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场所排斥与员工心理健康、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蒋奖 张雯 +2 位作者 王卓 鲁峥嵘 许燕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6-691,共6页
为考察工作场所排斥问卷(WOS)在国内的适用性,以及不同性别员工在遭受工作场所排斥后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状况,采用中文版WOS对437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9题版WOS为单维结构,信效度良好;(2)性别在工作场所排斥与心理健康、工... 为考察工作场所排斥问卷(WOS)在国内的适用性,以及不同性别员工在遭受工作场所排斥后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状况,采用中文版WOS对437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9题版WOS为单维结构,信效度良好;(2)性别在工作场所排斥与心理健康、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由此,修订后的中文版WOS可以作为评定工作场所排斥的工具使用;女性受工作场所排斥的负面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排斥 性别 调节作用
下载PDF
工作场所排斥与员工角色内外行为:归属感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荣 鲁峥嵘 蒋奖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6-1180,共5页
为考察工作场所排斥(包括上司排斥与同事排斥)与员工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以及归属感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分两次对全职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进行施测,前后共获得247份有效匹配数据,经... 为考察工作场所排斥(包括上司排斥与同事排斥)与员工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以及归属感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分两次对全职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进行施测,前后共获得247份有效匹配数据,经统计分析后发现:(1)上司排斥与同事排斥均显著地负向预测员工角色内外行为,工作场所排斥水平越高,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的表现越差。(2)归属感在上司排斥、同事排斥与员工角色内行为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即工作场所排斥会破坏员工的归属感,最终降低角色内行为。(3)归属感在上司排斥和角色外行为的关系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但在同事排斥与角色外行为的关系中仅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说明工作场所排斥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员工的归属感,最终影响其角色外行为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排斥 角色内行为 角色外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 归属感
下载PDF
工作场所排斥如何降低员工的知识分享意愿? 被引量:2
3
作者 关涛 沈涵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92,共12页
本文从社会交换的视角,以自我效能感和组织认同为中介,设计了工作场所中的排斥对被排斥者知识分享意愿产生负面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研获取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将排斥视为组织给予被排斥者的"低混合收益",被排斥者... 本文从社会交换的视角,以自我效能感和组织认同为中介,设计了工作场所中的排斥对被排斥者知识分享意愿产生负面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研获取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将排斥视为组织给予被排斥者的"低混合收益",被排斥者将会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和组织认同即"低心理付出",然后会减少本人知识分享意愿即"低利益付出",从而取得理性的收益与付出"低平衡"状态.本文还揭示了消极情绪与排斥在理论模型中存在部分交互作用,它加剧了排斥对自我效能以及分享意愿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排斥 自我效能 组织认同 知识分享 社会交换
下载PDF
工作场所排斥后的应对:期望和效价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荣 张雯 蒋奖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249-254,共6页
基于期望-效价理论探讨了期望(关系修复可能性)和效价(关系重要性)对工作场所排斥后应对行为的影响。研究1采取回忆范式证实了遭遇工作场所排斥后个体将以积极、消极或不作为行为进行应对,而期望和效价对应对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研究2... 基于期望-效价理论探讨了期望(关系修复可能性)和效价(关系重要性)对工作场所排斥后应对行为的影响。研究1采取回忆范式证实了遭遇工作场所排斥后个体将以积极、消极或不作为行为进行应对,而期望和效价对应对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研究2在研究1基础上,通过情境问卷对期望和效价进行操纵,进一步验证了期望、效价与应对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关系修复可能性越大、关系越重要,个体越倾向以积极而非消极行为进行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排斥 应对 期望 效价
下载PDF
工作场所排斥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心理契约破裂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瑞 《劳动保障世界》 2019年第30期8-10,共3页
为考察工作场所排斥(包括上司排斥与同事排斥)与员工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契约破裂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家企业员工进行测试,前后共获得461份有效匹配数据,经统计分析后发现:工作场所排斥(上司排斥... 为考察工作场所排斥(包括上司排斥与同事排斥)与员工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契约破裂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家企业员工进行测试,前后共获得461份有效匹配数据,经统计分析后发现:工作场所排斥(上司排斥与同事排斥)显著地正向预测员工反生产行为,工作场所排斥水平越高,员工反生产行为的表现越强.心理契约破裂在上司排斥、同事排斥与反生产行为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排斥 心理契约破裂 反生产行为
下载PDF
员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场所排斥的影响
6
作者 黄雪珂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96-496,共1页
目的:在中国组织情境下探索员工工作场所排斥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以工作场所排斥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11名在职人员进行调查,得到有效问卷202份。结果:(1)被试的工作场所排斥程度较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 目的:在中国组织情境下探索员工工作场所排斥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以工作场所排斥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11名在职人员进行调查,得到有效问卷202份。结果:(1)被试的工作场所排斥程度较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2)被试的工作场所排斥得分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被试的工作场所排斥得分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因子分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员工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其在工作场所知觉到的排斥程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 工作场所排斥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工作场所排斥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8
7
作者 蒋奖 鲁峥嵘 张雯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1年第6期720-724,共5页
目的:结合中国企业文化特点,区分不同来源的排斥编制工作场所排斥问卷。方法:1090位员工参与了本研究;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改编国外问卷建立上司和同事排斥题库,经专家评定、频次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问卷;对多个样本施测,检... 目的:结合中国企业文化特点,区分不同来源的排斥编制工作场所排斥问卷。方法:1090位员工参与了本研究;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改编国外问卷建立上司和同事排斥题库,经专家评定、频次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问卷;对多个样本施测,检验其信效度指标。结果:工作场所排斥包含上司排斥和同事排斥两个维度,各10道题目;该问卷受方法效应影响小;两个维度的单因素模型拟合指数良好,同工作场所融入和人际公平的区别效度良好,同效标归属感、抑郁、工作满意度和角色行为相关显著;上司排斥和同事排斥维度在3个样本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6以上,重测信度分别为0.76和0.72。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工作场所排斥问卷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可以作为评估职场排斥的有效工具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排斥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工作场所排斥后的应对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荣 张雯 蒋奖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7-280,共4页
目的:考察工作场所排斥后的应对反应类型、使用频率及有效性等问题。方法:采用情境模拟(回忆范式)、开放式问卷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不同样本中收集数据。结果:相较消极反应和不作为反应,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个体与他人人际关系得... 目的:考察工作场所排斥后的应对反应类型、使用频率及有效性等问题。方法:采用情境模拟(回忆范式)、开放式问卷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不同样本中收集数据。结果:相较消极反应和不作为反应,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个体与他人人际关系得到更好改善,且工作满意度更高、情绪衰竭和离职意向更低;基于开放式问卷收集到的25种工作场所排斥后应对反应,对同时作答了上司排斥和同事排斥应对反应问卷的64份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面对不同来源排斥,其应对反应的使用频率和有效性存在差异。结论:受工作场所排斥后,积极反应的应对效果优于消极和不作为反应,且排斥源对应对方式的选用和有效性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排斥 应对反应 上司 同事
原文传递
工作场所排斥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怀勇 刘永芳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39,共9页
工作场所排斥指的是员工在工作场所知觉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排挤、忽视和拒绝。本文基于文献回顾,首先分析了工作场所排斥的概念内涵,介绍了相应的测量工具,然后从被排斥者与排斥发生的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工作场所排斥的影响因素,紧接着分... 工作场所排斥指的是员工在工作场所知觉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排挤、忽视和拒绝。本文基于文献回顾,首先分析了工作场所排斥的概念内涵,介绍了相应的测量工具,然后从被排斥者与排斥发生的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工作场所排斥的影响因素,紧接着分析了工作场所排斥的影响结果,包括对员工心理与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了工作场所排斥发生作用的中介和调节变量,最后指出了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排斥 反生产行为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 工作场所欺负
原文传递
高政治技能的员工如何规避工作场所排斥?——基于中国文化情境的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薛亦伦 张骁 +1 位作者 丁雪 沙开庆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108,共11页
有关工作场所排斥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西方学者认为,员工的政治技能能够显著降低员工所感受到的工作场所排斥,其中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高政治技能的员工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在组织内受欢迎的程度从而避免遭受到排斥。但是由于中国... 有关工作场所排斥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西方学者认为,员工的政治技能能够显著降低员工所感受到的工作场所排斥,其中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高政治技能的员工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在组织内受欢迎的程度从而避免遭受到排斥。但是由于中国文化情境的特殊性,政治技能对于工作场所排斥的影响机制可能会与西方文化情境下所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本文认为,在中国文化情境下,高政治技能的员工可以通过构建更为亲密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从而避免工作场所的排斥,并且员工感知的差序氛围会调节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政治技能与工作场所排斥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通过收集数据及构建调节中介模型,实证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论文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及研究的局限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技能 领导-成员交换关系 差序氛围 工作场所排斥
原文传递
工作场所排斥、物品线索与组织公民行为
11
作者 王鲁晓 刘晓君 蒋奖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6-779,共4页
目的:考察工作场所排斥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负向影响,并探究物品线索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研究1对178名职场人士进行问卷调查,研究2通过实验室研究探究物品线索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启动被排斥感后,被试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 目的:考察工作场所排斥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负向影响,并探究物品线索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研究1对178名职场人士进行问卷调查,研究2通过实验室研究探究物品线索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启动被排斥感后,被试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观看奢侈品图片和无关图片,之后测量组织公民行为。结果:员工遭受的工作场所排斥水平越高,表现出的组织公民行为越少;当被排斥后,观看奢侈品图片能够显著提高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结论:工作场所排斥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消极影响,物品线索能够调节工作场所排斥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排斥 组织公民行为 物品线索
原文传递
职场逢迎行为效应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敏华 许昌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75-78,共4页
逢迎行为是工作场所内外下属讨好上司而惯用的印象管理策略。伴随该行为出现,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工作场所排斥。为此,若想对逢迎行为及其效应进行基本的认识和判断,有必要对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文章分别从逢迎行为... 逢迎行为是工作场所内外下属讨好上司而惯用的印象管理策略。伴随该行为出现,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工作场所排斥。为此,若想对逢迎行为及其效应进行基本的认识和判断,有必要对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文章分别从逢迎行为、上司偏私、政治技能、差序氛围、工作场所排斥五个维度来系统的考察现有研究成果。最后,给出研究的启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逢迎 上司偏私 政治技能 差序氛围 工作场所排斥
下载PDF
员工绩效对人际伤害行为的研究评述与展望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小予 赵曙明 李智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5-1422,共8页
基于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首先,梳理了工作绩效和组织中的人际伤害行为的概念内涵;然后,从受害者有罪理论、道德排斥理论、社会比较理论和社会支配理论的视角,系统归纳了员工绩效对人际伤害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情绪机制;最后,在将有... 基于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首先,梳理了工作绩效和组织中的人际伤害行为的概念内涵;然后,从受害者有罪理论、道德排斥理论、社会比较理论和社会支配理论的视角,系统归纳了员工绩效对人际伤害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情绪机制;最后,在将有关研究结果归纳总结为系统的理论框架的同时,也对该领域的空白之处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绩效 人际伤害行为 辱虐管理 工作场所排斥行为
下载PDF
非营利组织员工组织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14
作者 徐晨梓 《市场周刊》 2022年第3期165-168,共4页
政府职能转型之下,非营利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非营利组织陷入了人才资源供给困境之中。员工的组织归属感作为人才去留的重要中介变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文章探讨了影响非营利组... 政府职能转型之下,非营利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非营利组织陷入了人才资源供给困境之中。员工的组织归属感作为人才去留的重要中介变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文章探讨了影响非营利组织员工归属感的相关因素和应对策略,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组织归属感 非货币激励机制 工作场所排斥 变革型领导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