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现场的重返与呈现――评谢保杰《主体、想象与表达:1949-1966年工农兵写作的历史考察》
1
作者 廖美琳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20-23,共4页
在重新解读"十七年"文学的专著中,工农兵写作在研究界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谢保杰的《主体、想象与表达:1949-1966年工农兵写作的历史考察》一书,堪称工农兵写作研究中开风气之先之作。本文对该作重返历史现场的写作样貌进行... 在重新解读"十七年"文学的专著中,工农兵写作在研究界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谢保杰的《主体、想象与表达:1949-1966年工农兵写作的历史考察》一书,堪称工农兵写作研究中开风气之先之作。本文对该作重返历史现场的写作样貌进行了简要的梳理概述,对其中的核心观点阐述进行了尽量深入的对话,以及文中的成败得失提出了笔者的思考和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兵写作 十七年文学 新民歌运动 中间人物论
下载PDF
重构文艺场域与文艺机制(1949-1956) 被引量:2
2
作者 杜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7-91,96,共6页
本文试图通过具体文艺作品的生产与流通,分析推动共和国初期文艺机制变革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探索文艺生产场域的运作逻辑,如文艺政策对于"工农兵写作"与"写工农兵"的偏向,文艺部门对于个体写作的介入等。另一方面... 本文试图通过具体文艺作品的生产与流通,分析推动共和国初期文艺机制变革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探索文艺生产场域的运作逻辑,如文艺政策对于"工农兵写作"与"写工农兵"的偏向,文艺部门对于个体写作的介入等。另一方面,探索文艺评价场域的运作规则,如文艺发表空间的"边界"规范,文艺评价体系对"事功"的偏移等。本文试图借此揭示1949年后各场域间的结构关系如何赋形于文艺生产之中,促进并维护文艺系统的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兵写作 文艺场域 文艺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