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房及肺静脉旋转造影嵌入实时X线透视系统指导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 被引量:4
1
作者 田野 杨龙 +4 位作者 周松 郑亚西 刘晓桥 蒋清安 刘启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3-685,共3页
目的:探讨旋转造影重建左心房与肺静脉立体影像,嵌入实时X线透视系统指导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04至2013-04连续入选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用三维CARTO系统... 目的:探讨旋转造影重建左心房与肺静脉立体影像,嵌入实时X线透视系统指导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04至2013-04连续入选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用三维CARTO系统进行标测,治疗组(30例):术中用西门子ARTIS Zeego数字剪影系统行左心房及肺静脉旋转造影后,重建其立体影像并导入实时X线透视系统,作为心房颤动消融过程中标测与消融电极的路标指导消融。对照组(30例):常规左右肺静脉造影指导消融。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操作时间,X线透视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60例入选心房颤动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心房颤动的消融治疗,治疗组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旋转造影重建左心房与肺静脉立体影像,嵌入实时X线透视系统指导心房颤动的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术中X线曝光量及手术操作时间,对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房及肺静脉旋转造影 实时X线透视系统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下载PDF
左心房与肺静脉容积比预测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
2
作者 和燕斐 杨瑞 +4 位作者 孙玉梅 黄琼 刘继伟 史征 葛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目的观察左心房容积(LAV)与肺静脉容积(PVV)比(LAV/PVV)预测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AF)复发的价值。方法纳入95例接受导管消融术治疗的AF患者,根据术后随访1年内有无AF复发将其分别归入复发组(n=23)与未复发组(n=72)。采用2种方法(方法1... 目的观察左心房容积(LAV)与肺静脉容积(PVV)比(LAV/PVV)预测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AF)复发的价值。方法纳入95例接受导管消融术治疗的AF患者,根据术后随访1年内有无AF复发将其分别归入复发组(n=23)与未复发组(n=72)。采用2种方法(方法1,对各支肺静脉均渲染至距肺静脉开口部后2 cm;方法2,对各支肺静脉均渲染至肺静脉分叉后1 cm)基于心脏CT血管成像(CTA)测量左肺上静脉容积(LSPVV)、左肺下静脉容积(LIPVV)、右肺上静脉容积(RSPVV)及右肺下静脉容积(RIPVV),计算LAV及PVV;比较2种方法测值,评估LAV/PVV预测导管消融术后AF复发的价值。结果方法1、2所测LIPV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心力衰竭、LAV及LAV/PVV均为导管消融术后AF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LAV/PVV为AF复发的危险因素。以8.27为方法1所获LAV/PVV的最佳截断值,其预测导管消融术后AF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774、78.26%及70.83%;以9.02为方法2所获LAV/PVV的最佳截断值,其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691、56.52%及80.56%;以方法1所测量LAV/PVV预测导管消融术后AF复发的AUC高于方法2(P=0.018)。结论LAV/PVV可用于预测经导管消融术后AF复发,且以方法1所获LAV/PVV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心房 肺静脉 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左心房及肺静脉同步食管CT血管造影检查指导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解剖位置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川兰 赖宇林 +2 位作者 李星锐 谷雨 王胜棋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845-848,共4页
目的分析左心房及肺静脉同步食管CT血管造影检查应用于指导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解剖位置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1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31例非心房颤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左心房及肺... 目的分析左心房及肺静脉同步食管CT血管造影检查应用于指导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解剖位置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1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31例非心房颤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左心房及肺静脉同步食管CT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各支肺静脉开口和食管径线、左心房大小和体积、食管走行分型。结果实验组肺静脉上下径右下开口显著高于对照组,肺静脉前后径右上开口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食管跨左心房后壁距离、食管前壁到左心房的最短距离、左心房后壁厚度以及食道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心房体积更高(P<0.05)。根据食管走行分型后发现,实验组Ⅰa型39例,Ⅰb型12例,Ⅰc型11例,Ⅱa型5例,Ⅱb型3例,Ⅱc型2例;对照组Ⅰa型13例,Ⅰb型6例,Ⅰc型6例,Ⅱa型3例,Ⅱb型2例,Ⅱc型1例。结论左心房及肺静脉同步食管CT血管造影检查应用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指导解剖位置,同时了解患者肺静脉和心房的变化情况,使手术安全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 肺静脉 CT血管造影 心房颤动 解剖位置
下载PDF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进行左心房及肺静脉同步食管CTA造影检查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余娜 胡桃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1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及肺静脉同步食管CTA造影检查技术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研究组(喝水稀释的造影剂,n=15)及对照组(喝水,n=15)的诊断效果展开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食管腔内一半造影剂一半空气,图像显示效果较差;研... 目的:探讨左心房及肺静脉同步食管CTA造影检查技术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研究组(喝水稀释的造影剂,n=15)及对照组(喝水,n=15)的诊断效果展开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食管腔内一半造影剂一半空气,图像显示效果较差;研究组图像质量很好,食道有效扩张,后处理图像清晰。但两组患者数据在食管各种径线等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融合影像学技术可科学指导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解剖位置,有利于提升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心房 肺静脉 食管CTA造影
下载PDF
256层iCT双低剂量扫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在左心房-肺静脉CTA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曹建 陈井亚 +5 位作者 陈凯 武惠明 陈虎 王雅静 张愉 王中秋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1年第5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256层iCT双低剂量扫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左心房-肺静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因临床怀疑心脏病变需行左心房-肺静脉CTA检查的50... 目的:探讨256层iCT双低剂量扫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左心房-肺静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因临床怀疑心脏病变需行左心房-肺静脉CTA检查的5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256层iCT进行双低剂量扫描(管电压100 kV,对比剂碘海醇剂量0.7 mL/kg),对照组采用256层iCT进行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碘海醇剂量1 mL/kg),2组均采用IMR进行图像重建。对比分析2组图像左心房中心位置、肺静脉主干开口处、左心耳腔及胸大肌4个部位的强化CT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有效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摄入量。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值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剂量及对比剂碘摄入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iCT双低剂量扫描联合IMR可在不降低图像诊断质量的情况下减少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摄入量,提高了患者检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多层螺旋CT 全模型迭代重建 心房-肺静脉 有效剂量 低对比剂 低管电压
下载PDF
心房颤动的肺静脉电隔离治疗
6
作者 蒋树中 张毅刚 +3 位作者 李卫东 李先进 朱可 付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04-104,共1页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的疗效及方法学。方法2000至2005年的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48.5岁(43.5-69岁);均为频繁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有频发的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及其触发的房颤;抗...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的疗效及方法学。方法2000至2005年的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48.5岁(43.5-69岁);均为频繁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有频发的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及其触发的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或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常规检查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因,心脏超声及螺旋CT未发现左心房血栓、心脏超声左心房<40 mm,术前按常规服用华法令、低分子肝素。常规放置CS、HIS(RVA、HRA),房间隔穿刺,放置LASSO及大头消融电极;肺静脉造影, LASSO按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顺序逐一标测,以冷盐水灌注电极逐一消融、隔离肺静脉;肺静脉电隔离成功术中标准:①窦律和心房起搏时肺静脉电位消失或虽可记录到或快或慢的电活动,但这种电活动与肺静脉无关;②观察30 min或以上,肺静脉向心房的电传导未恢复。术后常规服用胺碘酮1-3个月。结果3例患者观察3个月-4年无复发,3例患者胺碘酮0.2-0.4/d口服可控制发作,1例无效。讨论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能达到预防房颤复发的目的,但方法学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电隔离 心房颤动 心房血栓 肺静脉造影 房速 射频消融 房性早搏 华法令 抗心律失常 心房起搏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代富 李莹 +5 位作者 祁炜罡 梁波 庄少伟 王娟 俞莉 包丽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9例入选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Carto系统建立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结合肺静脉造影确定肺静脉开口,围绕左、右上、下肺静脉口完成环肺静脉线...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9例入选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Carto系统建立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结合肺静脉造影确定肺静脉开口,围绕左、右上、下肺静脉口完成环肺静脉线性消融。预设温度43℃,最大功率30W,每点消融时间大于20s。局部电位振幅降低50%以上再移动靶点,逐点完成预定消融线。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操作时间180±18min,透视时间80±20min。平均放电次数120±15次。术后随访6个月。24例无房颤再发;3例在术后3个月内再发房颤,但次数较前明显减少,6个月后无房颤再发;1例偶有房颤发作;1例复发。所有患者均无肺静脉狭窄发生。结论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在成功率及安全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导管消融术 阵发性心房颤动 电解剖标测 消融治疗 线性消融 心房 三维 肺静脉造影
下载PDF
低kVp扫描技术在肺静脉及左心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仇理科 欧南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S02期242-244,共3页
目的分析低管电压(kVp)扫描技术在肺静脉及左心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进行肺静脉及左心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低kVp组(90 kVp)和高kVp组(120 kVp),每组45例。对... 目的分析低管电压(kVp)扫描技术在肺静脉及左心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进行肺静脉及左心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低kVp组(90 kVp)和高kVp组(120 kVp),每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扫描检测中的相关参数(包括扫描长度、溶剂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E值等),以及目标组织的信号强度、背景噪声、图像信噪比、噪声比等,并对比两组患者扫描检测的图像质量优良率。结果低kVp组患者扫描检测中的溶剂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E值、以及目标组织的图像信噪比、噪声比均明显低于高kVp组,目标组织的信号强度、背景噪声均明显高于高k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扫描检测中的扫描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扫描检测均获得了满意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优良率均达到100.00%。结论在肺静脉及左心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中采用低kVp扫描技术能显著降低对患者造成的辐射剂量,可有效避免因辐射剂量过大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提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kVp 肺静脉 心房
下载PDF
应用新型肺静脉消融导管进行心房颤动肺静脉隔离术
9
作者 陈小明 Gerds-Li Jin-hong 李自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33-837,共5页
目的:评估环状标测与功率比式多极射频能量释放相结合的新型多极肺静脉消融导管(PVAC),在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共入选47例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其中32例为阵发性房颤(PAF组),15例为持续性房颤(PSF组),应用PVA... 目的:评估环状标测与功率比式多极射频能量释放相结合的新型多极肺静脉消融导管(PVAC),在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共入选47例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其中32例为阵发性房颤(PAF组),15例为持续性房颤(PSF组),应用PVAC进行肺静脉隔离术。结果:介入手术时间平均(126.4±29.5)min[PAF组:(123.7±15.7)min,PSF组:(132.0±36.6)min,P>0.05];X线透视时间平均(30.3±11.3)min[PAF组:(29.4±9.8)min,PSF组:(32.3±14.2)min,P>0.05];PVAC消融时间平均(21.6±7.7)min[PAF组:(20.5±6.0)min,PSF组:(24.0±10.4)min,P>0.05]。在总共188支肺静脉中,有5支因其内未能检测到肺动脉电位而未实施消融术;其余183支实施消融术,其中172支(94.0%)被成功隔离。2例患者在术后第1天发现轻度的心包积液并在1周后自行吸收;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肺静脉狭窄。随访(6±5)个月(3~21个月),32例(68.1%)症状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29例(61.7%)成功维持窦性心律。结论:应用功率比式双极及单极射频能量的PVAC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房颤消融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消融 肺静脉隔离 旋转心房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