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融入文化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之关键——促使工业文明价值认同系统向生态文明价值认同系统转型
1
作者
胡建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37-142,148,共7页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是对"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因为依据某种视角的"社会文化价值认同系统决定论",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的成果能否得到巩...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是对"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因为依据某种视角的"社会文化价值认同系统决定论",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的成果能否得到巩固,最终要由"工业文明价值认同系统转型为生态文明价值认同系统"的"文化基因突变"来确证。据此,我们必须厘清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价值认同系统的学理根据,并按照这种学理,用"生态小康"意趣补正"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将生态建设纳入到小康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人和自然相互促进的角度来发挥双方和谐构成的合力,从而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达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共生、持续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文明价值认同系统
生态
文明
价值
认同
系统
实践论关系
存在论关系
生态小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工业历史地段价值认知路径探索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军
张涵昱
丁俊翔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64-72,共9页
工业历史地段是工业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见证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社会变革、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承载着工人群体的时代记忆,也是新时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对象。系统认知价值是工业历史地段保护、利用、传...
工业历史地段是工业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见证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社会变革、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承载着工人群体的时代记忆,也是新时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对象。系统认知价值是工业历史地段保护、利用、传承的基础,对于因地制宜地制定保护更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剖析其基本特征为切入点,分别从人类文明演化、工业技术进步、文化系统关联、工人情感记忆等方面探索构建工业历史地段价值认知的方法体系,进而明确其价值构成、认定标准和保护框架。希望能为工业文明传承和历史文化保护理论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历史地段
价值
认知
工业
文明
系统
关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
3
3
作者
杨通进
《环境教育》
2009年第5期26-29,共4页
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它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级阶段。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经济模式是生态经济,这种经济把人类的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强行把...
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它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级阶段。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经济模式是生态经济,这种经济把人类的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强行把生态系统纳入人类的经济系统。生态文明强调人类整体利益的优先性,倡导全球治理和世界公民理念。突显自然的整体性及其内在价值的有机自然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价值理念。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既关注人的权利(特别是普遍人权),更强调关怀与责任,倡导和谐与理性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
价值
和谐发展
生态经济
生态
系统
经济
系统
工业
文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生态文明的再认识——兼与申曙光等人商榷
被引量:
32
4
作者
邱耕田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4-87,共4页
对生态文明的再认识———兼与申曙光等人商榷●邱耕田近几年来,面对着日趋严峻的生态危机,我国理论界就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其思想内容展开了有益的探讨。如申曙光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的文章,提出了一些富有新意和力度的见解...
对生态文明的再认识———兼与申曙光等人商榷●邱耕田近几年来,面对着日趋严峻的生态危机,我国理论界就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其思想内容展开了有益的探讨。如申曙光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的文章,提出了一些富有新意和力度的见解,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文明
人类中心主义
物质
文明
工业
文明
精神
文明
文明
形态
价值
观
生态危机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
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文明与环境法制建设
被引量:
6
5
作者
陈泉生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6,共3页
由国内十六位著名法理学家合作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暨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法理学》,在2003年修订后的第二版中增加了一章“法与生态文明”。法理学家在教材中明确指出,“生态文明需要法律确认和保护”。[1...
由国内十六位著名法理学家合作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暨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法理学》,在2003年修订后的第二版中增加了一章“法与生态文明”。法理学家在教材中明确指出,“生态文明需要法律确认和保护”。[1]本刊在此推出由徐祥民教授主持的同题笔谈,不仅从法理的层面阐述了法学理论在生态文明中的革命,而且结合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环境法制建设、环境法学理论发展,做了言简意赅的表达,反映了学者们对“法与生态文明”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文明
环境法制建设
生态危机
后
工业
社会
社会组织
价值
观念
生态
系统
新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重建伦理精神和价值体系的设想
6
作者
程世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4,共4页
关键词
价值
体系
伦理精神
资本主义精神
宗教问题
工业
文明
功能主义
人际交往
人文精神
自身认识
社会
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发展的评价与规范──兼论发展伦理学
被引量:
8
7
作者
刘福森
《哈尔滨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5-10,130,共7页
关键词
社会发展
发展伦理学
工业
文明
“应当”
发展模式
伦理问题
发展道路
商品经济
价值
论
自然生态
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伦理与“亚洲四龙”——“儒学复兴说”驳议
被引量:
2
8
作者
包遵信
《改革》
1988年第1期161-170,200,共11页
台湾、南朝鲜、香港、新加坡在六十年代经济起飞以后,被称之为"亚洲四龙",引起国际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和文化学界的普遍关注。围绕"亚洲四龙"经济起飞的原因,出现了两派说法:一派强调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经济政策...
台湾、南朝鲜、香港、新加坡在六十年代经济起飞以后,被称之为"亚洲四龙",引起国际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和文化学界的普遍关注。围绕"亚洲四龙"经济起飞的原因,出现了两派说法:一派强调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经济政策的作用,称为"制度论派";一派主张制度与政策只有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才能发挥有效作用,认为儒家传统才是东亚经济发展的动因,这是"文化论派"。海外新儒家学派则更以此作为儒学复兴的理由,有的还把它们称为"新儒教国家"。本文着重对"文化论派"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文章认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政治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经营方式、法律、教育等,都是受西方文化影响,并不是本土文化,历史上所谓儒家文化圈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文中还引用海外学者一些调查、统计资料,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说明儒家传统影响已与历史上大不相同。文章认为,儒家传统和现代化不相适应,儒家体系所代表的价值系统,与现代化是一逆向的精神力量。有的学者列举了香港、台湾等地留存的一些传统文化现象。并不能作为儒家体系和现代化不冲突的理由。如果离开了国际经济环境,"亚洲四龙"的经济起飞是不可能的。文章还对"文化论派"曲解马克斯·韦伯儒家伦理命题作了剖析,认为韦伯讨论的是资本主义兴起的文化原因,儒家伦理与"亚洲四龙"经济起飞不论是什么关系,都与韦伯的命题不相干。文章最后提出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认为如果摆脱中心化的心理,那韦伯的研究会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的架构,东亚工业文明的发展则提供许多值得探讨的经验事实,我们从中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儒家传统
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东亚经济发展
文化环境
东亚社会
价值
系统
工业
文明
韦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内容及其重点
被引量:
3
9
作者
程丕金
《新疆林业》
2010年第2期9-10,共2页
生态文化是在工业文明时代以人为唯一价值主体的价值观指导下,人类对自然大肆占有和掠夺导致生态危机乃至人类本身生存危机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一种重新的认识与选择。生态文化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创新性文化;是探讨和...
生态文化是在工业文明时代以人为唯一价值主体的价值观指导下,人类对自然大肆占有和掠夺导致生态危机乃至人类本身生存危机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一种重新的认识与选择。生态文化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创新性文化;是探讨和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文化;是基于生态系统、尊重生态规律的文化,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多重价值来满足人的多重需要为目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系
生态文化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
系统
价值
主体
工业
文明
生态危机
和谐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转型:精神文明的重建与多重文化精神的批判
10
作者
王伟
张凤琴
《行政论坛》
1996年第2期8-11,共4页
精神文明建设对任何民族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就我国而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而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滞后,甚至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危机。这就引起了举国上下、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近十年来,...
精神文明建设对任何民族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就我国而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而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滞后,甚至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危机。这就引起了举国上下、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近十年来,学术理论界也发表了大量论文,就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及走向等问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精神
社会转型
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
精神
文明
建设
工业
文明
多重文化
科学理性
价值
理性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
系统
原文传递
要注重协调
11
作者
贾风光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7-47,共1页
在现代开放的社会,人们的生活由于市场经济、科技、信息的发达而产生广泛的联系,工业文明的发展不仅没有减少个人对个人、个人对社会的相互依赖,而且更加强调了这种“依赖”。因为,人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必须首先谋取与他人、与社会...
在现代开放的社会,人们的生活由于市场经济、科技、信息的发达而产生广泛的联系,工业文明的发展不仅没有减少个人对个人、个人对社会的相互依赖,而且更加强调了这种“依赖”。因为,人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必须首先谋取与他人、与社会的协调。一个科技工作者是通过自己的科研成果来表现和实现自己价值的,科研成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人的社会价值。然而,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成果水平再高,也离不开集体的力量、离不开周围的同事、离不开前人的劳动。因此,一个人只有与他人、与集体协调地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的社会
价值
科技工作者
科研成果
表现和实现
工业
文明
思想政治工作者
人的劳动
系统
功能
离不开
胜利石油管理局
原文传递
题名
融入文化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之关键——促使工业文明价值认同系统向生态文明价值认同系统转型
1
作者
胡建
机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研究所
出处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37-142,148,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影响"(11bks00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是对"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因为依据某种视角的"社会文化价值认同系统决定论",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的成果能否得到巩固,最终要由"工业文明价值认同系统转型为生态文明价值认同系统"的"文化基因突变"来确证。据此,我们必须厘清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价值认同系统的学理根据,并按照这种学理,用"生态小康"意趣补正"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将生态建设纳入到小康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人和自然相互促进的角度来发挥双方和谐构成的合力,从而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达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共生、持续繁荣。
关键词
工业文明价值认同系统
生态
文明
价值
认同
系统
实践论关系
存在论关系
生态小康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工业历史地段价值认知路径探索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军
张涵昱
丁俊翔
机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分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出处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64-72,共9页
文摘
工业历史地段是工业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见证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社会变革、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承载着工人群体的时代记忆,也是新时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对象。系统认知价值是工业历史地段保护、利用、传承的基础,对于因地制宜地制定保护更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剖析其基本特征为切入点,分别从人类文明演化、工业技术进步、文化系统关联、工人情感记忆等方面探索构建工业历史地段价值认知的方法体系,进而明确其价值构成、认定标准和保护框架。希望能为工业文明传承和历史文化保护理论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工业
历史地段
价值
认知
工业
文明
系统
关联
Keywords
industrial historic area
value cognitio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system association
分类号
TU984.13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
3
3
作者
杨通进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环境教育》
2009年第5期26-29,共4页
文摘
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它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级阶段。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经济模式是生态经济,这种经济把人类的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强行把生态系统纳入人类的经济系统。生态文明强调人类整体利益的优先性,倡导全球治理和世界公民理念。突显自然的整体性及其内在价值的有机自然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价值理念。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既关注人的权利(特别是普遍人权),更强调关怀与责任,倡导和谐与理性消费。
关键词
生态
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
价值
和谐发展
生态经济
生态
系统
经济
系统
工业
文明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G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生态文明的再认识——兼与申曙光等人商榷
被引量:
32
4
作者
邱耕田
机构
广西大学社会管理学系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4-87,共4页
文摘
对生态文明的再认识———兼与申曙光等人商榷●邱耕田近几年来,面对着日趋严峻的生态危机,我国理论界就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其思想内容展开了有益的探讨。如申曙光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的文章,提出了一些富有新意和力度的见解,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但是,...
关键词
生态
文明
人类中心主义
物质
文明
工业
文明
精神
文明
文明
形态
价值
观
生态危机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
系统
分类号
Q14 [生物学—生态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文明与环境法制建设
被引量:
6
5
作者
陈泉生
机构
福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6,共3页
文摘
由国内十六位著名法理学家合作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暨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法理学》,在2003年修订后的第二版中增加了一章“法与生态文明”。法理学家在教材中明确指出,“生态文明需要法律确认和保护”。[1]本刊在此推出由徐祥民教授主持的同题笔谈,不仅从法理的层面阐述了法学理论在生态文明中的革命,而且结合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环境法制建设、环境法学理论发展,做了言简意赅的表达,反映了学者们对“法与生态文明”的新认识。
关键词
生态
文明
环境法制建设
生态危机
后
工业
社会
社会组织
价值
观念
生态
系统
新文化
分类号
D922.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重建伦理精神和价值体系的设想
6
作者
程世平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4,共4页
关键词
价值
体系
伦理精神
资本主义精神
宗教问题
工业
文明
功能主义
人际交往
人文精神
自身认识
社会
系统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发展的评价与规范──兼论发展伦理学
被引量:
8
7
作者
刘福森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5-10,130,共7页
关键词
社会发展
发展伦理学
工业
文明
“应当”
发展模式
伦理问题
发展道路
商品经济
价值
论
自然生态
系统
分类号
B82-05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伦理与“亚洲四龙”——“儒学复兴说”驳议
被引量:
2
8
作者
包遵信
出处
《改革》
1988年第1期161-170,200,共11页
文摘
台湾、南朝鲜、香港、新加坡在六十年代经济起飞以后,被称之为"亚洲四龙",引起国际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和文化学界的普遍关注。围绕"亚洲四龙"经济起飞的原因,出现了两派说法:一派强调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经济政策的作用,称为"制度论派";一派主张制度与政策只有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才能发挥有效作用,认为儒家传统才是东亚经济发展的动因,这是"文化论派"。海外新儒家学派则更以此作为儒学复兴的理由,有的还把它们称为"新儒教国家"。本文着重对"文化论派"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文章认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政治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经营方式、法律、教育等,都是受西方文化影响,并不是本土文化,历史上所谓儒家文化圈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文中还引用海外学者一些调查、统计资料,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说明儒家传统影响已与历史上大不相同。文章认为,儒家传统和现代化不相适应,儒家体系所代表的价值系统,与现代化是一逆向的精神力量。有的学者列举了香港、台湾等地留存的一些传统文化现象。并不能作为儒家体系和现代化不冲突的理由。如果离开了国际经济环境,"亚洲四龙"的经济起飞是不可能的。文章还对"文化论派"曲解马克斯·韦伯儒家伦理命题作了剖析,认为韦伯讨论的是资本主义兴起的文化原因,儒家伦理与"亚洲四龙"经济起飞不论是什么关系,都与韦伯的命题不相干。文章最后提出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认为如果摆脱中心化的心理,那韦伯的研究会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的架构,东亚工业文明的发展则提供许多值得探讨的经验事实,我们从中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儒家传统
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东亚经济发展
文化环境
东亚社会
价值
系统
工业
文明
韦伯
分类号
F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内容及其重点
被引量:
3
9
作者
程丕金
机构
自治区团委农村青年工作部
出处
《新疆林业》
2010年第2期9-10,共2页
文摘
生态文化是在工业文明时代以人为唯一价值主体的价值观指导下,人类对自然大肆占有和掠夺导致生态危机乃至人类本身生存危机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一种重新的认识与选择。生态文化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创新性文化;是探讨和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文化;是基于生态系统、尊重生态规律的文化,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多重价值来满足人的多重需要为目的文化;
关键词
文化体系
生态文化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
系统
价值
主体
工业
文明
生态危机
和谐发展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转型:精神文明的重建与多重文化精神的批判
10
作者
王伟
张凤琴
机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行政论坛》
1996年第2期8-11,共4页
文摘
精神文明建设对任何民族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就我国而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而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滞后,甚至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危机。这就引起了举国上下、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近十年来,学术理论界也发表了大量论文,就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及走向等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
文化精神
社会转型
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
精神
文明
建设
工业
文明
多重文化
科学理性
价值
理性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
系统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要注重协调
11
作者
贾风光
机构
山东胜利石油管理局地科院宣传科
出处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7-47,共1页
文摘
在现代开放的社会,人们的生活由于市场经济、科技、信息的发达而产生广泛的联系,工业文明的发展不仅没有减少个人对个人、个人对社会的相互依赖,而且更加强调了这种“依赖”。因为,人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必须首先谋取与他人、与社会的协调。一个科技工作者是通过自己的科研成果来表现和实现自己价值的,科研成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人的社会价值。然而,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成果水平再高,也离不开集体的力量、离不开周围的同事、离不开前人的劳动。因此,一个人只有与他人、与集体协调地相处。
关键词
个人的社会
价值
科技工作者
科研成果
表现和实现
工业
文明
思想政治工作者
人的劳动
系统
功能
离不开
胜利石油管理局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融入文化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之关键——促使工业文明价值认同系统向生态文明价值认同系统转型
胡建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工业历史地段价值认知路径探索
王军
张涵昱
丁俊翔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杨通进
《环境教育》
200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对生态文明的再认识——兼与申曙光等人商榷
邱耕田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生态文明与环境法制建设
陈泉生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关于重建伦理精神和价值体系的设想
程世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社会发展的评价与规范──兼论发展伦理学
刘福森
《哈尔滨学院学报》
199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儒家伦理与“亚洲四龙”——“儒学复兴说”驳议
包遵信
《改革》
198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浅谈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内容及其重点
程丕金
《新疆林业》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社会转型:精神文明的重建与多重文化精神的批判
王伟
张凤琴
《行政论坛》
1996
0
原文传递
11
要注重协调
贾风光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北大核心
199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