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战斗·归来人·地方性经验重建——东北作家群的工业想象及书写(1949-1966)
1
作者
孙冬迪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6,共8页
1949-1966年间,以舒群、萧军、雷加和白朗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创作出一批以东北地区为背景的工业题材小说。作家的主观工业想象与作品的表现内容皆以“战斗”作为核心关键词,完成了由“乡土东北”到“工业东北”的地方性经验重建。作为...
1949-1966年间,以舒群、萧军、雷加和白朗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创作出一批以东北地区为背景的工业题材小说。作家的主观工业想象与作品的表现内容皆以“战斗”作为核心关键词,完成了由“乡土东北”到“工业东北”的地方性经验重建。作为战斗胜利者的“归来人”重新审视东北时,认识到解放前后东北的社会面貌与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随着工业建设的目标从“救国”转换为“兴国”,东北作家群战斗的场所由现实战场转移到文学领域,战斗精神得以在工业人物身上继续发扬。作家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磨砺出的战斗姿态渗透到文学观念中,使得工业人物内心的思想斗争成为作家内心情感的寄寓。“归来人”的工业想象与创作实践最终将“工业东北”纳入革命话语秩序,并蕴含着知识分子关于工业文明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题材小说
东北作家群
工业想象
地方性经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1950—1970年代科幻写作中的工业想象与城市景观
2
作者
刘阳扬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1950—1970年代的中国科幻小说,吸收、借鉴了苏联科学文艺的创作经验,以少年儿童为目标读者,以激情澎湃的乐观想象、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浪漫奔放的共产主义理念,建构起一个个强国梦想。通过对工人群体与知识分子群体的城市日常生活塑...
1950—1970年代的中国科幻小说,吸收、借鉴了苏联科学文艺的创作经验,以少年儿童为目标读者,以激情澎湃的乐观想象、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浪漫奔放的共产主义理念,建构起一个个强国梦想。通过对工人群体与知识分子群体的城市日常生活塑造,科幻小说创作也为1950—1970年代的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1970年代
科幻写作
工业想象
城市景观
原文传递
现代性的再启与“工业中国”的想象——以20世纪50年代草明的工业小说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彭圣钦
周晓虹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137,共10页
20世纪50年代既是中国真正进入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同时也是关于"工业中国"的想象正式开启的时代。作为20世纪50年代工业文学的领军人物,草明及其工业文学作品既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人对工业化的想象,又为这种想象提供了可供言说...
20世纪50年代既是中国真正进入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同时也是关于"工业中国"的想象正式开启的时代。作为20世纪50年代工业文学的领军人物,草明及其工业文学作品既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人对工业化的想象,又为这种想象提供了可供言说的话语。本文通过分析和解读草明的三部工业小说,考察工业是如何被文学化、审美化的。研究发现,草明主要通过两条路径来对工业进行审美化:一是工厂、高炉、钢铁等在工业小说中常见的物质要素被建构为具有沸腾感和力量感的文化意象;二是将人们对机器的好奇和崇拜转化为一种亲切感,并且将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建构为一种互动共振关系,由此取代了西方工人运动史中工人阶级与机器之间剑拔弩张的对立关系。这种对工业化的渴望与社会主义建设结合在一起,为人民群众理解与认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因此,对"工业中国"想象的考察,是理解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性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小说
工业想象
沸腾感
亲切感
现代性
原文传递
题名
战斗·归来人·地方性经验重建——东北作家群的工业想象及书写(1949-1966)
1
作者
孙冬迪
机构
辽宁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6,共8页
文摘
1949-1966年间,以舒群、萧军、雷加和白朗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创作出一批以东北地区为背景的工业题材小说。作家的主观工业想象与作品的表现内容皆以“战斗”作为核心关键词,完成了由“乡土东北”到“工业东北”的地方性经验重建。作为战斗胜利者的“归来人”重新审视东北时,认识到解放前后东北的社会面貌与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随着工业建设的目标从“救国”转换为“兴国”,东北作家群战斗的场所由现实战场转移到文学领域,战斗精神得以在工业人物身上继续发扬。作家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磨砺出的战斗姿态渗透到文学观念中,使得工业人物内心的思想斗争成为作家内心情感的寄寓。“归来人”的工业想象与创作实践最终将“工业东北”纳入革命话语秩序,并蕴含着知识分子关于工业文明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
工业
题材小说
东北作家群
工业想象
地方性经验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1950—1970年代科幻写作中的工业想象与城市景观
2
作者
刘阳扬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知识分子叙事研究”(批准号:18CZW04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1950—1970年代的中国科幻小说,吸收、借鉴了苏联科学文艺的创作经验,以少年儿童为目标读者,以激情澎湃的乐观想象、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浪漫奔放的共产主义理念,建构起一个个强国梦想。通过对工人群体与知识分子群体的城市日常生活塑造,科幻小说创作也为1950—1970年代的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补充。
关键词
1950—1970年代
科幻写作
工业想象
城市景观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现代性的再启与“工业中国”的想象——以20世纪50年代草明的工业小说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彭圣钦
周晓虹
机构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137,共10页
基金
南京大学“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研究”(项目编号:NJU010914914206)的阶段性成果,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卓越研究计划“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研究”项目资助。
文摘
20世纪50年代既是中国真正进入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同时也是关于"工业中国"的想象正式开启的时代。作为20世纪50年代工业文学的领军人物,草明及其工业文学作品既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人对工业化的想象,又为这种想象提供了可供言说的话语。本文通过分析和解读草明的三部工业小说,考察工业是如何被文学化、审美化的。研究发现,草明主要通过两条路径来对工业进行审美化:一是工厂、高炉、钢铁等在工业小说中常见的物质要素被建构为具有沸腾感和力量感的文化意象;二是将人们对机器的好奇和崇拜转化为一种亲切感,并且将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建构为一种互动共振关系,由此取代了西方工人运动史中工人阶级与机器之间剑拔弩张的对立关系。这种对工业化的渴望与社会主义建设结合在一起,为人民群众理解与认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因此,对"工业中国"想象的考察,是理解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性的重要维度。
关键词
工业
小说
工业想象
沸腾感
亲切感
现代性
Keywords
novel on industry
the imagination of industry
the sense of boiling
the sense of intimacy
modernity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战斗·归来人·地方性经验重建——东北作家群的工业想象及书写(1949-1966)
孙冬迪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1950—1970年代科幻写作中的工业想象与城市景观
刘阳扬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3
现代性的再启与“工业中国”的想象——以20世纪50年代草明的工业小说为例
彭圣钦
周晓虹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