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基质改良术与常规肺静脉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对照研究
1
作者 邢杨波 郭航远 +5 位作者 徐超 杨芳芳 肖占胜 彭放 杨彪 裘宇芳 《心电与循环》 2017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比较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基质改良术与常规肺静脉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只进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三维... 目的比较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基质改良术与常规肺静脉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只进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三维标测系统(En Site Velocity System)指导下完成肺静脉电隔离,观察组还进行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基质改良术。术后随访1年,每月行常规体表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行双肺静脉前庭隔离。观察组低电压区域位于右上肺静脉前庭外侧7例,右下肺肺静脉前庭外侧3例,左心房前壁左上部6例,前壁左下部9例,顶部3例,后上壁2例。术后3月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40.0%vs 43.3%,术后2月26.7%vs 20.0%,术后3月20.0%vs 20.0%,均P>0.05),两组术后1年心房颤动成功率(观察组83.3%,对照组8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静脉电隔离后加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基质改良术不能增加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隔离 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 基质改良
下载PDF
高密度标测导管指导下心房扑动和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2例
2
作者 贺嘉 刘铮 方丕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5期395-396,共2页
1病例资料 病例1为外科术后心房扑动患者,男性,52岁,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于1993年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主动脉瓣和三尖瓣成形术。入院前40 d,患者突发心悸症状,自觉心律不齐,查心电图提示为心房扑动,口服美托洛尔和胺碘酮治疗心悸症状... 1病例资料 病例1为外科术后心房扑动患者,男性,52岁,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于1993年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主动脉瓣和三尖瓣成形术。入院前40 d,患者突发心悸症状,自觉心律不齐,查心电图提示为心房扑动,口服美托洛尔和胺碘酮治疗心悸症状稍有好转,但心电图仍显示为心房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扑动 室性期前收缩 高密度
全文增补中
PentaRay电极高密度基质标测指导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腾 黄俊 +3 位作者 梁建 宾武刚 李超帆 李宜富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PentaRay电极高密度基质标测指导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肺静脉电隔离(PVI)加左心房电压基质标测指导消融组(观察组,30例)和PVI加经验性线性消融组(对照组,30例)... 目的探讨PentaRay电极高密度基质标测指导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肺静脉电隔离(PVI)加左心房电压基质标测指导消融组(观察组,30例)和PVI加经验性线性消融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电复律后在窦性心律下应用PentaRay电极完成左心房基质标测。比较两组患者射线时间、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患者单次消融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消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射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平均随访12个月,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单次消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6.7%(23/30)、80.0%(2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entaRay电极高密度基质标测指导的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策略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不低于PVI加经验性线性消融,且手术时间和消融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电压 持续性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基质改良
下载PDF
DR-FLASH 评分联合左房心外膜脂肪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房低电压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刘磊 燕宪亮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目的探讨DR-FLASH评分和左房心外膜脂肪(LA-EAT)体积的相关性及二者联合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左房低电压区域(LVZ)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非瓣... 目的探讨DR-FLASH评分和左房心外膜脂肪(LA-EAT)体积的相关性及二者联合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左房低电压区域(LVZ)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肺静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并测量LA-EAT体积。根据患者入院情况计算DR-FLASH评分。术前进行肺静脉CTA扫描,计算测量LA-EAT体积。在术中窦性心律下,进行左房高密度电压标测,根据有无低电压(双极电压<0.5 mV)将患者分为LVZ组和无LVZ组。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U检验、χ^(2)检验及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DR-FLASH评分与LA-EAT体积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R-FLASH评分、LA-EAT体积及其联合预测LVZ发生的价值。结果最终纳入患者246例,平均年龄(60.8±10.6)岁,其中56例(22.8%)患者出现至少1个LVZ。相关性分析显示DR-FLASH评分与LA-EAT体积呈正相关(r=0.439;P<0.001)。采用多因素分析显示DR-FLASH评分(OR=1.824,95%CI 1.390~2.394;P<0.001)和LA-EAT体积(OR=1.048,95%CI 1.013~1.085;P=0.007)是左房LVZ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ROC曲线,LA-EAT体积、DR-FLASH评分、LA-EAT与DR-FLASH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2、0.750、0.796。结论DR-FLASH评分与LA-EAT体积呈正相关,DR-FLASH评分和LA-EAT体积均为非瓣膜性房颤左房LVZ的独立预测因子。二者联合可提高对非瓣膜性房颤左房LVZ的发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房颤动 心外膜脂肪组织 心房纤维化 双极电压 DR-FLASH评分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代富 李莹 +5 位作者 祁炜罡 梁波 庄少伟 王娟 俞莉 包丽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9例入选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Carto系统建立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结合肺静脉造影确定肺静脉开口,围绕左、右上、下肺静脉口完成环肺静脉线...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9例入选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Carto系统建立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结合肺静脉造影确定肺静脉开口,围绕左、右上、下肺静脉口完成环肺静脉线性消融。预设温度43℃,最大功率30W,每点消融时间大于20s。局部电位振幅降低50%以上再移动靶点,逐点完成预定消融线。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操作时间180±18min,透视时间80±20min。平均放电次数120±15次。术后随访6个月。24例无房颤再发;3例在术后3个月内再发房颤,但次数较前明显减少,6个月后无房颤再发;1例偶有房颤发作;1例复发。所有患者均无肺静脉狭窄发生。结论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在成功率及安全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导管消融术 阵发性心房颤动 电解剖 消融治疗 线性消融 心房 三维 肺静脉造影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与Carto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重建左心房形态比较、及与CHA2DS2-VASc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强 赵媛媛 +3 位作者 唐春燕 唐闽 王喜萍 马凯 《新疆医学》 2019年第6期570-574,共5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64排)术前与Carto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的术中重建左房三维结构的左心房形态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左心房形态与CHA2DS2-VAS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行心房...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64排)术前与Carto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的术中重建左房三维结构的左心房形态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左心房形态与CHA2DS2-VAS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行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42例,男性42例(62.18%),女性28例(37.82%),平均年龄为64.69±10.52岁;所有患者必须至少有一份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房颤,且接受术前多排螺旋CT对左心房造影并进行图像的三维重建,术时为同一术者及同一技术人员利用Carto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构建左心房形态、测量前后径及容积大小,且全部研究对象均达到消融终点,比较两组的差异性及与CHA2DS2-VAS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术前多排CT重建的左心房形态与同一术者术中使用Carto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重建的左心房形态比较,其左心房形态、左心房容积大小、左心房前后径,两组重建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且以左心房形态均以平坦型居多;(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CT重建组及Carto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重建组重建的左心房前后径与CHA2DS2-VASc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而与左心房容积大小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术前多排CT重建的左心房形态与同一术者术中使用Carto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重建的左心房有较高一致性,能够真实的反应出患者存在的左心房结构形态;左心房前后径越大可能与心房颤动相关的栓塞疾病发病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多排螺旋CT、Carto3 三维电解剖心房形态
下载PDF
三维标测与肺静脉环状标测联合应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 被引量:4
7
作者 马长生 董建增 +5 位作者 王京 刘兴鹏 龙德勇 刘小青 储慧民 胡福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 探讨左心房三维电解剖标测与肺静脉环状标测联合指导下行心房颤动 (房颤 )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 1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 ,男 10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5 2 4± 12 8(2 8~ 74 )岁 ,平均左心房内径 4 ... 目的 探讨左心房三维电解剖标测与肺静脉环状标测联合指导下行心房颤动 (房颤 )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 1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 ,男 10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5 2 4± 12 8(2 8~ 74 )岁 ,平均左心房内径 4 6 7± 5 4mm。其中阵发性房颤 10例、永久性房颤 3例、持续性房颤 1例。首先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左心房基质改良术 ,然后在肺静脉环状标测指导下行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术。消融终点包括以下三点 :(1)完成所有预设的左心房消融径线 ;(2 )全部肺静脉均达电隔离 ;(3)阴性诱发结果。结果  (1) 10例 (71 4 % )阵发性房颤达到消融终点 ;(2 )手术的总操作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 2 92± 4 9min和 5 4± 9min ;(3)随访 5 2± 5 7(1~ 2 3)周 ,7例 (5 0 % )阵发性房颤患者可以无需抗心律失常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 ,3例 (2 1 4 % )阵发性房颤发作显著减少 ,4例 (2 8 6 % )持续性 永久性房颤仍为房颤 ;(4 )术中及随访期无任何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左心房三维标测与肺静脉环状标测联合应用于房颤的导管消融术安全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 肺静脉 阵发性房颤 导管消融术 联合应用 患者 心房颤动 消融终点 并发症
下载PDF
Halo电极标测成功消融心房扑动一例
8
作者 李屏 吴立荣 +3 位作者 张莉 梁金锋 李安敏 陈云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6期488-488,共1页
患者男性,62岁,因心悸、胸闷5月余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35mm,体表心电图示心房扑动(AF).
关键词 心房扑动 锁骨下静脉 超声心动图 AVF导联 体格检查 心电图示 V1导联 射频消融 常规消毒 操作步骤 电极导管 三尖瓣环 经股静脉 入院后 心房
下载PDF
HD-Grid高密度标测导管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段江波 李学斌 +9 位作者 何金山 王龙 李鼎 苑翠珍 昃峰 吴寸草 杨丹丹 周旭 隗祎 周晶亮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应用高密度标测导管HD-Grid(HDG),准确识别肺静脉再连接,降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率.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连续入选30例因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手术,术后房颤复发患者,分别使用环肺电极和HDG进行左房电解剖标测... 目的应用高密度标测导管HD-Grid(HDG),准确识别肺静脉再连接,降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率.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连续入选30例因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手术,术后房颤复发患者,分别使用环肺电极和HDG进行左房电解剖标测,比较两组间识别出肺静脉再连接的差异,并以此指导再次肺静脉隔离,观察远期房颤复发率.结果30例患者年龄(68.00±8.25)岁,男18例,女12例.应用HDG标测,24例发现了72处肺静脉再连接,应用环肺电极,仅在12例患者中发现了24处肺静脉再连接.与环肺电极相比,HDG可以识别出更多的肺静脉再连接位点数[3(2,4)vs 0.8(0.4,1.0),P<0.05].30例在HDG指导下再次肺静脉隔离后,在12个月随访时间内,5例再次出现房颤复发,其中能够识别到肺静脉再连接者,仅1例出现房颤复发.结论HDG能帮助识别出更多的肺静脉再连接,以其指导肺静脉隔离,降低房颤复发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复发 高密度 射频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高密度标测下消融持续性心房颤动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纬 王龙 +1 位作者 周博 吴立荣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后再次行心房高密度基质标测,存在低电压区和/或疤痕区域的患者进一步行相关基质改良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本中心首次接受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CPVI术及术...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后再次行心房高密度基质标测,存在低电压区和/或疤痕区域的患者进一步行相关基质改良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本中心首次接受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CPVI术及术后行心房高密度基质标测的12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35例经高密度基质标测证实左房无低电压区和/或疤痕区,作为A组。94例患者左房存在低电压区和/或疤痕区,选取其中29例不进行相关基质改良,作为B组;选取34例针对低电压区和/或疤痕区再次进行基质改良,作为C组;另31例仅针对房顶及二尖瓣峡部进一步行线性消融,作为D组。比较各组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的差异性。结果 A、B、C、D组患者随访1年的单次手术成功率分别为65.7%、31%、64.7%、58.1%,4组患者单次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C、D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1或0.05)。结论以心房高密度标测为指导的基质改良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的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持续性心房颤动 高密度 导管射频消融 基质改良 线性消融
原文传递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
11
作者 杜新平 卢才义 +3 位作者 王士雯 侯允天 陈瑞 刘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4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 探讨左心房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NavX)建立左心房、肺静脉的三维等时电势图和电解剖图 ,并在距离肺静脉口 1~ 2cm处于... 目的 探讨左心房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NavX)建立左心房、肺静脉的三维等时电势图和电解剖图 ,并在距离肺静脉口 1~ 2cm处于左房后壁描记两环 (一环包括左上、下肺静脉 ,另一环包括右上、下肺静脉 )、两线 (一线为左房后顶部两环之间 ,另一线为左环至二尖瓣峡部连线 )作为消融隔离线 ,于非X线下分别沿各线依次消融。结果  4例患者房颤全部终止 ,术后 6个月内均未复发房颤 ,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平均手术时间 (15 1.3±2 3.2 )min ,平均X线曝光时间 (2 2 .0± 6 .8)min。结论 非接触心内膜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左房消融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消融治疗 患者 肺静脉 心房 心内膜 X线 并发症 指导
下载PDF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隔离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建增 《现代实用医学》 2006年第4期211-213,共3页
关键词 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 前庭 三维 系统 心房颤动 线性消融术 消融治疗 VEIN 心房 开口
下载PDF
左心房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柯嘉伟 黄松群 +1 位作者 黄新苗 马丽萍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425-429,共5页
心房扑动(房扑)是一种大折返性心律失常,与心房颤动关系密切,二者经常共存。导管消融术已成为房扑的一线治疗措施,但随访发现患者消融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比例仍然较高。左心房房扑与典型右心房房扑相比机制更为复杂,常与各种原因导致... 心房扑动(房扑)是一种大折返性心律失常,与心房颤动关系密切,二者经常共存。导管消融术已成为房扑的一线治疗措施,但随访发现患者消融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比例仍然较高。左心房房扑与典型右心房房扑相比机制更为复杂,常与各种原因导致的左心房纤维化有关,且左心房周围毗邻结构也较复杂,对安全有效地消融造成一定困难。随着高精密度标测系统和消融能量的发展,左心房房扑机制越来越清晰,这为左心房房扑实施有效透壁消融终止房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心房扑动 射频消融 三维电解剖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驱动区域电图特征:心房高密度标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亮 王彦江 +6 位作者 张健 廖文凯 周杨 陶依娆 刘小青 张建军 刘兴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05-512,共8页
目的探讨心房高密度标测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驱动区域的心腔内电图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前瞻性纳入2018年9月至2022年1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接受肺静脉前庭隔离联合低剂量(0.004 mg/kg)伊布利特注射后房颤未能终止的持续... 目的探讨心房高密度标测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驱动区域的心腔内电图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前瞻性纳入2018年9月至2022年1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接受肺静脉前庭隔离联合低剂量(0.004 mg/kg)伊布利特注射后房颤未能终止的持续性房颤患者, 采用20极星状标测导管进行双心房高密度标测, 标记并消融房颤驱动区域。腔内电图离散度>冠状静脉窦导管记录的房颤波周长90%的区域被定义为房颤驱动区域。结果共入选113例患者, 其中男77例, 女36例, 年龄(63.8±11.0)岁。共记录到238个房颤驱动区域, 每例患者有(2.1±1.4)个房颤驱动区域。其中83例(73.5%, 83/113)患者在消融驱动区域过程中房颤终止, 其余30例(26.5%, 30/113)患者最终经直流电复律终止房颤。以长时程(>50 ms)电位、低振幅(<0.3 mV)及短周长(与冠状静脉窦的房颤波周长相比, 局部房颤波周长更短)为特征的房颤关键驱动区域腔内电图的发生率在确定的及可能的驱动区域中(长时程:77.1%、62.9%;低振幅:67.5%、62.9%;短周长:43.4%、58.8%), 明显高于假性驱动区域(长时程:67.2%;低振幅:43.1%;短周长:17.2%;P=0.018)。结论高离散度、长时程、低振幅和短周长是持续性房颤心房关键驱动区域的腔内电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高密度 射频消融 驱动区域 伊布利特 离散度
原文传递
不同节律下心房颤动患者心房低电压区比较及意义
15
作者 张文静 王皓 +2 位作者 丁奥林 杨泾纬 谷云飞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节律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电解剖标测心房低电压区(low voltage areas,LVAs)的特征及意义,并分析单纯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术对LVAs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84例房颤患者,其中4... 目的探讨不同节律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电解剖标测心房低电压区(low voltage areas,LVAs)的特征及意义,并分析单纯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术对LVAs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84例房颤患者,其中49例阵发性房颤,35例持续性房颤,使用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在0.5 mV的阈值下测量心房五分区后各区域LVAs的面积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年龄、性别、BMI,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出31组患者。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平均标测点数为(1434.2±393.6)个,术后为(1281.3±372.7)个;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前平均标测点数为(1652.6±728.2)个,术后为(1314.6±690.8)个。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可记录到LVAs的存在。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术后LVAs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性房颤患者LVAs面积术后明显下降(P<0.05)。在所有84例房颤患者中,LVAs出现在前壁、间隔、下壁、侧壁和后壁的比例分别为69.0%、95.2%、82.1%、60.7%和52.4%。结论在相同的电压阈值下,持续性房颤患者LVAs面积在房颤节律下明显大于窦性节律下,单纯PVI术对LVAs影响不大。房颤患者中LVAs好发于前壁、间隔及下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电压 电解剖
下载PDF
心外膜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高密度标测及消融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琦 赖一炜 +16 位作者 高明阳 郭雪原 戴雯莉 蒋超 李松南 刘念 刘晓霞 黄丽洪 左嵩 李昌义 赵欣 蒋晨曦 汤日波 龙德勇 桑才华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13-519,共7页
目的探讨高密度标测在复杂心外膜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MRAT)标测中的作用, 阐明心外膜MRAT的电生理及消融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房颤... 目的探讨高密度标测在复杂心外膜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MRAT)标测中的作用, 阐明心外膜MRAT的电生理及消融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复发心外膜MRAT患者, 应用高密度标测及拖带标测对MRAT进行标测及消融, 总结不同心外膜结构参与的MRAT的电生理及消融特点。结果共纳入心外膜MRAT患者61例, 其中男41例, 年龄(61.0±10.3)岁。45例(73.8%, 45/61)为Marshall韧带(LOM)介导的二尖瓣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PMAT)。PMAT是最常见的心外膜MRAT类型, 其次为双心房折返MRAT 9例, 隔肺束相关顶部依赖MRAT 7例。LOM介导的PMAT的心动过速周长为(260.0±39.7)ms, 心内膜面标测的周长为(207.1±42.5)ms, 标测周长缺失4%~32%, 其中34例患者为逆钟向PMAT, 11例患者为顺钟向PMAT。隔肺束相关顶部依赖MRAT心动过速周长为(257.4±42.5)ms, 心内膜面标测的周长为(172.6±40.0)ms, 标测周长缺失10%~61%, 其中3例患者在右前斜下表现为逆钟向MRAT, 4例患者为顺钟向MRAT。双心房折返MRAT心动过速周长为(254.0±39.6)ms, 心内膜面标测的周长为(228.8±48.8)ms, 标测周长缺失2%~35%, 其中5例患者为LOM及Bachmman束参与的双心房折返, 2例患者为隔肺束、Bachmman束及卵圆窝参与的双心房折返, 2例患者为冠状静脉窦与Bachmman束参与的双心房折返。随访(16.5±4.4)个月, 7例患者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结论心外膜MRAT多见于房颤广泛消融后, 高密度标测有助于发现心外膜传导, 拖带标测可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外膜传导 高密度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心房电压标测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云龙 王涛 +6 位作者 解泽宙 林玉壁 高连君 张树龙 尹晓盟 常栋 杨延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09-612,共4页
目的:研究心房双极电压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结果的影响。方法:入选213例接受由CARTO系统引导的环肺静脉隔离术的房颤患者,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7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136例。在CARTO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前窦律下标测得到... 目的:研究心房双极电压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结果的影响。方法:入选213例接受由CARTO系统引导的环肺静脉隔离术的房颤患者,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7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136例。在CARTO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前窦律下标测得到电解剖图像,记录平均电压幅度等。消融后进行为期(12±7)个月的随访,同时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性别、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大小、基础疾病(高血压等)等。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成功者较复发者双极电压高[(1.77±1.01)∶(1.29±0.93)mV,P=0.048],低电压区比例低(P=0.011)。持续性房颤组成功者较复发者双极电压也高[(1.31±0.96)∶(0.78±0.35)mV,P=0.046],低电压比例降低(P=0.008)。结论:无论对于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消融复发患者均较成功患者的心房电压下降、瘢痕点和低电压区面积增多,易于房颤的产生和维持。进一步证实了心房基质变化可能是导致房颤消融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电压 导管消融 复发
原文传递
体表心电图指标与阵发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陶惠伟 刘少稳 +4 位作者 林佳雄 聂振宁 吴鸿谊 陈松文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指标与阵发性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入选78例初次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电解剖标测系统加单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要求达到完全的肺静脉电学隔...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指标与阵发性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入选78例初次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电解剖标测系统加单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要求达到完全的肺静脉电学隔离,在部分患者中添加左心房和(或)右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在多通道电生理记录仪上脱机测量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即刻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中各导联的P波时限,得到最大P波时限和最小P波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同时测量术前V1导联S波及V5或V6导联R波振幅及QRS波时限,计算Sokolow-Lyon电压(即V1导联S波+V5或V6导联R波振幅)与QRS波时限的乘积,得到Sokolow-Lyon乘积。结果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平均随访17.9个月,有效组64例(82%),复发组14例(18%)。与有效组相比,复发组其术前的P波离散度较大[(37.4±14.2)比(46.2±11.8)ms,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高[(0.67±0.07)比(0.72±0.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以40 ms为界值,术前P波离散度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59%,阳性预测值32%,阴度预测值95%。其他的临床及体表心电图资料如性别、年龄、体质量、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大小,术前最大P波时限、Sokolow-Lyon电压、Sokolow-Lyon乘积等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最小P波时限增大[(84.7±14.3)比(90.4±14.0) ms,P<0.05],P波离散度明显下降[(39.0±14.1)比(32.0±12.7) m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前最大P时限与术后即刻最大P波时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比较术前接受胺碘酮治疗和非胺碘酮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术前最大P波时限、最小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效果较为肯定,复发组患者术前的P波离散度明显大于非复发组,术前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即刻的最大P波时限无明显变化,表明环肺静脉消融对于心房间的电传导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体表心电图 导管射频消融术 线性消融 离散度 环肺静脉消融 价值 波振幅 心房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兴鹏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47-249,共3页
关键词 治疗 肺静脉电隔离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心房 峡部 改良术 线性消融 心房
下载PDF
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后肺静脉自发电位分析
20
作者 陈松文 刘少稳 +4 位作者 林佳雄 聂振宁 周京敏 陶惠伟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肺静脉电隔离后发生肺静脉自发电位的相关因素。方法153例患者,男97例、女56例,平均年龄为(58±11)岁,房颤平均病程(6.6±6.1)年,阵发性房颤114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39例,术前行肺静脉CT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肺静脉电隔离后发生肺静脉自发电位的相关因素。方法153例患者,男97例、女56例,平均年龄为(58±11)岁,房颤平均病程(6.6±6.1)年,阵发性房颤114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39例,术前行肺静脉CT血管造影,并测量肺静脉基底部上下径,行环肺静脉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并进行肺静脉自发电位标测及其相关因素评价。结果术中,69例(45.1%)患者共125根(20.1%)肺静脉标测到自发电位。左上肺静脉(LSPV)的自发电位发生率高于左下肺静脉(LIPV,18.8%比11.4%,P<0.001),右上肺静脉(RSPV)高于右下肺静脉(RIPV,27.2%比23.8%,P<0.001),右侧肺静脉(RSPV和RIPV)高于左侧肺静脉(LSPV和LIPV, 25.5%比15.1%,P<0.001)。LSPV的上下径为(18.5±4.0)mm,大于LIPV的(15.1±3.0) mm (P<0.001),RSPV为(18.7±4.2)mm,大于RIPV的(16.3±3.8) mm(P<0.001);右侧肺静脉为(17.5±4.2)mm,大于左侧肺静脉的(16.8±3.9) mm(P=0.012);有自发电位的RSPV上下径为(20.0±3.8)mm,大于未发现自发电位的RSPV上下径[(18.3±4.3) mm,P=0.027]。性别、年龄、房颤类型和病程、左心房内径及术前用药情况对自发电位的发生率无影响。结论自发电位发生率与肺静脉上下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电隔离 心房颤动 永久性房颤 环肺静脉消融 自发电位 心房内径 下肺静脉 上肺静脉 阵发性房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