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生理论视角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困境--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马立超 路超 唐潇风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128,共8页
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培养质量紧紧依托于产教融合的深度和效能,但当前产教融合不紧密成为困扰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难题。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方面来阐释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培养中的产教融合困境之因,具体原... 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培养质量紧紧依托于产教融合的深度和效能,但当前产教融合不紧密成为困扰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难题。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方面来阐释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培养中的产教融合困境之因,具体原因如下:①共生单元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为人才类型与层次的靶向偏离、共生单元的权力差序格局,以及资源供需的匹配失调;②共生模式进化受阻,包括知识共享流通受阻、技术更新换代受阻和人员双向流动受阻;③共生环境保障乏力,如风险与成本分担制度缺位、收益分配制度尚未明晰、审核监管制度未落到实处。未来应通过调和共生单元的矛盾冲突、推动共生模式进化升级、保障共生环境坚实有力等措施,促使企业与高校形成互惠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集成电路 工程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 共生理论
下载PDF
工程教育观视域下的空天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索--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建设:空天工程CDIO与领导力计划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霖周廷 黄芳 薛九天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I0016-I0016,共1页
工程教育观视域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逐渐引起国内外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者的研究与思考。空天工程作为工程性、创新性、实践性、系统性、团队合作性极强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对工程应用型人才要求颇高。教育者需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 工程教育观视域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逐渐引起国内外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者的研究与思考。空天工程作为工程性、创新性、实践性、系统性、团队合作性极强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对工程应用型人才要求颇高。教育者需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大工程的系统思维培养为基础、以设计制造空天装备卓越性能的创新力为目标的工程教育观,强调工程教育的实践性,注重空天工程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工程能力培养 工程应用型人才 教育观 CDIO 多学科交叉 空天工程 团队合作
下载PDF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美国凯特林大学的经验与启示
3
作者 王爱文 《机械职业教育》 2024年第7期28-34,共7页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智力资源。以培养成功的领导人、企业家、创新者、工程师和科学家而闻名的凯特林大学,被誉为工业界的“西点军校”“美国最好的工程学校之一”,始终奉行学以致用、学以创新的核心价值,以塑造...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智力资源。以培养成功的领导人、企业家、创新者、工程师和科学家而闻名的凯特林大学,被誉为工业界的“西点军校”“美国最好的工程学校之一”,始终奉行学以致用、学以创新的核心价值,以塑造“下一代的工程师、科学家和行业领袖”为目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通过合作教育和跨学科培养以及开放互动的育人生态,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凯特林大学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培养理念与育人路径,特色鲜明,享有盛誉,可为我国探索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 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立足产教融合的包装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
4
作者 孙彬青 黄利强 +3 位作者 宋海燕 李光 王玉峰 刘洪斌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2-36,共5页
目的:探索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立足产教融合的包装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路径和方法。方法:基于新工科建设目标,以创新链为贯穿驱动力,依托天津市包装行业产业中心的产业链,革新教学链从知识体系到教学框架的各环节,打造多元化教育团... 目的:探索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立足产教融合的包装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路径和方法。方法:基于新工科建设目标,以创新链为贯穿驱动力,依托天津市包装行业产业中心的产业链,革新教学链从知识体系到教学框架的各环节,打造多元化教育团队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人才链,创建一种“3+1”链与新工科建设深度融合的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结果:天津科技大学包装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立足产教融合,从“主线+主导+主体”的教学方式,到渐进式多维度课程培养体系,再到多层次分梯度的创新内容,将包装工程专业丰富创新的实践新模式全方位渗透。结论: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实现产业链、教学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深度有机融合,可以更好地培养满足包装行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工程 新工科 产教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矿业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少锋 周子龙 尹江江 《安全》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为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矿业工程专业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基于课程教学经验及新工科背景下矿业工程领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首先,从思政教育、冲突调整、科技绘图、教学融入4个方面分析矿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其次,开展矿... 为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矿业工程专业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基于课程教学经验及新工科背景下矿业工程领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首先,从思政教育、冲突调整、科技绘图、教学融入4个方面分析矿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其次,开展矿业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分析,具体提出使命感培养路径、冲突调整路径、创新力培养路径、课程建设路径。以期为矿业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策略及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矿业工程 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德才兼备视域下环境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何春 唐酥 +3 位作者 黄文彬 黄凡 田双红 舒东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5期74-77,共4页
新时代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面临着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与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双重炙烤。在这种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该如何应对自身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该文针对现有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学校特... 新时代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面临着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与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双重炙烤。在这种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该如何应对自身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该文针对现有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学校特色对德才兼备视域下环境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思考与探索,提出“德育”+“能力”共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详细介绍可应用实践的方法、措施,以期对国家省属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环境工程 德才兼备 创新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软件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7
作者 张其文 冯涛 张玺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3期101-104,共4页
针对普通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对软件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知识、能力及素质等方面的要... 针对普通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对软件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知识、能力及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提出以新工科理念为引领,以课程思政教学、工程实践教学、全程贯穿协同育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建设为重点,同时,结合西部地区特点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进行合理定位,优化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构建与此相适应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工程 创新人才培养 新工科 工程教育认证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为例
8
作者 吕霞 徐卫涛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第8期50-52,共3页
培育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质量人才是“新工科”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剖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构建了“三阶梯分层次”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课程创新创业元素的挖掘和大学生创... 培育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质量人才是“新工科”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剖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构建了“三阶梯分层次”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课程创新创业元素的挖掘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课程和实践教学的抓手,建设“走出去、引进来”的师资培养体系和赛事加孵化的实践平台,最终达到科教、专创和产学三维度深层次融合。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为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轻工类院校各学科交叉融合、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为培育更多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轻工类人才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轻化工程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核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9
作者 高璞珍 王建军 崔媛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34-36,共3页
为解决传统核工程教育中存在的核安全文化教育不足、能力训练不够、学生难以快速适应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发展”等问题,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提出了“国际化—开放式—研究型—高水... 为解决传统核工程教育中存在的核安全文化教育不足、能力训练不够、学生难以快速适应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发展”等问题,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提出了“国际化—开放式—研究型—高水平”的发展路径,构建了“一核四翼”核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创新训练4方面进行创新与实践,重构一流课程体系、建设一流实验平台和开放实践基地、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开展一流创新训练,引领核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未来核电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为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培养体系 创新实践
下载PDF
科技创新背景下新工科高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分析
10
作者 赵小春 赵美玖 《大众文摘》 2024年第15期0060-0062,共3页
高等院校逐渐转型升级,面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挑战,造价行业对职业本科高校工程造价人才有了不同的标 准。本文通过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等方法从综合素质、持续发展能力、基本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出发,构建了新时代职业 本科高校工程造价... 高等院校逐渐转型升级,面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挑战,造价行业对职业本科高校工程造价人才有了不同的标 准。本文通过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等方法从综合素质、持续发展能力、基本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出发,构建了新时代职业 本科高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发现综合素质和持续发展能力权重最大,而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研 究结果可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避免进入人才培养的误区,对职业本科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 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新工科 层次分析法 工程造价
下载PDF
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和实践举措——基于国家科技奖的实证分析
11
作者 王露岚 彭树涛 《复旦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科技革命带来了医学创新发展新需求,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国家科技奖代表了一定时期内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其权威性高、荣誉性强。本文通过整理2016—2020年医学领域国家科技奖获奖情况,从获奖数量、获奖地区、获奖主体、学... 科技革命带来了医学创新发展新需求,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国家科技奖代表了一定时期内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其权威性高、荣誉性强。本文通过整理2016—2020年医学领域国家科技奖获奖情况,从获奖数量、获奖地区、获奖主体、学科分布和交叉融合等方面对获奖成果进行分析,从而把握我国医学科技创新的现状与问题,以期为健康中国建设培养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技 医学创新人才培养 医学科技创新 学科交叉
下载PDF
产学研一体化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12
作者 马丽珠 田悦 付丽 《产业创新研究》 2024年第11期181-183,共3页
随着全球土木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界对于具备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土木工程教育必须不断适应并反映行业的最新趋势和挑战。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已经在培养土木工程师方面显示出巨大... 随着全球土木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界对于具备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土木工程教育必须不断适应并反映行业的最新趋势和挑战。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已经在培养土木工程师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该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还能够促进与产业界的密切合作,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产学研一体化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一体化 土木工程 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改革在机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3
作者 张彩红 邹静 +1 位作者 陈俊 胡才梦 《时代人物》 2024年第30期0179-0181,共3页
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材料性能、结构、制备和应用的全面了解, 也是机械创新设计的重要支撑,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难以满足现代工业... 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材料性能、结构、制备和应用的全面了解, 也是机械创新设计的重要支撑,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对创新型机械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此,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创新设计 人才培养 存在问题 策略
下载PDF
未来科技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双碳”战略下的高等教育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其坤 《教育国际交流》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我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双碳”战略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庄严承诺,也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 未来科技发展 庄严宣告 二氧化碳排放 战略决策 碳中和 联合国大会
下载PDF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5
作者 刘晶磊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13期161-163,共3页
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从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现状出发,指出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整改措施,以期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土木工程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工科建设下环境工程专业碳中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究
16
作者 谭小飞 熊炜平 +2 位作者 周成赟 顾岩岭 曹嵘晖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11期75-78,共4页
探讨了新工科建设下的环境工程专业碳中和创新人才培养。分析了新工科建设下环境工程专业碳中和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和培养目标,针对性地提出了碳中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一是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学生对碳中和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掌握... 探讨了新工科建设下的环境工程专业碳中和创新人才培养。分析了新工科建设下环境工程专业碳中和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和培养目标,针对性地提出了碳中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一是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学生对碳中和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掌握和运用碳中和技术的能力;二是通过多种手段强化科研教学,引导学生在科研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三是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技能和经验,提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通过碳中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该领域的就业机会和趋势,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 碳中和 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特色项目制与开源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17
作者 黄启春 《中国信息界》 2024年第2期25-27,共3页
引言.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科研发展和个人成就,建立多元创新能力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成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以浙江大学软件工程领域为例,探索引导学生更多采用除学术论文以外的专利、... 引言.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科研发展和个人成就,建立多元创新能力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成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以浙江大学软件工程领域为例,探索引导学生更多采用除学术论文以外的专利、重大工程、开源贡献等作为创新能力评价成果,以特色项目制人才培养提升学生解决面向国家和行业重大工程问题能力,以开源培养提升学生软件工程开放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创新能力评价 个人成就 软件工程 学术论文 人才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 开源
下载PDF
新工科视域下创新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静 彭金宝 +3 位作者 盛钊君 李保琼 徐学涛 李辰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该文基于新工科视域下制药工程专业的特点,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质量持续改进为保障的人... 该文基于新工科视域下制药工程专业的特点,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质量持续改进为保障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启动“专业质量提升工程”,以专业工程认证为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用人产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将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索和创新制药专业学生教育发展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工程 应用型人才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科教+产教”双融合驱动电气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9
作者 葛国伟 程显 +2 位作者 姚晓妹 张鹤 陈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5期0013-0016,共4页
由于电气工程理论知识体系与创新实践应用之间缺乏桥梁联系,针对提高电气工程学科毕业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本文提出企业与高校资源共享,打造创新实践基础,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创建开放创型新实践实验室,强化科教融合,建立... 由于电气工程理论知识体系与创新实践应用之间缺乏桥梁联系,针对提高电气工程学科毕业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本文提出企业与高校资源共享,打造创新实践基础,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创建开放创型新实践实验室,强化科教融合,建立行业专家资源共享库,形成多元化创新指导团队的改革内容。以适应“新工科建设”发展、提升工科教学实践环节质量、实现高校与企业双赢的原则,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科技创新能力,缩短学校培养结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产教 融合驱动 电气工程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
下载PDF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实践
20
作者 吴发银 杨冬升 +1 位作者 王晓斌 牟洪仲 《房地产世界》 2024年第11期80-82,共3页
“材料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力学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学习知识,缺乏批判性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当前... “材料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力学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学习知识,缺乏批判性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当前“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教学改革探索,介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内容,探讨了“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实践,以期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 混合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