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尖瓣换瓣术后经左室心内膜起搏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鼎 昃峰 +3 位作者 苑翠珍 段江波 王龙 李学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5期467-468,共2页
患者女性,35岁,因Ebstein畸形外科手术实施了三尖瓣机械瓣换瓣术,术后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冠状静脉放置左室电极因膈肌刺激而放弃,改由经房间膈穿刺经二尖瓣进入左室行心内膜起搏。手术成功,起搏良好。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EBSTEIN畸形 左室心内膜起搏
原文传递
左室心内膜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东 苏浩 +3 位作者 徐健 陈康玉 郭飞 严激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9期1485-1490,共6页
目的评价经房间隔穿刺或室间隔穿刺途径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8年10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诊治的6例冠状静脉畸形或CRT无反应的慢性心力衰竭患... 目的评价经房间隔穿刺或室间隔穿刺途径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8年10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诊治的6例冠状静脉畸形或CRT无反应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房间隔穿刺或室间隔穿刺途径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其中4例经房间隔穿刺,2例行室间隔穿刺。测量术前术后QRS波宽度,及术后随访3、6、12、24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房前后径(LAD)大小及心功能分级等变化,以及左室心内膜电极的参数(阈值、阻抗)变化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经房间隔穿刺或室间隔穿刺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测QRS宽度较术前明显缩窄;随访24个月内,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术前明显缩小;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房前后经(LAD)大小无明显变化,左室电极的参数(阈值、阻抗)较稳定;术中及术后随访过程中无膈肌刺激、无血栓栓塞、出血及室性心律失常等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一例死亡。结论经房间隔穿刺或室间隔穿刺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获得成功,并获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心内膜起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房间隔穿刺 室间隔穿刺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起搏电极经房间隔缺损误入左室起搏心内膜12年一例
3
作者 张颖娇 邓国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4期367-368,共2页
患者女性,49岁。12年前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反复晕厥,在安置起搏器放置电极过程中'无意'经房间隔缺损处,将心室电极植入左室心内膜,起搏器安置术后1个月,患者行部分房室管畸形心内修复及三尖瓣成形术时,证实心室电极植入左室。... 患者女性,49岁。12年前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反复晕厥,在安置起搏器放置电极过程中'无意'经房间隔缺损处,将心室电极植入左室心内膜,起搏器安置术后1个月,患者行部分房室管畸形心内修复及三尖瓣成形术时,证实心室电极植入左室。2年前起搏器因电池耗竭更换,起搏电极各项参数正常,未予更换。12年中未常规服用抗凝药物,患者未出现相关血栓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电极 房间隔缺损 左室心内膜起搏
原文传递
继续探寻生理性起搏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宇博 栾颖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8年第5期799-802,共4页
心脏起搏是由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心动过缓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尽管随着几十年来技术的进步,但模拟正常人体心脏生理的理想心室起搏部位仍是个难题。以心房同步右室心尖部起搏开始,继而至可代替右室的起搏位点,如双心室... 心脏起搏是由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心动过缓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尽管随着几十年来技术的进步,但模拟正常人体心脏生理的理想心室起搏部位仍是个难题。以心房同步右室心尖部起搏开始,继而至可代替右室的起搏位点,如双心室起搏、左心室起搏,以及希氏束起搏。现综述现有起搏方案的地位,并特别关注希氏束起搏。左室同步起搏、左室多部位起搏、左室心内膜起搏作为新颖的起搏方案为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起搏 双心室起搏 希氏束起搏 左室多部位起搏 左室心内膜起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