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须二气藏产水气井合理配产方案探讨
1
作者 黄仕林 邓美洲 +2 位作者 毕有益 詹泽东 冯英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1-668,共8页
川西须二气藏储层致密,气井普遍产水,且断缝体规模和水体强度差异大,渗流机理复杂,使得单一产能模型和配产方法适用性差。综合因素导致气井合理配产方案不明确,从而制约了气藏的规模生产和效益开发。文中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 川西须二气藏储层致密,气井普遍产水,且断缝体规模和水体强度差异大,渗流机理复杂,使得单一产能模型和配产方法适用性差。综合因素导致气井合理配产方案不明确,从而制约了气藏的规模生产和效益开发。文中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等影响的气井气水两相产能评价模型,结合采气指示曲线法、动态分析法、无阻流量法及数学统计法,分别探讨了不同断缝体规模、不同水体强度及综合考虑2种因素影响的气井合理配产方案,须二气藏开发实践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此外,气井配产量与断缝体规模和水体强度的相关性明显,整体表现为裂缝越发育,配产量越高,配产比越低;水体强度越高,配产量越低,配产比也越小。该研究对川西须二气藏气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制定与气井稳定生产具有较大的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规模 水体强度 产能 合理配产 西须二气
下载PDF
明清之际川藏道的兴起及在中央和西藏地方中的连接作用
2
作者 石硕 刘锡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明清之际,川藏道逐渐兴起,并成为中央与西藏地方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除了中央政府的主动开拓,西藏地方也参与到了整个进程之中。自明中后期开始,大量藏族僧俗人员自川藏道前往内地朝贡,并将巨额茶叶、布匹、金银等物资带回西藏,这是“... 明清之际,川藏道逐渐兴起,并成为中央与西藏地方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除了中央政府的主动开拓,西藏地方也参与到了整个进程之中。自明中后期开始,大量藏族僧俗人员自川藏道前往内地朝贡,并将巨额茶叶、布匹、金银等物资带回西藏,这是“汉藏金桥”兴起的重要背景。当康区的白利土司阻断了川藏道时,以五世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支持蒙古首领固始汗,攻灭了白利。清初,西藏地方与内地在川藏道东端打箭炉广泛开展贸易活动。康熙三十九年(1700)“西炉之役”与五十九年(1720)清军进藏驱逐准噶尔后,川藏道沿线多数地区逐渐纳入四川省管辖,清朝为保障道路畅通,以巨额茶叶与白银对西藏地方进行经济补贴。由川藏道的兴起及中央与西藏地方的互动,可以深刻理解该道成为双方连接纽带的原因,以及西藏地方牢固纳入中原政治体系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 西地方 打箭炉
下载PDF
抢抓川藏铁路建设机遇推动甘孜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3
作者 廖海亚 《当代县域经济》 2024年第6期12-13,共2页
铁路对所形成的交通经济带具有显著的虹吸效应和耗散功能。根据世界各国经验,铁路建设可以大幅缩短城镇间的时空距离,有效减少商品运输、人员流动的时间成本,从而促进城镇群体之间的经济联系与社会交往,有利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川藏铁... 铁路对所形成的交通经济带具有显著的虹吸效应和耗散功能。根据世界各国经验,铁路建设可以大幅缩短城镇间的时空距离,有效减少商品运输、人员流动的时间成本,从而促进城镇群体之间的经济联系与社会交往,有利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川藏铁路的建成将大幅改善甘孜州的交通条件,为其城镇布局优化、资源整合与产业升级提供契机,并将促进城乡融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为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的战略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 商品运输 虹吸效应 经济一体化 产业升级 铁路 时空距离 交通条件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藏川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刘金萍 王静敏 +3 位作者 陈智华 马少杰 纵丹 何承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9-1027,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藏川杨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探究藏川杨对高原地区强光环境的响应,为高光效杨树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年生藏川杨扦插苗为试材,设置白、蓝、绿3种颜色薄膜,以白膜为对照,测定分析生长及生...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藏川杨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探究藏川杨对高原地区强光环境的响应,为高光效杨树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年生藏川杨扦插苗为试材,设置白、蓝、绿3种颜色薄膜,以白膜为对照,测定分析生长及生理指标、叶绿素荧光和光合参数。【结果】蓝膜和绿膜均显著提高藏川杨幼苗株高,分别提高28.1%和38.5%,而蓝膜显著减小幼苗叶宽,降低33.3%;蓝膜显著增加幼苗叶片光合色素(31.74%)、可溶性总糖(55.57%)和蔗糖含量(78.58%),而绿膜则显著减少幼苗叶片可溶性总糖和淀粉积累;蓝膜可提高光下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_(PSⅡ)),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而绿膜显著降低电子传递速率(ETR)和Φ_(PSⅡ),提高NPQ;3种颜色薄膜处理下藏川杨叶片净光合速率(P_(n))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整体P_(n)数值大小顺序为蓝膜>白膜>绿膜,不同颜色薄膜处理下藏川杨叶片均在12:00时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总体变化趋势与P_(n)类似,而胞间CO_(2)浓度(C_(i))则呈“W型”曲线;蓝膜显著提高了藏川杨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光补偿点(LCP)、CO_(2)饱和点(CCP),绿膜降低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暗呼吸速率(R_(d))和光补偿点(LCP),显著提高光呼吸速率(R_(p))、CO_(2)补偿点(CCP)。【结论】生长环境中的光质能够影响藏川杨的光合效率及生长发育。通过覆盖蓝色薄膜改善光质能增强藏川杨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弱光和CO_(2)利用率、提高光合效率、增强光合产物积累、促进植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叶绿素荧光 幼苗生长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对拟建川藏铁路(康定至巴塘段)沿线6种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研究
5
作者 杨稀 王晓虹 +4 位作者 付明霞 宋心强 李平 张冬玲 周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基于国家重大工程川藏线建设需求,为降低道路建设和运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通过红外相机技术对拟建川藏铁路沿线(康定至巴塘段)6种有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在6... 基于国家重大工程川藏线建设需求,为降低道路建设和运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通过红外相机技术对拟建川藏铁路沿线(康定至巴塘段)6种有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在6种有蹄类动物中相对丰富度最高,其次为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水鹿(Rusa unicolor),野猪(Sus scrofa),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2)毛冠鹿与中华鬣羚的年活动格局具有较高的相似度,1—4月相对丰富度为全年最低,5—6月逐渐上升,7月达到全年最高峰,之后逐渐降低。3)毛冠鹿和马麝的日活动规律相似,均属双峰型,具明显晨昏习性;野猪和水鹿日活动模式呈单峰型,水鹿活动曲线呈U形,午间出现低谷,属于特殊的单峰模式;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活动规律不明显。4)毛冠鹿和野猪在旱季和雨季的日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分化。5)水鹿和马麝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毛冠鹿和野猪是典型的昼行性动物,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不具有明显的昼夜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有蹄类动物 动物节律 红外相机
下载PDF
利用异速生长模型和博弈论解析藏川杨主干动态生长的遗传调控机制
6
作者 危学达 王玉 +4 位作者 丁孟东 吴双 梁丹 叶梅霞 邬荣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64,共11页
【目的】高度与直径是树木生命历程中的2个重要生长性状,本文通过量化藏川杨主干高度和直径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这2个性状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模式,揭示藏川杨主干动态生长的遗传调控机制。【方法】基于异速生长模型和博弈论构建藏川杨高... 【目的】高度与直径是树木生命历程中的2个重要生长性状,本文通过量化藏川杨主干高度和直径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这2个性状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模式,揭示藏川杨主干动态生长的遗传调控机制。【方法】基于异速生长模型和博弈论构建藏川杨高度与直径性状的动态生长互作微分方程,利用系统作图构建藏川杨主干生长遗传解析的统计模型。进一步以藏川杨自然群体作为研究材料,调查其在温室内的生长动态数据,结合本群体的高通量分子标记数据,开展藏川杨的全基因组基因定位工作。【结果】藏川杨主干高度和直径的整体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拆分整体生长曲线发现,藏川杨主干的直径生长对高度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高度生长对直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所有藏川杨高度和直径的个体拟合优度> 0.90,且2个性状拟合的残差均服从随机分布,说明使用广义Lotka-Volterra微分方程来拟合藏川杨高度和直径效果很好。基于功能作图方法共定位到78个显著位点,可注释到52个候选基因。以2号染色体上最显著的SNP为例,对藏川杨高度和直径进行遗传解析,发现该SNP的3种基因型(AA、AC、CC)具有相似的高度–直径相互作用模式。该SNP对整体生长、独立生长和依赖生长发挥了不同方式的遗传效应。对定位到的显著位点进行功能注释,可将这些位点所在的基因分为:与木质素/细胞壁合成相关基因、与生长发育相关基因、与抗病抗逆性相关基因、与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这4类。【结论】结合异速生长模型和博弈理论的基因定位模型,可检测基因如何通过合作或竞争策略来调控藏川杨主干的大小,识别树干动态生长的过程和模式,相关模型也可为其他物种重要性状之间的深层次遗传解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 异速生长模型 高度 直径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川藏滇青民族服饰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思考
7
作者 周裕兰 《服装论丛》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针对川藏滇青民族服饰研究如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采用文献整理方法,从历史的角度,对川藏滇青民族服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得到川藏滇青民族服饰研究是有利于积极落实、落细、落小、落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 针对川藏滇青民族服饰研究如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采用文献整理方法,从历史的角度,对川藏滇青民族服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得到川藏滇青民族服饰研究是有利于积极落实、落细、落小、落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重大命题的全民化、生活化、国际化举措。研究表明,对川藏滇青民族服饰的研究和保护,有利于在弘扬优秀的民族服饰文化的基础上,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增强中华各民族的凝集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青 民族服饰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价值
下载PDF
川藏铁路昌都段2022年主要气候特征及气候事件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次珍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2期319-322,共4页
利用2022年川藏铁路昌都段气温、降水、平均风速以及气象灾害观测资料,探讨了2022年主要气候特征特点及气候事件影响,为今后开展气候分析以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铁路昌都段 气候特征 气候事件
下载PDF
高原切变线引发的川藏铁路昌都段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9
作者 次仁拉姆 卓玛 +2 位作者 杨丽 坚参扎西 高勇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4期181-184,共4页
在无雷达监测资料的情况下,能较全面地分析2019年9月3日与2023年10月8日西藏昌都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MICAPS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风云4A卫星云图资料等对比分析了两次强降水过程的降水特征和成因,并找出了其中的异同点。结果... 在无雷达监测资料的情况下,能较全面地分析2019年9月3日与2023年10月8日西藏昌都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MICAPS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风云4A卫星云图资料等对比分析了两次强降水过程的降水特征和成因,并找出了其中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北路槽后冷空气南下与南部暖湿气流北上在昌都北部和中部一带汇合形成切变线而造成的,降水强度与中高纬槽的位置和南部高/低压环流有关;200 hPa高空的强辐散作用与强降水的出现与加强有大的关系;降水发生前,低层水汽由高值区向降水发生的地方聚集,孟加拉湾一带水汽通量散度正值越大,越有利于南部水汽向高原输送;相较于降水发生前的上升运动,降水期间的上升运动更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及维持;降水发生之前均有“上干下湿”的喇叭口结构,CAPE值越大越有利于发生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两次降水过程均由午后的对流云团发生发展,合并加强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切变线 强降水 铁路昌都段
下载PDF
IPP-PNN模型在川藏铁路深埋长大隧道岩爆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靳春玲 党丹丹 +2 位作者 贡力 祁英弟 贾治元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6-995,共10页
为了准确预测在高地应力、高地温铁路隧道中的岩爆灾害,以川藏铁路前期拉林段的重要隧道节点工程为研究背景,系统、全面地总结应力水平、埋深、温度、围岩岩性及地质构造、岩体系统刚度等影响因素对川藏铁路深埋长大隧道岩爆的孕育作用... 为了准确预测在高地应力、高地温铁路隧道中的岩爆灾害,以川藏铁路前期拉林段的重要隧道节点工程为研究背景,系统、全面地总结应力水平、埋深、温度、围岩岩性及地质构造、岩体系统刚度等影响因素对川藏铁路深埋长大隧道岩爆的孕育作用,重点分析高地应力和高地温对岩爆发生的影响相关性。构建川藏铁路深埋长大隧道岩爆预测指标体系,测试并量化岩体岩爆的倾向性指标。由于各影响因素与岩爆的非线性关系,选用能充分提取数据信息、处理多因素复杂非线性问题的改进投影寻踪(Improved Projection Pursuit,IPP)评价模型对川藏铁路拉林段典型高地应力、高地温深埋长大隧道桑珠岭隧道在施工期发生的岩爆问题做初步评价,并引入密度函数估计和贝叶斯最小风险准则,将IPP模型和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s,PNN)模型相结合,实现对岩爆等级的聚类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岩爆等级预测结果可知IPP-PNN模型预测结果相比于传统PP-PNN模型和GSA-PP模型其准确度更高,在对桑珠岭隧道11~19号隧道路段的岩爆预测中,岩爆预测等级与实测等级相符合程度由66.67%和77.78%提高到100%。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工程意义,为目前在建的川藏铁路类似隧道工程的岩爆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深埋长大隧道 岩爆预测 改进投影寻踪模型 概率神经网络
下载PDF
川藏地区供销合作社蔬菜流通模式分析
11
作者 郑祥江 邓海霞 《经济师》 2023年第8期127-128,共2页
川藏两省区立足供销合作体系,针对西藏农产品保供,逐步建立起以保供西藏、促进两省区农业发展为目标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有效发挥了人民供销社连接农业生产和群众需求之间重要纽带作用。文章对供销社体系下川藏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类型... 川藏两省区立足供销合作体系,针对西藏农产品保供,逐步建立起以保供西藏、促进两省区农业发展为目标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有效发挥了人民供销社连接农业生产和群众需求之间重要纽带作用。文章对供销社体系下川藏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类型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分析对比探究不同模式的优势特点,系统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模式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 蔬菜 供销合作社 流通模式
下载PDF
川藏铁路环境车顶绝缘子闪络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裕钧 杨晨光 +3 位作者 张血琴 黄桂灶 陈纪纲 吴广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2-483,共12页
高速列车车顶绝缘子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起着机械支撑和电气绝缘的作用,任一绝缘子发生闪络都会导致高速列车供电中断甚至停运。川藏铁路沿线环境复杂恶劣,隧道群占比大,使得高速列车车顶绝缘子面临着高原低压、高温高湿等多... 高速列车车顶绝缘子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起着机械支撑和电气绝缘的作用,任一绝缘子发生闪络都会导致高速列车供电中断甚至停运。川藏铁路沿线环境复杂恶劣,隧道群占比大,使得高速列车车顶绝缘子面临着高原低压、高温高湿等多种极端环境和气候特征,其绝缘子的设计和配置不同于电网绝缘子。因此,针对川藏列车运行下的特殊环境,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不同条件下对绝缘子闪络特性影响研究的现状,包括高海拔低气压、高速气流、温度湿度以及温差环境,并根据列车实际运行工况,对绝缘子闪络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基于川藏铁路复杂环境对列车绝缘子闪络特性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认为应重点研究高海拔下车顶绝缘子闪络电压的校正及实际车顶绝缘子的闪络特性等,为川藏铁路车顶绝缘子的设计和选择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绝缘子 低气压 高速气流 温湿度 闪络特性
下载PDF
“后疫时代”川藏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研究
13
作者 赵瑞斌 赵豫西 金晓佳 《现代商业》 2023年第1期145-148,共4页
新冠疫情的暴发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体育旅游陷入困境。本文分析了川藏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特征,结合了川藏地区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后疫情时代”川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建... 新冠疫情的暴发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体育旅游陷入困境。本文分析了川藏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特征,结合了川藏地区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后疫情时代”川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旅游 对策
下载PDF
川藏交通廊道崩滑灾害分布及其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鲁晓 祁生文 +13 位作者 郑博文 郭忻怡 李永超 郭松峰 邹宇 唐凤娇 姚翔龙 宋帅华 马丽娜 张琳鑫 刘方翠 罗光明 梁宁 台大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8-735,共18页
川藏交通廊道雅安到林芝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河流切割强烈、地质环境脆弱、新构造运动活跃,具有山高谷深、坡体稳定性差等特点,是我国崩滑灾害最发育、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保障廊道内相关工程的顺利建设和... 川藏交通廊道雅安到林芝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河流切割强烈、地质环境脆弱、新构造运动活跃,具有山高谷深、坡体稳定性差等特点,是我国崩滑灾害最发育、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保障廊道内相关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后期安全运营,本文以线路两侧一级分水岭为界,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获得川藏交通廊道雅安—林芝段崩滑灾害共4509处,在此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断裂、水系、公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降雨共9个因子分析了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发育特征,建立了频率比法与逻辑回归方法耦合模型,并运用到高原山区重大交通廊道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研究结果表明:(1)廊道沿线各县区段的崩滑灾害面密度在空间上总体呈从西向东递减的趋势。(2)有利于灾害发生的条件分别是:高程1~4 km,坡度大于20°,S、SW和W坡向,较软弱、较坚硬和坚硬岩组,距断裂6.4 km范围内,距水系3.2 km范围内,距公路800 m范围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年均降雨量大于1100 mm。(3)将研究区危险性等级划分为极低危险(18.64%)、低危险(26.18%)、中等危险(24.75%)、高危险(19.82%)、极高危险(10.61%)5级,其中:极高危险区与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断裂附近和坡度较陡的区域。(4)耦合模型的AUC值达到了0.737,优于单一的频率比模型的0.712,表明耦合模型的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该研究可为川藏交通廊道雅安到林芝段相关工程的规划、建设和未来运营过程中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廊道 崩滑灾害 危险性 频率比 逻辑回归
下载PDF
川藏交通廊道暴雨山洪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翔宇 郭禹含 +3 位作者 梁廖逢 田佳雨 王中根 黄振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60,共13页
川藏交通廊道暴雨山洪灾害频发,评估该地区的暴雨山洪灾害风险是山洪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川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川藏铁路(轨道、桥梁和隧道)和川藏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数据,选择21项指标构建川藏交通廊道暴雨... 川藏交通廊道暴雨山洪灾害频发,评估该地区的暴雨山洪灾害风险是山洪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川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川藏铁路(轨道、桥梁和隧道)和川藏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数据,选择21项指标构建川藏交通廊道暴雨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综合评估了川藏交通廊道暴雨山洪危险性、易损性、减灾能力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从整体区域来看,川藏交通廊道内的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山南市桑日县,林芝市的朗县、米林县、波密县和墨脱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理塘县、雅江县,以及康定市和雅安市;从公路线路来看,波密县、昌都市和德格县境内国道G318线、昌都市境内省道S214线、甘孜县境内省道S217线以及马尔康市境内的省道S209和S210线均处于高风险区;从铁路线路来看,川藏铁路中桑日-加查、朗县-米林和理塘-雅安段均处于高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山洪灾害 交通廊道 铁路 公路 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川藏交通廊道冰川和地表水遥感监测及耦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俪璇 叶成名 +2 位作者 眭天波 魏瑞龙 李洪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55,共6页
气候变化造成冰川退缩,青藏高原地表水对此作出快速响应。本文使用3952幅Landsat 5 TM、Landsat 8 OIL遥感影像,利用DSWE方法及FMask算法对川藏交通廊道冰川和地表水进行了长周期、大面积监测和信息提取,并结合高程数据、分水岭信息分... 气候变化造成冰川退缩,青藏高原地表水对此作出快速响应。本文使用3952幅Landsat 5 TM、Landsat 8 OIL遥感影像,利用DSWE方法及FMask算法对川藏交通廊道冰川和地表水进行了长周期、大面积监测和信息提取,并结合高程数据、分水岭信息分析了冰川、地表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与耦合性。结果表明:①川藏交通廊道内雅鲁藏布江与怒江流域冰川近35年退缩超5000 km^(2),年退缩率呈逐期递增趋势,冰川消融剧烈;澜沧江、金沙江、岷江及雅砻江流域冰川整体退缩,但近10年退缩速率减缓,局部边界有小幅扩展。②雅鲁藏布江、怒江流域地表水受冰川消融影响强烈,面积分别扩大327、155 km^(2);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因冰川相对稳定,地表水受影响较小;岷江流域降水丰富,是地表水面积扩张的主要原因。③冰川和地表水的面积变化在不同高程区间耦合性均良好,尤其在4501~5000、5001~5500 m高程范围内,冰川面积退缩加快,同时地表水面积同期加速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廊道 遥感监测 地表水
下载PDF
ICP-MS法分析川藏高原不同产地手掌参矿质元素含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洋 徐立军 +1 位作者 吴宗耀 黄明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3期50-55,共6页
为分析川藏高原不同产地手掌参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评价其药材质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对7个不同产地手掌参中21个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Mn、Fe、Zn、Al、Cr、As、Ag、Cd、Pb、Ga、Rb等12个矿质元素在7个... 为分析川藏高原不同产地手掌参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评价其药材质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对7个不同产地手掌参中21个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Mn、Fe、Zn、Al、Cr、As、Ag、Cd、Pb、Ga、Rb等12个矿质元素在7个不同产地手掌参中含量差异较大,极值比均大于0.50。系统聚类分析将7个产地手掌参样品聚为4类,其中米林县、朗县和阿坝县各聚为一类,而巴塘县、理塘县、波密县以及昌都市合并聚为一类。产地与矿质元素对应分析(又叫关联分析)显示12个矿质元素累计含量(边际活动值)依次为:米林县(672.97)<阿坝县(838.17)<朗县(890.61)<巴塘县(918.90)<理塘县(924.39)<波密县(980.83)<昌都市(984.79)。同时,米林县、波密县、朗县产手掌参与Al、Fe元素,朗县与Al、Mg、Zn元素,昌都市、巴塘县、理塘县与P元素的关联度较高。分析表明手掌参中P、Mn、Fe等12个矿质元素的含量受产地的影响较大,具有区域性特征;而产地对手掌参中其他必需及有益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掌参 高原 矿质元素 含量分析
下载PDF
川藏地区及川藏铁路沿线风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杰 楚志刚 《气象科技》 2023年第1期142-148,共7页
雷暴大风是影响铁路建设和交通运营安全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而川藏铁路作为连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的干线铁路,其沿线地理形势复杂,气候特征多样,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本文旨在定量分析川藏地区和川藏铁路的风场变化特征,以为川藏铁... 雷暴大风是影响铁路建设和交通运营安全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而川藏铁路作为连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的干线铁路,其沿线地理形势复杂,气候特征多样,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本文旨在定量分析川藏地区和川藏铁路的风场变化特征,以为川藏铁路建设和铁路列车运行、防灾减灾以及实时动态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采用2004—2020年地面气象站观测风场和2006—2020年极大风风速资料,结合2000—2020年近21年的NCEP FNL地面风场数据,对川藏地区和川藏铁路沿线拉萨、林芝、雅安、成都4个高铁站附近的风场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川藏地区西部风力高于东部,高原内陆风力大于高原东南缘和四川省。11月至次年3月是高原内陆风速最大的月份,月平均风速在高原北部和南缘能够达到7 m/s以上,夏秋季风速较小。(2)选取川藏铁路沿线拉萨站、林芝站、雅安站和成都站4个站点风场进行分析,风速表现为高原西部向东部减小的趋势。(3)在研究时段内,2018—2020年川藏铁路沿线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均呈明显增加趋势,拉萨和林芝站的大风日数也有所增加,因此2018年以来川藏铁路沿线处于风速上升期,对铁路的风险处于增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 铁路 风速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应变循环对新型川藏钢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旭 王正云 +5 位作者 栾道成 文科林 蒋文淼 凌俊华 阴志铭 胡志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6-183,共8页
根据矫直设备和实际生产情况设计了拉压应变循环试验并模拟不同的矫直工艺,探究应变循环对新型川藏钢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新型川藏钢轨钢为细片状珠光体组织,其强度和塑性均高于热处理U71Mn钢。应变循环后屈强比大于0.62... 根据矫直设备和实际生产情况设计了拉压应变循环试验并模拟不同的矫直工艺,探究应变循环对新型川藏钢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新型川藏钢轨钢为细片状珠光体组织,其强度和塑性均高于热处理U71Mn钢。应变循环后屈强比大于0.62,达到了川藏铁路钢轨高屈强比的要求。应变次数为7时,屈服强度由987 MPa最低降至784 MPa,降幅为20.57%,屈强比由0.836降至0.670,最大降幅为19.86%。总应变为压应变且应变次数相同时,屈服强度随着应变量的增加而降低。应变循环会降低川藏钢轨钢的屈服强度,而抗拉强度基本不变,保持在1160~1190 MPa,最终导致屈强比降低。川藏钢轨钢具有循环软化特性,其屈服强度下降是包申格效应和循环软化等变形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变循环会使川藏钢轨钢的塑性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钢 矫直工艺 应变循环 力学性能
下载PDF
NaCl胁迫对藏川杨幼苗光合作用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佟珂珂 徐慧 +3 位作者 李文博 李垚 蒋宇晴 邢震 《高原农业》 2023年第1期67-75,共9页
探究藏川杨幼苗对Na Cl胁迫的响应特征,为西藏盐渍化地区植被优化及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二年生藏川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0.2%、0.4%、0.6%、0.8%和1.0%)Na Cl溶液进行浇灌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次1 L,分别于2021年9... 探究藏川杨幼苗对Na Cl胁迫的响应特征,为西藏盐渍化地区植被优化及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二年生藏川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0.2%、0.4%、0.6%、0.8%和1.0%)Na Cl溶液进行浇灌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次1 L,分别于2021年9月24日、9月29日、10月4日、10月9日施加Na Cl溶液,分析藏川杨幼苗生长指标、光合指标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0.2%、0.4%NaCl处理藏川杨株高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但随着Na Cl浓度的提高,时间延长,藏川杨幼苗株高、基径均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盐含量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_(2)浓度(C_(i))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在较高盐浓度处理下,藏川杨叶片光能利用率受到显著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逐步增加,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大。通过植物生长指标发现,藏川杨幼苗对0.2%~0.4%浓度的Na Cl胁迫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通过光合速率等发现,低浓度盐胁迫下光合速率的降低是因为气孔限制因素,而高浓度盐胁迫下光合速率降低则是因为非气孔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 Cl胁迫 生长指标 光合指标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