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成功实施左心耳封堵术的54例心房颤动患者,术前应用TEE分别于0°、45°、90°、135°切面测量左心耳的最大开口径和最大深度;术后...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成功实施左心耳封堵术的54例心房颤动患者,术前应用TEE分别于0°、45°、90°、135°切面测量左心耳的最大开口径和最大深度;术后即刻及45 d随访观察封堵器形态和位置,测量封堵器腰部直径,计算压缩比,观察术中和术后是否出现残余分流。结果①54例患者中,左心耳最大开口径12~20mm10例,21~25 mm 30例,26~30 mm 13例,31~34 mm 1例,不同最大开口径出现残余分流的比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32);②28例患者术中及术后45 d均未出现残余分流;16例患者术中出现残余分流(分流束<5 mm),术后45 d复查残余分流仍存在(分流束<5 mm);10例患者术中未出现残余分流,术后45 d复查出现残余分流(分流束<5 mm);③TEE于0°、45°、90°、135°切面上检出残余分流的比例分别为15.0%、17.5%、32.5%、35.0%;有残余分流患者与无残余分流患者间封堵器最大压缩比及最小压缩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EE在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最佳抗栓治疗方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上海周浦医院接受LAAC治疗的68例非瓣膜性房颤伴CKD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LAAC术后服用...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最佳抗栓治疗方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上海周浦医院接受LAAC治疗的68例非瓣膜性房颤伴CKD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LAAC术后服用华法林至少45 d(A组),30例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B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以及术后3、6、12个月随访期装置相关血栓(DRT)、血栓栓塞事件和大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永久性房颤、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脑卒中史、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AAC术均获成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7 d内心脏压塞、血栓栓塞及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5~60 d DRT、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及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及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伴CKD患者经皮LAAC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近期DRT、血栓栓塞及大出血事件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LAAO)术后抗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收集NOACs(试验组)对比华法林或双联抗血小板...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LAAO)术后抗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收集NOACs(试验组)对比华法林或双联抗血小板药(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研究,包括2项RCT、8项队列研究,共计2653例患者。RCT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器械相关性血栓(DRT)发生率、卒中/全身性栓塞(SSE)发生率、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总出血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与双联抗血小板药比较,试验组患者的DRT发生率、卒中/SSE发生率、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华法林比较,试验组患者的DRT发生率[RR=0.40,95%CI(0.19,0.82),P=0.01]、总出血事件发生率[RR=0.28,95%CI(0.18,0.44),P<0.00001]均显著降低,而卒中/SSE发生率、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ACs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LAAO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双联抗血小板药相当,DRT发生率和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华法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成功实施左心耳封堵术的54例心房颤动患者,术前应用TEE分别于0°、45°、90°、135°切面测量左心耳的最大开口径和最大深度;术后即刻及45 d随访观察封堵器形态和位置,测量封堵器腰部直径,计算压缩比,观察术中和术后是否出现残余分流。结果①54例患者中,左心耳最大开口径12~20mm10例,21~25 mm 30例,26~30 mm 13例,31~34 mm 1例,不同最大开口径出现残余分流的比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32);②28例患者术中及术后45 d均未出现残余分流;16例患者术中出现残余分流(分流束<5 mm),术后45 d复查残余分流仍存在(分流束<5 mm);10例患者术中未出现残余分流,术后45 d复查出现残余分流(分流束<5 mm);③TEE于0°、45°、90°、135°切面上检出残余分流的比例分别为15.0%、17.5%、32.5%、35.0%;有残余分流患者与无残余分流患者间封堵器最大压缩比及最小压缩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EE在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最佳抗栓治疗方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上海周浦医院接受LAAC治疗的68例非瓣膜性房颤伴CKD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LAAC术后服用华法林至少45 d(A组),30例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B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以及术后3、6、12个月随访期装置相关血栓(DRT)、血栓栓塞事件和大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永久性房颤、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脑卒中史、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AAC术均获成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7 d内心脏压塞、血栓栓塞及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5~60 d DRT、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及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及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伴CKD患者经皮LAAC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近期DRT、血栓栓塞及大出血事件风险。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LAAO)术后抗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收集NOACs(试验组)对比华法林或双联抗血小板药(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研究,包括2项RCT、8项队列研究,共计2653例患者。RCT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器械相关性血栓(DRT)发生率、卒中/全身性栓塞(SSE)发生率、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总出血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与双联抗血小板药比较,试验组患者的DRT发生率、卒中/SSE发生率、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华法林比较,试验组患者的DRT发生率[RR=0.40,95%CI(0.19,0.82),P=0.01]、总出血事件发生率[RR=0.28,95%CI(0.18,0.44),P<0.00001]均显著降低,而卒中/SSE发生率、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ACs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LAAO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双联抗血小板药相当,DRT发生率和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华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