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抗战时期甘肃工矿业开发成效不高的原因 被引量:2
1
作者 尚季芳 《开发研究》 CSSCI 2004年第6期125-127,共3页
抗战时期,甘肃的工矿业发展比较迅速,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这时期的工矿业建设,仍然立足于深厚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投资少,积累也少;同时,战争的紧迫,生产力水平的落后,国民政府的垄断摧残以及无长远的政策保障等因素,使甘... 抗战时期,甘肃的工矿业发展比较迅速,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这时期的工矿业建设,仍然立足于深厚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投资少,积累也少;同时,战争的紧迫,生产力水平的落后,国民政府的垄断摧残以及无长远的政策保障等因素,使甘肃工矿业建设一直处在艰难曲折之中。因而,甘肃工矿业总产值在整个甘肃社会经济乃至全国经济中,所占比例是十分微弱的,它的开发水平十分之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甘肃 工矿业开发 成效不高 原因
下载PDF
牧区工矿业开发对牧户生计的影响分析——基于内蒙古B嘎查的考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群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9-66,共8页
本文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2013-2015年间内蒙古某铜矿开发区B嘎查三种不同类型的牧户生计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牧区工矿业开发使牧户的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攀升,传统型牧户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剧,兼业型牧户的生计空间不断缩小... 本文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2013-2015年间内蒙古某铜矿开发区B嘎查三种不同类型的牧户生计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牧区工矿业开发使牧户的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攀升,传统型牧户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剧,兼业型牧户的生计空间不断缩小,抽离型牧户则成为发展的边缘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矿业开发 牧户 生计类型
原文传递
草原工矿业开发与牧民可持续生计研究——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逻辑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群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5-104,共10页
草原工矿业开发的复杂面相使牧民的可持续生计成为重要议题。聚焦于个人和家庭可持续生计的发展型社会政策为解决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关键性议题提供了一种整体协同的发展思路。本文在梳理发展型社会政策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二者关... 草原工矿业开发的复杂面相使牧民的可持续生计成为重要议题。聚焦于个人和家庭可持续生计的发展型社会政策为解决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关键性议题提供了一种整体协同的发展思路。本文在梳理发展型社会政策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二者关联的基础上,构建了工矿业开发—可持续生计框架,并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内蒙古西部草原某铜矿开发区的牧民生计资本进行评估,揭示了牧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同时探讨阻碍牧民实现可持续生计的原因。研究表明:牧民的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存量较低;自然资本越高的牧民越倾向从事牧业型或混合型生计策略;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加能显著提高牧民选择非牧业型生计策略的概率;铜矿开发的负外部性及牧民自身的资本短缺限制了牧民的生计方式调整意愿。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的逻辑下,树立生态优先的工矿业发展战略、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工矿业发展机制、加大对牧民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等政策路径将有助于实现牧民可持续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矿业开发 发展型社会政策 可持续生计框架 牧民
原文传递
战前东北地区工矿业开发与结构变化研究
4
作者 李国平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4-93,共10页
一、导言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的地理中心,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域的开发历史较晚,从清朝末年开始,才有大批移民流入,人口渐渐增加,村落逐渐形成。同时,这一地域也作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侵略政策和沙俄南下侵略与扩张政... 一、导言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的地理中心,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域的开发历史较晚,从清朝末年开始,才有大批移民流入,人口渐渐增加,村落逐渐形成。同时,这一地域也作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侵略政策和沙俄南下侵略与扩张政策的争夺对象地域。由于日本和沙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工矿业开发 战前 结构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