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耳封堵术后行房颤电复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孟现赛 陈韬 +3 位作者 王鑫焱 刘奥 沈娟 郭军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LAAO)术后患者行房颤电复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5例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后行电复律治疗的患者为电复律组,通过1∶1匹配从同期243例未行电复律治疗的封堵器植入患者中选取25例纳入对照组。主要安全性观察指标为...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LAAO)术后患者行房颤电复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5例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后行电复律治疗的患者为电复律组,通过1∶1匹配从同期243例未行电复律治疗的封堵器植入患者中选取25例纳入对照组。主要安全性观察指标为随访期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性观察指标为随访期间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电复律组患者年龄45~82岁,电复律即刻成功率84%,术后6个月随访时有9例(36%)依然维持窦律。电复律组有2例患者术后分别发生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照组术后发生3例不良事件,包括2例卒中、1例设备相关血栓。两组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适合行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但存在转复意愿的房颤患者,单纯左心耳封堵术后接受电复律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电复律 左心封堵 窦性心律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心包填塞的发生及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斌斌 许祥 +8 位作者 王兴鹏 李华康 姚青 黄海韵 王文婷 万陈 刘锋 郭燕丽 宋治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774,共7页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心包填塞(pericardial tamponade,PT)的发生率,探讨其相关因素及转归。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心包填塞(pericardial tamponade,PT)的发生率,探讨其相关因素及转归。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LAAC治疗的1192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检测资料、术前常规化验检查、术中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LAAC后是否发生PT分为无PT组(n=8)和PT组(n=1184)。统计分析PT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转归。结果1192例患者中,有男性639例(53.6%)、女性553例(46.4%),年龄(68.10±9.65)岁,CHA 2 DS 2-VASc评分(4.51±1.72)分,HAS-BLED评分(3.36±1.09)分。共发生PT 8例(0.67%),其中6例发生于LAAC后1~33 h,2例发生在LAAC后第19、27天。与无PT组比较,PT组中,TEE检测与左心耳造影测量左心耳最大口径较大(P=0.025,P=0.015),而左心耳最大深度则较小(P=0.028,P=0.031),PT组封堵器一次放置成功率较显著降低(P=0.031);PT组封堵器压缩率明显大于无PT组(P=0.04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耳最大口径较大、左心耳平均有效深度较小、封堵器压缩率较大是发生PT的主要危险因素。8例PT患者均经停用抗栓药物、心包穿刺/手术引流后治愈。随访(39±27)个月,PT组患者未发生器械相关血栓形成(device-related thrombosis,DRT)、缺血性卒中/系统性栓塞等并发症。结论LAAC术后PT发生率低,其发生与左心耳口径较大、深度相对不足、封堵器压缩率较大相关,PT可经停用抗栓药物、心包穿刺/手术引流后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封堵 心包填塞
下载PDF
NV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单药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
3
作者 郭蕊 郭晓岚 +3 位作者 王黎红 席小立 薛凯 陈蕊蕊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51-558,共8页
目的荟萃分析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与单药抗血小板治疗(single-antiplatelet therapy,SAPT)高出血风险或不耐受口服抗凝药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取... 目的荟萃分析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与单药抗血小板治疗(single-antiplatelet therapy,SAPT)高出血风险或不耐受口服抗凝药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取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进行文献检索,主题词检索时采用扩展检索组配全部副主题词,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交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讨论解决,或交由第三名研究者协助判断。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纳入2012年1月1日~2023年4月1日对比LAAC术后DAPT与SAPT抗栓治疗的临床研究。研究观察终点包括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a stroke,IS),大出血以及器械相关血栓(device-related thrombus,DRT)。本研究共纳入18项非随机对照试验共3637例患者,其中DAPT组2479例,DES组1158例。结果DAPT组IS发生率有低于SAPT组的趋势(2.5%vs.3.3%,OR:0.75,95%CI:0.40~1.42,P=0.380,I^(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APT组大出血发生率有高于SAPT组的趋势(5.4%vs.4.3%,OR:0.91,95%CI:0.46~1.79,P=0.790,I^(2)=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去除异质性来源Vignali-2023研究后,高质量文献亚组,DAPT组大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SAPT组(6.5%vs.2.3%,OR:2.64,95%CI:1.23~5.68,P=0.010,I^(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T组与SAPT组DRT发生率相近(2.5%vs.2.7%,OR:0.68,95%CI:0.42~1.12,P=0.130,I^(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出血风险或无法耐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NVAF患者,LAAC术后DAPT与SAPT预防IS与DRT事件同样有效,SAPT大出血发生率低于DAP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封堵 缺血性脑卒中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单药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分流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春霞 谌勉 +2 位作者 余正春 董利 马小静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成功实施左心耳封堵术的54例心房颤动患者,术前应用TEE分别于0°、45°、90°、135°切面测量左心耳的最大开口径和最大深度;术后...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成功实施左心耳封堵术的54例心房颤动患者,术前应用TEE分别于0°、45°、90°、135°切面测量左心耳的最大开口径和最大深度;术后即刻及45 d随访观察封堵器形态和位置,测量封堵器腰部直径,计算压缩比,观察术中和术后是否出现残余分流。结果①54例患者中,左心耳最大开口径12~20mm10例,21~25 mm 30例,26~30 mm 13例,31~34 mm 1例,不同最大开口径出现残余分流的比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32);②28例患者术中及术后45 d均未出现残余分流;16例患者术中出现残余分流(分流束<5 mm),术后45 d复查残余分流仍存在(分流束<5 mm);10例患者术中未出现残余分流,术后45 d复查出现残余分流(分流束<5 mm);③TEE于0°、45°、90°、135°切面上检出残余分流的比例分别为15.0%、17.5%、32.5%、35.0%;有残余分流患者与无残余分流患者间封堵器最大压缩比及最小压缩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EE在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 经食管 心房颤动 左心封堵 残余分流
下载PDF
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后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艳 李晓云 姬冬辉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629-1632,共4页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后对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访因房颤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该我院常规复查的47例患者。对比术前与术后各时间节点(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参数的变化趋...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后对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访因房颤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该我院常规复查的47例患者。对比术前与术后各时间节点(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参数的变化趋势,随访指标包括:血浆心纳肽(ANP)浓度、左心房最大前后径(LADmax)、最大面积(LAAmax)、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被动排空分数(LAPEF)和总排空分数(LAEF)。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3、6、12、24个月血浆ANP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max、LAAmax和术后1个月和3个月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包括6个月)后趋于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左心房储存功能的LAEF和LAA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左心房管道功能的LAPEF术后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1、3个月逐渐上升(P<0.05),但6个月(包括6个月后)之后趋向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后左心房的ANP分泌功能、储存功能和收缩功能无显著改变。但左心房的大小和容积于术后1个月和3个月内缩小,同时左心房的管道功能得到改善,且这些指标于术后6个月(包括6个月)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封堵 左心 心纳肽 结构与功能
下载PDF
心脏CT血管成像在左心耳封堵术后评估新内皮化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从彬 张继 李瑗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心脏CT血管成像对左心耳封堵(LAAC)术后评估封堵器新内皮化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LAAC术后6个月行心脏CT血管成像的患者,采用标准化多曲面重建评估封堵器周围残余分流、对比剂残留情况,无对比剂残留定义为完...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心脏CT血管成像对左心耳封堵(LAAC)术后评估封堵器新内皮化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LAAC术后6个月行心脏CT血管成像的患者,采用标准化多曲面重建评估封堵器周围残余分流、对比剂残留情况,无对比剂残留定义为完全新内皮化,无周围残余分流但存在对比剂残留定义为不完全新内皮化,存在周围残余分流定义为不完全内皮化。分析可能影响内皮生长的潜在预测因素包括糖尿病、BMI、年龄、封堵器大小和设备类型与内皮化的关系。结果:53例患者接受LAAC并在6个月后180(178,180)d行心脏CT血管成像进行评估,其中36例(68%)无封堵器周围残余分流。36例患者中,16例(44%)左心耳内无对比剂残留且中期随访显示完全新内皮化,20例(56%)出现左心耳内对比剂残余,提示不完全新内皮化。在完全和不完全新内皮化患者中,封堵装置类型(P=0.739)和大小(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和不完全新内皮化患者的左心耳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另外,年龄、BMI、糖尿病及肝脏疾病与完全新内皮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LAAC术后6个月的中期随访中,大多数患者的新内皮化仍不完全,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完全新内皮化的原因,以指导临床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封堵 心房颤动 心脏CT血管成像 新内皮化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后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裴艳 徐亚伟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并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卒中较为常规的治疗手段,但许多房颤患者存在抗凝治疗的绝对或相对禁忌证。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为栓塞高危伴...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并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卒中较为常规的治疗手段,但许多房颤患者存在抗凝治疗的绝对或相对禁忌证。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为栓塞高危伴出血高危或口服抗凝药(oral anticoagulation,OAC)禁忌者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预防LAAC术后封堵器血栓形成以及减少出血事件对于成功的LAAC术至关重要。因此选择合适的术后抗栓策略尤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封堵 抗栓治疗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左心耳封堵术后抗凝方案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新敬 吴志勇 +1 位作者 郭延松 张胜利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64-67,共4页
目的:比较新型口服抗凝剂利伐沙班与传统口服抗凝剂华法林在左心耳封堵术后患者抗栓治疗方案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行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25例。患者随机纳入华法林组112例和利伐沙班组113例,随访2个月,比较两... 目的:比较新型口服抗凝剂利伐沙班与传统口服抗凝剂华法林在左心耳封堵术后患者抗栓治疗方案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行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25例。患者随机纳入华法林组112例和利伐沙班组113例,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左心耳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发生率、左心房血栓形成发生率、缺血性脑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性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华法林组比较,利伐沙班组患者封堵器表面血栓(0.88%比6.25%)、缺血性脑卒中(0%比3.57%)、皮肤黏膜淤血瘀斑、紫癜(11.50%比33.04%)、颅脑出血(0%比3.57%)及胃肠道异常反应发生率(2.65%比16.92%)明显降低(均P<0.05);其余项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可能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抗栓效果和安全性优于华法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华法林 左心封堵 卒中
下载PDF
比较心脏CT血管造影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和器械相关血栓的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沐回凯 孙煌 +6 位作者 李锐洁 孟照辉 彭云珠 孙钺 钟蕾 马米尔 罗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5-770,共6页
目的:比较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心脏CT血管造影(CCTA)用于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检测器械相关残余分流(PDL)、器械相关血栓的效果。方法:纳入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成功接受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 目的:比较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心脏CT血管造影(CCTA)用于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检测器械相关残余分流(PDL)、器械相关血栓的效果。方法:纳入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成功接受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患者术后45 d、术后6个月同时进行CCTA和TEE检查,分析对比封堵器PDL、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及不良事件等。结果:49例患者成功行左心耳封堵术(Watchman^(TM)封堵器35例,Lambre^(TM)封堵器14例),平均年龄(68.3±9.4)岁,CHA2DS2-VASc评分为(3.24±1.28)分,HASBLED评分为(2.61±1.37)分。术后45 d,49例患者完成TEE和CCTA随访,术后6个月,39例患者完成TEE和CCTA随访。术后45 d随访时,CCTA的PDL检出率明显较TEE高(87.7%vs. 67.3%,P=0.006),另外两种检测手段均在同一例患者中检出器械相关血栓。术后6个月随访时,CCTA的PDL检出率仍高于TEE(84.6%vs. 20.5%,P<0.001)。45 d随访时检出的1例器械相关血栓患者,在6个月随访时TEE和CCTA均显示仍存在器械相关血栓,TEE显示血栓大小从23 mm×8 mm缩小到14 mm×3.4 mm。该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诊断心原性脑梗死,无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左心耳封堵术后45 d似乎不能完全封堵左心耳,CCTA比TEE监测到更多的PDL,可作为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卒中 左心封堵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心脏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文杰 陈艳红 +2 位作者 张勇华 屈璐璐 苏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80-186,共7页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其临床预后。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接受左心耳封堵术并完成术后45 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308例。根据术后45 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其临床预后。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接受左心耳封堵术并完成术后45 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308例。根据术后45 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存在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分为器械相关血栓组和无器械相关血栓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资料、术后45 d随访资料及术后中长期随访资料。结果术后45 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7例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3%(7/308)。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心房颤动类型、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CHA_(2)DS_(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左心耳口径及左心耳体长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器械相关血栓组相比,器械相关血栓组的卒中史占比较高(85.7%比42.5%,P=0.058),HAS-BLED评分较高[(2.6±1.0)分比(1.9±1.1)分,P=0.07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残余分流、术后45 d残余分流、封堵器类型及术后抗栓方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史是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 8.1,P=0.019)。在术后平均826 d随访时,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总出血发生率、脑出血发生率及小出血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器械相关血栓组相比,器械相关血栓组的卒中发生率较高(14.3%比1.0%,P=0.0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器械相关血栓形成与卒中事件发生密切相关(HR 16.8,P<0.001)。结论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并不常见,卒中史是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器械相关血栓形成会增加卒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封堵 器械相关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 卒中
下载PDF
术前心脏CT血管成像左心耳形态学评价对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斌 丁宁宁 +3 位作者 刘哲 王星烨 刘辉 荐志洁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究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LAAC)术后残余分流(PDL)发生率,分析基于术前心脏CT血管成像(CCTA)左心耳形态学指标中与房颤患者LAAC术后PDL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间成功实施LAAC的房... 目的探究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LAAC)术后残余分流(PDL)发生率,分析基于术前心脏CT血管成像(CCTA)左心耳形态学指标中与房颤患者LAAC术后PDL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间成功实施LAAC的房颤患者7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估术前CCTA图像左心房与左心耳形态学指标。根据LAAC术后45 d复查结果将其分为有PDL组(n=29)及无PDL组(n=43)。对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术前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危险因素。结果有PDL组LAA孔口长径[(35±5)mm vs.(31±7)mm,P<0.01]、短径[(26±6)mm vs.(22±4)mm,P<0.01]、着陆区面积[(576±166)mm^(2) vs.(480±161)mm^(2),P<0.05]均大于无PDL组,梳状肌发达率也较无PDL组高(P<0.05)。PDL组左心房及左心耳体积、着陆区直径、左心耳深度较无PDL组大,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左心耳孔口形状、左心耳形态及分叶等定性指标在两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AA孔口长径(OR=1.118,95%CI:1.024-1.220,P<0.05)、短径(OR=1.200,95%CI:1.073-1.343,P<0.01)、着陆区面积(OR=1.004,95%CI:1.000-1.007,P<0.05)及梳状肌发达程度(OR=3.580,95%CI:1.314-9.756,P<0.05)均与术后PDL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后,LAA孔口短径与梳状肌发达程度为PD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CCTA左心耳形态学评估对房颤患者LAAC术后PDL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梳状肌较发达、左心耳口部短径较大时,需警惕PDL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CCTA 左心封堵 残余分流
下载PDF
1例房颤合并血栓栓塞患者行三维标测下射频消融术联合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春燕 黄莉莉 +3 位作者 娄邦秀 肖烨 沈红梅 翟雪玲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年第1期174-176,共3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明显上升。房颤除了能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外,还可引起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且血栓栓塞是房颤颤动所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显示大...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明显上升。房颤除了能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外,还可引起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且血栓栓塞是房颤颤动所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显示大约90%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来源于左心耳,所以怎样消除房颤、预防因房颤引起的血栓栓塞已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三维标测 射频消融 左心封堵 护理
下载PDF
心房颤动伴慢性肾脏病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抗栓治疗方案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金灿 罗俊 +7 位作者 武英彪 朱茜 方明 王赛华 丛欣鹏 王雪君 王温慧 宁忠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最佳抗栓治疗方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上海周浦医院接受LAAC治疗的68例非瓣膜性房颤伴CKD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LAAC术后服用...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最佳抗栓治疗方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上海周浦医院接受LAAC治疗的68例非瓣膜性房颤伴CKD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LAAC术后服用华法林至少45 d(A组),30例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B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以及术后3、6、12个月随访期装置相关血栓(DRT)、血栓栓塞事件和大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永久性房颤、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脑卒中史、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AAC术均获成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7 d内心脏压塞、血栓栓塞及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5~60 d DRT、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及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及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伴CKD患者经皮LAAC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近期DRT、血栓栓塞及大出血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封堵 慢性肾脏病 抗血栓治疗
下载PDF
NOACs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抗栓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巧玲 翟葳葳 +2 位作者 刘平 邱博 吴惠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08-201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LAAO)术后抗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收集NOACs(试验组)对比华法林或双联抗血小板... 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LAAO)术后抗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收集NOACs(试验组)对比华法林或双联抗血小板药(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研究,包括2项RCT、8项队列研究,共计2653例患者。RCT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器械相关性血栓(DRT)发生率、卒中/全身性栓塞(SSE)发生率、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总出血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与双联抗血小板药比较,试验组患者的DRT发生率、卒中/SSE发生率、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华法林比较,试验组患者的DRT发生率[RR=0.40,95%CI(0.19,0.82),P=0.01]、总出血事件发生率[RR=0.28,95%CI(0.18,0.44),P<0.00001]均显著降低,而卒中/SSE发生率、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ACs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LAAO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双联抗血小板药相当,DRT发生率和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华法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药 非瓣膜性房颤 左心封堵 术后抗栓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左心耳封堵术后食管血肿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坤 王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39-240,共2页
本文报道了1例老年男性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指导的左心耳封堵术,术后出现持续性胸痛症状,经胸部CT检查明确为食管血肿,经禁食、补液、抑制胃酸、保护黏膜等治疗,病情好转,血肿消失。食管血肿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并... 本文报道了1例老年男性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指导的左心耳封堵术,术后出现持续性胸痛症状,经胸部CT检查明确为食管血肿,经禁食、补液、抑制胃酸、保护黏膜等治疗,病情好转,血肿消失。食管血肿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并发症之一,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血肿 左心封堵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后装置相关血栓 被引量:1
16
作者 柏懿璇 崔凯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5期407-410,418,共5页
脑卒中为心房颤动患者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不耐受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策略。多项研究已证实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的有效性,该技术在近年来得到高速发展。... 脑卒中为心房颤动患者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不耐受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策略。多项研究已证实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的有效性,该技术在近年来得到高速发展。然而装置相关血栓成为了术后随访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并发症。现就左心耳封堵术后装置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发生时间、预后、危险因素和治疗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封堵 装置相关血栓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婧 陈传智 +3 位作者 邢俊 王琦 王亮 张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6期409-415,共7页
目的比较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CT)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诊断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6个月器械残余漏中的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12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内科成功实施LAAC并同时完成术后6个月CCT及TE... 目的比较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CT)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诊断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6个月器械残余漏中的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12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内科成功实施LAAC并同时完成术后6个月CCT及TEE随访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分析对比封堵器残余漏情况,并观察器械表面相关血栓及主要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54例房颤患者成功实施LAAC术(Watchman封堵器47例,Leftear封堵器7例)且同时完成术后6个月的CCT及TEE随访,平均年龄(70.3±8.3)岁,CHA_(2)DS_(2)-VASC评分(4.50±1.63)分,HAS-BLED评分(2.72±0.99)分,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31例(57.4%)。LAAC后残余漏分为封堵器周围残余分流和封堵器内皮化不完全所致跨封堵器膜漏。CCT在周围残余分流检出率上高于TEE(38.9%比27.8%,P=0.221),在内皮化不完全所致跨封堵器膜漏的检出率上显著高于TEE(63.0%比22.2%,P<0.01)。Watchman和Leftear封堵器的内皮化不完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4%比100.0%,P=0.038)。3例患者发现器械表面相关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无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系统性栓塞、大出血、心脏压塞、死亡等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与TEE相比,CCT能更加精准地发现和诊断LAAC术后封堵器残余漏,尤其对封堵器内皮化不完全的检出率更高。早期诊断封堵器残余漏并调整抗凝策略对于预防器械表面相关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封堵 残余漏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Watchman封堵器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及临床转归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夏林莺 刘毅 陶凌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53-158,共6页
目的对目前国内外Watchman封堵器置入术后器械相关血栓(DRT)事件发生率及临床转归进行Meta分析。方法利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1999年12月至2018年12月发表的关于Watchman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并... 目的对目前国内外Watchman封堵器置入术后器械相关血栓(DRT)事件发生率及临床转归进行Meta分析。方法利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1999年12月至2018年12月发表的关于Watchman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所收集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经筛选共纳入11篇文献(11项研究,共计46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Watchman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发生率为3.0%(95%CI 2%~4%),Watchman封堵器置入术后DRT组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度为3.57(95%CI 2.13~6.00)。结论Watchman封堵术后DRT发生率为3.0%,Watchman封堵术后DRT的发生,增加3.57倍的缺血性卒中/TIA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封堵 Watchman封堵 器械相关血栓 META分析
下载PDF
比较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短期抗栓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勇 刘鹏云 +4 位作者 周海佳 薛凯 孙冰 王翅遥 陈蕊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1-1227,共7页
目的:比较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和华法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抗栓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中国知网、维普网共6个数据库发表的所有文献,并进行文... 目的:比较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和华法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抗栓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中国知网、维普网共6个数据库发表的所有文献,并进行文献筛选、提取信息及质量评价。分析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应用NOAC与华法林短期抗栓在主要、次要终点的差异,其中主要终点包括首次随访不良临床事件[包括全因死亡、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出血]发生率及全因死亡、脑卒中/TIA、出血各自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首次随访器械相关血栓、残余漏>5 mm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10215例患者。其中术后接受NOAC治疗的患者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2.8%vs.3.6%,log OR=-0.61,95%CI:-1.11~-0.12,P=0.02)、出血发生率(1.7%vs.2.5%,log OR=-0.67,95%CI:-1.31~-0.03,P=0.04)均显著低于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脑卒中/TIA及次要终点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eta回归及亚组分析结果显示,<75岁患者应用NOAC比华法林获益显著(log OR=0.44,95%CI:0.16~1.87,P=0.019)。结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使用NOAC较华法林减少了全因死亡、脑卒中/TIA、出血组成的不良临床事件,<75岁人群NOAC获益更加明显。使用NOAC全因死亡、脑卒中/TIA发生率与华法林相近,但出血发生率明显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经皮左心封堵 华法林 新型口服抗凝药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后非器械相关性血栓形成一例
20
作者 周振宇 何胜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77-878,共2页
左心耳封堵术(LAAC)作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有效安全的药理学替代方案被广泛采用,其术后血栓的形成需引起重视。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了1例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LAAC 8个月后,复查心脏超声发现左心房非典型... 左心耳封堵术(LAAC)作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有效安全的药理学替代方案被广泛采用,其术后血栓的形成需引起重视。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了1例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LAAC 8个月后,复查心脏超声发现左心房非典型部位血栓形成,调整抗凝方案后血栓溶解。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血栓形成 左心封堵 血栓溶解疗法 华法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