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恩格斯工人阶级政府形态观的实践视角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连朝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22-26,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工人阶级政府形态并不是脱离工人运动实践而构思出来的"理性王国"。他们有关工人阶级政府形态的重要论述必须放在"实践观点"的框架中才能得到准确理解。根据这种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我们在考虑... 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工人阶级政府形态并不是脱离工人运动实践而构思出来的"理性王国"。他们有关工人阶级政府形态的重要论述必须放在"实践观点"的框架中才能得到准确理解。根据这种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我们在考虑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政府形态时,就要将其首先视为一个实践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工人阶级政府形态 社会主义国家 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人阶级政府公信力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2
作者 张颖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1-36,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所处时代就从很多层面论述了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后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政府。他们认为新政府的产生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新政府必须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廉价政府。在无产阶级夺权的早期,新政府对社会实行政治统治职能以...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所处时代就从很多层面论述了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后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政府。他们认为新政府的产生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新政府必须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廉价政府。在无产阶级夺权的早期,新政府对社会实行政治统治职能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在社会生产力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它要逐渐放弃政治统治职能转而更多地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以保障劳动者的解放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个政府引领人民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过程中必然蕴含政府之于民众的信用、信任问题,即政府公信力。文章主要回顾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政府建设的丰富思想,从中概括出有关政府公信力形成的思想,这对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阶级政府公信力 马克思 恩格斯
下载PDF
对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学说的丰富与发展
3
作者 魏晔玲 《前线》 2015年第4期65-69,共5页
《法兰西内战》精辟地分析了巴黎公社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概括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无论是列宁还是毛泽东,他们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都深受这篇著作的影响。重温《法兰西内战... 《法兰西内战》精辟地分析了巴黎公社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概括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无论是列宁还是毛泽东,他们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都深受这篇著作的影响。重温《法兰西内战》,对于当下中国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西内战 工人阶级政府 廉价政府 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公仆 社会主人 阶级对立 消灭私有制 波拿巴 社会解放
下载PDF
马克思并不排除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的可能性
4
作者 梁中堂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75-83,66,共10页
长期以来,人们说马克思“设想”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在马克思的未来社会的“模式”中,社会主义社会是排斥商品生产的。这种观点是很不妥当的。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同空想主义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马克思从不凭空设想未来社会的细... 长期以来,人们说马克思“设想”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在马克思的未来社会的“模式”中,社会主义社会是排斥商品生产的。这种观点是很不妥当的。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同空想主义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马克思从不凭空设想未来社会的细节。社会主义的生产形式问题,即现阶段是否应该保留商品生产,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它对马克思来说,无论如何没有讨论的必要。我们在马克思通信集中不难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货币关系 未来社会 空想主义 形式问题 工人阶级政府 法德农民问题 社会形式 生产形式 国民自卫军 信用制度
下载PDF
Brazil After Lula and Dilma Administrations: The Bolsa Familia and Implantation of a Basic Income 被引量:1
5
作者 Maria Ozanira da Silva e Silva Valeria Ferreira Santos de Almada Lima 《Sociology Study》 2017年第4期179-194,共16页
The Family Stipend Program (Bolsa Famflia--BF) has been implemented since 2003 as the main strategy to face poverty in Brazil. Its benefit is the transfer of income to poor and extremely poor families as well as to ... The Family Stipend Program (Bolsa Famflia--BF) has been implemented since 2003 as the main strategy to face poverty in Brazil. Its benefit is the transfer of income to poor and extremely poor families as well as to articulate the monetary income transfer with some structural policies, mainly education, health, and work. The BF has already reached almost 14 million of families and is implemented in all the 5,545 Brazilian municipalities, i.e. about ~ of the Brazilian population. The program requires the fulfillment of some conditionaliti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health, such as: enrollment and attendance of th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chool; children must get basic health care; and pregnant women must receive prenatal care. The BF is considered in Brazil, according to Eduardo Suplicy's Law Bill 266/2001 sanctioned by President Lula on ]anuary 8 of 2004, as the first step towards creating a Citizenship Basic Income. The goal of this proposal is to present and to problematize the rece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st Lula and Dilma Administrations situation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climate of regression in the social protection programs and the dismantling of the same social rights already conquered by the worker class and the poor population. Among the programs to be mentioned is the BF. The intention is to highlight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a long recession and rise in unemployment rates besides the decrease of the workers' income and the repression of social movements, in order to develop an analysis of the BF in this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ily stipend income transfer programs Brazi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