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左室入路与右侧术式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邱春光
陶海龙
+3 位作者
韩战营
杨海波
黄振文
秦石诚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36-438,共3页
目的 比较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左室入路与右侧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选择符合介入治疗条件的VSD46例。21例行左室入路术式者符合以下条件:缺损距主动脉瓣距离≥2mm,缺损直径小于12mm。左心室造...
目的 比较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左室入路与右侧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选择符合介入治疗条件的VSD46例。21例行左室入路术式者符合以下条件:缺损距主动脉瓣距离≥2mm,缺损直径小于12mm。左心室造影结果示VSD直径为2~10(6±4)mm;其余25例行右侧术式封堵,VSD直径为2~12(7±5)mm。左室入路术式封堵者无需建立动静脉轨道,仅将导丝经缺损送达右心室、肺动脉,沿导丝将输送鞘管送至右心室,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进行封堵。结果 左室入路封堵成功率为95%(20/21),介入封堵后UPN4例(19%)存在少量残余分流,17例(81%)无分流,1例(5%)三尖瓣极少量返流,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右侧术式封堵成功率为92%(23/25),介入封堵后即刻3例(12%)存在少量残余分流,22例(88%)无分流,1例(4%)三尖瓣少量返流,1例(4.0%)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右侧入路手术时间(72±19)min,X线暴露时间(26±14)min;左室入路手术时间(44±12)min(P〈0.01),X线暴露时间(8±6)min(P〈0.01)。结论 在选择好适应证的条件下,经左室入路介入封堵VS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治疗
左室入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入路术式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韩战营
陶海龙
+3 位作者
杨海波
黄振文
秦石诚
邱春光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10期23-25,共3页
目的分析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传统术式失败的原因,总结左侧入路的临床经验。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选择符合介入治疗条件的VSD25例行传统术式封堵,VSD直径为2-12(7±6)mm。传统术式建立动静脉轨道,输送系统从右室...
目的分析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传统术式失败的原因,总结左侧入路的临床经验。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选择符合介入治疗条件的VSD25例行传统术式封堵,VSD直径为2-12(7±6)mm。传统术式建立动静脉轨道,输送系统从右室侧进入左心室。左侧入路术式封堵者无需建立动静脉轨道,仅将导丝经缺损送达右心室、肺动脉.沿导丝将输送鞘管送至右心室,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进行封堵。结果其中传统术式成功20例,失败5例,均因为输送鞘不能通过缺损,改行左侧入路后4倒成功,1例失败。VSD传统术式封堵成功率为80%(20/25),总体封堵成功率为96%(24/25),介入封堵后即刻存在少量残余分流3例(12.5%),21倒(87.5%)无分流,1例(4%)三尖瓣少量返流,1例(4%)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结论针对部分VSD患者,传统术式失败时,可尝试进行经左室入路介入封堵VSD,初步表明经左室入路介入封堵VSD安全有效.对部分合适的患者,如直接选用经左室入路,有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治疗
左室入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左室入路与右侧术式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邱春光
陶海龙
韩战营
杨海波
黄振文
秦石诚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心内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出处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36-438,共3页
文摘
目的 比较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左室入路与右侧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选择符合介入治疗条件的VSD46例。21例行左室入路术式者符合以下条件:缺损距主动脉瓣距离≥2mm,缺损直径小于12mm。左心室造影结果示VSD直径为2~10(6±4)mm;其余25例行右侧术式封堵,VSD直径为2~12(7±5)mm。左室入路术式封堵者无需建立动静脉轨道,仅将导丝经缺损送达右心室、肺动脉,沿导丝将输送鞘管送至右心室,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进行封堵。结果 左室入路封堵成功率为95%(20/21),介入封堵后UPN4例(19%)存在少量残余分流,17例(81%)无分流,1例(5%)三尖瓣极少量返流,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右侧术式封堵成功率为92%(23/25),介入封堵后即刻3例(12%)存在少量残余分流,22例(88%)无分流,1例(4%)三尖瓣少量返流,1例(4.0%)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右侧入路手术时间(72±19)min,X线暴露时间(26±14)min;左室入路手术时间(44±12)min(P〈0.01),X线暴露时间(8±6)min(P〈0.01)。结论 在选择好适应证的条件下,经左室入路介入封堵VS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治疗
左室入路
Keywords
ventrical septal defect(VSD)
transcatheter
left ventricular route
分类号
R541.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入路术式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韩战营
陶海龙
杨海波
黄振文
秦石诚
邱春光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出处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10期23-25,共3页
文摘
目的分析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传统术式失败的原因,总结左侧入路的临床经验。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选择符合介入治疗条件的VSD25例行传统术式封堵,VSD直径为2-12(7±6)mm。传统术式建立动静脉轨道,输送系统从右室侧进入左心室。左侧入路术式封堵者无需建立动静脉轨道,仅将导丝经缺损送达右心室、肺动脉.沿导丝将输送鞘管送至右心室,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进行封堵。结果其中传统术式成功20例,失败5例,均因为输送鞘不能通过缺损,改行左侧入路后4倒成功,1例失败。VSD传统术式封堵成功率为80%(20/25),总体封堵成功率为96%(24/25),介入封堵后即刻存在少量残余分流3例(12.5%),21倒(87.5%)无分流,1例(4%)三尖瓣少量返流,1例(4%)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结论针对部分VSD患者,传统术式失败时,可尝试进行经左室入路介入封堵VSD,初步表明经左室入路介入封堵VSD安全有效.对部分合适的患者,如直接选用经左室入路,有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治疗
左室入路
Keywords
Ventrical septal defect (VSD)
Transcatheter closure
Left ventricular route
分类号
R654.2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左室入路与右侧术式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对比研究
邱春光
陶海龙
韩战营
杨海波
黄振文
秦石诚
《心脏杂志》
CAS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入路术式研究
韩战营
陶海龙
杨海波
黄振文
秦石诚
邱春光
《医药论坛杂志》
200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