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左心室间隔部起搏联合左心室心外膜电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一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晓飞
樊晓寒
郑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33-1035,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6年"入院。患者6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就诊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行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术后症状缓解,抗凝治疗半年后停药。4年前复查时发现持续性心...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6年"入院。患者6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就诊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行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术后症状缓解,抗凝治疗半年后停药。4年前复查时发现持续性心房颤动、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间隔部起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左心室心尖部间隔起搏与基底部间隔起搏的临床疗效比较
2
作者
贾莹
王云鹏
+2 位作者
王现青
张静
赵永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目的比较行左束支起搏失败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行左心室心尖部间隔起搏(LVASP)或左心室基底部间隔起搏(LVBSP)治疗的效果,为此类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2月—2021年10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诊治行左束支起搏失败...
目的比较行左束支起搏失败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行左心室心尖部间隔起搏(LVASP)或左心室基底部间隔起搏(LVBSP)治疗的效果,为此类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2月—2021年10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诊治行左束支起搏失败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基线QRS时程(QRSd)<120 ms患者40例,其中行LVASP者20例为LVASP组,行LVBSP者20例为LVBSP组。比较2组术后1周右心室间隔面电极植入点至三尖瓣隔瓣距离、电极植入室间隔深度、电极植入部位室间隔厚度;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时起搏参数(阈值、感知、阻抗)。术中起搏状态下行12导联心电图及腔内心电图,分别记录QRSd、V5导联左心室达峰时间(LVAT)。术前心脏自身工作状态下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时起搏状态下行12导联心电图记录QRSd,行超声心动图记录应变达峰时间离散度(PSD)。随访6个月,记录2组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再发心力衰竭住院及生存情况。结果LVASP组右心室间隔面电极植入点至三尖瓣隔瓣距离[(37.68±8.48)mm]大于LVBSP组[(16.52±2.55)mm](t=10.676,P<0.001),电极植入室间隔深度、电极植入部位室间隔厚度与LVBS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ASP组术中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起搏阈值[(0.67±0.19)、(0.67±0.12)、(0.65±0.11)、(0.62±0.21)V/0.4 ms]、感知[(13.05±3.25)、(13.99±3.59)、(15.41±3.56)、(16.14±5.61)mV]、阻抗[(742.00±172.40)、(588.80±82.28)、(570.55±73.18)、(560.55±93.94)Ω]与LVBSP组[阈值(0.66±0.14)、(0.65±0.18)、(0.64±0.11)、(0.67±0.16)V/0.4 ms,感知(13.11±3.00)、(12.87±3.80)、(13.81±4.11)、(14.84±4.51)mV,阻抗(764.05±160.90)、(623.30±99.66)、(584.60±68.30)、(598.30±74.11)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起搏阈值与术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ASP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起搏感知均高于术中(P<0.05),术后1周时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BSP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起搏感知与术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起搏阻抗均低于术中(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ASP组术中LVAT[(56.20±12.31)ms]短于LVBSP组[(71.75±15.16)ms](t=3.561,P<0.001)。LVASP组术前QRSd[(95.20±14.29)ms]与LVBSP组[(95.60±14.38)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QRSd[(136.95±17.80)、(138.65±18.59)、(137.25±16.81)、(136.60±17.11)ms]均长于LVBSP组[(115.95±16.31)、(114.95±16.37)、(116.35±14.89)、(116.50±13.41)ms](P<0.05);2组术中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QRSd均长于术前(P<0.05)。LVASP组术前PSD[(53.35±7.55)ms]与LVBSP组[(53.95±8.97)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PSD[(62.05±11.72)、(63.95±10.45)、(63.45±13.00)ms]均小于LVBSP组[(71.15±12.27)、(71.35±11.18)、(71.55±10.81)ms](P<0.05);2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PSD均大于术前(P<0.05)。随访6个月,2组均未发生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及再发心力衰竭住院、死亡。结论行左束支起搏失败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行LVASP和LVBSP治疗时短期内起搏参数相对稳定,无不良事件发生,而LVASP的心脏机械同步性优于LVBSP,可作为此类患者的备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左束支
起搏
左心室
心尖
部
间隔
起搏
左心室
基底
部
间隔
起搏
电学同步性
机械同步性
原文传递
左束支是否夺获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钱智勇
薛思源
+4 位作者
曾嘉欣
王垚
张新尉
侯小锋
邹建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91-296,共6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夺获与否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左束支起搏(LBBP)和左心室间隔部起搏(LVSP)患者基线和末次随访的超声心动图等资料,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且心室起搏比例≥20%。对...
目的探讨左束支夺获与否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左束支起搏(LBBP)和左心室间隔部起搏(LVSP)患者基线和末次随访的超声心动图等资料,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且心室起搏比例≥20%。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共入组71例患者,男37例,年龄(67.6±12.2)岁,根据术中资料判断有无左束支夺获分为LBBP组(51例)和LVSP组(20例)。心室起搏比例为91.6%±17.5%。LBBP组单极3.0 V/0.5 ms起搏下的左心室达峰时间(LVAT)明显短于LVSP组[(71.3±9.3)ms对(82.2±9.7)ms,P<0.001],LBBP组起搏QRS时限明显窄于LVSP组[(140.1±17.6)ms对(151.0±21.7)ms,P=0.031]。随访(22.3±15.8)个月,LBBP组患者LVEF较基线无明显改变;LVSP组患者LVEF较基线下降(63.0%±4.3%对59.4%±7.1%,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BBP组的LVEF改变值(-0.3%±4.2%对-3.6%±7.5%,P=0.021)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改变值[(-1.6±3.2)mm对(0.4±3.8)mm,P=0.031]明显优于LVSP组。LBBP组和LVSP组中分别有1例和3例患者LVEF下降超过10%且最终LVEF≤50%,其中LVSP组的1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对于心功能正常的患者,LBBP可以有效保护心脏收缩功能,而LVSP可引起心室收缩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起搏
人工
左束支夺获
房室传导阻滞
左束支
起搏
左心室间隔部起搏
原文传递
题名
左心室间隔部起搏联合左心室心外膜电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一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晓飞
樊晓寒
郑哲
机构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33-1035,共3页
文摘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6年"入院。患者6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就诊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行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术后症状缓解,抗凝治疗半年后停药。4年前复查时发现持续性心房颤动、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关键词
左心室间隔部起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左心室心尖部间隔起搏与基底部间隔起搏的临床疗效比较
2
作者
贾莹
王云鹏
王现青
张静
赵永辉
机构
南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出处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504802)。
文摘
目的比较行左束支起搏失败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行左心室心尖部间隔起搏(LVASP)或左心室基底部间隔起搏(LVBSP)治疗的效果,为此类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2月—2021年10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诊治行左束支起搏失败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基线QRS时程(QRSd)<120 ms患者40例,其中行LVASP者20例为LVASP组,行LVBSP者20例为LVBSP组。比较2组术后1周右心室间隔面电极植入点至三尖瓣隔瓣距离、电极植入室间隔深度、电极植入部位室间隔厚度;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时起搏参数(阈值、感知、阻抗)。术中起搏状态下行12导联心电图及腔内心电图,分别记录QRSd、V5导联左心室达峰时间(LVAT)。术前心脏自身工作状态下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时起搏状态下行12导联心电图记录QRSd,行超声心动图记录应变达峰时间离散度(PSD)。随访6个月,记录2组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再发心力衰竭住院及生存情况。结果LVASP组右心室间隔面电极植入点至三尖瓣隔瓣距离[(37.68±8.48)mm]大于LVBSP组[(16.52±2.55)mm](t=10.676,P<0.001),电极植入室间隔深度、电极植入部位室间隔厚度与LVBS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ASP组术中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起搏阈值[(0.67±0.19)、(0.67±0.12)、(0.65±0.11)、(0.62±0.21)V/0.4 ms]、感知[(13.05±3.25)、(13.99±3.59)、(15.41±3.56)、(16.14±5.61)mV]、阻抗[(742.00±172.40)、(588.80±82.28)、(570.55±73.18)、(560.55±93.94)Ω]与LVBSP组[阈值(0.66±0.14)、(0.65±0.18)、(0.64±0.11)、(0.67±0.16)V/0.4 ms,感知(13.11±3.00)、(12.87±3.80)、(13.81±4.11)、(14.84±4.51)mV,阻抗(764.05±160.90)、(623.30±99.66)、(584.60±68.30)、(598.30±74.11)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起搏阈值与术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ASP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起搏感知均高于术中(P<0.05),术后1周时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BSP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起搏感知与术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起搏阻抗均低于术中(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ASP组术中LVAT[(56.20±12.31)ms]短于LVBSP组[(71.75±15.16)ms](t=3.561,P<0.001)。LVASP组术前QRSd[(95.20±14.29)ms]与LVBSP组[(95.60±14.38)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QRSd[(136.95±17.80)、(138.65±18.59)、(137.25±16.81)、(136.60±17.11)ms]均长于LVBSP组[(115.95±16.31)、(114.95±16.37)、(116.35±14.89)、(116.50±13.41)ms](P<0.05);2组术中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QRSd均长于术前(P<0.05)。LVASP组术前PSD[(53.35±7.55)ms]与LVBSP组[(53.95±8.97)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PSD[(62.05±11.72)、(63.95±10.45)、(63.45±13.00)ms]均小于LVBSP组[(71.15±12.27)、(71.35±11.18)、(71.55±10.81)ms](P<0.05);2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PSD均大于术前(P<0.05)。随访6个月,2组均未发生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及再发心力衰竭住院、死亡。结论行左束支起搏失败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行LVASP和LVBSP治疗时短期内起搏参数相对稳定,无不良事件发生,而LVASP的心脏机械同步性优于LVBSP,可作为此类患者的备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左束支
起搏
左心室
心尖
部
间隔
起搏
左心室
基底
部
间隔
起搏
电学同步性
机械同步性
Keywords
sick sinus syndrome
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s left ventricular apical septal pacing
left ventricular basal septal pacing
electrical synchrony
mechanical synchrony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左束支是否夺获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钱智勇
薛思源
曾嘉欣
王垚
张新尉
侯小锋
邹建刚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靶向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病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91-29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0521)
江苏省财政厅新技术专项(JX233C202103)。
文摘
目的探讨左束支夺获与否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左束支起搏(LBBP)和左心室间隔部起搏(LVSP)患者基线和末次随访的超声心动图等资料,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且心室起搏比例≥20%。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共入组71例患者,男37例,年龄(67.6±12.2)岁,根据术中资料判断有无左束支夺获分为LBBP组(51例)和LVSP组(20例)。心室起搏比例为91.6%±17.5%。LBBP组单极3.0 V/0.5 ms起搏下的左心室达峰时间(LVAT)明显短于LVSP组[(71.3±9.3)ms对(82.2±9.7)ms,P<0.001],LBBP组起搏QRS时限明显窄于LVSP组[(140.1±17.6)ms对(151.0±21.7)ms,P=0.031]。随访(22.3±15.8)个月,LBBP组患者LVEF较基线无明显改变;LVSP组患者LVEF较基线下降(63.0%±4.3%对59.4%±7.1%,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BBP组的LVEF改变值(-0.3%±4.2%对-3.6%±7.5%,P=0.021)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改变值[(-1.6±3.2)mm对(0.4±3.8)mm,P=0.031]明显优于LVSP组。LBBP组和LVSP组中分别有1例和3例患者LVEF下降超过10%且最终LVEF≤50%,其中LVSP组的1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对于心功能正常的患者,LBBP可以有效保护心脏收缩功能,而LVSP可引起心室收缩能力下降。
关键词
心脏
起搏
人工
左束支夺获
房室传导阻滞
左束支
起搏
左心室间隔部起搏
Keywords
Cardiac pacing,artificial
Left bundle branch captur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
Lef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左心室间隔部起搏联合左心室心外膜电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一例
李晓飞
樊晓寒
郑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左心室心尖部间隔起搏与基底部间隔起搏的临床疗效比较
贾莹
王云鹏
王现青
张静
赵永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
0
原文传递
3
左束支是否夺获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
钱智勇
薛思源
曾嘉欣
王垚
张新尉
侯小锋
邹建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