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品种川麦107对条锈病成株抗性的QTL定位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华忠 王忠伟 +6 位作者 伍玲 Ravi P Singh J Huerta-Espino 何中虎 胡嘉 陈放 夏先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6-712,共7页
【目的】发掘川麦107中的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及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持久抗性育种提供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具。【方法】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Toluca试验站、中国成都和雅安3个环境下,对川麦107/Avocet-Yr... 【目的】发掘川麦107中的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及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持久抗性育种提供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具。【方法】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Toluca试验站、中国成都和雅安3个环境下,对川麦107/Avocet-YrA组合的F5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进行了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鉴定,在此基础上利用SSR标记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成株抗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在1B染色体长臂远端的Xcwem32和Xgwm818位点之间(连锁距离3.9cM)检测到1个主效QTL,暂定名为QYr.saas-1BL。该主效QTL在3个试验环境下分别解释19.3%、16.9%和27.4%的表型变异。【结论】QYr.saas-1BL是川麦107中对条锈病有持久抗性的成株抗性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病 成株抗性 QTL 川麦107
下载PDF
川麦107慢条锈性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小俊 姬红丽 +5 位作者 杨武云 朱华忠 沈丽 杨家秀 彭云良 李跃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5,共5页
通过配制杂交组合川麦107×川育12和川麦107×台长29,研究了小麦品种川麦107的慢条锈性遗传特性和分子标记,以期为该品种慢条锈性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两个组合F1代植株均表现感病,F2代感病、慢条锈植株呈15∶1分离,... 通过配制杂交组合川麦107×川育12和川麦107×台长29,研究了小麦品种川麦107的慢条锈性遗传特性和分子标记,以期为该品种慢条锈性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两个组合F1代植株均表现感病,F2代感病、慢条锈植株呈15∶1分离,表明川麦107慢条锈性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用已知与Yr5、Yr15、Yr24和Yr26连锁的SSR标记Xgwm501-2B、Xgwm413-1B、Xgwm11-1B和Xgwm18-1B等检测后,没有扩增出相同的条带,表明川麦107可能不含上述4个基因。初步发现了与该品种2个隐性慢条锈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即Xgwm46-7B和Xgwm648-3D,其中,Xgwm46-7B位于7B染色体,Xgwm648-3D位于3D染色体,分别与慢条锈性基因相距15.9和20.6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麦107 抗条锈性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川麦107在墨西哥生态环境下的抗条锈病遗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华忠 Ravi.Singh +1 位作者 Julio Huerta Oscar Banuelos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252-255,共4页
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TOLUCA试验站)人工接种诱发田间条锈病的条件下,对源自中国四川的抗条锈病小麦品种川麦107与国际上条锈病研究广泛使用的感病品系Avocet-YrA杂交组合F5代的148个随机自交系(R ILs)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 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TOLUCA试验站)人工接种诱发田间条锈病的条件下,对源自中国四川的抗条锈病小麦品种川麦107与国际上条锈病研究广泛使用的感病品系Avocet-YrA杂交组合F5代的148个随机自交系(R ILs)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发现川麦107具有6对独立遗传的微效抗条锈病基因,其中4~5对以上的抗病基因叠加在一起可即达到高抗—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性 条锈病 遗传 川麦107
下载PDF
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107 被引量:1
4
作者 喻春莲 《四川农业科技》 2001年第7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抗病品种 川麦107
下载PDF
川麦107
5
作者 张颙 朱华忠 《中国农村科技》 2001年第9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川麦107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条锈菌侵染后小麦体内蛋白质的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李跃建 彭云良 +1 位作者 高荣 刘世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了条锈菌侵入后,小麦体内蛋白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慢锈型抗病品种和感条锈病品种在条锈菌侵入前和侵入后,体内蛋白质差异显著。病源菌侵入后,抗病和感病品种都被诱导产生新的蛋白质,同时也比病源菌侵入前减少了... 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了条锈菌侵入后,小麦体内蛋白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慢锈型抗病品种和感条锈病品种在条锈菌侵入前和侵入后,体内蛋白质差异显著。病源菌侵入后,抗病和感病品种都被诱导产生新的蛋白质,同时也比病源菌侵入前减少了一些蛋白质。慢锈型抗病品种川麦107比感病品种80-8多诱导出一个新的特异性抗性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菌 侵染 蛋白质 双向电泳技术 抗病品种 病源菌 感病品种 川麦107 80-8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5
7
作者 黄志刚 姜文刚 《西昌农业科技》 2007年第1期30-32,共3页
小麦是凉山州的小春主要粮食作物,当前生产上存在小麦品种抗性退化,普遍感锈病,从而影响产量。为此,凉山州农技站从省内引进抗锈品种“内麦8号”,并选用本州农科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系“凡8”、“2003—2615”、“8%-27—1—1”进行... 小麦是凉山州的小春主要粮食作物,当前生产上存在小麦品种抗性退化,普遍感锈病,从而影响产量。为此,凉山州农技站从省内引进抗锈品种“内麦8号”,并选用本州农科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系“凡8”、“2003—2615”、“8%-27—1—1”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川麦107”作为对照品种,以便筛选出品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的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比较试验 品种 川麦107 粮食作物 品种抗性 抗锈品种 对照品种 凉山州
下载PDF
2008年国家审定品种——小麦
8
《种业导刊》 2009年第1期48-55,共8页
品种名称:内麦836 特征特性: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88天左右,比对照川麦107早熟3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长势旺,冬季苗叶轻微黄尖。株高79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成株叶片中等宽度、上冲,茎秆弹性好。穗层较整齐,穗长方型,... 品种名称:内麦836 特征特性: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88天左右,比对照川麦107早熟3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长势旺,冬季苗叶轻微黄尖。株高79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成株叶片中等宽度、上冲,茎秆弹性好。穗层较整齐,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较均匀、饱满。平均亩穗数22.6万穗,穗粒数44.0粒,千粒重43.6克。抗倒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定品种 川麦107 品种名称 全生育期 分蘖力 亩穗数 穗粒数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9
作者 李帅 陈常柱 《新农村(黑龙江)》 2017年第23期41-41,共1页
小麦生产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项目,由于小麦耐受性强,抗逆性强,在我国有广泛的栽培,而且栽培历史比较悠久。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各种新品种的不断选育推广,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对于陕西地区而言,经过多年选育,广泛... 小麦生产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项目,由于小麦耐受性强,抗逆性强,在我国有广泛的栽培,而且栽培历史比较悠久。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各种新品种的不断选育推广,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对于陕西地区而言,经过多年选育,广泛推广的新品种有汉麦5号、川麦107、绵阳31、川麦43,这些品种具有十分显著的增产水平,抗逆性强,而且丰产性能高。在小麦栽培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各种新品种的推广,同时还要加强栽培技术管理,不断提高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应用 栽培历史 抗逆性强 川麦107 生产过程 生产 种植过程
下载PDF
农业部“十五”期间重点推广的冬麦良种
10
《农村新技术》 2004年第12期28-30,共3页
1.川育14 川育14(原代号 33976)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新品种,1999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农业部 “十五”期间 冬小 川麦107品种 徐州25品种 1号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适宜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