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磁共振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吴鹏 张海波 +4 位作者 任平 赵鑫 杜雪 周梦迪 陈元国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5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DCM患者112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或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DCM患者112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或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并完成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晚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LGE-CMR),然后根据指南给予最佳药物治疗(OMT),随访12个月记录相关数据,包括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参数、LVRR、LGE变化(△LGE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LVEF)以及心脏事件,分析LGE指标与LVR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12例DCM患者中,28例患者(25%)在随访中出现LVRR,这些患者在基线时心率和收缩压均更高,NYHA心功能分级更差(χ^(2)=3.357、2.161、35.012,P<0.01)。有LVRR的患者LGE阳性率和LGE评分较无LVRR患者低(χ^(2)/t=5.829、2.831,P<0.05)。有LVRR患者的△LGE评分(-3.1±2.7)%低于无LVRR患者的△LGE评分(4.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3,P<0.01)。随访期间△LVEF与△LGE评分呈负相关(r=-0.781,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LGE阳性、基线LGE评分及△LGE评分为LVRR的保护因素(OR=0.233、0.773、0.901,P<0.05)。LGE阳性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LGE阴性患者(χ^(2)=47.998,P<0.05);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基线时的LGE评分和△LGE评分均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t=26.960、14.930,P<0.01)。结论在DCM患者中,基线时的LGE阳性及评分和△LGE评分为LVRR的保护因素,LGE阳性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LGE阴性患者,通过随访CMR,有助于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早期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脏磁共振 左心室逆重构 晚期钆增强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邵梦娇 石佳 王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5-702,共8页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确诊的合并HFrEF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80例。根据LVRR定义...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确诊的合并HFrEF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80例。根据LVRR定义将患者分为发生LVRR组(n=235)和未发生LVRR组(n=24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同时根据SII三分位数分为SII<332.8组(n=160)、SII 332.8~563.1组(n=160)和SII>563.1组(n=160),分析不同组别LVRR及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再住院、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死亡)发生情况。LVRR定义为经过最优化指南推荐的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6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绝对值提高≥10%或随访时LVEF≥50%,同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降低≥10%或LVEDDI≤33 mm/m^(2)。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LVRR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RCS)评估SII与LVRR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ROC曲线、重新分类改善指数(ND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及赤池信息量准则(AIC)估计SII预测LVRR的能力,并与传统生物标志物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可溶性生长刺激基因表达蛋白2(sST2)对比诊断效能。结果:480例患者中,235例(49.0%)发生了LVRR。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SII是未发生LVRR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05,95%CI:1.004~1.007,P<0.01)。RCS显示SII与未发生LVRR呈正线性关系(P_(nonlinear)=0.455)。ROC曲线、NDI、IDI及AIC分析均表明SII预测未发生LVRR能力较NT-proBNP和sST2更好。中位随访16(9,33)个月期间,108例(22.5%)患者发生复合心血管病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再住院、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死亡),37例(7.7%)患者发生全因死亡,SII>563.1组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SII<332.8组、SII 332.8~563.1组(43.1%vs.9.4%vs.15.0%,log-rank P<0.01)。结论:入院SII可以独立预测合并HFrEF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不发生LVRR,且预测效能高于传统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左心室逆重构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燕 巫雪飞 +4 位作者 邹长虹 周琼 张宇辉 吕蓉 张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87-991,共5页
目的:分析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高心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入选2008-10至2012-10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力衰竭病房住院治疗且入院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 目的:分析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高心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入选2008-10至2012-10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力衰竭病房住院治疗且入院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高心病患者118例,收集患者首次入院时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出院后随访至2013-12或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根据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LVRR定义为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LVEF较基线绝对值提高至少10%且随访LVEF≥50%;2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基线相对值降低至少10%且随访LVEDD指数≤27 mm/m2,调查LVRR的发生率,探索基线预测指标。结果:平均随访(23±15)个月,39例患者(33.1%)达到LVRR标准(达到LVRR组),其LVEF由基线的(30.6±6.8)%明显提高至随访时(57.0±4.9)%(P〈0.01),LVEDD指数从基线的(31.6±3.9)mm/m2明显降低至随访时(24.4±1.9)mm/m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达到LVRR时间平均为(11±9)个月(1-36个月),其中27例(69.2%)患者在随访12个月内达到LVRR。79例未达到LVRR的患者(未达到LVRR组)的LVEF也从基线时(28.6±6.1)%明显提高至末次随访时(39.0±13.2)%,LVEDD指数从(38.1±5.6)mm/m2缩小至(36.1±6.9)mm/m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症状病史短(〉6个月vs≤6个月,OR=0.244,P〈0.01)、心电图ORS间期短(≥120 ms vs〈120 ms,OR=0.276,P〈0.05)及入院收缩压与LVEDD指数比值的四分位越高(OR=2.724,P〈0.01)是高心病患者达到LVR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经过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约1/3的高心病患者可以达到LVRR,表现为LVEF恢复正常伴LVEDD明显缩小。心力衰竭病史越短、心电图QRS间期越短、基线收缩压/LVEDD指数的比值越高,达到LVRR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逆重构 高血压 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发生率 预测因素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药物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红蕾 周俐 +5 位作者 侯卫涛 孙攀兴 杜晓亚 王海芹 李江红 王留才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4-66,82,共4页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15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予以口服抗心衰药物治疗,于出院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比较达到与未达到左心室逆重构标准患者的基线资料,判断影响达到左心室逆重构标准的预测因...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15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予以口服抗心衰药物治疗,于出院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比较达到与未达到左心室逆重构标准患者的基线资料,判断影响达到左心室逆重构标准的预测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不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后随访,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结束后本组达到左心室逆重构标准患者基线资料的入院时收缩压、Q RS间期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未达到左心室逆重构标准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QRS间期O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时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Q RS间期是影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后达到左心室逆重构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左心室逆重构 影响因素 心室内径 心室功能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逆重构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钟琳玲 罗建平 +5 位作者 廖红英 王祥贵 许祖芳 彭俊 张永忠 刘罗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7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复发的风险预测指标。方法:对2012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逆重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随访2年,均明确随访期间是否复发。总结可能影响左心室逆重构复发的...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复发的风险预测指标。方法:对2012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逆重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随访2年,均明确随访期间是否复发。总结可能影响左心室逆重构复发的危险因素,对比复发者和未复发者上述可能危险因素的构成比差异,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受试者中复发率为14.00%;复发者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RDW>43.9%、伴有冠心病、心电图QRS间期<100 ms、基线LVEDD>正常的20%,基线LVEF<正常的20%者构成比均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均为左心室逆重构复发的危险因素(OR=6.973、7.214、6.240、6.945、2.945、7.250、6.713、6.221,P<0.05);两者性别、年龄、手术治疗构成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者ACEI类药物应用者构成比明显低于未复发者(P<0.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为保护因素(OR=0.422,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逆重构复发的风险高,其中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为其危险因素,ACEI类药物应用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左心室逆重构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射血分数减少型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晓敏 徐亚威 +3 位作者 毛云 郑璐 裴小鑫 杨海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36-1239,1245,共5页
目的本研究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伴射血分数减少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出现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大一附院心内科诊断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将术后首次... 目的本研究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伴射血分数减少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出现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大一附院心内科诊断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将术后首次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小于40%的患者纳入,共108例。根据6个月后心脏彩超结果,将患者分为LVRR组和NLVRR组。比较两组基线及手术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LVRR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LVRR组的NT⁃proBNP峰值、cTnT峰值、IBil、LVEDV、LVESV、总缺血时间(TIT)低于NLVRR组,左室短轴缩短率(FS)、完全血运重建高于NLVRR组(P<0.05)。回归分析发现,LVRR的独立影响因素为cTnT峰值、TIT、完全血运重建(P<0.05),cTnT峰值、TIT为危险因素,完全血运重建为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cTnT峰值联合TIT的AUC高于cTnT峰值、TIT单一检测(AUC分别为0.817、0.714、0.737,P<0.05)。结论cTnT峰值、TIT、完全血运重建为STEMI伴HFrEF患者出现LVRR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cTnT峰值、TIT为危险因素,完全血运重建为保护因素。cTnT峰值联合TIT对LVRR的预测价值高于二者单独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射血分数减少型心力衰竭 左心室逆重构
下载PDF
儿童新发扩张型心肌病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潘宇 刘晓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51-856,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新发扩张型心肌病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8年11月住院治疗的新发扩张型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并随访至2020年1月或死亡的5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住院及出院后均给... 目的探讨儿童新发扩张型心肌病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8年11月住院治疗的新发扩张型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并随访至2020年1月或死亡的5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住院及出院后均给予标准药物治疗。根据随访复查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定义随访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基线提高≥10%且LVEF≥55%,同时经体表面积标准化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Z值(LVEDD-Z)较基线降低≥10%且LVEDD-Z≤2为达到左心室逆重构,调查左心室逆重构发生率。收集患儿首次入院时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等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左心室逆重构的基线预测指标。结果55例患儿中,男16例、女39例,发病年龄中位数7个月(范围23天~13岁2个月)。超声心动图中位随访33个月(范围1~85个月)后,25例患儿发生左室逆重构,其LVEF由入院时(37.1±7.4)%提高至随访时(65.7±5.4)%,LVEDD-Z由(9.5±3.0)降低至随访时的(1.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动脉高压、中重度三尖瓣反流、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儿童新发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左室逆重构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是儿童新发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左室逆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OR=9.75,95%CI:1.03~87.62,P<0.05)。结论近半数儿童新发扩张型心肌病经药物治疗后可发生左室逆重构,无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患儿发生左室逆重构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左心室逆重构 药物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左心室逆重构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悦宁 富路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6期525-529,共5页
左心室逆重构是指心力衰竭患者经过药物和/或器械治疗后出现的左心室大小和功能改善。据报道,左心室逆重构为评价心力衰竭治疗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心力衰竭的转归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而目前关于左心室逆重构的认识并不充分。现就其... 左心室逆重构是指心力衰竭患者经过药物和/或器械治疗后出现的左心室大小和功能改善。据报道,左心室逆重构为评价心力衰竭治疗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心力衰竭的转归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而目前关于左心室逆重构的认识并不充分。现就其定义、意义、预测、评估指标以及治疗等方面展开综述,旨在探寻治疗心力衰竭的最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逆重构 生物标志物 成像技术
下载PDF
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任浩进 王丽岳 黄莉芳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3期1444-1446,共3页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辅助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逆重构的影响。方法将94例DC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辅助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逆重构的影响。方法将94例DC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早期及晚期二尖瓣最大流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AD均低于治疗前,LVEF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舒张早期二尖瓣最大流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左室舒张晚期二尖瓣最大流速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他乐克辅助治疗有利于DCM患者左心室逆重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倍他乐克 左心室逆重构 心功能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左心室逆重构观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延 徐健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7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伴左心室肥大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100例心房颤动伴左心室肥大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后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左心室逆重构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分为逆重构组与非逆重构组...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伴左心室肥大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100例心房颤动伴左心室肥大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后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左心室逆重构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分为逆重构组与非逆重构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房颤病程、房颤类型、左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左心室舒张末径指数(LVEDI)、磁共振延迟显像负荷(LGE)].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室逆重构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心房颤动伴左心室肥大患者中,左心室逆重构患者42例(42.0%)、非逆重构患者58例.两组年龄、房颤病程、房颤类型、LAD、LVED、LVEDI及LGE阳性率比较,P均<0.05.年龄、病程、LAD、LVED、LVEDI及LGE阳性是心房颤动伴左心室肥大患者实现左心室逆重构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房颤伴左心室肥大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发生率低,左心室是否出现逆重构与患者年龄、心房大小、左心室重构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逆重构 左心室肥大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倍他乐克联合地高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对左心室逆重构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雅丹 《淮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联合地高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对左心室逆重构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9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倍他乐克治...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联合地高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对左心室逆重构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9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倍他乐克治疗。比较2组患者左心室逆重构指标、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早期二尖瓣最大流速明显大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晚期二尖瓣最大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SD及LVEDD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及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用倍他乐克联合地高辛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左心室逆重构及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倍他乐克 地高辛 左心室逆重构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逆重构的预测因素分析
12
作者 徐慧 李志刚 +2 位作者 李小莉 韩冰 赵燕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年龄≥60岁)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经标准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因心力衰竭住院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DCM的老年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 目的分析老年(年龄≥60岁)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经标准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因心力衰竭住院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DCM的老年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数据,根据患者治疗后6个月后随访时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分组,定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至I或Ⅱ级并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15%,或者LVEF绝对值≥50%,或者LVEF达到基线值2倍定义为LVRR组。计算LVRR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LVRR的基线预测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老年DCM患者93例,6个月随访时LVRR的发生率为12.9%(12/93),其LVEF由基线(31.17±9.09)%提高至随访时的(49.67±7.34)%(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由基线时的(66.50±7.59)mm缩小至随访时的(55.75±7.55)mm(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药依从性(比值比1.937,95%可信区间1.026~3.660,P=0.042)是老年DCM患者发生LVR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经过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后,老年DCM患者的LVRR发生率为12.9%,治疗依从性是DCM患者发生LVRR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老年 左心室逆重构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术后左心室逆重构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星 姜兆磊 +6 位作者 梅举 黄健兵 丁芳宝 汤敏 刘浩 蔡捷 沈赛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21-1127,共7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接受TAVR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目的研究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接受TAVR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指南标准,将左心室射血分数<55%的患者纳入射血分数降低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valve insufficiency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AIrEF)组,将左心室射血分数≥55%的患者纳入射血分数保留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valve insufficiency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AIpEF)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AIrEF组19例,其中男15例、女4例,平均年龄(74.5±7.1)岁;AIpEF组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72.0±4.8)岁。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经股动脉或经心尖TAVR手术。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患者术前均表现出显著的左心室重构。AIpEF患者于术后早期(术后第1 d)出现明显的左心室逆重构后即维持相对稳定,而AIrEF患者术后早期(术后第1 d)至术后3个月持续出现左心室逆重构,之后维持相对稳定。与术前相比,AIrEF组患者术后第1 d平均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分别降低16.8 mL/m^(2)(P=0.003)和8.6 mL/m^(2)(P=0.005),平均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指数降低2.5 mm/m^(2)(P=0.003)和1.9 mm/m^(2)(P=0.003),与术后第1 d相比,AIrEF患者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平均提高了12.1%(P<0.001)。结论TAVR在AIrEF与AIpEF患者中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显著促进患者左心室逆重构,其中AIrEF患者左心室逆重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左心室逆重构
原文传递
扩张型心肌病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左心室 逆重构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剑静 张嫄怡 +4 位作者 冯敏玲 冼沛勤 伍文锋 梁国泉 杨澄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9-13,共5页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扩张型心肌病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治疗后的...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扩张型心肌病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治疗后的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同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心力衰竭病史、心电图QRS间期、入院收缩压、入院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入院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应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扩张型心肌病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患者中左心室逆重构者19例,发生率为31.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中不同心力衰竭病史、心电图QRS间期、入院收缩压、入院LVEDD、入院LVEF、ACEI应用、合并糖尿病情况及NT-proBNP水平者的左心室逆重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病史<1年(β=1.131,OR=3.098,95%CI=1.236~5.911)、心电图QRS间期<100 ms(β=0.956,OR=2.601,95%CI=1.151~5.163)、入院收缩压<100 mmHg(β=0.931,OR=2.537,95%CI=1.139~4.910)、入院LVEDD<60 mm(β=1.206,OR=3.340,95%CI=1.293~6.188)、入院LVEF≥35%(β=1.095,OR=2.989,95%CI=1.198~5.569)、ACEI应用(β=1.113,OR=3.043,95%CI=1.205~5.766)、无糖尿病情况(β=0.981,OR=2.667,95%CI=1.176~5.251)及NT-proBNP水平<5000 pg/ml(β=1.077,OR=2.935,95%CI=1.186~5.559)是扩张型心肌病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心力衰竭病史<1年、心电图QRS间期<100 ms、入院收缩压<100 mmHg、入院LVEDD<60 mm、入院LVEF≥35%、ACEI应用、无糖尿病情况及NT-proBNP水平<5000 pg/ml是其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 左心室逆重构 发生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健 邹长虹 +3 位作者 黄燕 周琼 张宇辉 吕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5-320,共6页
目的 分析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2008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住院的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37例,随访至2014年12月或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给... 目的 分析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2008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住院的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37例,随访至2014年12月或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给予指南推荐的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根据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定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较基线提高≥10%且LVEF≥50%,同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绝对值较基线缩小≥10 mm且LVEDD≤55 mm为左心室逆重构,调查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收集患者首次入院时(基线)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指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左心室逆重构的基线预测指标.结果 137例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中位随访25个月(范围6-64个月)后,46例(33.6%)患者发生左心室逆重构,其LVEF由基线的(30.8±5.9)%提高至随访的(59.7±4.6)%(P<0.01),LVEDD由基线的(63.8±4.0)mm缩小至随访时(49.6±3.5)mm(P <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1 mmHg =0.133 kPa),OR=1.379,P<O.01]、心电图QRS间期(≤100 ms比> 100 ms,OR=2.959,P<0.01)及入院LVEDD(每增加5 mm,OR=0.684,P<0.01)3个基线临床指标是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逆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约1/3的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过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可发生左心室逆重构.入院收缩压高、心电图QRS间期短及基线LVEDD小的患者发生左心室逆重构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左心室逆重构
原文传递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逆重构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宗敏 关晓楠 张建军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出现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影响因素。方法:顺序入选2011年1月—2017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首次住院的原发性DCM患者,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纳入研究,随访时间2... 目的: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出现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影响因素。方法:顺序入选2011年1月—2017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首次住院的原发性DCM患者,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纳入研究,随访时间2年。以首次住院超声心动图LVEF为基础,以末次复查时LVEF≥40%且较基线值增加10%以上为LVRR组,其余患者为NLVRR组。通过调取住院及门诊资料,采取门诊面访、电话随访等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生化资料及心脏超声结果。对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资料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影响LVRR的预测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原发型DCM患者70例,其中出现LVRR的患者45例,LVRR发生率64%,LVRR组的BMI值、LVEF值、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使用率高于NLVRR组,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比例、心率、出院N末端利钠肽前体值、病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低于NLVRR组(P<0.05)。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VRR的独立预测因素为DCM家族史(OR=0.041,95%CI 0.003~0.53,P=0.014)、LBBB(OR=0.123,95%CI 0.026~0.588,P=0.011)、LVEDD<65mm(OR=10.058,95%CI 1.067~32.420,P=0.044)、LVEF≥35%(OR=6.612,95%CI 1.349~0.53,P=0.020),对上述4个独立预测因子进行联合因子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分析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联合因子预测LVRR的敏感性为82.22%,特异性为92%,AUC为0.920。结论:DCM家族史、LBBB、LVEF≥35%及LVEDD<65mm为原发型DCM患者LVRR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因子对预测LVRR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左心室逆重构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忠心 张振建 +3 位作者 钱进 宋波 谢建 操传斌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eft ventricular reverse remodeling,LVRR)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的高血压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eft ventricular reverse remodeling,LVRR)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的高血压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住院时超声心动图指标和相关基本资料进行收集,并根据目前指南进行标准的抗心衰治疗,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随访期间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生化指标检查。统计LVRR发生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测因素,根据是否达到LVRR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⑴32例患者达到LVRR标准,其LVEF提高至(56.85±4.37)%,LVEDD缩小至(23.59±2.01)mm/m^2,与随访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⑵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的总随访时间(25±13)vs.(21±15)个月,P>0.05,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年龄、男性数、高血压病程、心力衰竭史、LVEDD指数均比对照组低,住院收缩压、体质指数、P/D比值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进行单变量分析发现LVRR的发生与心力衰竭史、体质指数、年龄、入院收缩压、QRS间期、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指数、P/D比值均有相关性;进行多变量Logistic分析发现,能够预测高血压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LVRR产生的独立因素有心力衰竭病史、QRS间期和P/D比值。结论:高血压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经过规范抗心力衰竭治疗,达到LVRR标准的患者约31%,LVEDD显著变小,且LVEF处于正常水平。心电图QRS间期、患心力衰竭时间及高血压病程与达到LVRR标准的可能性呈负相关,而患者基线收缩压/LVEDD指数的比值与达到LVRR标准的可能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左心室逆重构 发生率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巫雪飞 张妍 +2 位作者 张骞 戴天医 刘小慧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19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 调查我国单中心住院围产期心肌病(PPCM)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和产科病房住院且临床诊断为PPCM患者,入院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且... 目的 调查我国单中心住院围产期心肌病(PPCM)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和产科病房住院且临床诊断为PPCM患者,入院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0 mm.患者出院后随访至少6个月以调查LVRR发生率,LVRR定义为随访时LVEF较基线升高≥10%且随访时LVEF≥50%,同时随访时LVEDD较基线缩小≥5 mm且随访时LVEDD≤50 mm.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判定LVRR的影响因素,计算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基线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68例PPCM患者纳入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38(17,61)个月,35例患者(占51.5%)达到LVRR,其LVEF从基线(34.8±8.2)%显著升高至首次恢复时(58.3±4.9)%伴有LVEDD从(58.4±4.3)mm明显缩小至(46.8±2.9)mm(P均<0.01),其达到LVRR的中位时间为27(7,39)个月(范围1~59月),仅12例(34.3%)患者于12个月内达到LVRR.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LVEF[比值比(OR)1.098,P<0.01]、LVEDD(OR 0.927,P<0.01)及出院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OR 9.924,P<0.01)三个基线指标是LVRR的独立预测因素.ROC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LVEF及LVEDD预测LVRR的AUC值分别为0.709(界值LVEF>35%,敏感性51.4%,特异性84.8%)和0.787(界值LVEDD<65 mm,敏感性88.6%,特异性60.6%).LVEF>35%患者LVR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VEF≤35%患者(78.3% 比37.8%,P<0.01),LVEDD<65 mm患者LVRR发生率也明显高于LVEDD≥65 mm患者(70.5%比16.7%,P<0.01).结论住院PPCM患者中位随访3年后超过半数患者达到LVRR,其中仅1/3在1年内恢复.入院时LVEF高(>35%)、LVEDD小(<65 mm)及出院时应用ACEI或ARB是PPCM患者达到LVRR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围产期 左心室逆重构 发病率
原文传递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左心室逆重构的关系
19
作者 吴波 洪华山 +1 位作者 林晓红 施晓芸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19年第3期148-153,共6页
目的评价基线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2007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期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新诊断的DCM患者,入选9个月时有随访RDW和超声心动图结果的患者.L... 目的评价基线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2007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期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新诊断的DCM患者,入选9个月时有随访RDW和超声心动图结果的患者.LVRR定义为随访时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提高≥10%或随访时LVEF≥50%,同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降低≥10%或LVEDDI≤33 mm/m2.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基线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有145例患者纳入分析,平均随访(12.4±2.4)个月,53例患者达到LVRR,占36.55%.与未达到LVRR患者相比,达到LVRR患者基线时具有更低的LVEDDI,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指数和RDW水平(P均<0.01),心电图QRS间期>120 ms的比例更低(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时RDW[比值比(OR)1.45,95%可信区间(CI)1.12~1.89,P=0.005]和LVEDDI(OR 1.79,95%CI 1.18~2.72,P=0.006)均是DCM患者LVR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线时更低的RDW和LVEDDI均是DCM患者LVRR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左心室逆重构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原文传递
人工腱索植入术后左心室重构变化情况及对二尖瓣反流复发的影响
20
作者 姜兆磊 梅举 +5 位作者 黄健兵 丁芳宝 汤敏 刘浩 蔡捷 沈赛娥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腱索植入术后左心室重构变化情况及对二尖瓣反流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应用人工腱索技术修复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CarpentierⅡI型)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超声心动图有无中度以上反... 目的探讨人工腱索植入术后左心室重构变化情况及对二尖瓣反流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应用人工腱索技术修复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CarpentierⅡI型)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超声心动图有无中度以上反流分为严重反流组(15例)和无严重反流组(126例)。观察人工腱索植入术后左心室逆重构(left ventricular reverse remodeling,LVRR)对二尖瓣反流复发的影响,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人工腱索二尖瓣成形术。术后早期(术后30天)两组患者即出现明显LVRR,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和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术后1年二尖瓣无严重反流组LVRR进一步增加(LVEDD和LVESD进一步缩小,P<0.05),但严重反流组重新出现左心室重构(LVEDD和LVESD较术后早期增大,P<0.05)。术后随访12~132个月,15例患者再次出现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术后早期(术后30天)13例患者出现轻中度或中度反流,其中8例患者在随访时进展为中度以上反流。Cox回归分析显示LVEDD≥65mm(HR=5.573)、术后早期轻中度以上反流(HR=8.801)为人工腱索植入术后二尖瓣反流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早期患者即出现明显LVRR,术后1年LVRR程度将进一步增加,但严重反流者将重新出现左心室重构;术后早期LVRR对人工腱索植入术后二尖瓣反流复发有一定影响,而术后1年进一步增强的LVRR对二尖瓣反流复发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腱索 二尖瓣成形 二尖瓣反流 左心室逆重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