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STI评价健康人左心室心肌二维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黄磊 姚圣国 +2 位作者 徐爱国 鹿晓栋 王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0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健康人左心室心肌二维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203例健康人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03例健康人分为青年组、中年组... 目的:探讨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健康人左心室心肌二维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203例健康人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03例健康人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其中青年组有84例研究对象,中年组有95例研究对象,老年组有24例研究对象。对三组研究对象均使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并存储三组研究对象心尖四腔心、心尖两腔心和心尖长轴切面的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动态图像,再使用GE自动功能成像(AFI)软件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在得到患者左心室各节段心肌二维长轴收缩期峰值的应变值后,找出三组研究对象左心室各节段心肌二维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的规律。结果:这三组研究对象左心室各节段心肌二维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的规律为:①所有室壁的应变值自基底段至心尖段依次递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同一水平上不同室壁间的应变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对象左心室各节段心肌二维长轴收缩期峰值的应变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准确地测量人体左心室各节段心肌二维长轴收缩期峰值的应变值,为临床上评价人体左心室局部的收缩功能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评价 健康人 左心室心肌二维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 效果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左室整体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晓民 徐琳 +4 位作者 邱健 马骏 李国英 李叶阔 蔡泽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整体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GLPS)与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既往未行降压治疗患者79例,以GLPS绝对值20%为界分为GLPS下降组42例和GLPS正常组37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整体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GLPS)与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既往未行降压治疗患者79例,以GLPS绝对值20%为界分为GLPS下降组42例和GLPS正常组37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血压监测仪分别检测两组血清生化指标、心脏功能、左侧肱动脉24 h血压;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明确GLPS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比较,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心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指数以及全天平均收缩压(24 h SBP)、日间平均收缩压、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全天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 DBP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 SBP(β=-0.083,P<0.01)、n DBPCV(β=-8.730,P<0.05)、TC(β=-0.366,P<0.05)与GLPS独立相关。结论高血压GLPS下降患者24 h SBP、n DBPCV升高,此种变化可引起左室早期收缩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左室整体长轴收缩峰值应变 斑点追踪技术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玉磊 李亚琼 +5 位作者 颜宁 郑磊 周琦 曹雪明 张静 田新桥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IABP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均采用IABP治疗。应用...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IABP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均采用IABP治疗。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治疗前、后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peak strain,GLS),包括四腔观GLS、三腔观GLS、两腔观GLS、平均GLS和左心室峰值纵向应变离散度;比较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搏出量、左室射血分数。结果IABP治疗后,33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43.27±10.71)%]、四腔观GLS[(9.53±3.87)%]、三腔观GLS[(9.41±4.30)%]、两腔观GLS[(9.60±3.32)%]、平均GLS[(9.00±3.60)%]均高于治疗前[(37.03±12.95)%、(7.28±3.21)%、(6.81±2.99)%、(7.35±3.15)%、(7.15±2.77)%](P<0.05),左心室峰值纵向应变离散度[(58.12±19.89)s]低于治疗前[(75.27±26.85)s](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14.03±30.61)mL]、左心室搏出量[(48.48±16.33)mL]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65.42±25.15)mL]与治疗前[(113.76±31.77)、(40.94±17.68)、(72.88±29.67)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左心室整体收缩期GLS及峰值应变离散度可为临床评价IABP治疗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斑点追踪技术 左心室整体收缩纵向峰值应变 峰值应变离散度 左心室收缩功能
原文传递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应变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昕晔 郭薇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6期109-112,F0003,共5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应变特点。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肥厚型心肌病组30例。应用STI技术测定左心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s),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应变特点。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肥厚型心肌病组30例。应用STI技术测定左心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s),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室间隔增厚(P<0.05),肥厚型心肌病组心肌纵向应变值在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心尖段均较对照组低(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各组间LVEF与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589、0.797)。IVS在对照组与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在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之间呈负相关(r=-0.538)。结论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整体左室收缩功能减低之前,其左室各节段心肌应变改变已经出现,STI可以发现患者早期局部左室功能的改变。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收缩期峰值应变与其LVEF水平呈正相关,与IVS厚度呈负相关。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收缩期左室纵向应变值,有助于了解患者心脏收缩时心肌纵向运动和应变值的变化情况,能够判断和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 肥厚型心肌 收缩峰值应变 局部心肌功能
下载PDF
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肥厚心肌应变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陈昕晔 郭薇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肥厚心肌的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高血压心肌肥厚组30例,糖尿病心肌肥厚组30例。应用STI技术测定左心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Ls),并对检测结果进行...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肥厚心肌的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高血压心肌肥厚组30例,糖尿病心肌肥厚组30例。应用STI技术测定左心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Ls),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心肌肥厚组与糖尿病心肌肥厚组的心肌纵向应变值在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心尖段均较对照组低(P<0.05)。与糖尿病心肌肥厚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组在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纵向应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收缩期左室径向应变值,可以了解心肌收缩时径向运动和应变值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和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肌肥厚 收缩峰值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