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左心室导线的植入体会
1
作者 林加锋 陈小锋 +3 位作者 黄晓芳 季亢挺 李嘉 杨鹏麟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fibrillator,CRT-D)植入过程中左心室导线的植入体会。方法:对51例CRT或CRT-D植入患者左心室导线的植...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fibrillator,CRT-D)植入过程中左心室导线的植入体会。方法:对51例CRT或CRT-D植入患者左心室导线的植入方法进行分析,对导引鞘深插技术的影响因素、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初步探讨。结果:51例中经心内膜成功植入左心室导线48例(94.12%),采用常规方法(导引鞘引导下直接或单导丝引导下)植入37例(77.08%),导引鞘深插技术植入9例(18.75%),双导丝引导及保留导丝技术植入各1例;失败3例(5.88%),因冠状静脉窦开口异常、靶静脉分支呈锐角及靶血管纤细伴局部狭窄植入失败各1例。结论:在左心室导线植入过程中,充分利用导引鞘深插、双导丝等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等相关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左心室导线
下载PDF
QRS时限对左心室导线电延迟与心脏再同步治疗长期疗效相关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樊晓寒 华伟 +5 位作者 陈柯萍 孙欣 杨新伟 刘志敏 郑黎辉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39-443,共5页
目的 探讨QRS时限是否影响左心室导线电延迟(LVLED)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长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入选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功植入CRT患者,在围术期测量Q波起始到左心室导线感知波最高峰的时间间距(QL... 目的 探讨QRS时限是否影响左心室导线电延迟(LVLED)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长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入选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功植入CRT患者,在围术期测量Q波起始到左心室导线感知波最高峰的时间间距(QLV)反映LVLED.根据患者基线QRS时限分为宽QRS组(≥150 ms)和窄QRS组(<150 ms),基线及术后定期检查超声心动图及随访情况.CRT有反应定义为术后最后1次随访时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0.05.结果 共入选93例患者,81例患者完成(15±3)个月的随访.平均年龄(60.1±10.4)岁,72%为左束支阻滞,80%为非缺血性心肌病,37.0%为女性.宽QRS组61例,窄QRS组20例.宽QRS组的QLV显著长于窄QRS组[(109.9±38.1) ms对(77.5±37.6) ms,P<0.05].整体CRT有反应率为66.7%.宽QRS组CRT有反应率显著高于窄QRS组(72.1%对50%,P<0.05).在宽QRS组,CRT有反应率随QLV四分位分组显著增加(57.0%,73.3%,80.0%,87.5%,P=0.017).但窄QRS组QLV四分位组间CRT有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束支阻滞和缺血性心肌病后,宽QRS组长QLV与CRT有反应显著相关(OR4.12,95% CI 2.17~8.68,P=0.012).但窄QRS组QLV与CRT反应无相关性(P>0.05).结论 只有当基线QRS时限≥150 ms时,应用LVLED指导左心室导线位置有助于提高CRT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导线电延迟 心脏再同步治疗 QRS时限 心室重构
原文传递
经静脉左心室导线的稳定性和长期表现 被引量:1
3
作者 牛红霞 华伟 +5 位作者 王靖 丁立刚 刘志敏 陈柯萍 王方正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评估经静脉左心室导线的稳定性和长期表现.方法 研究入选1999年8月至2013年9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除颤器(CRT-P/CRT-D)更换患者.更换术中应用起搏分析仪直接测量原导线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并与首次植... 目的 评估经静脉左心室导线的稳定性和长期表现.方法 研究入选1999年8月至2013年9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除颤器(CRT-P/CRT-D)更换患者.更换术中应用起搏分析仪直接测量原导线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并与首次植入时进行比较.结果 共25例患者成功更换CRT-P/CRT-D(男18例,女7例),CRT-P更换12例、CRT-D更换13例.更换间隔31~92(60.8)个月.所有左心室导线均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心脏静脉.首次植入时起搏阈值为0.5~2.5(1.4±0.7) V/0.48 ms,更换时达0.5~5.6(1.8±1.2) V/0.48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更换时阈值较首次植入降低者6例,降低(1.2±0.5)V/0.48 ms;升高者15例,升高(1.1±1.2)V/0.48 ms;保持不变者4例.阈值变化差值>2.0 V/0.48 ms者2例(8%),均升高(1 V/0.48 ms对3.5 V/0.48 ms,0.8 V/0.48 ms对5.6 V/0.48 ms).后者系本研究中唯一1例起搏阈值>3.5 V/0.48 ms者.不同型号导线间首次植入、更换时阈值以及阈值变化差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静脉左心室导线起搏阈值可长期保持稳定,绝大多数在可接受范围.不同型号导线的稳定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导线 阈值 稳定性 长期表现 心脏再同步治疗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近期左心室导线脱位的处理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法荣 王志军 +3 位作者 陈建明 孙国建 何浪 金红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后左心室导线脱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共8例[其中CRT3例,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5例]在术后4周内发现左心室导线脱位,脱位时间发现在3—24(10±6)d,发现时的临床表现分别为:新出...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后左心室导线脱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共8例[其中CRT3例,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5例]在术后4周内发现左心室导线脱位,脱位时间发现在3—24(10±6)d,发现时的临床表现分别为:新出现膈神经刺激3例、心电图发现左心室起搏失夺获2例、心功能恶化3例次及复查X线胸片发现1例。结果8例9人次均成功处理左心室导线脱位,其中6例7人次利用原左心室导线成功复位,2例发现后未及时复位并原左心室导线内保留了PTCA导丝,未能成功拔除。给予重新成功植入新的左心室导线,未出现并发症。结论CRT术后近期左心室导线脱位给予及时处理是安全、可行的,对脱位的左心室导线需评估后依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相应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导线 脱位 处理
原文传递
左心室导线不同植入部位对心脏再同步治疗长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磊 李晋新 +6 位作者 周贤惠 王顺楷 李耀东 张宇 张疆华 张燕一 汤宝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评价左心室导线不同植入部位在心脏再同步治疗( CRT)中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7年12月,因慢性心力衰竭( CHF)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CRT植入的患者共45例,根据左心室导线植入部位不同将上述... 目的:评价左心室导线不同植入部位在心脏再同步治疗( CRT)中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7年12月,因慢性心力衰竭( CHF)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CRT植入的患者共45例,根据左心室导线植入部位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左心室导线植入心侧静脉或心后侧静脉或心外侧静脉组32例( A组)、左心室导线植入心中静脉或心大静脉组13例( B组)。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3、6个月及此后每6个月进行随访,对患者心功能( NYHA分级)、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试验(6-MWT)等进行比较,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死亡5例,其余40例患者完成临床随访5年,其中A组29例,B组11例,A组与B组患者比较术后1、3、5年QRS时限缩短(161.45±16.60) ms、(149.07±17.48) ms、(140.59±19.90) ms对(174.82±15.52) ms、(165.73±11.59) ms、(156.73±15.11) ms,LVEF增加0.39±0.07、0.41±0.07、0.44±0.08对0.33±0.07、0.35±0.08、0.37±0.09、LVEDD缩小(69.69±9.13) mm、(65.41±10.06) mm、(62.48±10.09) mm对(76.45±5.80) mm、(74.55±5.99) mm、(71.00±7.61) mm,6-MWT延长(316.28±56.70) m、(349.41±66.81) m、(374.00±70.48) m 对(274.27±47.59) m、(300.27±61.14) m、(322.45±71.30) 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完成临床随访的A组与B组患者比较术后1、3、5年心功能改善(2.31±0.81)级、(2.24±0.74)级、(2.14±0.78)级对(2.82±0.87)级、(2.55±0.94)级、(2.45±0.93)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心室导线植入部位不同,CRT患者的长期疗效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导线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长期疗效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更换时原左心室导线的处理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法荣 王志军 +2 位作者 黄抒伟 陈建明 凌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更换时原左心室导线处理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共10例患者,分为以下3组:拔除原导线组、保留原导线植入新导线组和续用原导线组。患者的处理主要根据CRT起搏器更换前的阈值测试和术中心脏静...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更换时原左心室导线处理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共10例患者,分为以下3组:拔除原导线组、保留原导线植入新导线组和续用原导线组。患者的处理主要根据CRT起搏器更换前的阈值测试和术中心脏静脉造影结果,以及是否存在和原导线相关的并发症。导线的拔除都在心脏静脉实时造影下进行,以防出现心脏静脉撕裂。结果拔除原导线组中有4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导线的拔除。保留原导线组中患者均保留了原导线,植入了新的左心室导线。续用原导线组中的患者根据术前的阈值测试续用了原导线。结论对CRT患者原左心室导线的拔除在心脏静脉造影监测下进行是安全、可行的,困难者则可保留原导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导线 起搏器更换
原文传递
球囊保护左心室导线直接拔除法临床应用
7
作者 沈法荣 金红峰 +4 位作者 王志军 何浪 剥、国建 陈建明 刘元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经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例拟拔除左心室导线的患者,应用在静脉造影球囊充盈的情况下,在X线透视下行左心室导线的直接拔除术。结果3例拔除导线手术完全成功;1例为临床成功;无并发症。结论球囊保护左... 目的观察经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例拟拔除左心室导线的患者,应用在静脉造影球囊充盈的情况下,在X线透视下行左心室导线的直接拔除术。结果3例拔除导线手术完全成功;1例为临床成功;无并发症。结论球囊保护左心室导线直接拔除法是有效、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导线 导线拔除 球囊
原文传递
12例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蓝荣芳 吉文庆 +6 位作者 狄文成 李晓宏 余洪松 王如兴 顾翔 杜荣增 徐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 探讨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为固定反复脱位的左心室导线,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江苏省多中心共有12例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左心室起搏导线内留置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 目的 探讨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为固定反复脱位的左心室导线,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江苏省多中心共有12例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左心室起搏导线内留置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导丝.随访观察患者的起搏阈值、阻抗及X线胸片.结果 有1例于术后6个月出现X线影像上可辨认的导线断裂.有2例在术后1个月出现起搏阈值升高伴膈神经刺激,行左心室导线重置术中见留置导丝断裂.有2例分别于术后1、3个月出现起搏阈值升高,随访至今(1~3年)未见起搏阈值继续升高,阻抗及X线影像未见异常.有7例随访至今(1.5 ~4.0年)起搏阈值、阻抗以及X线影像均未见异常.结论 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有损伤导线的风险,临床应禁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导丝 左心室导线
原文传递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勇 陈康玉 +4 位作者 严激 徐健 孙贤林 安春生 苏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53-1656,共4页
目的评估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患者30例,分为左心室四极导线组和双极导线组。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同步性、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左室导线置入时... 目的评估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患者30例,分为左心室四极导线组和双极导线组。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同步性、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左室导线置入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左室导线位置均无显著差异。四极导线组可选择的起搏向量远多于双极导线组。术后1个月的超声优化程控显示,四极导线组优化后主动脉射血速度时间积分(AOVTI)和左室同步性均显著改善,同时优于双极导线组优化后(P<0.05)。随访至术后6个月,四极导线组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双极导线组(P<0.05)。结论左心室四极导线与双极导线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其血液动力学、同步性和短期临床疗效优于双极导线,并可能有助于减少膈神经刺激避免二次手术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四极导线 膈神经刺激
下载PDF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邹彤 佟佳宾 +8 位作者 施海峰 陈浩 刘俊鹏 张倩 王志蕾 金鑫 吴素娟 曲祎玫 杨杰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2期72-7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北京医院心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连续收治的CRT新植入患者共40例,分为四极导线组(13例)和双极导线组(27例)。比较两... 目的初步探讨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北京医院心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连续收治的CRT新植入患者共40例,分为四极导线组(13例)和双极导线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心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左心室导线置入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左心室导线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四极导线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8.2±4.1)%比(33.3±5.0)%,P=0.026]、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4±0.4)级比(2.8±0.6)级,P=0.037]、CRT有反应率[11例(84.6%)比18例(66.7%),P=0.017]和心功能改善≥1级[10例(76.9%)比18例(66.7%),P=0.019]均优于双极导线组。此外,对于QRS波时限的缩短[(141.7±14.0)ms比(154.4±15.3)ms,P=0.006],四极导线组优势更为显著;而对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的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极导线组在围术期对于膈神经刺激和阈值的管理优于双极导线组。结论短期随访提示左心室四极导线在血流动力学改善、CRT有反应率和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双极导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四极导线 膈神经刺激 NYHA心功能分级
下载PDF
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同步性和急性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11
作者 杨冬妹 严激 +3 位作者 徐健 陈康玉 黄向阳 胡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71-1474,共4页
目的评价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同步性和急性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的患者共60例,分为四极导线组和双极导线组,各30例,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心脏同步性指标如室间隔-左室后壁收缩延迟(SPWMD)、12个... 目的评价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同步性和急性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的患者共60例,分为四极导线组和双极导线组,各30例,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心脏同步性指标如室间隔-左室后壁收缩延迟(SPWMD)、12个室壁节段收缩速度达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s-SD)、16个室壁节段收缩达最小容积时间的差值(Tmsv16-Dif)、心率矫正后的16个室壁节段收缩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R-R)]、峰值收缩径向应变最大达峰时间标准差(Trs-SD)和峰值收缩径向应变率最大达峰时间标准差(Trsr-SD),及急性血液动力学指标每搏输出量(SV)、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VTI)、二尖瓣返流面积(MR),比较手术前后两组间差异。结果术后两组心脏同步性指标均显著改善,四极导线组Ts-SD、Trs-SD和Trsr-SD优于双极导线组(P<0.05),三维超声Tmsv16-Dif和Tmsv16-SD(%R-R)亦优于双极导线组(P<0.01)。两组术后血液动力学均显著改善,与双极导线组比较,四极导线组SV和VTI更佳(P<0.05),但MR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心室四极导线可带来更佳的心脏同步性和急性血液动力学,优于双极导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四极导线 组织多普勒 实时三维超声 二维斑点追踪
下载PDF
左心室四级导线及Smart Delay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安全性影响
12
作者 孙红梅 石秀英 +3 位作者 李飞 曹杰 赵江 高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350-1352,共3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四级导线及Smart Delay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分为双极导线组(n=10)与四级导线组(n=20),双极导线组患者在心脏再同... 目的探讨左心室四级导线及Smart Delay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分为双极导线组(n=10)与四级导线组(n=20),双极导线组患者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时选择双极导线,四级导线组患者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选择四级导线,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室导线植入时间、植入部位、起搏向量选择、心电图QRS宽度、NYHA心功能分级及术后随访1.5~2年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植入有Smart DelayTM计算功能的四级导线心脏在同步治疗的20例患者中又分为两个亚组,即CRT优化组(n=10)和常规优化组(n=10),分别进行CRT自动优化与常规二维超声、多普勒等优化,在术后1、3、6月和1年分别回访,观察超声优化与设备自身优化后,两组患者的CRT反应性。结果两组患者置入时间、左室起搏位点的基底段与中间段、靶血管位置、靶血管长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心尖段左室起搏位点、可选择向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时候随访发现,心功能改善情况、CRT有反应、NYHA心功能分级、QRS波时限、LVEF对比差异显著(P<0.05),LVEDd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5~2年随访发现,双极导线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四级导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rt Delay自动优化组与常规超声优化组患者术后1、3、6个月、1年随访的左室阈值、CRT有反应情况、NYHA心功能分级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短期随访发现左心室四级导线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与安全性明显高于双极导线,CRT自动优化与多普勒、常规超声二维优化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四级导线 Smart Delay 心脏再同步治疗 双极导线
下载PDF
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康玉 严激 +5 位作者 苏浩 徐健 王齐 宇霏 朱红军 杨冬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77-782,共6页
目的:评价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窦性心律的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118例。根据左心室导线类型分为四极导线组(n=39)和双极导线组(n... 目的:评价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窦性心律的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118例。根据左心室导线类型分为四极导线组(n=39)和双极导线组(n=79)。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疗效,以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缩小≥15%为CRT有反应。主要终点AHRE定义为CRT-D检测到的心房率≥190次/min、持续时间≥6min的房性心律失常。结果:植入CRT-D后6个月,CRT有反应患者共计71例(60.2%),四极导线组与双极导线组的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8%vs54.4%,P=0.070)。与双极导线组相比,四极导线组的左心房容积[15.0(-2.2,27.2)mlvs8(-3.0,14.0)ml]、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28.0(21.0,45.0)mlvs15.0(3.0,30.0)ml]、LVESV[34.0(21.0,48.6)mlvs22.0(12.0,32.0)ml]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7.8%(-11.0%,-3.9%)vs-5.5%(-9.1%,-2.3%)]改善更为显著(P均<0.05)。中位随访25个月,有31例(26.3%)患者出现AHRE。生存分析提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四极导线(HR=0.351,95%CI:0.134~0.919,P=0.033)和左心房容积(HR=1.023,95%CI:1.008~1.039,P=0.003)是AHRE的影响因素。结论:四极导线较双极导线可降低CRT-D植入后AHRE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进一步逆转左心房重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四极导线 心房高频事件
下载PDF
经胸外科行左心室心外膜导线植入术3例
14
作者 王津津 项美香 +1 位作者 林艳 蒋峻 《心电与循环》 2022年第5期477-479,共3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和手段,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本文报道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例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冠状静脉窦放置左心室导...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和手段,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本文报道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例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冠状静脉窦放置左心室导线失败后,经胸外科行左心室心外膜导线植入术完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最终心功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性心肌病 慢性心力衰竭 左心室心外膜导线植入术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下载PDF
心力衰竭起搏治疗的进展
15
作者 时向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3,共3页
近年来针对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并促进了指南的更新,但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活动耐量,生活质量,远期生存率等仍不理想,成为巨大的社会医疗负担。随着对心衰发病机制理解的深入,起搏治疗... 近年来针对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并促进了指南的更新,但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活动耐量,生活质量,远期生存率等仍不理想,成为巨大的社会医疗负担。随着对心衰发病机制理解的深入,起搏治疗已成为心衰患者重要的治疗选择,本述评将主要针对这一领域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起搏器 人工 传导系统起搏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 导线左心室心内膜起搏 压力反射激动治疗
下载PDF
应用PTCA导引钢丝指引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植入 被引量:7
16
作者 华伟 张澍 +3 位作者 王方正 张奎俊 牛国栋 陈柯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第6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PTCA 导引钢丝 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 心室同步起搏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室内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顾敏 华伟 +6 位作者 丁立刚 王靖 樊晓寒 刘志敏 薛聪 金汉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索左心室4极导线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共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阜外医院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时选择植入左心室4极导线(Quartet^TM 1458Q,美国圣犹达公司)。术前采集... 目的探索左心室4极导线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共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阜外医院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时选择植入左心室4极导线(Quartet^TM 1458Q,美国圣犹达公司)。术前采集各项临床基线参数。住院期间以及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采集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评价其安全性。术后6个月通过测量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指标来评估患者对CRT反应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男性占70.8%.平均年龄(54.6±9.4)岁,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为0.28±0.04,QRS时限(163.8±23.5)ms。术中有4例患者(16.7%)在使用传统起搏向量(双极)时出现膈神经刺激或者左心室阈值过高的情况,而4极导线通过程控为其他向量有效克服了上述问题,避免了术中调整左心室导线位置。随访期间观察到了1例导线脱位,1例囊袋血肿。此外,随访期间还出现了4例膈神经刺激以及2例左心室高阈值(阈值≥3V/11/18)。通过重新选择左心室起搏向量,上述问题均成功解决。经过6个月的随访,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从0.28±0.05增加到0.38±0.11(P〈0.001)。共有17例患者(占70.8%)经超声心电图评价为对CRT有反应。16例患者(占66.7%)的心功能分级至少改善1级。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CRT中选择左心室4极导线是可行的。使用左心室4极导线提高了CRT成功率。并发症低,术后患者对CRT反应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4极导线 膈神经刺激
原文传递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蓝荣芳 徐伟 +3 位作者 狄文成 吉文庆 李晓宏 余洪松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4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中应用左心室4极导线患者20例,并挑选左心室大小、射血分数以及... 目的探讨左心室4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中应用左心室4极导线患者20例,并挑选左心室大小、射血分数以及病因相匹配的20例植入传统左心室双极导线患者.组成1:1配对。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左心室导线位置,左、右心室传导时间(LV-RV conduction time)差异。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膈神经刺激(PNS)发生率,左心室平均起搏阈值、导线脱位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再住院率。结果4极导线组手术时间[(102.85±12.01)]min对(114.70±19.36)min,P〈0.05]、X线曝光时间[(16.90±2.13)]min对(22.5±3.57)min,P〈0.05]及PNS发生率(0对25%,P〈0.05)均小于双极导线组;4极导线组导线定位于左心室侧壁血管(90%对65%,P〈0.05)和非心尖部比例(100%对85%,P〈0.05)高于双极导线组;4极导线组左、右心室传导时间较双极导线组长(30.95ms对26.00ms,P〈0.05)。随访1年,4极导线组左心室起搏阈值较双极导线组低[(1.20±0.55)V/0.4ms对(2.35±0.96)V/0.4ms,P〈0.05]。两组LVEF及LVEDD变化、导线脱位率和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心室4极导线能降低CRT的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4极导线 心脏再同步治疗 膈神经刺激
原文传递
四极导线提供的可用的左心室起搏位点 被引量:2
19
作者 顾敏 华伟 +6 位作者 樊晓寒 丁立刚 牛红霞 王靖 薛聪 金汉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左心室4极导线提供可用的起搏位点的数目。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使用了Quartet^TM(美国圣犹达公司)左心室4极导线。分...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左心室4极导线提供可用的起搏位点的数目。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使用了Quartet^TM(美国圣犹达公司)左心室4极导线。分别于出院前和术后3个月评价Quartet^TM导线提供可用的左心室起搏位点的数目。可用起搏位点的标准设为:该位点至少1个起搏向量阈值≤2.5v/0.5ms且2倍起搏阈值不引起膈肌刺激。对照组采用4极导线模拟双极导线配置,即仅使用4极导线的远端两极模拟双极导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93+3)d。出院前,Quartet^TM4极导线比模拟双极导线提供了更多的可用起搏位点[中位数3(四分位间距2~4)对中位数2(四分位间距1~2),P〈0.001]。4极导线和模拟双极导线能够提供至少1、2、3个和4个可用左心室起搏位点的比例分别为:100%(24/24).91.7%(22/24),58.3%(14/24)和33.3%(8/24)以及91.7%(22/24),70.8%(17/24),0(0/24)和0(0/24)。3个月随访时,Quartet^TM 4极导线提供的可用的左心室起搏位点较出院前保持不变[中位数3(四分位间距2-4),P=0.45]。结论与传统双极导线比较,Quartet^TM4极导线可以提供更多的可用的左心室起搏位点。Quartet^TM4极导线提供的左心室起搏位点数目在3个月随访时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起搏位点 左心室4极导线 左心室起搏配置 心脏再同步治疗
原文传递
左心室四极导线心脏再同步治疗20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颖 徐晓红 +1 位作者 潘轶文 徐耕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71-476,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左心室4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植入QuartetTM左心室4极导线的CRT患者.术中观察心脏静脉解剖特点、左心室导线植入部位及起搏...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左心室4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植入QuartetTM左心室4极导线的CRT患者.术中观察心脏静脉解剖特点、左心室导线植入部位及起搏向量选择:术后随访观察左心室导线的稳定性、阈值变化、膈神经刺激(PNS)及CRT反应性。结果共20例4极CRT患者。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5例。缺血性心肌病3例,其他2例,平均年龄(65.6+8.7)岁。2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4极导线,其中19例首选靶血管1次植入成功。植入靶血管平均长度(71.5±15.2)mm。20例左心室起搏位点均位于左心室中间段/基底段(100%),其中12例头端电极(D1)固定于心尖段,7例D1植入左心室中段,1例D1固定于基底段、第4极(P4)未进入侧血管位于冠状静脉窦(CS)主干。19例导线头端嵌入小分支血管固定,1例无小分支供头端嵌入,术后1个月脱位。术中出现PNS7例、高阈值3例,均经程控调整起搏向量解决。术后中位随访6.7个月,头端电极、环状电极起搏阈值稳定(P〉0.05),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4极导线对于选择理想起搏阈值、避免心尖部起搏、减少PNS、增加左心室导线植入的成功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该导线适合植入所有电极及s弯能全部进入、且导线头端有小分支嵌入的靶血管:短期随访QuartetTM左心室4极导线头端电极、环状电极起搏阈值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4极导线 左心室起搏部位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