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工农业关系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桂兰 高占国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工业化过程 工农业关系 发展阶段 农业部门 资本原始积累 中级阶段 资本积累 工农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 工业部门
下载PDF
建国以来工农业关系的变化及其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凌弓 《理论建设》 2013年第3期72-75,共4页
新中国建立后工农业关系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大体由协调、失调再到协调,其跌宕起伏的演进过程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 工农业关系 变化原因 经验 启示
下载PDF
从“富安模式”谈工农业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琴芳 《四川蚕业》 2001年第3期4-5,共2页
1工农业关系的三个阶段从国民收入分配角度来看,工农业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依靠抽取农业剩余发展工业的阶段,即通常所说的工农业产品存在着剪刀差现象,农产品价格过低,工业品价格过高,依靠农业的积累发展工业,我国从解放后... 1工农业关系的三个阶段从国民收入分配角度来看,工农业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依靠抽取农业剩余发展工业的阶段,即通常所说的工农业产品存在着剪刀差现象,农产品价格过低,工业品价格过高,依靠农业的积累发展工业,我国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的二、三十年时间里,一直是处于这一阶段,农产品价格的低下造成农民收入的下降,也给我国"一穷二白"的工业带来了发展前景;第二个阶段为工农业平等发展阶段,即农业剩余不再流向工业,工业剩余尚未流向农业,处在相互平衡、各自发展的阶段;第三个阶段为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利用工业利润来补充农业,促进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业关系 富安模式 蚕茧产量 茧丝绸 蚕业生产 反哺农业 蚕桑生产 名牌商标 二次分配 农林特产税 农业 蚕农
下载PDF
中国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工农业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熊伟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当前中国正处于加快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在此进程中,立足于优先发展城市,发展工业,忽视了农村与农业的发展,造成城市与乡村趋向背离化、工农业关系的冲突和矛盾日益严重,工农业发展出现"两难"的格局,因此,有必... 当前中国正处于加快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在此进程中,立足于优先发展城市,发展工业,忽视了农村与农业的发展,造成城市与乡村趋向背离化、工农业关系的冲突和矛盾日益严重,工农业发展出现"两难"的格局,因此,有必要在城乡一体化视野下重新审视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对立的工农业关系,致力于探寻工农业关系相互融合的方式,努力实现工农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背离化 城乡一体化 工农业关系
下载PDF
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中的工农业关系研究
5
作者 熊伟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25-128,共4页
河南省"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重新审视了二元对立的工农业关系,致力于探求工农业关系融合的最佳方式,其中,新型城镇化建设架设起工农业关系沟通的桥梁;城乡一体化格局,构建出工农业关系良性互动的外部环境;新型农村社区建... 河南省"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重新审视了二元对立的工农业关系,致力于探求工农业关系融合的最佳方式,其中,新型城镇化建设架设起工农业关系沟通的桥梁;城乡一体化格局,构建出工农业关系良性互动的外部环境;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则使得农业发展的内部能量得以释放;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优化产业空间结构主要的形式;而通过政府领导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服务工农业发展的意识更趋明显;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创造出工农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三化”协调 工农业关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业关系的开创性探索——重温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郑莹 张彦博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8-43,95,共6页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同志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重温《论十大关系》,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关于"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同志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重温《论十大关系》,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关于"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的精辟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业关系的开创性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宝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觉的开端。《论十大关系》是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客观事物、指导工作的典范;是通过调查研究弄清事物脉络,指导具体工作的典范;是坚持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反对教条主义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工农业关系 《论十大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与调整工农业关系的思路 被引量:1
7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共6页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与调整工农业关系的思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工农业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调整工农业关系,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在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与调整工农业关系的思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工农业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调整工农业关系,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在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宏观背景下提出调整我国工农业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发展 工农业关系 调整
下载PDF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工农业关系
8
作者 康云海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1-17,共7页
作者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已开始步入第二阶段(中级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上,工农业关系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是:工农业的发展都应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农业与工业的联系主要通过产品的平等交换来实现,从宏观上调整好二者的关系,促进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工农业关系 农业劳动生产率 工农业协调发展 农业劳动力 工业发展 工农业发展 平等交换 我国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试论日本的工农业关系
9
作者 严瑞珍 《世界农业》 1982年第12期35-37,共3页
工业和农业是两大主要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一个国家能否正确处理好工农业的相互关系,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问题。日本在工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对处理工农业相互关系的问题,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殊道... 工业和农业是两大主要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一个国家能否正确处理好工农业的相互关系,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问题。日本在工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对处理工农业相互关系的问题,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殊道路。 一、工农业两大部门的相互关系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它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现代化,并且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首先是工业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业关系 现代工业 工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日本农业 相互关系 民收入 日本工业 农业劳动力 农业投资
下载PDF
协调工农业关系,稳定农业基础地位——晋江市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10
作者 陈文亮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6年第11期48-53,共6页
农业和工业是最重要的两大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中的两个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子系统。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工业农业关系问题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晋江18年来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农业发展问题归根结底... 农业和工业是最重要的两大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中的两个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子系统。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工业农业关系问题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晋江18年来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农业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利益和积极性的问题,是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这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和工人、农民这两大阶级之间关系的问题。因此,在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理顺工农关系,稳农兴工,工农并举,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业关系 基础地位 农村经济发展 乡镇企业 晋江市 土地规模经营 农村工业化 农业生产 农业发展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下载PDF
关于发展中国家工农业关系理论的评介
11
作者 刘运梓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学报》 1993年第3期34-38,共5页
战后,发展中国家普遍开展工业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处理工农业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而难度又很大的战略问题。对此,欧美、拉美和亚洲,在理论上都有较系统的主张和不同看法,这里分别加以评介,并提出作者的意见。一、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主张... 战后,发展中国家普遍开展工业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处理工农业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而难度又很大的战略问题。对此,欧美、拉美和亚洲,在理论上都有较系统的主张和不同看法,这里分别加以评介,并提出作者的意见。一、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主张二次大战后至6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学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工农业关系的看法,主要是以西方的理论和经验为依据,强调实行工业化,忽视农业发展。60年代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工农业关系 理论
下载PDF
略论当前国民经济调整中的工农业关系
12
作者 刘徐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12-16,共5页
为了加快四个现代化的步伐,打好调整国民经济这一仗,党中央把调整好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号召我们集中力量把农业搞上去。这是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反映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搞中国式现代... 为了加快四个现代化的步伐,打好调整国民经济这一仗,党中央把调整好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号召我们集中力量把农业搞上去。这是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反映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搞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深入理解和贯彻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针,不仅对当前国民经济的整顿工作,而且对整个四个现代化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调整 工农业关系 农业发展 客观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 党中央 社会主义工业化 集中力量 工业发展
下载PDF
试论工业化过程中的工农业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冯海发 李溦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44-49,共6页
1985年以来,我国工业与农业在发展速度上差距急剧拉大,投资、财政、信贷等全方位向工业倾斜,由此引发的农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和决策界的极大关注,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呼声再起,工业降温、农业升温成为1989年产业政策的主旋律。然而,在... 1985年以来,我国工业与农业在发展速度上差距急剧拉大,投资、财政、信贷等全方位向工业倾斜,由此引发的农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和决策界的极大关注,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呼声再起,工业降温、农业升温成为1989年产业政策的主旋律。然而,在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成长阶段上,工农业的发展究竟什么样的格局才算协调?制约工农业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们认为,这些问题本质上属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工农业关系问题。正确把握这些问题,需要对工业化过程中的工农业关系进行全面的理论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业关系 工业化 中国
原文传递
工农业关系与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计量学再考察--兼与姚洋、郑东雅商榷 被引量:17
14
作者 孙圣民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5-147,共13页
计划经济时代实施农业支持重工业的政策和推行工业化战略无可厚非,但在实施这种战略、调节工农业关系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调度失误。用人民公社体制来调节工农业关系,相对互助合作经营制度而言,这种制度安排并不是加速工业化积累的必要条件... 计划经济时代实施农业支持重工业的政策和推行工业化战略无可厚非,但在实施这种战略、调节工农业关系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调度失误。用人民公社体制来调节工农业关系,相对互助合作经营制度而言,这种制度安排并不是加速工业化积累的必要条件,还部分抑制了农业生产效率,对工农业生产而言都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调度失误引发的损失是: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各损失了1/3的潜在收益,工业部门损失了多则8%少则2%的潜在农业剩余支持。损失的社会剩余总量,至少是同时期转移给工业的农业剩余量的两倍,调度失误的损失远大于推进工业化战略的成本。本文还揭示了改革之初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带动整体经济增量改革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业关系 制度 调度失误 历史计量学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对工农业关系问题的探索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云 刘梦凡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0-64,共5页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始终十分关注如何处理工农业的关系问题。他通过一系列思考和实践,不断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提出了"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农业就是工业"、"以农...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始终十分关注如何处理工农业的关系问题。他通过一系列思考和实践,不断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提出了"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农业就是工业"、"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等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业化道路理论的重大发展。这些宝贵的思想和实践经验不仅促进了新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也为我们今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工农业关系 工业化道路
原文传递
我国工农业关系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俊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46,共18页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工农业关系进行了系统考察。认为在传统体制下,工农业之间一直未能建立起一种均衡增长和良性循环的关系,导致二元经济结构凝固化。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提高了工农业的关联度,市场机制的引入...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工农业关系进行了系统考察。认为在传统体制下,工农业之间一直未能建立起一种均衡增长和良性循环的关系,导致二元经济结构凝固化。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提高了工农业的关联度,市场机制的引入促进了资源在两大产业之间的合理配置,农村工业的崛起对工农业的协调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工农业仍未走上协调发展的轨道,主要问题是作为商大物质生产部门相互联系基础的市场机制尚未发育成熟,中央政府的调控能力受到严重削弱。因此,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消除工农业之间曲各种壁垒,加速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保护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考察 农产品收购价格 工农业发展 工农业协调发展 工农业关系 市场机制 工农关系 地方政府 农村工业 农业部门
原文传递
工农业关系研究成果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军峰 《经济导刊》 2012年第2期70-71,共2页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体制变迁和工农业结构变化,学术界对我国工农业关系的研究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国外发起工业化国家处理工农业关系的经验教训,对于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以及当前新农村建设,为党和政府...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体制变迁和工农业结构变化,学术界对我国工农业关系的研究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国外发起工业化国家处理工农业关系的经验教训,对于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以及当前新农村建设,为党和政府处理工农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总结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年来 工农业关系 研究成果 综述
原文传递
表达性建构与客观性现实相统一的方法论意蕴——评《中国工农业发展关系研究(1949-2003)》
18
作者 卫世乾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46-51,共6页
《中国工农业关系研究(1949-2003)》一书详尽勾勒了新中国工农业发展关系的演进脉络,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面临中国特殊国情为推进工农业协调发展所实施的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比较研究方法对中国工农业发展关系展开定性和定量分析。该书在宏... 《中国工农业关系研究(1949-2003)》一书详尽勾勒了新中国工农业发展关系的演进脉络,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面临中国特殊国情为推进工农业协调发展所实施的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比较研究方法对中国工农业发展关系展开定性和定量分析。该书在宏观描述工农业政策演进的同时,也微观展示了工农业各项比例关系的消长对政策演进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从经济史视角分析工农业发展关系的同时,也在理路上为工农业关系论题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业关系 表达性建构 客观性现实 方法论意蕴
下载PDF
江西省工农业协调发展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宝珍 叶小兰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7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工农业协调发展 江西省 工业总产值 工农业增长速度 工农业发展 时间序列 工农业关系 动态关联分析 江苏省 物质生产部门
下载PDF
中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协调工农业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韦廷柒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17,共4页
我国长期以来工农业发展失调,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工农业协调发展是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只有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我国工农业发展失调现状,走工农业协调发展的路子,才能实现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中国 城乡经济 工农业发展 收人 工农业关系 美国 台湾省 农业剩余 二元经济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