氧模型下,均可通过改善小鼠能量代谢和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的功能,保护缺氧组织和维持小鼠正常的能量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挥发 川芎挥发 气相色谱-质谱 急性化学性脑损伤 能量代谢 胆碱能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川芎嗪油基纳米混悬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丽 吴鸿飞 +3 位作者 鲁传华 那莎 刘子荣 袁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15-2417,共3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纳米混悬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和组织中的川芎嗪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川芎嗪片剂混悬液比,川芎嗪在小鼠脾肺脑组织中脑组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滞留时间(MRT)有... 目的研究川芎嗪纳米混悬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和组织中的川芎嗪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川芎嗪片剂混悬液比,川芎嗪在小鼠脾肺脑组织中脑组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滞留时间(MRT)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鼠口服川芎嗪纳米混悬剂后在组织中有较高的药物含量,且维持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脑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基纳米混悬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组织分布 靶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