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判能力对工资水平及差距的贡献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牟俊霖 宋湛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6,共5页
本文根据垄断竞争劳动力市场上同质劳动者的工资差异理论,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为基础,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我国企业和劳动者的谈判能力、工资剩余,得出如下结论:谈判能力能够解释工资方程中随机误差中的81%;我国劳动者... 本文根据垄断竞争劳动力市场上同质劳动者的工资差异理论,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为基础,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我国企业和劳动者的谈判能力、工资剩余,得出如下结论:谈判能力能够解释工资方程中随机误差中的81%;我国劳动者的平均实际工资低于均衡工资9%;具有相同个体特征的同质劳动者也存在巨大的工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剩余 谈判能力 双边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原文传递
禀赋差异、议价能力与农民工工资——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21
2
作者 卢海阳 郑旭媛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106,共10页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上劳企双方议价能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议价能力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以及禀赋异质性特征下农民工议价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用...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上劳企双方议价能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议价能力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以及禀赋异质性特征下农民工议价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用工企业雇主相比,农民工的议价能力明显较弱,在双方议价能力的共同作用下,农民工实际获得的工资比市场'公平'工资低24. 96%。对于处于工资分布底端的农民工,议价能力的弱势尤为突出。禀赋特征对农民工的议价能力有一定影响,随着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水平的提升,农民工议价能力有所提高,而其实际工资水平的下偏程度也随之降低;此外,迁移状态也是影响农民工议价能力的重要因素,相比于本地农民工,外出农民工的工资议价能力更强,他们的工资所受到的挤压程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禀赋 议价能力 工资剩余 双边随机前沿模型
原文传递
劳动力收入不足: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解释和测度
3
作者 陈怡安 《制度经济学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71-98,共28页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应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实证测度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劳资双方掌握信息程度及其对最终工资的影响效应。发现总体上看,(1)劳动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收入不足"现象较为普遍存在,平均意义...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应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实证测度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劳资双方掌握信息程度及其对最终工资的影响效应。发现总体上看,(1)劳动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收入不足"现象较为普遍存在,平均意义上,企业在信息不对称下所获得的工资剩余将使工资水平低于均衡工资47.17%;而劳动者剩余则仅能使工资水平上升21.09%。这种较大悬殊掌握信息的程度使得实际工资水平比均衡工资低26.15%。(2)年度动态分析表明在过去的近10年时间里,通过工资制度改革,劳动者"收入不足"现象仍然较为严重,说明目前需在劳动关系角度增强劳动者的谈判能力,可能从这一角度入手能够制约或减少目前劳动者工资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的问题。(3)从企业异质性、地区差异性对双方获取工资剩余估计结果来看,小规模企业的劳动者获得的工资收入偏离均衡工资水平比中等规模、大规模企业组更为严重;东部地区企业劳动者获得的实际工资偏离均衡工资的程度小于其他区域的企业,同时发现到2011年,中、东、西三地区的劳动者工资收入已逐渐出现"趋同"的状态。(4)从劳动者个体特征来看,发现在50%、75%分位数上研究生以上学历劳动者的谈判能力反而强于企业谈判能力;同时从工资满意度的角度,发现工作非常不满意以及一般满意的劳动者,其工资谈判能力反而强于企业,但工作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劳动者,其获得的工资较均衡工资平均低。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剩余 信息不对称 谈判能力 收入不足
原文传递
Insufficient Labor Supply and Wage Rises under Conditions of Labor Surplu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ra-household Division of Labo
4
作者 丁守海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2年第3期101-115,共15页
On the basis of Becker's family economics and the theory of time allocation, it can be shown that labor supply under labor surplus conditions is not unlimited.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intra-household labor division,... On the basis of Becker's family economics and the theory of time allocation, it can be shown that labor supply under labor surplus conditions is not unlimited.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intra-household labor division, the supply curve takes on a special staircase form: as labor supply increases, the reservation wage of rural labor rises by an ever larger margin. The response of labor supply to wages is discontinuous. Labor supply will increase only when wages reach the new level of the reservation wage; otherwise, wage increases do not lead to an increase in labor supply. Corresponding to this special form of supply, the major driving force behind wage increases becomes industrial labor demand rather than agricultural income. The data from a survey of about 1,500 rural households in Gansu and Inner Mongolia bear out the above proposition. When labor demand rises, slight wage adjustments will not bring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labor supply and labor market clearing will not occur for a long time. This reminds us that the present coexistence of a shortage of labor with wage rises for migrant workers may well derive from insufficient labor supply under labor surplus conditions. It does not necessarily imply the exhaustion of the labor surplus and cannot serve to prove the arrival of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r surplus insufficient labor supply wage increas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