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纺织工业记忆”的空间交互平台构建模式探究——以西安市纺织城为例
1
作者 唐园园 连华 +2 位作者 罗贤玉 何点羽 汤玉婷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和产业迭代升级,工业遗产也正因老旧工业厂区的废弃、拆除而面临保护、传承不利的困境,亟需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挖掘其内在价值,寻找科学合理的保护路径。研究以西安纺织城为例,在对其现存问题、保护困境、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和产业迭代升级,工业遗产也正因老旧工业厂区的废弃、拆除而面临保护、传承不利的困境,亟需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挖掘其内在价值,寻找科学合理的保护路径。研究以西安纺织城为例,在对其现存问题、保护困境、需求分析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以青年学者为活力因子,植入城市新功能与业态,提出了通过构建空间交互平台的四种模式以促进纺织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期为同类型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 纺织工业记忆 西安纺织城 空间交互平台
下载PDF
洪都老厂区工业记忆下的公共景观设施设计
2
作者 程冰 陈小娇 《山西建筑》 2020年第17期25-27,共3页
通过实地调研洪都老工业区的未改造区了解当地实际状况和景观布置现状,并着重分析了洪都老厂区工业景观改造的优缺点和改造的方法,确立了此次的选题——如何对洪都老厂区工业记忆下的公共景观设施进行设计。
关键词 洪都老厂区 工业记忆 公共景观设施设计 历史文化价值
下载PDF
意识迷途与存在之痛:论斯蒂格勒的记忆工业批判
3
作者 莫然 王伯鲁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24,共7页
当今时代记忆工业发展迅速,生产了大量的工业记忆商品。对记忆产品的工业化复制和商业贩卖,使得工业记忆侵入到意识领域,构成人们的意识内容。工业记忆参与到人的意识建构,昭示着“记忆取代意识”的意识危机。人们共同接受工业生产的记... 当今时代记忆工业发展迅速,生产了大量的工业记忆商品。对记忆产品的工业化复制和商业贩卖,使得工业记忆侵入到意识领域,构成人们的意识内容。工业记忆参与到人的意识建构,昭示着“记忆取代意识”的意识危机。人们共同接受工业生产的记忆商品,标志着个体意识的同质化趋向和自我意识的丧失。这使得个体难以表明自我存在,渐渐丧失价值判断的能力,出现情感、思想、欲求上的缺失。然而,没有记忆商品能够彻底替代意识行使功能,个体始终承受着存在之痛的撕扯,仍需寻找存在的意义。因此,如何抵抗记忆工业的意识侵蚀,创造自身存在的意义,成为抛向个体的疑难。关键就在于要准确区分意识和记忆,以及借助记忆技术来重拾自身的独特性,获得崭新的自我意识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格勒 第三记忆 记忆工业 存在之痛 个体意识
下载PDF
探究工业遗产保护中“记忆容器”的设计——无锡工业记忆的延续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宪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9-101,共3页
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然而不合理或不充分的保护与再利用将许多珍贵的工业记忆轻易抹去,加速了遗产背后工业文化的失落。无锡,中国工业遗产保护首部宪章性文件《无锡建议》的颁布地,其运河工业文化及其传承正面... 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然而不合理或不充分的保护与再利用将许多珍贵的工业记忆轻易抹去,加速了遗产背后工业文化的失落。无锡,中国工业遗产保护首部宪章性文件《无锡建议》的颁布地,其运河工业文化及其传承正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借鉴工业考古学理论,运用民族志研究方法,通过设计探索工业记忆的载体即"记忆容器",面对濒临消逝或已经消失的工业文化碎片,思考提升更具艺术与人文层次的文化活动与相关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无锡 工业记忆 民族志 记忆容器
原文传递
电影与记忆的工业化——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电影哲学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9,共7页
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电影思想从胡塞尔关于意识的两种记忆形式出发,即第一记忆(感觉)和第二记忆(回想),提出了"第三记忆"理论。斯蒂格勒认为,在电影中,视听记录技术创造了"意识的容器",成为一种... 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电影思想从胡塞尔关于意识的两种记忆形式出发,即第一记忆(感觉)和第二记忆(回想),提出了"第三记忆"理论。斯蒂格勒认为,在电影中,视听记录技术创造了"意识的容器",成为一种如同记忆只能在时间中才能自我展开的"时间客体",成为随时可以把过去带到当下的意识副本。依靠外部物质存储的人的"第三记忆"正被迅速工业化,这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电影与人的意识高度同化,摧毁了欲望经济;二是改造了人的一般性审美体验,可以被精细化的数字技术所调节,导致人类丧失了原始的自恋能力以及图像的盲视式毁灭,斯蒂格勒称之为"符号的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记忆 记忆技术 记忆工业 物化意识 电影作为意识
下载PDF
历史景观的差序化记忆:都市工业记忆治理中的公正性问题初探
6
作者 孙贺 《城市治理研究》 2017年第2期34-51,8,共19页
当历史性工业景观的“后工业化”用途改建成为当代中国城市日渐流行的空间再造逻辑,这些以保护之名的工业景观所力求形塑的社会记忆建构是否真实全面?笔者以北京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国营钢铁企业——首钢的厂东门迁建为案例,对此... 当历史性工业景观的“后工业化”用途改建成为当代中国城市日渐流行的空间再造逻辑,这些以保护之名的工业景观所力求形塑的社会记忆建构是否真实全面?笔者以北京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国营钢铁企业——首钢的厂东门迁建为案例,对此问题作探讨。虽然在企业主导媒体的专题报道中,厂东门的迁建被赋予了某种相对同一化、指向未来式的保存式怀旧情绪,但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工厂退休干部、工人和女性家属会因为社会身份、日常工作经验,以及生存境遇变化等因素的差异,呈现出干部相对贴近、工人次之、女性家属最异于企业方所塑造差序化的怀旧情绪。笔者认为,此种空间再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实践工业记忆治理的过程,应树立起尊重来自不同阶层之群体的记忆叙事,从而确保城市工业记忆治理的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钢厂东门 怀旧情绪 差序化 城市工业记忆治理 公正性
原文传递
基于可持续性的工业遗址公园改造研究
7
作者 赵鹏程 潘婧婧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8期31-34,共4页
通过济钢工业遗址公园的改造更新研究,介绍工业遗产在城市更新及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可持续性,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介绍工业遗址公园的可持续性改造策略,提出济钢工业遗址公园改造更新的设想:确立钢铁工业遗址公园的主题定... 通过济钢工业遗址公园的改造更新研究,介绍工业遗产在城市更新及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可持续性,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介绍工业遗址公园的可持续性改造策略,提出济钢工业遗址公园改造更新的设想:确立钢铁工业遗址公园的主题定位,从故事的主轴线、工业记忆的评估与保留、公园布局与“新”城市肌理的融合等方面,对该片区进行可持续性的开发与保护研究,为城市更新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及思路,针对该类型工业遗产的公园改造的积极探索,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 城市规划 工业遗址公园 工业记忆
下载PDF
超扁平化综合体下的钢构记忆
8
作者 刘益如 周铭迪 《建筑技艺》 202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上海美术学院吴淞校区由宝武钢厂房改造而来,项目基地位于宝钢集团原工厂所在地,旨在打造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吴淞国际艺术城。建筑师对整体厂房进行“通透化”设计,并保留连续的钢结构体系,分层纳入多样的教育功能,为艺术创作奠定了自... 上海美术学院吴淞校区由宝武钢厂房改造而来,项目基地位于宝钢集团原工厂所在地,旨在打造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吴淞国际艺术城。建筑师对整体厂房进行“通透化”设计,并保留连续的钢结构体系,分层纳入多样的教育功能,为艺术创作奠定了自由灵动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房改造 工业记忆 钢结构 通透 应答式空间 超扁平设计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后洛阳工业移民区变迁管窥——以涧西11号街坊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思朝 《西部学刊》 2021年第19期65-67,共3页
以11号街坊为代表的洛阳涧西街坊,其形成、发展是与新中国成立后七大厂矿落户洛阳密切相关的。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等厂矿开工建设,大量援建移民迁入洛阳,与其配套的工人住宅、医院、学校等设施相继建成,形成了涧西街坊。涧西街坊的设... 以11号街坊为代表的洛阳涧西街坊,其形成、发展是与新中国成立后七大厂矿落户洛阳密切相关的。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等厂矿开工建设,大量援建移民迁入洛阳,与其配套的工人住宅、医院、学校等设施相继建成,形成了涧西街坊。涧西街坊的设施及配套服务是逐步完善的,每个时期住房建设的标准、风格、质量等都有一定区别,俱乐部、体育场等附属公共设施也先后建成,基本满足了产业工人家庭的生活和教育、医疗等需要。开发利用涧西区工业遗产,主要包括工业住宅区建筑、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和厂区工业旅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洛阳 街坊文化 工业记忆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沈阳铁西工业文化记忆分析
10
作者 贾婷婷 《新丝路》 2024年第25期0110-0113,共4页
沈阳市铁西区是我国城市工业区的典型代表。铁西居民对于“关于铁西区工业文化记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其对铁西区工业文化记忆的集中体现。关于铁西工业的变迁,人们在生活、场景及情感方面均有一定的记忆,其中工人普... 沈阳市铁西区是我国城市工业区的典型代表。铁西居民对于“关于铁西区工业文化记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其对铁西区工业文化记忆的集中体现。关于铁西工业的变迁,人们在生活、场景及情感方面均有一定的记忆,其中工人普遍对“下岗潮”有着深刻的创伤记忆。文章采用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沈阳铁西工业文化记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铁西区 工业文化记忆 下岗
下载PDF
首钢制氧厂南片区更新改造
11
作者 周虹宇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第10期17-24,共8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基于此背景,借助冬奥举办契机,首钢制氧厂南片区实现了功能转型,采用“织补”“缝合”的设计手法,延续工业记忆,实现场地激活,使场地重获新生。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工业记忆 场地激活
下载PDF
论后现代技术的品性和实践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之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8,共6页
以信息、语言、记忆工业和时间物体为代表的后现代技术,批判现代技术的机械化、商品化、功利化、权力化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物化和异化带来的各类难以预测的事故和灾难。主张在非祛魅性、多元性、生态性和非决定论的后现代科学基础上,根除&... 以信息、语言、记忆工业和时间物体为代表的后现代技术,批判现代技术的机械化、商品化、功利化、权力化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物化和异化带来的各类难以预测的事故和灾难。主张在非祛魅性、多元性、生态性和非决定论的后现代科学基础上,根除"技术官僚主义",推动后现代技术往更加人道、民主、自由、智慧和艺术的方向发展,将技术进一步人性化和真善美一体化,使其真正为新人民和全人类的文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技术 技术异化 记忆工业 时间物体 技术生成
下载PDF
滨海船厂废弃地的植物景观营造——以青岛东风船厂改造段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芹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7期99-102,共4页
船厂废弃地作为滨海海岸带上常见的工业废弃地之一,其植物景观的营造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本研究以青岛东风船厂改造实际项目为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利用植物造景将滨海景观带的边缘效应和场地的文化内涵融入设计中,着... 船厂废弃地作为滨海海岸带上常见的工业废弃地之一,其植物景观的营造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本研究以青岛东风船厂改造实际项目为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利用植物造景将滨海景观带的边缘效应和场地的文化内涵融入设计中,着重研究滨海景观带船厂废弃地植物配置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对后续相关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厂废弃地 植物造景 工业记忆 滨海景观带 生态效应
下载PDF
自然与文化的交织: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公园配套服务设施体系设计实施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舒斌龙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2年第1期23-27,共5页
绿心公园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副中心重点功能区之一。生态本底的营造、文化脉络的传承和活力共享的空间是其核心要义。在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背景下,结合建筑风貌、公众需求、功能布局和文化脉络等... 绿心公园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副中心重点功能区之一。生态本底的营造、文化脉络的传承和活力共享的空间是其核心要义。在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背景下,结合建筑风貌、公众需求、功能布局和文化脉络等多维因子,阐述绿心公园配套服务设施体系的设计实施策略,探索自然与人工构建的文化之间的共存之道,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心公园 公园配套设施 设计 风景建筑 节气文化 工业记忆
下载PDF
沈阳铁西工人村历史街区的保护及发展
15
作者 易维 《建筑与设备》 2011年第5期21-23,共3页
历史建筑或街区的改造和保护的观点是,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的改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的利用。在充分了解它的建筑属性后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那么这种保护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也就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便达到了保护它的做用。
关键词 产业转型.工业记忆 保护利用
下载PDF
《临朐记忆·工业篇》出版发行
16
作者 安兆东 《春秋》 2019年第4期45-45,共1页
日前,由临朐县政协编辑的《临朐记忆·工业篇》,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通过当年工业战线上的亲历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记述了临朐工业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故事.
关键词 出版发行 《临朐记忆·工业篇》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第三持存的技术逻辑与政治叙事
17
作者 潘依林 涂良川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3-114,共12页
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活动的社会历史性遗传成为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根基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看待这一遗传方式积淀的过程、呈现的方式以及未来的可能,是我们把握时代、理解自我、批判现实的重大根本问题之一。工业化... 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活动的社会历史性遗传成为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根基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看待这一遗传方式积淀的过程、呈现的方式以及未来的可能,是我们把握时代、理解自我、批判现实的重大根本问题之一。工业化之后的第三持存依循生物学的逻辑将社会历史性的人性异化为表征政治自由物化、政治权力技术化、政治逻辑控制化的社会记忆,以资本技术化与技术资本化合一的方式复活了“传统权力形式”。因此,要使人工智能时代的第三持存真正成为表征人现实力量的社会记忆,就必须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重新追问其本质,在对其政治叙事逻辑的解构中真正使第三持存的技术化与技术化的第三持存服务于人的自由与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持存 斯蒂格勒 记忆工业 人工智能时代
下载PDF
信息存在论与非领土化的新型权力——对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的解读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一兵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斯蒂格勒认为,发展着的信息技术和编程工业正在建构出一种新的先天技术综合,它直接替代了康德已经剖析的先天观念综合。先天综合判断中让我们看到的经验世界的基础性的认知构架,在信息-影像的虚拟化建构中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信息技术... 斯蒂格勒认为,发展着的信息技术和编程工业正在建构出一种新的先天技术综合,它直接替代了康德已经剖析的先天观念综合。先天综合判断中让我们看到的经验世界的基础性的认知构架,在信息-影像的虚拟化建构中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信息技术生成的全新社会存在论和先天媒介综合构架,以及信息商品价值论所带来的"非领土化",将导致一切传统社会权力的深刻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与时间》 记忆工业 先天媒介综合 信息存在论 非领土化
原文传递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壁画系创作研修班作品
19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壁画系创作研修班 《阳光乌稍岭》 《室内速写》 《何处是路》 《并非七十二变》 《晴空》 工业时代的记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