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地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与华西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晓波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12期120-126,共7页
民族地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是一种少数民族村寨通过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带动乡村社区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发展的一种农村现代化方式。这种模式既改善了农村经济收入水平,又保持了浓郁的民族文... 民族地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是一种少数民族村寨通过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带动乡村社区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发展的一种农村现代化方式。这种模式既改善了农村经济收入水平,又保持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乡土特色,使村民在农村地区就能够分享到与城市生活等值的现代文明。文章把工业乡村发展模式与东部发展得较好的华西模式做横向与纵向、形式与内容、时间与空间的对比研究,旨在于总结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对民族地区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乡村 民族地区 发展模式 华西模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民族地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与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晓波 马雪韬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2013年第1期83-89,共7页
民族地区走工业乡村的发展道路,带动了家庭手工经济以及服务行业的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但民族地区因其地域性差异、经济基础差异、民族文化影响以及国家民族政策的作用等多因素影响,呈现社会转型期的新特点。文... 民族地区走工业乡村的发展道路,带动了家庭手工经济以及服务行业的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但民族地区因其地域性差异、经济基础差异、民族文化影响以及国家民族政策的作用等多因素影响,呈现社会转型期的新特点。文章通过类型比较,以云南新华模式为例,在总结工业乡村发展特点的同时,对新华模式和温州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并通过对二者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得出新华模式可以推及其他地区的重要发展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乡村 民族地区 新华模式 温州模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民族地区工业乡村与居民消费观念的变迁——以云南新华村为例
3
作者 何晓波 马雪韬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1期150-156,共7页
工业乡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乡村社区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特殊形态。大理新华白族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性、民族文化性和具有加工民族工艺的基础的特征,实现了农村农耕经济向小手工业和服务业转变的新型产业结构调整。这种新... 工业乡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乡村社区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特殊形态。大理新华白族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性、民族文化性和具有加工民族工艺的基础的特征,实现了农村农耕经济向小手工业和服务业转变的新型产业结构调整。这种新型产业结构对新华人的消费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新型产业结构下的居民消费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工业乡村 消费观念 理性
下载PDF
工业乡村: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发展的新模式
4
作者 何晓波 《农家科技(理论版)》 2016年第11期1-2,共2页
工业乡村是民族地区依据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手工艺发展农村小手工业,并形成一定规模,从而代替传统农村以农耕为主的经济活动方式,并以这种新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村民生活方式、心理态势、行动秩序的联动转型,是当前城镇化背景下民... 工业乡村是民族地区依据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手工艺发展农村小手工业,并形成一定规模,从而代替传统农村以农耕为主的经济活动方式,并以这种新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村民生活方式、心理态势、行动秩序的联动转型,是当前城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新型社区发展方式。该模式打破传统农村社区以血缘为纽带的相对简单和封闭的社会结构,实现了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加速带动群体的异质化,形成由行政归属型趋于利益归属型的社区组织变迁,对农村社区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乡村 民族地区 社区发展 发展模式
下载PDF
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测度与路径
5
作者 叶小军 雷诚 范凌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32,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精明收缩理论探寻宗地微观尺度乡村工业用地的精明收缩测度新思路与方法,结合苏南地区实证提出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发展路径。研究方法:基于“问题—趋向—功能—维度”理论分析框架,构建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潜力指... 研究目的:基于精明收缩理论探寻宗地微观尺度乡村工业用地的精明收缩测度新思路与方法,结合苏南地区实证提出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发展路径。研究方法:基于“问题—趋向—功能—维度”理论分析框架,构建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潜力指数测度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开展量化测度。研究结果:(1)精明收缩理论的发展内涵与苏南乡村工业空间的收缩发展状况相耦合,重点从经济集约、空间紧凑、环境高效和社会集聚4个维度构建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潜力指数测度指标体系;(2)吴江区实证表明,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潜力指数等级分异呈“哑铃型”结构,空间集聚特征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空间分异明显,行业差异显著,且4个测度维度值也具有明显的空间与行业差异;(3)基于测度结果识别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的关键问题,从用地差异化发展、空间规模化集聚、产业绿色化转型及全生命周期监管等方面提出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的适应性策略与路径。研究结论:援引精明收缩理论构建的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潜力测度体系与精明收缩路径,可以为我国发达地区乡村工业用地优化转型和精细化乡村振兴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乡村工业用地 精明收缩 测度指标体系 宗地微观尺度 路径
下载PDF
乡村地域工业用地空间重构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海燕 李兰图 +1 位作者 刘其华 马静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2期57-65,75,共10页
国土空间重构能够有效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分析苏南地区乡村工业用地的演变特征和乡村工业用地空间重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基础上,明晰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空间重构存在的困境,理顺其空间重构基本... 国土空间重构能够有效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分析苏南地区乡村工业用地的演变特征和乡村工业用地空间重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基础上,明晰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空间重构存在的困境,理顺其空间重构基本框架与产权融合机制,诠释了产权融合视阈下乡村工业用地空间重构的实施路径。总体看,苏南地区乡村工业发展已进入转型优化期,但产业规模小而散、土地权属杂而混乱、土地产出低而有限。政府投入收益倒挂、土地权属协调困难和破碎土地整合路径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阻碍了乡村存量工业用地空间重构与价值提升。未来应当引入产权融合治理机制,理顺不同产权结构和主体之间利益博弈,通过归宗整合、用地置换和连片自改等路径实现空间重构,以提升乡村工业空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工业用地 连片再开发 产权融合 空间重构 苏南地区
下载PDF
先发地区乡村地区工业用地转型发展思路与路径——以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为例
7
作者 李弘正 汪涛 +2 位作者 王婧 张德勇 胡庆之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43,共7页
传统乡村工业发展面临低效、污染的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急需探索乡村工业转型发展路径。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为例,基于低效空间识别的乡村工业空间重构理论,从用地空间重构和功能空间重构两个方面提出江... 传统乡村工业发展面临低效、污染的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急需探索乡村工业转型发展路径。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为例,基于低效空间识别的乡村工业空间重构理论,从用地空间重构和功能空间重构两个方面提出江宁街道乡村工业转型发展路径,为先发地区乡村工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工业 高质量发展 用地规划 南京市 江宁区江宁街道
下载PDF
何以生存:内生型乡村工业存续的经营机制
8
作者 侯慧铭 《新疆农垦经济》 2024年第10期40-50,共11页
乡村工业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重要产业基础。文章以山东省银县Y厂的经营过程为例,在新内生发展理论视域下,分析了内生型乡村工业存续发展的经营机制。研究发现,从生成与变迁的动因来看,基于农业禀赋的在地化经营激活了乡村工业... 乡村工业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重要产业基础。文章以山东省银县Y厂的经营过程为例,在新内生发展理论视域下,分析了内生型乡村工业存续发展的经营机制。研究发现,从生成与变迁的动因来看,基于农业禀赋的在地化经营激活了乡村工业的内生发展动力,而新经济力量的冲击则导致了乡村工业内生发展能力的衰退。从经营机制来看,在与超地方因素互动的过程中,乡村工业一方面以精打细算的经营策略和规避风险的生存原则开展与自身内部资源相契合的生存实践,另一方面在确立新的发展定位和联结外部力量的过程中实现新内生发展转向,最终构建起既具有本地扎根性又具有与外部世界交互性的内外共生的发展模式。研究表明,乡村工业是一种与本土状况相协调的工业发展模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以低度发展方式持续经营的乡村工业可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融合的一种有效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工业 存续经营 新内生发展 低度发展
下载PDF
乡村工业遗产研究系统性文献综述
9
作者 张丽欢 潘子轩 +1 位作者 武子涵 白镜楠 《可持续发展》 2024年第3期695-709,共15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颁布,学界对于乡村工业遗产的研究也逐渐增加,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梳理,分析乡村工业遗产主要呈现的现状、困境、影响因素与主要困境。研究表明:1) 当下乡村工业遗产的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颁布,学界对于乡村工业遗产的研究也逐渐增加,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梳理,分析乡村工业遗产主要呈现的现状、困境、影响因素与主要困境。研究表明:1) 当下乡村工业遗产的现状虽然逐步改善,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仍需要不断的深入研究,探索最佳发展路径;2) 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乡村工业遗产发展影响因素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性;3) 不同文献提出的针对性发展路径,多数都包含文化因素,即侧重于强调乡村工业遗产要增强文化特色。基于综述结果,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 政府牵头引领,制定合理规划;2) 强化社会认同,唤醒集体记忆;3) 完善遗产评估,补短板强弱项;4) 促进空间更新,体现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工业遗产 乡村振兴 系统性文献综述
下载PDF
文旅背景下艺术介入乡村工业遗产改造
10
作者 邓康妍 张尚志 +1 位作者 吴伟清 张皓亮 《上海轻工业》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近年来,不少乡村地区都将文旅产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将乡村工业遗产改造与旅游相结合也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乡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工业遗产旅游是一条重要的战略路径,有助于对工业遗产进行改造再利用以实现... 近年来,不少乡村地区都将文旅产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将乡村工业遗产改造与旅游相结合也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乡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工业遗产旅游是一条重要的战略路径,有助于对工业遗产进行改造再利用以实现局部地区振兴。文章从艺术介入、乡村工业遗产改造及文旅相关涵义入手,分析乡村工业遗产改造的发展现状,探究艺术介入乡村工业遗产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为乡村工业遗产的转型发展探寻一条合适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 艺术介入 乡村工业遗产 改造
下载PDF
浙江省乡村工业遗产的分布与特征
11
作者 毛哲 曹敬轩 +2 位作者 唐嘉瑜 叶思梦 黄丽斐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8期86-89,共4页
为了促进浙江省乡村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助力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事业,采用实地调研及数据统计等方法,研究浙江省乡村工业遗产的定义与分类、历史形成、数量与分布、特色与内涵等内容。分析认为,浙江省乡村工业遗产数量多、类型丰... 为了促进浙江省乡村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助力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事业,采用实地调研及数据统计等方法,研究浙江省乡村工业遗产的定义与分类、历史形成、数量与分布、特色与内涵等内容。分析认为,浙江省乡村工业遗产数量多、类型丰富、时空分布特征明显,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建议加强相关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乡村工业遗产保护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充分保护与利用浙江省乡村工业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工业遗产 分布与特征 历史形成 特色与内涵 浙江省
下载PDF
民族地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的社会学研究:民族乡土与城市生活的耦合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晓波 《理论界》 2014年第1期65-67,共3页
民族地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是一种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民族同胞通过开发、传承具有悠久历史和本村特色的民族手工业,而走上"一村一业"的传统农村产业结构重大转型的新型乡村社区发展方式。这种模式不仅仅带动乡村社区的产业结构... 民族地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是一种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民族同胞通过开发、传承具有悠久历史和本村特色的民族手工业,而走上"一村一业"的传统农村产业结构重大转型的新型乡村社区发展方式。这种模式不仅仅带动乡村社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带动乡村既保留浓郁乡土特色、本真民族文化,又走上与现代城市生活等值的新型乡村生活。这种模式对类似同质性的农村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乡村 民族乡土 发展模式 现代化
原文传递
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苏南乡村工业用地演变特征及其机理研究——以苏州市W区Z镇为例
13
作者 蔡闻宇 《住区》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土地发展权对乡村空间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土地发展权宏观赋予”-“土地发展权实践”-“乡村工业用地空间演变”的分析框架,并以苏州市W区Z镇为研究案例。研究发现,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空间演变呈现碎片化格局-碎片化格局延... 土地发展权对乡村空间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土地发展权宏观赋予”-“土地发展权实践”-“乡村工业用地空间演变”的分析框架,并以苏州市W区Z镇为研究案例。研究发现,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空间演变呈现碎片化格局-碎片化格局延续-碎片化减弱三个阶段,其背后的机理是,在宏观土地发展权的赋予与限权下,地方-基层政府与农民及其集体组织围绕着土地发展权及其土地增值收益而展开激烈的博弈。未来,推行乡村工业用地的治理应注重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机制的引入,才能实现乡村工业用地的“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苏南乡村工业用地 空间演变 土地发展权 赋予与实践
下载PDF
中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于秋华 于颖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20,共5页
笔者旨在分析中国乡村工业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关联性,以增强对制度变迁因素重要性的认识。文章回顾了中国乡村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结构改善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分析了廉价劳动力资源、农业剩余积累和市场环境等重要条件,在此... 笔者旨在分析中国乡村工业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关联性,以增强对制度变迁因素重要性的认识。文章回顾了中国乡村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结构改善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分析了廉价劳动力资源、农业剩余积累和市场环境等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制度变迁对中国乡村工业增长与发展的根本性作用,为中国乡村工业化乃至国家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可选择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乡村工业 农业剩余
下载PDF
乡村工业的空间网络分析——以河南虞城南庄村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葛震远 李小建 乔家君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61-65,共5页
以南庄村的实际调查为基础 ,分析了乡村工业的空间网络要素及其网络特征 ,指出 :乡村工业网络结构日趋复杂完善 ,网络特性看好 。
关键词 乡村工业 网络要素 网络特征 南庄村
下载PDF
乡村工业嬗变与“自下而上”城镇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云彦 陈浩 陈金永 《广东社会科学》 2000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乡村工业的迅速崛起。 乡村工业的发展,不仅形成新的工业化动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形成新的城镇化模式,这 主要表现为: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资金来源主要靠自身资金积累,而不是由中...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乡村工业的迅速崛起。 乡村工业的发展,不仅形成新的工业化动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形成新的城镇化模式,这 主要表现为: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资金来源主要靠自身资金积累,而不是由中央政府通过 国家计划予以安排;劳动力的非农化就业及其向城镇的聚集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进行, 并在广大城镇积淀了大量“外来人口”。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发展完全由国家计划来 推动不一样,这种新的城镇化机制被有关研究总结为“自下而上”的城镇化(urbanizat ion from below)。本文认为,乡村工业只是“自下而上”城镇化在特有体制与发展背景下的一 种实现形式,其普遍性受到多方面制约,“自下而上”城镇化的真正动力,来自并取决于生 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这一根本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工业 城镇化 市场机制 自下而上模式
下载PDF
2000年以来乡村工业分散发展机理研究——基于后乡土嵌入性的视角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广斌 李雅妮 +1 位作者 周敏 王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100,共7页
2000年以来,在市场和政府双重脱嵌作用下,为什么乡村工业没有走向集聚发展?立足于后乡土社会,基于经济活动嵌入性理论,从经济、社会和治理3个维度,结合案例,尝试阐释乡村工业分散发展的微观机理。研究认为,新时期乡村工业分散发展与后... 2000年以来,在市场和政府双重脱嵌作用下,为什么乡村工业没有走向集聚发展?立足于后乡土社会,基于经济活动嵌入性理论,从经济、社会和治理3个维度,结合案例,尝试阐释乡村工业分散发展的微观机理。研究认为,新时期乡村工业分散发展与后乡土社会具有共生性和同构性的特征,围绕农村土地开发及其增值收益,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之间建构了一张复杂的“利益之网”,而填充在其中的“关系之网”使得三者合作更加牢固。乡村规划应重视乡村工业发展根植的乡村社会场景,采用更为精细化的策略,推动乡村工业用地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工业 分散机理 后乡土 嵌入性
下载PDF
北京山区乡村工业旅游开发的意义与对策研究——以门头沟区龙泉镇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傅晓莺 张义丰 李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94-2396,共3页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开发意识增强的背景下,北京山区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实现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同时,带动整个山区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但目前山区旅游过分偏重自然生态观光和农业旅游,乡村工业尚未受足够的重视,其与旅游的结合...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开发意识增强的背景下,北京山区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实现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同时,带动整个山区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但目前山区旅游过分偏重自然生态观光和农业旅游,乡村工业尚未受足够的重视,其与旅游的结合还有待于学界、政府和企业等多方的研究与关注。以乡村工业旅游为切入点,以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山区乡村工业旅游开发的意义与策略。强调乡村工业旅游区别于一般工业旅游的特点,并提出乡村工业旅游亦属于乡村旅游范畴,将其纳入乡村旅游系统进行整体开发与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工业旅游 乡村旅游 乡村工业旅游
下载PDF
乡村工业化背景下柳村的底层叙事——兼质疑宏大叙事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守云 李华 叶敬忠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70,共7页
笃信农村工业化的宏大叙事,先入为主地将农村和普通农民界定为整体落后及需要工业化去带动和发展。底层叙事关切底层的具体生存遭遇,反对采用经济的、简化的、单一的视角将底层群体进行"数字化"后的"为权势代言"。... 笃信农村工业化的宏大叙事,先入为主地将农村和普通农民界定为整体落后及需要工业化去带动和发展。底层叙事关切底层的具体生存遭遇,反对采用经济的、简化的、单一的视角将底层群体进行"数字化"后的"为权势代言"。实地研究表明,在工厂场域,作为农村工业依赖主体的当地兼业农民,隐忍于资本和权力结盟带来的苦难和社会暴力;在社区场域,资本借助权力汲取土地等资源,"扰民"抗争曲消解为"夹缝中的表达",无法彻底维权。在乡村工业化背景下,应抛开主流话语建构的共赢幻象,警惕村庄权势阶层借助"公"话语的合理性掩饰实现"私"获益,重新审视如何保障底层农民实现"安所遂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工业 底层叙事 宏大叙事
下载PDF
乡村工业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汤小华 余娟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4-89,共6页
基于不同时相(1988和2000年)的遥感数据,在GIS支持下对晋江市12年来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表明:(1)建设用地(主要是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与工矿用地)通过大量占用农用地而急剧... 基于不同时相(1988和2000年)的遥感数据,在GIS支持下对晋江市12年来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表明:(1)建设用地(主要是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与工矿用地)通过大量占用农用地而急剧增加,已成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和破碎度指数提高,优势度减小;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趋于集中化,农用地则趋于破碎化和分散化.(2)政策体制转变和侨乡因素推动的乡村工业化、城镇化是引起晋江市土地利用大规模变化的根本驱动力.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城镇人口的增加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居民点与工矿用地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分散布局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乡村住宅建设需求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乡村工业化地区 晋江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